《榜樣7》王亞平典型事跡
《榜樣7》于3月25日晚間8點檔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首播,節目重點宣傳王亞平、王傳喜、艾愛國、張玉滾、武大靖、林占熺、孟昆玉、路生梅等8位的典型事跡;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榜樣7》王亞平典型事跡5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榜樣7》王亞平典型事跡篇1
1980年,王亞平出生在煙臺市福山區,那是一個盛產櫻桃的地方。和村里人一樣,王亞平的父母都是農民,半輩子在土地上謀生。家里所有的開銷和王亞平的學費都靠幾畝櫻桃樹。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要認真學習一點東西,必須從不自滿開始,王亞平想把可以做好的事做到極致。她的學習成績是班里數一數二的;長跑比賽,她幾乎每次都拿到第一名。年少的王亞平在學習之余,搶著幫父母干農活,還要照顧妹妹。她的懂事和優秀,讓父母很是欣慰。初中畢業,父母希望王亞平報考師范類的中專。在老一輩的觀念里,這是一份適合女孩子的安穩工作。這是王亞平第一次沒聽父母的話。夢想著飛出大山的王亞平瞞著家里人,選擇了上高中。也正是因為這一次的選擇,讓這個普通的山東女孩,通向了一條更為廣闊的人生道路。靠著文化課成績第一考進重點中學的王亞平不僅在學業上保持著中上游,因為身體素質好,還經常參加學校運動會。時,她的400米和800米成績都很好。大概是“天生體育能手”的印象太過深刻,在國家第7次招收飛行員時,同學們都鼓勵她去試一試。說不定就選上了呢!”王亞平毅然地選擇了報名。從學校到煙臺再到濟南的大體檢,一輪接一輪嚴苛的體檢下來,王亞平在幾萬名的報考生中嶄露頭角。她以高出分數線130分的成績,成為了我國第七批37名女飛行員之一。航天員的訓練有多苦?超重耐力適應性訓練、前庭耐力訓練、失重適應性訓練等每一項航天環境適應性的訓練,都把王亞平的體能一次次消耗完。每一次訓練完,王亞平連筷子都握不住。但是,哪怕在自己最煎熬的超重耐力訓練中,她也沒有想過放棄。在訓練時,有一個叫停的紅色按鈕,只要摁下去,你就可以停止訓練。王亞平一次都沒用過。終于在2013年,她完成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了我國女航天員。并成為中國首位進行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邁出了中國女性艙外太空行走第一步。大部分父母炫耀孩子,是在向別人證明,自己在這條辛酸無人知的育兒道路上,真心付出過。相比起來,王亞平的家里十分冷清和低調。王家低調的處理方式,讓人敬佩。這也是為什么,一直以來王亞平都是低調做人,高調做事。他們一直以一顆“平常心”告訴孩子:他只需腳踏實地繼續努力,去做更好的自己。
延續著王亞平的夢想,更應該為實現自己的夢想繼續奮斗。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繁榮和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中,青春的光芒定將格外閃亮。在生命力最旺盛的日子里,就該像爬山虎一樣,向著心中的夢想不斷攀升,把青春的激情鋪滿積極向上之路。每個青年奮斗的模樣,構成了這個國家日新月異的全景風貌;2022年,接續奮斗,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更好施展人生價值、升華人生境界,青年一代必將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
《榜樣7》王亞平典型事跡篇2
在王亞平返航歸來回到北京下飛機的時候,曾有一畫面讓很多人感觸很深,王亞平的老公趙鵬抱著他們的女兒迎接媽媽,王亞平從懷里拿出了一顆星星遞給女兒,并擁抱著女兒,后來在記者的采訪中,王亞平才告訴我們,在出航太空之前她答應了女兒一個愿望,去往太空”摘星星”帶回來給女兒,半年之久的太空出差,王亞平見到女兒的那一刻,兌現了對女兒的承諾。網友們都對王亞平對待女兒的教育方式豎起大拇指。王亞平的老公趙鵬也是一名飛行員,人們都期待生活在軍人家庭下的女兒,將來會有何等成就。另外也有不少人很好奇,究竟是怎么樣環境的家庭,才能培養出王亞平這樣一位女航天員。
其實,王亞平出生的家庭跟絕大多數普通人是一樣的,她之所以有著現在的成就,都是她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王亞平的老家在山東煙臺市的西南邊的一個村莊。那是一個盛產山東大櫻桃的村子,距離市中心有著35公里的距離,王亞平的父親王文君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大半輩子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在農地里辛勤勞作。若不是因為王亞平的航天事跡廣為流傳,像這樣的一個小村莊在我國何止千萬,根本就不會想象到一個代表祖國出航太空的航天女英雄會是來自于這樣一個小村子。
村子里的老人在茶前飯后討論到王亞平,每一個人臉上都洋溢著驕傲,笑得合不攏嘴,“這個小姑娘出息了,大家都跟著高興,記得小時候爬櫻桃樹上摘櫻桃呢,這會都上太空了”看著貼在王亞平家院門外貼著的金屬銘牌,上面刻著四個大字“光榮之家”。每個村里的人都覺著這份光榮是帶給整個村子的。因為這個村子出了一位上太空的女英雄。
從王亞平的母親那里曾提到過一些往事,王亞平從小就是一個懂事的孩子,1997年王亞平高中畢業后,就趕赴飛行學院。在外期間,王亞平每周都會給父母寫信,從未間斷,寄回家的信里基本都是報平安和對父母的噓寒問暖,從未傾訴過訓練學習的辛苦,每到中秋佳節,王亞平不能抽身回家與父母團聚,都會提前托人送月餅帶回家。在校期間王亞平是同學眼里的女超人,因為飛行訓練是很辛苦的,有的訓練項目甚至將要突破人體極限,很多男飛行員訓練的時候都會堅持不下來,而王亞平在訓練中從未中途退出過一次。同學們都問王亞平有什么訣竅,王亞平笑著說:我每次想要放棄的時候,都在心里默默告訴自己,再堅持一下!在堅持一下就可以了。就這樣不停的暗示,就堅持下來了。憑著這股要強的勁,在飛行學院4年的刻苦訓練結束了,王亞平成功的成為了一名飛行員。
2006年,在同事的介紹下王亞平認識了趙鵬,同為飛行員的倆人有著很多共同的話題與追求,很快倆人就陷入了熱戀中,這種來自飛行員獨特的浪漫:在空中二人“比翼雙飛”。同年的十月一日,王亞平和趙鵬回到老家舉辦婚禮結婚。婚后的王亞平跟趙鵬感情很好,每次飛行結束,都會給對方互報平安,倆人的單位相隔100公里,當同時執行任務在空中相遇,他們都會用飛行員才懂的“標準語”打招呼。本來這是他們夫妻倆的小秘密,后來因為有一次趙鵬一激動把“標準語”發錯到劉洋的飛機上,才會被人們所熟知他們夫妻間的小浪漫。
本來王亞平夫婦的軍人家庭,夫妻感情也是和睦溫馨,可以說是人生贏家了,但一次偶然的機會王亞平看到 “神州五號”發射轉播畫面,深深的感觸了她,王亞平問老公,什么時候能可以有一位女航天員呢?趙鵬以為王亞平就是隨口一問也并沒有太在意。可王亞平接下來一臉嚴肅的對老公說道:我想成為一名女宇航員。很快王亞平就迎來了成為宇航員的機會,2009年,全國第二批航天員選拔提上了日程,雷厲風行的王亞平第一時間把消息告訴了趙鵬,并征得趙鵬的支持后毅然選擇了報名參加,航天員的訓練遠遠比飛行員訓練更加嚴格,超重耐力適應性訓練、失重適應性訓練、前庭耐力訓練,每一項航天環境適應性訓練都是難以忍受的,每次訓練完,王亞平都感覺頭暈目眩、雙腳直打顫。吃飯的時候連筷子都拿不住,訓練過程中有一個緊急停止按鈕,一般訓練的航天員堅持不下來的時候,可以按下按鈕就可以停止下來,而從始至終王亞平從來沒有按過一次那個按鈕。
每次趙鵬看到王亞平辛苦訓練后疲憊的樣子,心里萬分心疼,可是作為王亞平的老公深知她的性格,不服輸、不甘心、不放棄,只能支持著王亞平,分擔著家里的瑣事,讓王亞平一心一意的去實現自己的夢想。終于2013年,這個來自山東農村的妹子花了十年的時間實現了自己的太空夢,成為了一名我國的女航天員,并且成為了我國首位進行出倉活動的女航天員。王亞平沒有權貴的幫助,也沒有著殷實的家境,這一路走來王亞平完全憑著自己的努力、堅持、不言棄,一步步的達成自己的夢想,她的事跡也將被載入我國的航天史,成為吾輩之榜樣。為我們的航天女英雄點贊!
《榜樣7》王亞平典型事跡篇3
她出生在山東煙臺一個美麗的小山村,那里有漫山遍野的櫻桃,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她從小要強、好學,不僅學習好,體育也棒,擅長長跑。她曾經夢想成為一名醫生、律師。但17歲高考那年,她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報名參加了女飛行員的選拔,沒想到竟順利通過體檢,并收到飛行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幸運地成為了全國第七批37名“女飛”中的一員。從此她與飛行、與藍天結下了不解之緣。
空軍飛行學院的生活是艱苦的,入校第一天,她就被迫剪去長發,來不及悲傷,就投入到了緊張的理論學習及艱苦的軍訓中。那時候,面對枯燥的理論及高強度訓練,好強的她始終咬緊牙關。拉練、跳傘、游泳等特訓科項目更是不甘落后,能爭第一不做第二。特別苦時也曾偷偷哭過,但不服輸的她總是擦干眼淚,又繼續訓練。兩年后,她順利地進入哈爾濱第一飛行學院,開始了真正的.飛行生涯。
第一次在教員帶領下飛上藍天,當穿過潔白的云朵,俯瞰祖國大好河山的那一刻,她才真正體會到了作為一名女飛行員的自豪和驕傲。盡管不能像其他女孩一樣穿漂亮衣服,沒有充足時間打扮自己,可作為飛行員,這種暢游藍天的感覺,別的女孩永遠也體會不到。從此她真正愛上藍天上飛翔的感覺,更加刻苦投入到訓練及學習中。兩年后,便以第二名的總成績被分配到素有“女飛行員搖籃”之稱的航空某團隊,開始了人生的另一段征程。她努力向前輩們學習,熟練掌握了4種機型的駕駛技術,成為團里的骨干飛行員。之后,她多次參加戰備演習,并駕機參加08年汶川抗震救災、北京奧運消云減雨等重大任務。
2003年楊利偉駕駛神舟五號成功升天時,作為飛行員,她心中的激動與興奮同樣難以言表。激動之余心中不禁升起一個小火苗,什么時候,自己也能飛上太空呢?這想法讓她興奮不已,她相信未來國家一定會培養出女航天員,她能不能成為其中的一名呢?想到這,她又有了新的目標。
2009年5月,通過層層嚴格的選拔,她成為我國首批女航天員。她十分珍惜這得來不易的機會,努力投入訓練。剛開始,一直沒能突破超重訓練二級,身體極限難以承受。她急得不行,一面向航天員中“老大哥”們討教,一面加班加點增強心血管和肌肉練習。第二年她的成績就達到了一級。
2012年她成為神舟九號任務備份乘組成員,此時,唯一的女航天員將從她與劉洋之間產生。最終她以微弱的差距落選,但這足以說明,她離太空的腳步更近了,她相信自己一定可以飛上太空。她微笑著祝福隊友,絲毫不受落選影響,幾乎沒有停頓,即投入到后續訓練中。2013年,她終于成功入選神舟十號航天員,與聶海勝、張曉光一起,進行為期十五天的飛行任務。她不僅負責監視飛行器、設備操控、照料乘組生活,還將擔任太空授課人,向中小學生講解失重條件下物體運動的特點、液體表面張力作用,并與地面師生雙向互動交流,成為繼美國教師芭芭拉·摩根后世界上第二個太空授課的航天員。
沒錯,你已經猜出來了,她就是我國第二位女航天員,“80后”王亞平。
回顧十幾年飛行生涯,王亞平笑著說:“人生就像一場長跑,我在飛行這條長跑路上,有困難,有險阻,但這里的風景也獨一無二。我會繼續飛下去,因為只有堅持,才知道哪一站的風景是最美麗的。”
《榜樣7》王亞平典型事跡篇4
王亞平,女,漢族,籍貫山東煙臺,中共黨員,1980年1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2000年5月入黨,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畢業,碩士學位,在北京大學心理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大校軍銜。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副大隊長,安全飛行1567小時,被評為空軍二級飛行員。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三屆全國青聯副主席,中國航天公益形象大使。
2013年6月執行神舟十號任務,歷時15天,成為我國首位太空教師。2021年10月-2022年4月,執行神舟十三號任務,歷時183天,成為我國首位太空漫步的女航天員、我國第一個進駐中國空間站的女航天員、首位兩次飛天的中國女航天員、迄今為止在太空駐留時間最長的中國航天員,共進行了三次太空授課。
2013年7月,王亞平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授予“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并獲“三級航天功勛獎章”。同年8月17日,被原總裝備部授予“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特殊貢獻獎”,同年7月,被中華婦女聯合會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榮譽稱號”,同年10月,被共青團、全國青聯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2022年4月24日,國家航天局聘請王亞平為中國航天公益形象大使。2022年6月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給王亞平頒發“二級航天功勛獎章”。
《榜樣7》王亞平典型事跡篇5
王亞平是出生于山東煙臺的一個農村妹子。
她從小體質特別棒,在學校的各種長跑比賽中,幾乎每次都能拿第一。
1997年,空軍長春飛行學院到他們學校招生,王亞平被順利選中。
大學四年,她努力學習文化課知識,同時熟練掌握了4種機型的飛機駕駛。
畢業后被分配到武漢空軍部隊,任運輸機飛行員。
憑著優秀的素質和出色的技能,王亞平很快就成為了骨干飛行員。
她參與執行了多個任務,如汶川抗震救災、北京奧運會消云減雨等。
2003年,“神舟五號”搭載航天員楊利偉進入太空。
王亞平在電視機前見證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在心潮澎湃的同時,她突然萌生出了一個念頭:
“現在我們有了自己的男航天員,那什么時候會有女航天員呢?”
從那一刻起,“航天夢“在王亞平的心中悄悄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