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殘疾人典型事跡
事跡具有概括標明先進事跡的主要內容或材料的用途;你是否在尋找“幫助殘疾人典型事跡”?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資料,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幫助殘疾人典型事跡精選篇1
在扶殘助殘中閃耀黨員的光芒
――陳克鋒同志事跡材料
一、甘于奉獻,用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陳克鋒同志1993年12月參軍,在部隊榮立二等功一次, 到縣殘聯疾人工作,他工作認真負責,任勞任怨,在殘疾人康復和假肢裝配工作中做出了較好成績。他立足于基層,熱愛殘疾人康復工作,以為廣大殘疾人提供有效的康復服務為己任。工作和生活中,時刻牢記黨的宗旨,不辜負廣大殘疾人和其親屬的熱切期望,更是嚴格要求自己,積極服從黨組織安排,使他負責的工作走在全市的前列,受到上級部門的好評。
二、愛崗敬業,扎實做好本職工作
該同志能夠端正學習態度,積極參加各項政治學習,主動接受政治教育,自覺加強思想鍛煉。并將學習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用以指導自己的工作。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在思想上、行動上____高度一致,積極完成黨的各項任務,始終保持了共產黨員的優秀品質。
陳克鋒同志作為一名殘疾人康復工作者,恪盡職守,認真組織完成了全縣的各項康復工作,累計完成免費白內障手術4300余例、兒童康復救助1300余人,貧困精神病救助1700余人次。同時潛心鉆研假肢制作技術,制作假肢矯形器2200余例,維修服務5700余人次。我縣假肢裝配站是全省唯一一所建在縣里的市級假肢站,服務范圍涉及臨沂、棗莊、萊蕪、淄博、日照五市。他在其前任技師相繼跳槽的情況下,臨危受命,到中殘聯參加假肢技術培訓后即挑起假肢站的重擔。起,邊實踐邊鉆研,先后深入淄博、萊蕪、棗莊、臨沂等地麻風村和麻風病人家庭為麻風截肢患者取模試穿,出色的完成了為65例麻風病人安裝假肢的任務。假肢站被中國殘聯和衛生部評為“全國麻風畸殘康復工作先進集體”.承擔國家電網440例假肢裝配項目時,正趕上假肢站拆遷,設備簡陋、通風條件差,有毒氣體熏的他經常頭痛難忍,長期站立和彎腰作業使他嚴重腰肌勞損。從20起,年均加班都在500小時以上,累計完成假肢和矯形器制作2200余例。20經過層層選拔,被北京奧組委選聘為第29屆殘奧會志愿者,赴北京為殘疾人運動員提供假肢輪椅維修服務,會后收到北京奧組委的專門感謝信,對其所做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肯定。赴四川德陽進修并為汶川地震后截肢患者制作假肢和進行康復服務26人次,受到中殘聯和香港紅十字總會的一致贊揚。
三、銳意進取,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工作中,陳克鋒同志全心全意為殘疾人服務 ,是一位富有創新精神,能吃苦耐勞,心貼殘疾人,深受殘疾人及其親屬歡迎的一名優秀的黨員干部。緊緊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開展,自覺踐行黨的宗旨,自覺抵制“四風”,全力解決關系殘疾人切身利益和“最后一公里”的突出問題問題,面對項目多、任務重的工作性質,做到了“眼勤、嘴勤、手勤、腿勤”.切實俯下身子,扎下根子,深入到殘疾人中,與他們面對面接觸,送康復服務到位,送輔助器具到人。工作中他始終堅持從殘疾人的實際情況出發,為他們辦好事、辦實事,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工作熱情,積極負責地開展工作,殘疾人滿意度達到百分之百。
陳克鋒同志是縣第八屆__委員,他時刻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為殘疾朋友服務,得到社會和廣大殘疾人及其親屬的充分肯定與好評,被單位評為“美德職工”,所在部室被評為“文明科室”.該同志的工作得到各級的充分肯定,先后被授予:20縣政府“扶殘助殘先進個人”;年山東省麻風協會“麻風畸殘康復工作先進工作者”;臨沂市殘聯“工作先進個人”;省殘聯、省衛生廳、省民政廳“康復工作先進個人”;20臨沂市殘聯“工作先進個人”;中國殘聯“長江新里程計劃第二期假肢服務項目先進個人”;20縣政府“郯城縣勞動模范”;省人社廳、省殘聯“殘疾人工作先進個人”并記二等功;縣委宣傳部、共青團縣委、縣人社局、縣新聞和網絡辦公室、縣廣播電視臺“郯城十大杰出青年”;、、、、、2008、、、、20縣殘聯“工作先進個人”.
生命有恒,奮斗不止,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陳克鋒同志甘愿將他的青春和熱血獻給殘疾人事業;作為一個專業技術人,他甘愿將全部的精力、精湛的技術奉獻于輔助器具發展。在為殘疾人服務的這個大舞臺上,他高奏嘹亮的黨員服務奉獻之歌,用澎湃的激情閃耀著黨性的光芒。
幫助殘疾人典型事跡精選篇2
武進區殘聯始終以“為殘疾人服務”為中心,大力加強殘疾人保障和服務兩大體系建設,切實履行“代表、服務、管理”職能,全面加強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扶貧、文體、維權等工程的推進工作,多項惠殘舉措被納入我區“為民辦實事”工程,惠及全區殘疾群眾數萬人,累計投入金額超過2.5億元。
一、抓實社會保障工程,加速實現殘疾人“幸福滿意”的目標
近年來殘工委、區殘聯先后制定下發了《武進區精準康復服務方案》、《武進區殘疾人創業扶助租金管理辦法》、《武進區“殘疾人之家”實施細則》等十多個維護殘疾人各項權益的政策文件,殘疾人保障體系逐漸趨于完善。區殘聯每年根據全區殘疾人入戶調查及信息動態更新數據,按需持續做好各項兜底保障工作。為全區持證殘疾人購買三十種重大疾病險和意外傷害險,不斷提高殘疾人家庭應對風險的能力;對全區貧困殘疾家庭學生和殘疾學生發放助學金,保障其受教育的權利;積極配合民政部門做好低保殘疾人家庭、一戶多殘、無固定收入重度殘疾人補貼的審核發放工作,促進困難殘疾人家庭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改善。截止到目前,全區持證人數達1.7萬人,持證殘疾人享受兜底保障率達到100%。
二、抓實就業創業工程,加速實現殘疾人“全面小康”的目標
“殘疾人就業圓夢工程”多次被納入全區“為民辦實事”工程,得到了全區各部門的大力支持。武進區殘聯根據入戶調查結果,摸排有就業、創業意向的殘疾人,精心設計就業培訓方案和提升計劃,組織免費培訓及技能競賽,不斷拓寬就業渠道、提高勞動技能、提升職業榮譽感,增強我區殘疾人就業熱情和競爭能力。截止到目前,共組織盲人按摩、花木種植、絲網花編織、毛衣編織、電商運營、家電維修、電子配件加工等培訓班30余期,扶持自主創業54人,指導創建省級殘疾人扶貧創業基地2個,市級殘疾人扶貧創業基地1個,區級“殘疾人之家”1家,鎮級“殘疾人之家”11家,村級“殘疾人之家”4家,形成了以“區級殘疾人之家”帶動全區殘疾人輔助性就業、由村(社區)向殘疾人家庭延伸的立體格局,累積促進就業人數達2365人。
三、抓實精準康復工程,加速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的目標
持續開展“人人享有康復服務”全覆蓋、“三助一免”全覆蓋、“白內障復明”全覆蓋和無障礙環境改造工程,免費為全區貧困殘疾人發放輪椅、拐杖、盲杖、助聽器、助視器和假肢等殘疾人康復輔助用具,實施白內障免費復明手術約1萬余例,享免費服藥的貧困精神病人約3000人,辦理入院治療的貧困及肇事肇禍精神病人約2000人,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環境改造約1000家,全區有康復需求的殘疾人享康復服務率達100%。切實開展0-14周歲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大力鼓勵公辦學校及民辦機構投身康復事業,截止到目前全區共有兒童康復機構6家、設立資源教室公立學校4所、特殊兒童家長學校1所,殘疾兒童康復需求與融合需求得到了較好的滿足。
四、抓實權益保障工程,加速實現殘疾人“公平共享”的目標
近年來區司法、民政、殘聯等部門共同建立協作機制,將重度殘疾人列為法律援助受援對象,開通法律援助“綠色通道”。武進區殘聯常年聘請專門律師事務所開展殘疾人普法及援助工作,切實維護了殘疾人合法權益。區殘疾人事業發展中心規劃建設了殘疾人體育活動室、文藝排練室、有聲讀物閱覽室、盲人影院(多功能演藝廳)、殘疾人事業成果展示廳等,進一步豐富了殘疾人活動場地及設備,激發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區殘疾人藝術團持續做好殘疾人“文化周”活動,深度活躍在農村、社區、企業,感染了更多的殘疾人參與社會生活;截止到目前我區持證殘疾人享免費乘公交車(地鐵)、免費進入旅游景點、心理疏導、送教上門等惠殘福利,各鎮也開展了公共環境無障礙改造試點工作,為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創造了有利條件。
五、抓實強基育人工程,進一步提高“陽光服務”的標準
武進區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區殘聯為主導,鎮殘聯為骨干,村(社區)殘協為基礎,助殘公益組織和助殘志愿者隊伍為延伸的殘疾人組織機構和服務網絡。加大助殘公益組織的培育力度,通過扶持指導、政府購買、宣傳推廣等舉措提高公益助殘組織的生命力、發展力和影響力。近年來,助殘社會組織、愛心企事業單位和個人數量持續呈上漲趨勢,遍布武進城鄉,為武進區殘疾人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幫扶。五大協會和社會助殘組織每年開展公益活動約30場次,并充分利用新舊媒體大力宣傳殘疾人自強典型、創業典型、社會助殘典型,進一步引導殘疾人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營造扶殘助殘的濃厚社會氛圍,其中同心助殘驛站連續五年在助殘日期間舉辦“同心助殘與愛同行”大型拍賣會,募集善款100余萬元,全部用于我區重度貧困殘疾人家庭幫扶活動,有力地改善了殘疾人的精神、生活環境。各殘工委成員單位也積極參與推動全區殘障兒童享有義務教育、無障礙環境的建設、殘疾人危房改造、慈善救助等惠殘工程,推進我區殘疾人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下一步,武進區殘聯仍將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堅持不懈的精神,向上研學政策方針、向外學習先進典型、向內加固戰斗堡壘、向下貼近基層群眾,帶領全區殘疾人工作者和殘疾人家庭緊密地圍繞在黨的周圍,為實現我區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而努力奮進。
幫助殘疾人典型事跡精選篇3
1993年12月,小張出生在承德縣倉子鄉馬家營村,一周歲后,患有先天侏儒癥,屬于肢體類殘疾。她身殘志堅,不向命運屈服,自幼就勤勞刻苦。初中畢業后,她不但能幫父母干農活,還堅持鍛煉肢體力量。
2013年她經市殘聯推薦為省殘疾人運動隊運動員。2014年,參加全國殘疾人田徑錦標賽,獲F40級女子鐵餅、鉛球第1名,獲“體育道德風尚獎”。2015年,參加田徑世錦賽,獲F40級鉛球第4名,同年獲全國第九屆殘運會F40級鉛球第1名之后入選國家隊。2016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第十五屆夏季殘奧會F40級女子鉛球決賽中獲第四名。2018年,在雅加達第三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F40級女子鉛球、鐵餅奪得兩枚金牌。2019年第十次全國殘疾人運動會獲女子F40級鉛球項目冠軍。
小張憑著勇往直前的`力量,奮勇拼搏的精神,樂觀向上的生活信心和勇氣,不懈堅持和努力,為家鄉爭光的同時,也為自己開拓了一條嶄新的人生之路。
幫助殘疾人典型事跡精選篇4
小華,男,現年63歲,視力殘疾一級,醫療按摩主治醫師,營子區盲人協會主席。他于1987年進入保定按摩專業學校學習。畢業后回到營子區從事按摩工作,在營子區殘聯的幫助下成立了盲人按摩診所。通過幾年的刻苦努力,取得了國家盲人按摩主治醫師資格證書,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在《按摩與導引》《按摩與康復醫學》等雜志發表了中醫推拿按摩論文,帶出了2名徒弟。
小華掌握了一技之長,有了穩定的收入,他沒忘記在自己困難時是許多好心人伸出援助之手,他盡自己力所能及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熟悉他的人都說他有一顆最善良最純粹的心。三十年如一日,他堅持為困難群眾和老年人免費按摩,為他們祛除病痛。欒大姐多年的腰椎間盤突出,周大娘的頸椎病,還有許多的`或熟悉或陌生的人受到他的幫助。在營子區實用技術培訓活動中,他耐心教授常見病和保健按摩知識,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好評。
幫助殘疾人典型事跡精選篇5
小鐘,副主任醫師,22余年來先后從事臨床內科、急診、外科、骨傷、針灸工作,曾先后在《河北中醫》等雜志發表醫學核心期刊論文13篇,省級期刊3篇;獲得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三等獎4項,共完成市級科研項目6項。2019年被寬城縣殘聯評為2018年度全縣殘疾人先進工作者。
在小兒腦癱治療上獨具特色,仔細研究治療方案,語言障礙的給予健腦,益智,對大腦神經通過經絡直接和間接刺激,令其語言中樞發育,改善語言障礙;對于不能走路或者走路姿勢不協調的'給予仔細和反復分析患兒不同體征,針對個體每塊肌肉,利用超微針刀改善和調節肌肉、肌腱功能,令其能走和走的更好;對于癱瘓孩兒,給予針灸,藥物穴位注射,埋線,針刀綜合治療,本著不放棄,不遺漏,堅持實施靈活治療方案。五年來共有50余例腦癱患兒接受治療有效,對殘疾兒童特別是腦癱患兒的康復工作作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