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資助的學生事跡勵志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事跡都不陌生吧;那么大家知道哪些被資助的學生事跡勵志?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被資助的學生事跡勵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被資助的學生事跡勵志(篇1)
王靜,女,我校2016級計算機專業學生,2017年參加太原市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得圖文混排與電子圖表一等獎,2019年考入呂梁學院。她在學習的道路上,面對一道道難題,流下一滴滴汗水;在成長的道路上,她不斷地挑戰自我!
在學校領導、老師的關懷和幫助下,她邁著堅實的步伐,奮發進取,努力學習,樹立了堅定的政治觀、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具備了良好的道德觀、牢固的群眾觀和勞動觀。學會了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為,遵守學校的校規校紀,響應學校的各項號召,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挫折,積極主動地錘煉和提高自己“自知、自立、自制”的能力,使自己不斷地取得成功,真正的成為生活的強者。
一、看清形勢、加強學習,樹立堅定的、正確的人生觀
從進入校門的那一刻起,她便認識到:一個想成就一番事業的人必須具有與時俱進的崇高理想,一個人的理想決定自身的成長方向。因此,只有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才能正確地審視一切,使自己不斷走向成功。在剛剛入學的時候她就給自己定目標,并以實際行動嚴格要求自己。作為一名共青團員,她樂觀上進,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生活中艱苦樸素,在同學中起著表率作用。
二、牢記使命、努力學習,做適應社會的復合型人才
作為一名中職學生,學好專業是第一要務。她積極進取,主動思考,認真學習,從未放松過對知識的渴求,她喜歡和老師、同學廣泛交往,相互交流學習。在校期間,曾多次榮獲優秀學生稱號,看著自己用汗水換來的成績,收獲的碩果,甚是欣喜。同時,在專業知識方面,積極參加各項實踐訓練和比賽活動,為了繼續深造學業,她選擇參加學校對口升學班,為知識能力、技能水平的提升再度努力。
三、適應環境、努力工作,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
在學校,她一直積極進取,從班干部到學生會干部再到團委,她積極協助學校老師工作,熱心為同學服務,責任心強,踏實主動,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所獲得的成績在學校有目共睹,受到師生一致好評。
四、注重細節、積累點滴,培養自己良好的生活習慣
學校生活給予了她獲得“自知、自立、自制”能力的機會,這種能力,不僅是她今天學習的需要,也是明天走向社會,適應快節奏生活,成為開拓創新人才必備的意志品質。為了加強自立能力的培養,她積極投入到社會實踐和校園文化活動中。通過這些活動,使她懂得了生活的艱辛,明白了生活的意義,拓寬了她的知識面,增強了她適應社會的能力,提高了自身綜合素質。
在生活中,她積極樂觀、誠實守信、樂于助人,在她的心里,有著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助學政策傳遞著國家的責任感和社會的公德心,更催生出她感恩的心。在學校愛心社的組織下,她參加了走進養老院送溫暖活動,用實際行動帶給老人陽光溫暖。
王靜同學說她今天取得的成績要感謝國家的資助和學校的培養,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一定嚴格要求自己,以實際行動回報母校和社會,絕不辜負學校和社會對她的殷切希望。
被資助的學生事跡勵志(篇2)
2007年9月,衣著樸素、靠辦理貸款入學的邵琳琳就引起了班主任的注意,后經了解,得知她來自山東菏澤的偏遠山區,父母以務農為生,家中還有一個弟弟和妹妹在上學,父親因患腦溢血,造成了后遺癥,勞動能力低下,吃藥打針是家常便飯,父母微薄的收入難以支付家中巨大的支出。邵琳琳為了節省家用,經常每頓都是一個饅頭加一點咸菜充饑,自卑情緒嚴重,數度產生退學的念頭。細心的班主任老師通過與她多次的談心,認為她符合貧困生的認定條件,后來經過班級同學的民主評議,順利的被認定為家庭經濟特殊困難學生。在隨后進行的國家助學金的評選過程中,邵琳琳經過個人申請、民主評議獲得了國家一等助學金,這對家境貧寒的邵琳琳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的一件事。
自強懂事的邵琳琳信奉一句話:“自己可以改變以自己”。她堅信無論身處何時、何地、何態,只要想改變自己,那就從現在開始,永遠都不晚。節假日、寒暑假,當別的同學回家與父母團聚或外出旅游的時候,校內勤工儉學基地、超市、電子廠里都有邵琳琳埋頭苦干的身影,大專三年的時間,她沒有向家里要過一分錢,還常常把打工所得的節余寄回家中。
無論課余時間打工的時間多么緊張,邵琳琳在學業上卻沒有絲毫的放松,每天天天剛亮她就起床了,借著清晨的陽光開始了晨讀。晚上10點,在教室樓管大爺的催促下她才回到宿舍。付出終究會有收獲,在校期間她的學習成績一直位列班級第一,先后獲得學院“秀學生標兵”、“優秀共青團員”等榮譽稱號,并在大二大三期間因成績突出、表現優異,先后兩次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
2010年3月,專升本考試成績公布,邵琳琳被棗莊學院錄取,她深知這只是開始真正人生的第二步,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自己要再接再厲。克服了從高職院校到本科院校學習、課程等方面的種種落差,她以堅忍不拔的毅力刻苦學習,第一學期末的考試中,她的成績就從倒數一躍成為班級第二,但她并沒有因為一次的成績而驕傲自滿,反而對自己要求更加嚴格了。在打工的間隙都要拿出課本學習,并從此將第一名的成績保持到畢業。她認為命運是公平的,雖然自己的出身和家境無法選擇,但努力卻可以改變今后的人生軌跡。在棗莊學院期間,她先后被評為:優秀學生、優秀共青團員等榮譽稱號,并多次獲得學習優秀獎學金。2012年6月,邵琳琳如愿接到了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的通知書。
回顧幾年來的求學歷程,家境貧寒的邵琳琳感觸頗深,是老師的愛心和國家對于貧困的學生的資助政策,讓她從瀕臨退學的境地中逆流而上,最終成為了某一領域的優秀成才,她的成才成長凝聚了太多奮斗的汗水和滿滿的關愛。一路走來,她始終堅信:生命因搏擊而精彩,奮斗就有希望!
被資助的學生事跡勵志(篇3)
我叫于海紅,出生在一個美麗的村莊,山東省膠南市大場鎮魏家灣村,家中有爸爸、媽媽、姐姐、和我。原本就普通的家庭,全靠父親一人種地來維持生計。姐姐因中學時期患病住院,花去家中大筆開銷,從此我的家庭像一臺不能運行的計算機,停滯不前,母親的身體也不好,只能在家中幫忙做簡單的家務。這些已經讓當時高中的我心里帶著極大的壓力,每次到周末,我就坐上回家的班車,幫助父親下地干農活,看著父親原本就瘦小的身軀,經過多年的風霜雨露,變得更加的滄桑。
想起兩年前,經過高中3年的努力,我不負家人的厚望,帶著全家人的夢想,我終于考上了大學。但是偏偏在這時,我們家中的頂梁柱卻倒下了。父親在醫院查出患有重病,必須經過手術的治療才能恢復。平時省吃儉用的父親,生病連去醫院打針都不舍得,就靠死扛撐過去,可是這次不行了,我害怕了,我哭著央求父親去醫院手術,我說要是你倒下了,以后家里怎么辦。可是昂貴的醫藥費讓全家人犯了難,媽媽到處去親戚家借錢,東拼西湊的將父親的手術費用湊齊,給父親動了手術。看著等來的錄取通書,高昂的學費卻讓我們一家更強烈地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我考慮到家里的實際情況,我原打算放棄繼續求學這條道路,早日參加工作來減輕父親的負擔,貼補家用。但是父親通過自身的經歷,深切體會到了文化知識的重要性。只有教育才能改變命運,只有教育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家里的生活狀況。父親說就算借錢也要上大學。我仔細的看了錄取通知書里的內容,慶幸的是,里面有一條這樣的內容,家庭貧困的學生可以申請生源地國家助學貸款,我急忙將這個消息分享給了家人,還在醫院養病的父親,也在臉上掛起了笑容。這可是解決了我上大學的一個大問題。我帶著所有的手續辦理了助學貸款,就等著開學。
多虧了我的父母、親戚,朋友,我得到了和別的孩子一樣的機會,來到了美麗神圣的大學,坐在這明亮寬敞的教室里,接受更好的教育。
在大學的第一年里,我申請了貧困生,向老師及同學介紹了家里的情況,我很幸運的獲得的國家一等助學金,這是一筆不小的資金,也因為這些資金,對我的學習和生活有了很大的幫助。在第二年里,由于我吃苦耐勞,學習刻苦,榮獲了國家勵志獎學金。正因為這些幫助,讓我對我的大學生活又重拾了信心,我深知這上學的機會來之不易。我省吃簡用,化壓力為動力,化愛為能量,無時無刻不在努力著,各門功課均達到優良水平,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熱心幫助同學,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能讓我的家人寬慰,用良好的成績來回報幫助過我的親人和朋友,來回報國家和社會。
在學習課余,我積極去校外找兼職,通過給奶茶做促銷來賺取生活費用。每年的寒暑假我都會去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辛勤的工作不僅讓我得到了鍛煉,增強了和他人溝通的能力,還讓我獲得來年的生活費。在我的內心里十分感激曾經給予我幫助的領導和輔導員老師。
如今,黨和國家的政策是大力發展教育事業,這讓像我這樣的學生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我滿懷熱血感謝黨和國家對貧困學生的關心。我十分感謝各位領導對我的幫助,使我能完成學業。
同時我又給自己定下了更遠大的目標:認真學習,努力工作,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會一如既往的堅持高標準、嚴要求,講真話、辦實事,不求轟轟烈烈,唯求踏踏實實的工作和學習作風,力爭做一名對社會有益,工作出色的優秀大學生。
被資助的學生事跡勵志(篇4)
她叫侯禹廷,薛四小四(6)班一名普通的學生。說她普通,是因為你無法在茫茫人海中一眼將她認出來,但她一直認為每個生活在世界上的人都是一個不普通的個體,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所以她從來不會因為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平凡而自卑。她從來不畏懼困難,總是迎難而上,雖然家庭貧困,,從小缺乏父母的關愛,但她仍能在姑姑、姑父的呵護下健康成長。她相信“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她自信她能做到。她活潑可愛,談笑間無不充滿著智慧;她勤奮努力,在她的臉上永遠都是堅毅的雙眼;她聞鐘而起,惜時而學,談起學習她樂此不疲。她是一位有夢想并為夢想執著付出的女孩。她熱情、開朗、勤奮好學、興趣廣泛,是老師的得力助手,更是同學們可信任的朋友。她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努力地完成著自己的奮斗目標。在一次又一次的學習生活實踐中,無不體現著她自尊、自強、自信的特點。
一、以德為首,做講道德的小學生
懂事起,姑姑就教她做一個懂道德的孩子。上學后,在老師的精心教導下,她更是懂得了無論做什么事,都應把“德”放在首位。在學校,她樂于助人,哪位同學需要幫助,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她都搶在前面;在家里,她除了做好自己的事,還幫姑姑做飯,照顧妹妹。
二、努力學習,做愛學習的小學生
從入學起,她都能夠認真聽講,積極思考,提出問題。有時候,她感覺到自己稍有退步,就認真總結近期學習情況、方法,并與老師交流,聽取老師的建議。面對現在學習生活中的激烈競爭,她并不畏懼,正是這樣積極的學習態度,使她在各科各項考試中都有了明顯的進步。
三、認真工作,做負責任的小學生
從小學開始,她團結同學,熱愛班級,帶領同學們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比賽,她還很配合其他的學生成員工作,每周的衛生大檢查,她就協助老師,從室內到室外,一處一處仔細檢查,從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下課后,她總是到各樓層巡查,協助紀律檢查,制止同學們的不文明行為。學校內經常能夠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她對工作一直認真負責,態度積極,深受各位同學和老師們的信任,成為了他們得力的幫手。
人正因為有了堅定的夢想,才會收獲碩果累累,正因為有了執著的追求,才會更加相信自己。榮譽只代表過去,如今,她用她的正直與善良為歌,以陽光和快樂為曲,彈奏著一曲質樸的暖人心扉青春樂章;她用理想和追求做筆,進取和奮發為墨,書寫著一張多彩的人生畫卷。
被資助的學生事跡勵志(篇5)
華菁,女,堯口初中七年級(4)班學生。黃三河資助對象,自受資助以來,她成了一名積極進取,不斷追求更大進步;學習上刻苦鉆研,勤奮踏實;工作上積極負責,注重團隊合作;生活上作風簡樸,嚴于律己的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干部。其主要事跡如下:
一、品德上:開朗善良,尊師愛友,孝順長輩
華菁出生在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家庭以務農為生。從小她就隨著父母一起參加務農勞動,一家人生活很是拮據,從小的經歷讓她體會到生活的艱辛,艱苦的生活也鍛煉了她的意志。父輩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身影,讓她永遠銘記在心。她也發自內心地尊重與敬愛老師。她知道是老師們給予了她知識,幫助她成長,沒有老師的辛勤付出,就沒有她的健康成長和進步。她還真誠地對待每一位同學,對學習和生活上遇到困難的同學,總是能及時地伸出援助之手,助人為樂,盡自己所能地幫助他們。以一顆真誠的心,換來了同學們的信任和支持。
二、思想上:積極進取,嚴格要求,不斷進步
自受資助以來,華菁始終貫徹黨的先進思想,努力學習的黨的知識。作為一名光榮的共青團員,她始終不忘要嚴格要求自己,始終堅持用一個共青團員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斷求知,不斷進步,不斷學習,處處發揮著先鋒模范的作用。
三、學習上:樂于探究,勤奮刻苦,成績優秀
知識改變命運,自受資助以來,她深知一個生在偏僻農村的孩子只有努力學習,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于是,在學習上,她一絲不茍的學習態度,勤于鉆研的學習習慣,堅持不懈的學習精神,不懂就問的學習作風,加上謹慎謙虛的良好習慣,使她成績一直名列第一。多次獲得表彰,每學期都榮獲學校“優秀班干部”、“三好學生”的稱號。她深深的知道:山外有山,樓外有樓,必須不斷努力,追求更高的標準。她始終堅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四、能力上:扎實肯干,以身作則,工作出色
入學以來,華菁一直擔任班長,職務意味著責任。自從擔任此職以來,她盡心盡力,以身作則,在搞好自己學習的同時主動和同學們一同分享她的學習經驗,共同探討新的學習方法,與同學們共同進步并配合班主任老師一起搞好同學們提高學習成績的工作。面臨繁重的學習任務和忙碌的服務工作,她都盡量協調好學習和工作兩不誤,團結同學,樂于助人,做好老師的小助手和同學們的好朋友。一直以來,在工作上她認真負責,嚴格要求自己,得到了老師的好評和同學們的信任。
五、生活上:勤儉節約,互幫互助
自受資助以來,華菁同學日常生活節儉,樂于助人,努力發揮一個優秀學生干部應有的素質,與同學加強溝通與交流,融洽同學間的關系,促進同學間的學習和合作,使同學間形成一個互幫互助的友愛圈子。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面對初三的中考,她將帶著自己的夢想,持之以恒,以更高的要求和滿腔的熱情投入到新的學習中去。追夢的路上充滿艱辛、布滿荊棘,追夢的路上有苦有累,但她相信自己,會用汗水和努力為自己鋪出一條通往夢想的五彩路。帶著老師的鼓勵和同學們的支持,將再接再厲,為做好一個名副其實的“優秀學生”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