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7》王亞平典型事跡
《榜樣7》為大家宣傳介紹了榜樣人物的先進事跡,其中有關于王亞平的事跡你了解多少?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榜樣7》王亞平典型事跡簡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榜樣7》王亞平典型事跡
最近一段時間神舟十三號順利返航的消息受到了很多網友們的關注,偉大的航天員翟志剛、葉光富、王亞平終于回到了地球的懷抱,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王亞平。
作為一名女性航天員,她打破了中國航天史上的很多紀錄,她不僅是首位兩次登上太空的女性航天員,還是首位在太空出艙活動的女性航天員。我們都知道由于女性和男性在體能上的差別,女性想要成為一名航天員是非常不容易的。
但是王亞平做到了,她用自己的行動向大家證明,在航空航天方面中國的女性絲毫不會輸給男性,她的每一項成就都讓國人感到特別驕傲。在成功返回地球之后,王亞平又多了一個新的身份,那就是中國航天工藝形象大使,之所以不與她這個稱號,只希望王亞平的事跡能夠鼓勵更多熱愛航空航天事業的年輕人加入進來。
王亞平也非常珍惜這個稱號,在線鼓勵青少年們加入航天隊伍,為中國航天事業注入更多新鮮的血液,了解王亞平的朋友們都知道王亞平的家庭條件很一般,并不是那種大富大貴的家庭。
她出生于農村的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她的父母以及親戚根本不懂什么是航天,對于他們來說,種好自己腳下的地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但是王亞平并不這樣認為,她從小就有一個航天夢,即使身邊的人都不理解她,但是也絲毫不會改變她對于航天的執著。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而發奮學習,即使遇到困難也不會輕易放棄。
除了學習方面非常努力之外,王亞平對自己各方面的要求都非常嚴格,在加入了航空隊之后,她發現自己的體能遠不如同隊的集團隊員,于是她便普遍體能用男隊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總是第一個到訓練場,但是卻是最后一個離開。
如果換成其他人可能早就受不了了,但是王亞平卻不這么認為,在她看來自己能加入航空隊已經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了。既然走到這一步,就要做到最好,不辜負自己曾經的付出。
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王亞平最終兩次登上太空創下了多項記錄,還多次被授予了英雄航天員的稱號。其實王亞平成功的背后,離不開一個男人的支持,這個男人就是她的丈夫趙鵬。
王亞平和趙鵬于2006年步入婚姻的殿堂。
這么多年以來兩人的生活一直甜甜蜜蜜,趙鵬也是一名優秀的飛行員,他的工作也比較忙,但是考慮到王亞平工作的特殊性,趙鵬做出了讓步主動承擔起了照顧家庭的任務。即使王亞平經常因為訓練不能回家,趙鵬也沒有任何怨言,而是在背后默默地支持著自己的妻子,希望她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為國爭光。
說起他們兩人的愛情故事,還有一段有趣的小插曲。
之前二者都是飛行員在一次飛行任務中,他們發現兩人都參與了這次任務,于是約好在空中相遇的時候,要向對方傳達自己的愛意。本以為將是一段甜甜的愛情故事,沒想到趙鵬竟然認錯了自己的妻子,錯把另外一位女飛行員劉洋當成了自己的妻子王亞平。
于是他就這樣把表達愛意的電波傳給了劉洋,收到電波之后的劉洋非常的懵,不知道趙鵬為什么會給自己發這段電波,直到最后才知道原來是趙鵬把她當成了王亞平,這才鬧出了這么小小的烏龍。其實這并不是他們第一次這樣做,之前的他們一直都是這樣打招呼的,由于當時二人都是軍人,并不能夠隨時隨地的聯絡,于是他們才想到了這個辦法,當兩人在空中相遇時,便給對方發一條表達愛意的電波,即使擦肩而過的二人并沒有說話,但是依然可以感受到對方的存在。
這也讓大家忍不住感慨到,這就是飛行員的浪漫。
在王亞平和趙鵬結婚的第三年,他們打算生一個孩子,本來兩人已經做了這個決定,但是令大家都沒有想到的是,就在這時航天員選拔開始得知消息后的王亞平激動不已,成為一名航天員,一直都是她的夢想。
于是她幾乎想都沒有想就報了名,經過層層選拔之后,王亞平憑借著過人的飛行技術以及心理素質,成功當選了。得到這個結果之后王亞平非常激動,但是隨即她就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她必須暫時放棄生孩子的計劃,這個選擇對她來說非常困難。
一邊是自己的夢想和責任,一邊是自己小家的幸福,無論怎么選她都會有些不甘心。就在她糾結不已時趙鵬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對他來說支持妻子的夢想是最重要的事情。當時的趙鵬也是一名非常優秀的飛行員,如果繼續飛行下去,一定能夠成就一番事業。但是對于趙鵬來說,升官與否并不重要。
如果夫妻兩人在做決定的時候,只是想著自己,那么這場婚姻一定不會長久,為了解決妻子的后顧之憂,趙鵬主動辭職跟隨王亞平來到北京,當起了王亞平背后的男人。對于很多男人來說,事業遠遠比家庭重要。但是趙鵬卻并不是這樣想的,他知道妻子能夠當選航天員究竟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他甘心為妻子放棄了自己的事業。他明白一名航天員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訓練之中,不應該有任何的顧慮,于是他便將家中的所有瑣事都包攬了下來,從來都不惹王亞平生氣。
終于在2013年的時候,王亞平乘坐神舟十號飛船飛上了太空,創下了一個又一個的中國歷史。
在所有人都為她鼓掌歡呼時,趙鵬的內心卻非常復雜,從理性來看他相信我國的航天技術也十分相信他的妻子,但是卻還是忍不住為妻子擔心。
直到半個月之后,神舟十號成功著陸內蒙古,他才放心的松了一口氣。那一刻對于趙鵬來說,什么榮譽都無所謂了,只要妻子能夠平安地回來就行。
2016年王亞平終于如愿地當上了媽媽,沒有休息太久她又重新投入到訓練當中,重新回到訓練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但是體能的下降還是讓王亞平有些失落,但是她并沒有因此沮喪,反而獲得了更多的動力。
2021年10月16號王亞平再次乘坐神舟十三號登上太空,在太空出差半年之久,這個時間創下了我國在太空最長出差時間記錄。
在這半年的時間里,王亞平化身太空教師,向大家展示了空間站的各種生活場景,并于元旦和春節期間將所有數篇戰士和全國人民送上了新年的祝福,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牽動著無數中國人的心。
今年四月份神舟十三號圓滿地完成了任務,并且成功返航,在王亞平出艙之后,趙鵬首先帶著女兒和鮮花,歡迎她回到地球的懷抱,他們的感情令人羨慕不已。曾經在一次采訪中,王亞平向大家表示,在她的心中她是一名合格的航天員,但是她不算是一個稱職的媽媽,因為在女兒出生不久,她便投入到了訓練當中,之后也很少有回家陪伴孩子的機會,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她幾乎沒有時間處理家里的事情。
這一切都是趙鵬和她的父母在照顧,因此她非常感謝自己的丈夫趙鵬,其實自古忠孝難兩全,如何在事業和家庭之間權衡,是一個無解的難題。即使是圣賢之人,恐怕也沒有辦法完全理清二者之間的關系。
因此王亞平會感到糾結并不是什么大事,這本來就是人之常情。多虧了有趙鵬的出現,才能夠讓王亞平全身心的投入到訓練當中,最終兩次成功的登上太空,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女性的力量。很多人可能會替趙鵬可惜,如果她當初沒有放棄自己的事業,如今是不是也能做出一番成就呢?其實我們并不能這么看問題,既然趙鵬當初選擇了家庭,那就說明對于趙鵬來說,家庭比事業更加重要。
誰說成功的人一定是事業有成,如今在趙鵬的支持之下,王亞平取得了如此之高的成就,趙鵬的內心一定是非常滿足和開心的。夫妻之間不需要計較那么多,只有這樣,婚姻才能夠長長久久地持續下去。
趙鵬和王亞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們是互相成就的,無論是誰離開了對方,恐怕都不行。這大概就是婚姻的魅力了,希望他們之后也能一直這樣幸福下去。
王亞平航天員個人資料
中國人的航天夢已經延續了幾千年。從明朝成千上萬的工匠發射自己的飛龍火箭,到現在我們有了自己的空間站。我們國家不僅在航天事業上處于領先地位,而且讓全世界的宇航員都學會了中文。
這樣的成就,離不開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這讓中國人為之驕傲。
2021年10月16日,中國神舟十三號再次發射,將三名中國航天員送入中國空間站。這一次工作持續了六個月,春節要在太空舉行,代表著中國的航天技術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這次進入太空的三名宇航員是翟志剛、葉廣福和王亞平。王亞平作為一個備受矚目的女航天員,一出場就備受關注,但對于很多人來說,她的知識僅僅局限于一個名字和一個航天員的光環,他們并不知道她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
王亞平有多愛自己的航天員生涯?面對采訪,她曾這樣解釋自己的職業:“宇航員不是職業,而是事業,是我熱愛的事業,因為這份熱愛足以讓我克服一切困難,克服一切困難,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
可見,正是因為這份愛,她熬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通過了層層篩選,在眾多優秀女航天員中脫穎而出,成為第一位進入中國空間站的女航天員,王亞平的名字也將載入史冊。
可能有人不知道,這次乘坐神舟十三號進入太空,是王亞平的第二次太空之旅。早在2013年,她就已經去過一次太空,在太空給中國孩子上了一堂獨特的課,獲得了“太空老師”的稱號。很多看過太空直播課的人應該還記憶猶新。
他們與王亞平、聶海勝和張一起將神舟十號送入太空。6月20日,王亞平是主講人。在指揮員聶海勝和攝像師張的幫助下,他們順利完成了中國首次太空授課。
在王亞平的太空環境中,她描述了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特點。她精心進行實驗,用溫柔的語氣給全國中小學生上了一堂遠程課,成為一代人的記憶。
對于太空授課的成功,王亞平很謙虛:“成功完成的背后是很多人努力的結果,是很多系統密切配合的結果。”
王亞平的這一課,不僅僅是在太空做簡單的實驗那么簡單,還要考慮內容是否能引起孩子的興趣,以及科學的普及。你如何解釋課程的內容?內容是什么?王亞平在背后也做了很多努力。
兩次成功通過國家篩選,成為承載中國14億夢想進入太空的女航天員。王亞平的一路成長,就是因為她那種百折不撓、任勞任怨的精神,承受了很多常人難以承受的痛苦,才有了她現在的成就。
《榜樣7》心得體會范文
近日,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錄制的《榜樣7》,生動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高尚品質和崇高精神,彰顯了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作為新時代的“趕考人”,我們要學“榜樣”、溯初心、擔使命,汲取奮勇前行的磅礴力量,永葆“奮進三態”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昂首前進。
感悟“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如磐信念,振奮奮勇前行的“狀態”。在“生命的禁區”,祁發寶堅守了20多年,十三次與死神擦肩;從年輕小伙到耄耋老人,50多年來,“活界碑”魏德友住土屋、喝咸水、啃冷饃,巡邊護邊20多萬公里;為解決草王壩村山高石多、缺水嚴重的問題,“當代愚公”黃大發歷時36年兌現了“水過不去、拿命來鋪”的錚錚誓言。如今,新時代的號角已吹響,我們要常懷“國之大者”,把黨和人民的利益“往前排”,個人榮辱得失“靠后放”,將自己的個人追求和人生價值進行“再萃取”“再結晶”“再升華”。在新征程中融入大我、成就自我、實現價值,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書寫不平凡的人生。
感悟“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實干精神,錘煉知重負重的“姿態”。中國精確制導領域的主要奠基人和開拓者陳定昌古稀之年,在重大項目進行時,依舊與現場工作人員一起住小土院、吃饅頭、熬夜搞試驗;會拄著拐杖,在零下二十多攝氏度的大漠,冒著大雪到現場指導工作。七連嶼黨工委一班人默默放下“筆桿子”、拿起“鐵鍬子”,短短七八年的時間,讓七連嶼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無論推進鄉村振興的進程,還是偉大復興的道路,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等待征服,需要我們邁開腿子、擼起袖子、躬下身子,多做幾次“熱鍋上的螞蟻”,多啃幾次“硬骨頭”,發揚“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不斷朝著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奮蹄疾行。
感悟“一枝一葉總關情”的高尚情懷,保持真摯為民的“常態”。“燃燈校長”張桂梅十幾年如一日犧牲所有休息時間,竭盡全力地幫助學生,先后幫助約2000名貧困山區女孩考上大學、走出大山。作為仙林街道的“大家長”,孫金娣的辦公室設在職工食堂,她把有限的精力和熱情都獻給了基層工作,獻給了仙林街道這個大家庭。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作為年輕干部,要厚植為民情懷,時刻牢記自己的“人民公仆”身份,“小事”中錘煉心性,砥礪為民情懷,當好“老百姓的官”。用心用情用力把事關老百姓大事小情的每件事都做實做好,腳踏實地,久久為功,真正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