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人物事跡王亞平
王亞平說:“成為航天員后,我發現自己做了很多以為自己做不到的事,這種成就感是無與倫比的。”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榜樣人物事跡王亞平(精選5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榜樣人物事跡王亞平【篇1】
在王亞平返航歸來回到北京下飛機的時候,曾有一畫面讓很多人感觸很深,王亞平的老公趙鵬抱著他們的女兒迎接媽媽,王亞平從懷里拿出了一顆星星遞給女兒,并擁抱著女兒,后來在記者的采訪中,王亞平才告訴我們,在出航太空之前她答應了女兒一個愿望,去往太空”摘星星”帶回來給女兒,半年之久的太空出差,王亞平見到女兒的那一刻,兌現了對女兒的承諾。網友們都對王亞平對待女兒的教育方式豎起大拇指。王亞平的老公趙鵬也是一名飛行員,人們都期待生活在軍人家庭下的女兒,將來會有何等成就。另外也有不少人很好奇,究竟是怎么樣環境的家庭,才能培養出王亞平這樣一位女航天員。
其實,王亞平出生的家庭跟絕大多數普通人是一樣的,她之所以有著現在的成就,都是她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王亞平的老家在山東煙臺市的西南邊的一個村莊。那是一個盛產山東大櫻桃的村子,距離市中心有著35公里的距離,王亞平的父親王文君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大半輩子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在農地里辛勤勞作。若不是因為王亞平的航天事跡廣為流傳,像這樣的一個小村莊在我國何止千萬,根本就不會想象到一個代表祖國出航太空的航天女英雄會是來自于這樣一個小村子。
村子里的老人在茶前飯后討論到王亞平,每一個人臉上都洋溢著驕傲,笑得合不攏嘴,“這個小姑娘出息了,大家都跟著高興,記得小時候爬櫻桃樹上摘櫻桃呢,這會都上太空了”看著貼在王亞平家院門外貼著的金屬銘牌,上面刻著四個大字“光榮之家”。每個村里的人都覺著這份光榮是帶給整個村子的。因為這個村子出了一位上太空的女英雄。
從王亞平的母親那里曾提到過一些往事,王亞平從小就是一個懂事的孩子,1997年王亞平高中畢業后,就趕赴飛行學院。在外期間,王亞平每周都會給父母寫信,從未間斷,寄回家的信里基本都是報平安和對父母的噓寒問暖,從未傾訴過訓練學習的辛苦,每到中秋佳節,王亞平不能抽身回家與父母團聚,都會提前托人送月餅帶回家。在校期間王亞平是同學眼里的女超人,因為飛行訓練是很辛苦的,有的訓練項目甚至將要突破人體極限,很多男飛行員訓練的時候都會堅持不下來,而王亞平在訓練中從未中途退出過一次。同學們都問王亞平有什么訣竅,王亞平笑著說:我每次想要放棄的時候,都在心里默默告訴自己,再堅持一下!在堅持一下就可以了。就這樣不停的暗示,就堅持下來了。憑著這股要強的勁,在飛行學院4年的刻苦訓練結束了,王亞平成功的成為了一名飛行員。
2006年,在同事的介紹下王亞平認識了趙鵬,同為飛行員的倆人有著很多共同的話題與追求,很快倆人就陷入了熱戀中,這種來自飛行員獨特的浪漫:在空中二人“比翼雙飛”。同年的十月一日,王亞平和趙鵬回到老家舉辦婚禮結婚。婚后的王亞平跟趙鵬感情很好,每次飛行結束,都會給對方互報平安,倆人的單位相隔100公里,當同時執行任務在空中相遇,他們都會用飛行員才懂的“標準語”打招呼。本來這是他們夫妻倆的小秘密,后來因為有一次趙鵬一激動把“標準語”發錯到劉洋的飛機上,才會被人們所熟知他們夫妻間的小浪漫。
本來王亞平夫婦的軍人家庭,夫妻感情也是和睦溫馨,可以說是人生贏家了,但一次偶然的機會王亞平看到 “神州五號”發射轉播畫面,深深的感觸了她,王亞平問老公,什么時候能可以有一位女航天員呢?趙鵬以為王亞平就是隨口一問也并沒有太在意。可王亞平接下來一臉嚴肅的對老公說道:我想成為一名女宇航員。很快王亞平就迎來了成為宇航員的機會,2009年,全國第二批航天員選拔提上了日程,雷厲風行的王亞平第一時間把消息告訴了趙鵬,并征得趙鵬的支持后毅然選擇了報名參加,航天員的訓練遠遠比飛行員訓練更加嚴格,超重耐力適應性訓練、失重適應性訓練、前庭耐力訓練,每一項航天環境適應性訓練都是難以忍受的,每次訓練完,王亞平都感覺頭暈目眩、雙腳直打顫。吃飯的時候連筷子都拿不住,訓練過程中有一個緊急停止按鈕,一般訓練的航天員堅持不下來的時候,可以按下按鈕就可以停止下來,而從始至終王亞平從來沒有按過一次那個按鈕。
每次趙鵬看到王亞平辛苦訓練后疲憊的樣子,心里萬分心疼,可是作為王亞平的老公深知她的性格,不服輸、不甘心、不放棄,只能支持著王亞平,分擔著家里的瑣事,讓王亞平一心一意的去實現自己的夢想。終于2013年,這個來自山東農村的妹子花了十年的時間實現了自己的太空夢,成為了一名我國的女航天員,并且成為了我國首位進行出倉活動的女航天員。王亞平沒有權貴的幫助,也沒有著殷實的家境,這一路走來王亞平完全憑著自己的努力、堅持、不言棄,一步步的達成自己的夢想,她的事跡也將被載入我國的航天史,成為吾輩之榜樣。為我們的航天女英雄點贊!
榜樣人物事跡王亞平【篇2】
在最新的一次航空旅途中,有一位與眾不同的宇航員出現在大家的視線中,王亞平作為國內第一位走向宇宙的女宇航員,值得被載入史冊。
為了入選宇航員,王亞平經歷了無數次專業的訓練,面對繁重的文化課和專業訓練,王亞平全都咬牙堅持下來,真正向學生們展現了堅持夢想的力量和追求理想的勇氣。
夢想的實現是因為堅持,學生要學習她們身上堅韌的精神,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
在筆者看來,想要成功的秘訣就是堅持,無論做什么都要有堅持下去的恒心與韌勁,就像這四位勵志女性一樣,保持自律的腳步,在成功的道路上穩步前進。
對于學生們來說成功的關鍵就是堅持學習,雖然說日復一日地重復著學習,確實有些枯燥,但是不經歷風雨怎么能見彩虹,何況只是簡單的枯燥,只有端正自身學習態度,才能保持學習的動力。
學生要有獨立思考的意識,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明白學習對于自己發展的意義,只有將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才能提高學習的效率。
而學生面對困難也要有不屈不撓的精神,將挫折變為自己的動力,遇到不會的問題要沉下心來鉆研,通過自己的思考,突破每一次困難,只有在困難中不斷地進步,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學生要保持學習的動力,不斷突破自己,追求更加優秀的自己
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要學會為自己制定合理的學習規劃,只有按照計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會督促著自己不斷前行,追求下一個優秀的自己。
同時學生要貫徹“三人行,必有我師”的道理,多學習身邊人的優點,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長處,所以學生要學習別人的優點,歸納總結出屬于自己的學習方式,才能學以致用,不斷充實自己。
只要學生堅持自己的目標,保持學習的動力,就猶如行舟在燈塔的指引下前進,只要不斷突破自己,就一定會乘風破浪,揚帆起航。
榜樣人物事跡王亞平【篇3】
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當下,提到“摘星星”,許多人都會想到為女兒“摘星”的那個山東媽媽:王亞平。
作為火遍全網的“飛天女神”,自打被選拔成為航天員的那一刻起,王亞平就始終備受矚目。
在登上太空后,王亞平也圓滿完成了所有在軌工作任務,而她的精神也成為了激勵女性不懈奮斗、努力向前的榜樣力量之一。
如今,順利回到祖國的王亞平也和另外兩位同志一起,被授予了新的職務。
那么,她被授予了什么職務,又為什么會成功當選呢?
讓我們一起走近王亞平,了解這位“巾幗英雄”的過去和未來……
一,“堅持”改變的人生
當王亞平飛上天空后,許多人都在猜測這個“美又颯”的姑娘是否是來自父母的“高價”培養;
而其實,王亞平卻出身于一個樸實無華的小山村:山東煙臺的張各莊。
在這里,王亞平和妹妹一起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童年,也留下了許多難忘的回憶。
在張各莊中,王亞平的父母只是再普通不過的農民,家里就靠幾畝果樹作為收入來源,供著兩個孩子讀書、成長。
或許是家貧和長子的身份,王亞平從小就聰慧懂事,更是很早就展露出了她不同尋常的一面:
從一年級到五年級,王亞平一直都是班上的班長。
而憑借著優秀的學習成績和管理能力,王亞平在同學當中也有著不錯的威望,每次同學之間有了矛盾,總喜歡找王亞平解決。
而除了學習,王亞平的身體素質也一直很優秀。
在王亞平的同學和老師的記憶中,她仿佛是那個“天生的體育健將”。
無論是學校里的舞蹈比賽,還是區里乃至市級的運動比賽,王亞平總是積極報名、主動參加,并且捧回一個不錯的成績。
初中畢業后,王亞平憑借著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福山第一中學。
當時的王亞平想法很簡單,那就是“希望能夠走出山村,當個醫生或者律師”。
不過,她當時從未想過,自己會有一天能夠翱翔在藍天、甚至于浩瀚無垠的宇宙當中。
改變這一切的契機還是源于高三的一次偶然。
1997年,長春飛行學院來到福山一中,想要招收一名“視力不錯的女生”。
恰好當時全班二十名女生里只有王亞平不戴眼鏡,因此,在老師同學的極力慫恿下,王亞平抱著可有可無的心態“跑去試試”。
誰也沒想到,王亞平一路過五關斬六將,竟然真的通過了選拔。
從此,王亞平開啟了她和藍天的不解之緣。
其實,當時王亞平并不知道,未來的路有多么艱辛漫長。
而最讓她記憶尤深的,還是冬天里的訓練:“那時候長春都零下二十多度,我們還要出去練體能,一趟下來衣服里面全被汗濕了,可是外面卻全結了霜,連睫毛上都是小冰粒……”
不過,盡管條件如此艱苦,從小養成的嚴以律己的優秀習慣仍然敦促著王亞平,讓她在諸多學生中依舊保持著領先的成績。
尤其是在飛行員必練的七千米長跑項目上,不少同級的學生都忍不住來找王亞平“取經”,詢問她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而面對同學的疑惑,王亞平總是認真回答道:
“我每次快要受不了的時候,我就不斷逼著自己,再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就這樣一直堅持到了最后。”
靠著這些“再堅持一下”,王亞平在2001年時,成功拿下了長春飛行學院的軍事學學位
——更高遠的未來,也在向她徐徐展開……
二,從飛行員到航天員的轉變
實際上,在王亞平以“航天員”的身份被全國人民所熟知之前,這位巾幗英雄就早已經以“飛行員”的身份,為祖國作出了無數不可磨滅的貢獻:
2008年5月,在舉國哀痛的汶川大地震里,王亞平成為了最先一批前往災區抗震救災的飛行員之一。
在王亞平的記憶中,往成都機場送救災物資的時候,“從早晨11點開始到晚上11點,一口飯都沒吃,但是能為災區做點事,我當時的心里滿是成就感。”
而同一年里的北京奧運會中,也有著王亞平的“身影”。
為了讓奧運會能夠順利、準時地舉行,王亞平和戰友一起接過了為北京城“減云消雨”的任務,并且通過自己的努力,保證了奧運會時的晴空萬里。
就這樣,在長達11年的時間當中,王亞平的飛行時間足有1600多小時,在同駕齡的飛機員當中,她的數據始終遙遙領先。
而在藍天翱翔的同時,王亞平也遇到了自己的愛情:和她同為飛行員的丈夫,趙鵬。
在同事們的撮合下,兩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不
過,和其他人不一樣的是,這對夫妻的愛情卻是真正的“比翼雙飛”,而他們向對方表達愛意的方式更是“別具一格”:
每當在執行飛行任務之前,兩人都會特地告知對方自己的飛行時間和機型;
當在空中相遇時,他們也會通過飛機中互相聯絡的獨特頻道,來向對方報出平安的信號。
這種“特別的愛”,也鬧出過令人啼笑皆非的烏龍:
那是2006年的一個秋日,恰好兩人都要執行飛行任務。
于是,王亞平按約定和趙鵬說好了平安的信號;沒想到,在天上看到王亞平時,激動的趙鵬撥錯了頻道,將消息發給自己的戰友。
直到王亞平落地、給趙鵬撥電話詢問時,趙鵬才發現自己竟然“鬧了個烏龍”,這件事還一度成為了夫妻之間的小笑話。
不過,這些“趣事”并沒有阻擋兩人相愛的步伐。
2006年10月1日,王亞平和趙鵬在老家舉辦了婚禮,這對有情人順利牽著彼此的雙手,踏入了婚姻的殿堂。
而在婚姻之外,王亞平也遇到了一個更加偉大的新征程,那就是對于航天員的選拔。
在得知國家正在從飛行員中選拔優異的人員作為新航天員時,王亞平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并且在2010年5月以杰出的成績,順利地從無數女飛行員中脫穎而出,正式成為了中國第二批航天員之一。
航天員的訓練,要比飛行員更加苛刻、艱難。
王亞平不僅需要重新學習50多門飛行課程,更要接受“零失誤”、“零差錯”的考核挑戰。
這對于當時已經快要三十歲的王亞平來說,可謂是挑戰重重。
不過,對于王亞平而言,越是挑戰,越讓她十分興奮。
因此,從2010年成功入選,到2013年正式“上天”,在這足足長達三年的時光當中,王亞平每天一睜眼,就是去考核場進行操作。
因為對于每一位航天人來說:“正確的操作不一定能決定任務的成功,但是一個錯誤就是失敗乃至送命的結果。”
不過,由于從小就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王亞平在眾多的航天員當中也始終表現優異。
2012年3月,王亞平入選了神舟九號飛行任務的備份航天員名單。
并且因為過硬的心理素質和實操技術,最終正式被選入了神舟十號首飛女航天員的乘組當中。
而她也終于可以帶著無數中國人對太空的好奇和夢想,前往更高更遠的藍天中……
三,陰差陽錯的“教師夢”
或許有人會疑惑,王亞平和丈夫趙鵬早在2006年就已經結婚,可是為什么在長達十年的光陰當中卻始終沒有過孩子呢?
實際上,這也和兩人的工作有著分不開的關系。
最開始,由于雙方都是飛行員,在工作任務的影響下,夫妻倆的生活經常聚少離多,甚至最忙的時候,一個月都見不到一面;
而在2010年,王亞平想要“逐夢”航天后,生孩子這件事更是被不斷地“推后”了
——在航天員的訓練當中,失重、眩暈是家常便飯,因此,王亞平很難一邊堅持訓練、一邊孕育生命。
然而,趙鵬也知道,妻子能夠“圓夢”的這一機會有多來之不易。
所以盡管如此,對于王亞平想要成為航天員的夢想,丈夫趙鵬還是選擇了支持。
就這樣,一直到2016年,王亞平才順利地為兩人誕下一個“愛的結晶”: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兒。
女兒的誕生給兩人的小家中帶來了無窮的歡笑。
而在生下孩子后,王亞平沒有休息多久,就又一次投入到了航天的事業當中
——或許,對于她來說,航天和女兒一樣,都是令她感到極為幸福的“樂事”吧!
而王亞平的努力也又一次有了回報。
2019年12月,在眾多的航天員選拔當中,王亞平再次憑借著優秀的身體素質入選了神舟十三號乘組,成為了備選航天員之一。
經過一年多的航天訓練,2021年10月16日,搭載著神舟十三號的載人航天飛船再次壯麗“出征”。
而王亞平也按計劃在太空中開展了一系列的任務,其中就包括后來引發無數人觀看的《天宮課堂》。
實際上,早在王亞平還在上中學時,父母對于她的期望就是“當一名教書育人的好老師”;
沒想到,在時隔數年之久,在不同的背景之下,王亞平“陰差陽錯”地實現了父母最一開始對她的期望。
其實,早在2013年第一次“上天”時,王亞平就在當時隊友聶海勝和葉曉光的幫助下,成功執行了中國首次太空授課任務;
所以,在這一次“上天”后,王亞平也“經驗十足”:
在《天宮課堂》當中,王亞平和隊友翟志剛、葉光富一起,為地球上的大小朋友們帶來了各種科學原理的“大揭秘”。
并且通過視頻通話的形式,展示了太空空間站當中的生活工作場景,和地面進行了實時互動的交流。
在2022年的春節聯歡晚會和元宵晚會上,王亞平還兩度作為正在太空“出差”的“特邀嘉賓”,出現在了千家萬戶的大屏幕當中。
為中國觀眾送去祝福的同時,還演奏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曲目,讓無數人了解到了太空當中的神奇和奇妙。
或許,在未來,這些來自“天宮”的知識,會變成一顆顆帶有“航天”字樣的種子,在無數小朋友的心中生根、發芽、成長……
四,實至名歸的“新職務”
2022年4月16日,王亞平和隊友一起順利返回地球。
在經過醫學隔離和觀察后,王亞平重新投身到了航天事業當中:
5月初,這位巾幗英雄再次當選“中國航天公益大使”這一職務
——實際上,自2019年起,中國才剛剛設立了這一榮譽職務。
而這一職務的背后,是國家希望能夠借助航天大使的影響力,來帶動更多女性投身于航天事業,讓中國的“太空之旅”能夠走得更高、更遠。
而對于王亞平來說,這一職務也是實至名歸。
無論是從樣貌還是工作,王亞平都創下了“新的記錄”:
她不僅是我國首位“太空教師”,也是我國首位在太空中出艙的女航天員,更是我國在軌時間最長的女航天員。
其實,早在2013年的那一次“登天”時,王亞平還曾經被記者詢問過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
“都知道第一個登月的人是阿姆斯特朗,可是無人記得第二名究竟是誰。那么,你作為第二個登上太空的女航天員,會對此感到遺憾嗎?”
當時,王亞平堅定而擲地有聲地回答道:
“我覺得,或許不是親身經歷的人是感受不到的,那就是無論是誰完成任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完成它。”
當時的王亞平或許還在成長當中,而如今,王亞平已經順利完成了她的夢想,走到了更高的位置。
她的背后,也有無數中國女孩望著她的背影,希望能夠有朝一日追上并且超越她。
而對于新一代的青年人,王亞平積極地做出了鼓勵:
“年輕人要敢于有夢,更要勇于追夢,才能飛向屬于你的浩瀚星空!”
榜樣人物事跡王亞平【篇4】
王亞平,女,漢族,籍貫山東煙臺,中共黨員,1980年1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2000年5月入黨,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畢業,碩士學位,在北京大學心理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大校軍銜。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副大隊長,安全飛行1567小時,被評為空軍二級飛行員。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三屆全國青聯副主席,中國航天公益形象大使。
2013年6月執行神舟十號任務,歷時15天,成為我國首位太空教師。2021年10月-2022年4月,執行神舟十三號任務,歷時183天,成為我國首位太空漫步的女航天員、我國第一個進駐中國空間站的女航天員、首位兩次飛天的中國女航天員、迄今為止在太空駐留時間最長的中國航天員,共進行了三次太空授課。
2013年7月,王亞平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授予“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并獲“三級航天功勛獎章”。同年8月17日,被原總裝備部授予“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特殊貢獻獎”,同年7月,被中華婦女聯合會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榮譽稱號”,同年10月,被共青團、全國青聯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2022年4月24日,國家航天局聘請王亞平為中國航天公益形象大使。2022年6月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給王亞平頒發“二級航天功勛獎章”。
榜樣人物事跡王亞平【篇5】
王亞平是出生于山東煙臺的一個農村妹子。
她從小體質特別棒,在學校的各種長跑比賽中,幾乎每次都能拿第一。
1997年,空軍長春飛行學院到他們學校招生,王亞平被順利選中。
大學四年,她努力學習文化課知識,同時熟練掌握了4種機型的飛機駕駛。
畢業后被分配到武漢空軍部隊,任運輸機飛行員。
憑著優秀的素質和出色的技能,王亞平很快就成為了骨干飛行員。
她參與執行了多個任務,如汶川抗震救災、北京奧運會消云減雨等。
2003年,“神舟五號”搭載航天員楊利偉進入太空。
王亞平在電視機前見證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在心潮澎湃的同時,她突然萌生出了一個念頭:
“現在我們有了自己的男航天員,那什么時候會有女航天員呢?”
從那一刻起,“航天夢“在王亞平的心中悄悄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