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助農事跡突出
事跡有兩種用途:一是宣傳典型,二是評選先進;你是否在尋找“公益助農事跡突出”?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資料,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公益助農事跡突出(篇1)
房__,生于1987年12月,中共黨員,__市__區石門寨鎮房莊村人,任__老君頂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房__依托村里的老君頂山和龍須河,因地制宜把生態資源轉化為旅游優勢,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經過10年創業發展,助力房莊村走上了美麗致富路。
2016年老君頂景區被評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2020年被評為美麗河北最美景區、2021年被評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旅游精品景點線路、河北省冰雪體育旅游十佳精品線路。房莊被授予全國綜合治理示范村、河北美麗休閑鄉村、河北鄉村旅游重點村等榮譽。房__在2021年被評為第十屆河北省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他的創業打拼經歷,主要做了三件事:改變、創新、融合。
改變,山民吃上旅游飯
房莊旅游開發前非常落后,交通閉塞,耕地少。出山沒有公路沒有橋只能趟水過,孩子上學都得步行10多里山路。窮怕了,父老鄉親們渴望富裕的愿望一年比一年迫切。村兩委干部多方考察調研,認為依水興旅可以致富。但是村里沒有錢,脫貧致富的創業夢很難實現。
村里有龍須河,有老君頂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房__經過多方考察調研,決定走鄉村旅游的發展路子,要讓父老鄉親吃上旅游飯,走上致富路!2015年夏天,投資8000萬元的老君頂景區對外營業。2017年適逢河北省第二屆旅游發展大會在__召開,他多處籌措資金,對景區提質升級,修建游客中心、濱水商街、生態停車場、戲水樂園、景觀綠化、幫助村民規劃民宿。景區越做越紅火,以前在外打工的人相繼回到景區,景區現有員工150人。2019年景區接待游客43.9萬人次,營業收入620.5萬元、利潤35萬元,納稅18.2萬元,帶動周邊農戶130戶、年增收16000元/戶。2020年受全國新冠疫情影響,游客接待數量大幅下滑,營業收入437萬元。
創新,紅利變現強經濟
為了讓村民獲得更多的收入,房__創新經營模式,景區實行“公司+合作社+村集體”股份制分配,80%歸__老君頂旅游開發有限公司,10%作為村集體的股份,10%作為農業合作社的股份。村民以土地入股,在景區打工,獲得崗位工資,年終按比例統一分紅。除此以外,村民們還可以通過為游客提供住宿、餐飲等服務而獲取收益;不斷創新旅游項目,讓景區每年都有新變化,2016年老君頂生態旅游項目被列為河北省重點項目、2017年按4A級景區進行了升級改造、2019年增加高山漂流和6個網紅項目、農產品深加工項目投入生產;2021年新增萌寵動物園和兒童水世界游樂項目。
融合,保持持續的競爭力
老君頂景區以“旅游+產業”融合為綱,以“資源聯動”為軸,在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的同時,全力推進鄉村旅游融合發展。
“旅游+體育”,搶抓我國籌辦2022年冬奧會的有利契機,緊密結合全省“健康河北歡樂冰雪”系列活動等,立足老君頂景區冰雪資源優勢,大力開展冰雪運動,推動__冰雪事業的發展;“旅游+農業”,通過依托綠色產業作支撐,公司開發了農家樂項目和農村采摘項目,注冊了“君頂美農”“秦皇老君頂”農特產品品牌商標,有效帶動了村旅游項目開發;“旅游+康養”,通過推動“生態旅游+養生美食”融合發展,傾力打造“綠色餐飲、生態休閑、暖心服務”的田園歸居圣地。現在,全村60多戶有50多戶辦了農家院;“旅游+文化”,公司以文化發掘、傳承、開發為引領,以民俗文化、長城文化、石河文化、地質文化等富含歷史文化積淀的人文構件為核心,構成一個融合發展的綜合生態文化旅游體系。
如今,老君頂景區已經成了春季看花、夏季漂流、秋季采摘、冬季冰雪四季皆宜的打卡勝地。房__常說,“農村是我成長的地方,我要扎根山村,情寄旅游,把家鄉建的更美,讓父老鄉親生活更幸福,為家鄉振興做出更多的貢獻。”
公益助農事跡突出(篇2)
__,男,2018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自2008年10月以來,該同志一直從事基層鄉村振興工作,現任鎮鄉村振興辦主任。作為一名基層的共產黨員,在黨性上,該同志始終保持黨員的先進性,履職黨員模范帶頭作用和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堅決無條件地服從組織安排;在工作當中,全心全意服務于貧困對象,把困難群眾的事情當做自己的事情去辦,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以嚴謹的工作作風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嚴格要求自己;在人際關系上,團結同事,真心待人,把同事當家人,遇到問題多向同事請教,同事遇到困難能夠主動幫忙;在業務上,主動鉆研業務知識,提高為民服務水平,始終把群眾滿意放在首位,能夠保質保量的完成了上級交予的各項工作任務。
一、積極主動學習,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始終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保持高度一致。該同志立場堅定,堅決擁護黨的領導,在思想與行動上始終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持續一致,始終帶著濃厚的為民情懷,認真貫徹執行好黨中央在基層的鄉村振興政策方針,讓貧困對象“有干部幫、有政策扶”,能夠如期鄉村振興。在學習上,認真學習,讓自己真正在學習上有實效、思想上有升華、為民服務上有方法,全面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為全面打贏鄉村振興戰添磚加瓦。
二、腳踏實地的工作,把業務學精、把服務對象當家人,個人服從集體,把為人民服務切實落到實處。自2006年該同志通過省公務員考試就職以來,始終保持以飽滿的熱情對待工作,認真履行崗位職責,以不服輸的態度對待工作中出現的疑難雜癥,刻苦鉆研業務,真正的讓領導放心、讓群眾滿意。在為民服務上,他始終秉著耐心、細心、貼心的工作原則,用微笑化解矛盾,用耐心換來群眾的理解。在工作中,加班加點是常態,但是他始終保持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堅持把工作做好做細,嚴格履行崗位職責;在對村級鄉村振興信息員的業務培訓指導上,他總是不厭其煩,能夠給對方耐心的講解、分析,講一遍聽不懂講兩遍,一直講到別人能夠真正理解為止,把村級鄉村振興信息員培養成基層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近三年以來,在鎮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加上他在鄉村振興崗位的無私付出和全體黨政干部的共同努力,全鎮鄉村振興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果,2016-2017年度全縣鄉村振興成效考核連續兩年第二,2018年度全縣鄉村振興成效考核第四。在從事鄉村振興工作的近十年來,經常加班不能回家,作為一名兒子、丈夫、父親,無法陪伴家人、缺乏對家庭的關愛讓他深感自責和內疚,但是他始終牢記黨員干部要以國家利益為重,而作為一名基層的鄉村振興工作者,更要以黨中央精心部署的鄉村振興大局為重。
三是敢于承擔責任、嚴于律己、遇事不推諉、有擔當。該同志自參加工作以來,敢于承擔責任,堅持原則,不說謊、不退避、不推諉,始終堅持黨的原則第一、黨的事業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在為民辦事上,嚴把政策口徑和標準,堅持依規依章辦事,時刻持續著思想上的純潔和先進,始終堅信“只有辦事公允、百姓才能滿意”;在作風上,始終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嚴守干部底線不動搖,做到了政治上堅定、思想上清醒、工作上有作為,始終把權力當做是人民賦予的一種責任、一種信任。
總之,該同志作為一名基層共產黨員、一名基層鄉村振興干部,始終在工作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樂于奉獻,一直以一個共產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以務實作風、敢于擔當的奉獻精神在行動中證明了黨員在鄉村振興戰中的“排頭兵”作用。
公益助農事跡突出(篇3)
__,男,1962年出生,中共黨員,現任古河鄉石橋頭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石橋頭村共有178戶、560人,黨員41名,村“兩委”班子成員5人。近年來,該同志按照古河鄉黨委“黨建作引領、產業筑基礎、美麗搭載體、鄉風提內涵”的鄉村振興工作思路,團結帶領村“兩委”一班人,堅持以為民服務為己任,勤奮務實、開拓創新,狠抓鄉村振興各項工作落實,帶領石橋頭村朝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標邁出了堅實步伐。
一、強黨建,打造引領鄉村振興的堅強堡壘
人看人,戶看戶,群眾看支部。自2009年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以來,特別是鄉村振興工作實施以來,該同志認真落實“三會一課”、黨員先鋒指數管理等基層黨建工作制度,打造堅強有力的村黨支部和黨員隊伍,積極發揮黨支部的引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首先從“兩委”班子抓起,按照鄉黨委的工作部署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為更好推動工作,該同志多次自費組織黨員干部和群眾代表到灤南縣、昌黎縣等地的美麗鄉村建設先進村學習考察,引導大家開闊眼界、拓展思路,認識差距、比學趕超。注重發揚民主,征求黨內外群眾意見,群策群力、集思廣益制定了符合石橋頭村實際的鄉村振興創建方案。同時,組織開展了村內環境衛生整治黨員義務勞動,黨員志愿服務和黨員結對幫扶等活動。村干部一心為民謀發展,黨員先行先試做示范,也調動起群眾參與村內各項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
二、育產業,筑牢支撐鄉村振興的經濟基礎
鄉村振興,必須有產業做基礎。該同志和村“兩委”班子成員深入分析市場前景,結合村民多年形成的農業生產實際,為石橋頭村確定了皮毛動物養殖和果菜種植“兩條腿走路”的產業發展方向。依托遠程教育、黨員之家開設“專家大講堂”,定期聘請農技專家來村為群眾免費傳授養殖技術,組織村內養殖能手和一般農戶開展結對幫扶,引導廣大農戶改變傳統養殖觀念。2018年,全村狐貍、貉子等皮毛動物養殖量達到2萬只,石橋頭村成為遠近聞名的皮毛動物養殖大村。為改變單一養殖結構,拓展農民增收致富途徑,該同志帶領村黨支部一班人及科技致富帶頭人到周邊地區參觀考察,結合本村實際加快產業調整步伐,鼓勵村民發展黃瓜、甜瓜、桃、葡萄等果菜種植,并積極幫助棚戶引進新品種。2018年以來,全村新發展日光溫室大棚25座,棚菜面積累計發展到320余畝,棚均銷售收入達3萬元。在產業的有力帶動下,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8105元。2019年,投資50萬元的壯大集體經濟項目落戶,石橋頭村建成5座高標準溫室對外承包,進一步拓寬了村集體收入來源。目前,石橋頭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到12萬元。
三、促美麗,搭建推動鄉村振興的平臺載體
建設美麗鄉村是鄉村振興的題中之義。石橋頭村是2016年度省級美麗鄉村,美麗鄉村建設基礎好、起點高。近年來,該同志又提出“綠、美、亮、凈、硬”五字標準,積極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力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水平。合理利用上級扶持資金及自籌資金30余萬元,建成集黨員教育、科學普及、普法教育于一體的村民文化活動中心一座;翻新柏油路800米,村內主副街道基本硬化,方便村民出行;安裝路燈40盞,全村路燈達到85盞,實現主街道全部亮化;在村內栽植綠化樹木500棵,經過近幾年的綠化攻堅行動,村莊綠化率達到了42%;清理村內及周邊殘垣斷壁6處,清理垃圾1400方,村莊更加干凈整潔;推進“廁所革命”,改造旱廁223座,無害化廁所普及率達到了100%;改造提升村內廢舊坑塘,建成占地4畝的百姓公園,完善休閑步道、文化長廊等配套設施,并融入當地傳統民俗,村民休閑健身娛樂有了好去處;同時,對村址周邊圍墻進行美化,粉刷繪制文化墻1400平米,村莊更加靚麗多彩。
四、轉鄉風,豐富提升鄉村振興的品質內涵
鄉村振興,不僅要有物質生活的提高,還離不開村民精神面貌的重塑。近年來,該同志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成立紅白理事會,大力倡導文明新風尚,以前紅白事大操大辦、婚喪嫁娶盲目攀比的風氣得到根本扭轉。積極參與鄉黨委、政府在全鄉開展的“美麗庭院”創建活動,培樹村民“知美、愛美、建美、護美”意識,以環境美促進精神美,村內72%的家庭達到了美麗庭院標準,20%的家庭達到了精品美麗庭院標準。每年開展優秀共產黨員、星級文明戶、“好婆婆好媳婦”等評選活動,通過選樹身邊典型,在全村營造見賢思齊、孝老愛親、向上向善的濃厚氛圍。同時,團結村內有成就、有威望的鄉賢組成村民調解委員會,村民之間的矛盾在村內便得到有效化解,成功做到了將矛盾“吸附在當地”。一系列的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產生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多年來,石橋頭村保持了和諧穩定,未發生一起上訪事件。
公益助農事跡突出(篇4)
一、個人簡介
馬__,女,1986年9月生,漢族,邢臺南宮人,中共黨員,學歷碩士,畢業院校上海師范大學。20__年至20__年任靈壽縣大學生村官,現任靈壽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馬__在村官任職期間,切實履行村官職責,扎根基層干事創業,立足靈壽特色農村資源優勢,領辦實體,開展品牌培育,建立產品標準,發起成立產業協會,成功申報注冊“靈壽腌肉”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著力發展了靈壽特色腌肉產業,推動腌肉產業實現品牌化、標準化、規模化,并通過訂單幫扶方式,帶動農民增收,示范帶動作用強,對推動靈壽特色產業發展貢獻突出。
二、詳細事跡
馬__在村官任職期間,發起成立靈壽縣腌肉特色產業項目,該項目采用“公司+協會+農戶+合作社”的模式,按照三產融合的理念,以腌肉加工為帶動,向前延伸訂單幫扶與農戶合作,帶動農民發展生豬養殖;向后延伸發展精深加工、營銷及服務業,實現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及餐飲服務一體化經營,通過促進靈壽腌肉特色產業鏈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1、走訪調研,挖掘靈壽特色。
靈壽是戰國時期中山國都城,歷史悠久,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歷史文化資源。腌肉是靈壽地方特色名吃,聲名遠播,但腌肉作為地方名優特產,卻并沒有很好的實現商品化、品牌化,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沒有充分挖掘。馬__通過深入的走訪調研,了解腌肉工藝、特色、文化,認為可以推動腌肉實現產業化發展。
2、領辦實體,立志小產品做出大產業。
馬__在20__年6月注冊了靈壽縣束修齋食品有限公司,注冊資金300萬,公司使命和目標為“匠心小產品,做出大產業”,以靈壽腌肉為主打,圍繞腌肉這一地方特色,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并不斷拓展產業多種功能,整合腌肉上下產業鏈,實現三產融合發展。公司在20__年10被認定為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
3、注冊商標,扎根品質,開展品牌培育。
公司成立以來,先后注冊了單品類商標“漫山飛豬”和全品類農產品商標“靈山壽水”、“靈靈和壽壽”。山區村民多養豬,“漫山飛豬”是山區景象的真實寫照,也承載著企業的美好愿景,希望讓靈壽漫山的豬飛出去,讓山區的百姓富起來。通過培育腌肉品牌“漫山飛豬”,在將腌肉做深做精的基礎上,進行品類延伸,打造全品類的農產品品牌“靈山壽水”、“靈靈和壽壽”,推動我縣核桃、板栗、食用菌等其他特色農產品項目全面發展。并從選材、工藝等方面,設定多道質量關卡,建立產品標準,確保品質,有力的推動了腌肉產業實現品牌化、標準化。
4、發起成立協會,成功申報注冊“靈壽腌肉”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馬__在20__年發起成立了靈壽縣腌肉協會,成功申報注冊了“靈壽腌肉”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靈壽腌肉”的地標屬性,使其成為“土特產”中的精品,“靈壽腌肉”區域公共品牌的發展,對培育地方特色主導產業,打造地域品牌,促進產業集群培育,發展區域經濟,推進鄉村振興有重要作用。
5、訂單幫扶,就業帶動,助農增收。
該項目把幫助農民增收作為工作重點,采用訂單幫扶的方式,已累計與近200戶農戶合作,帶動農民發展生豬養殖,合作農戶戶均增收4000元。通過發展農產品加工、儲藏、銷售、服務等融合經營,也有效促進了農村貧困勞動力向加工業、養殖業、和服務業轉移,累計帶動人口約600人,服務人口約20__人,提供就業崗位21人。
6、電商+實體店,解決農產品銷售難題。
該項目通過電商+實體,搭建營銷體系。線上開通淘寶店、拼多多店、企業官方抖音賬號,并開通“靈壽印象漫山飛豬”微博,通過微博打造一個靈壽腌肉信息交流地;線下開設了靈壽縣城第一家腌肉實體店。以腌肉為主打,同時帶動靈壽紅薯、粉條、食用菌等其他特產銷售,20__年銷售額突破500萬。
7、縣長主推,靈壽腌肉品牌影響力不斷提高。
20__年4月20日靈壽縣《縣長來了》淘寶直播活動,靈壽縣委副書記、縣長馮素偉攜“縣長天團”走進直播間,推介靈壽好物,“漫山飛豬”腌肉被選為縣長直播主推產品。20__年6月18日,共青團中央、靈壽縣政府共同主辦的騰訊QQ直播助農河北靈壽分場,國家發改委掛職副縣長帶貨“漫山飛豬”腌肉,有“縣長背書”的直播也讓消費者對“漫山飛豬”品牌更加信賴。
隨著鄉村振興的大力推進,作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馬__說她將立足本職工作,持續推動靈壽特色產業發展,爭取為靈壽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做出更大貢獻。
公益助農事跡突出(篇5)
__,19__年x月出生,中共黨員,19__年x月入伍,19__年x月退伍,__縣__鎮__村黨支部書記。作為鄉村振興的“領頭雁”,他充分發揮黨支部領導核心作用,秉持軍人保家衛國的責任意識,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解群眾之所困,以“三變改革”為有力抓手,壯大村集體經濟,帶領全村居民脫貧致富,以改善人居環境及精神文化建設為重點,帶領村委班子成員,迎難而上、扎實工作,全方位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感,把__村打造成為環境美麗、農民富裕、產業興旺、品質提升的美里鄉村。
20__年x月,__縣__鎮__村退役軍人__當選了該村新一屆黨支部書記。他上任當村支書,意味著他要放棄常年在西安經營的高薪酬生意。__猶記每次回到村里,鄉親們圍住他問長問短,看著老鄉們期盼的眼神和__村貧窮落后的面貌,他的內心五味雜陳。這些年,無論走多遠,最惦記的還是這個生他養他的老地方,他決定放棄西安的事業,回到生他養他的地方,讓鄉親們也富起來,讓__村舊貌換新顏。
一、凝聚班子的戰斗力
自__年換屆任職后,發現村里存在問題很多,也很嚴重,如一盤散沙,可如何要處理好這些問題的整合,對我這樣的一個新手真的也是難上加難,經村兩委多次和村里的老黨員,老同志群眾代表探討,研究,商議后,最終我們把這些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得到了妥善善解決,村風,村貌有了很大的變化提高,村里現在不但團結安定,文明和詣,還被列為先進重點文明村。只有解決好問題安穩,才能有下一步的發展。
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開展脫貧攻堅以來,該同志始終戰斗在脫貧攻堅一線,完成了全村x戶x人脫貧,帶領群眾走上了幸福小康路。他始終堅信“用自己的耐心、真心一定可以換取貧困戶的放心”,經常“到戶中、面對面”入戶了解農戶困難,對本村所有貧困戶的家庭實際情況均能做到“情況清、底子明、了如指掌”,并且能真正做到把貧困戶當做自己的親人,針對貧困戶的困難需求,能夠及時到戶了解并幫助解決,在當地老百姓口中得到了一致好評。
三、產業發展創益明顯
他上任后發現,__村大多數青壯年勞動力進城務工,全村土地閑置荒蕪,村集體經濟落后,主導產業薄弱,在家群眾增收困難,村民人心渙散。面對這樣的現狀,他帶領村兩委班子在深入學習中轉變思路,在一系列的探索過程中,結合“三變”改革,圍繞盤活集體資產、農村土地、林地、資本、勞動力、技術等資源要素,激活發展潛能,先后到山東壽光考察溫棚種植,陜南革命老區柞水,天津毛家裕,楊凌農高會等地學習考察;為了使“死資源”變成“活資產”,他決定流轉本村土地,使村民有一個長效穩定的收入。20__年x月成立__縣__鎮__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采用三變改革六步法,黨支部+合作社+企業+農戶模式。20__年x月,合作社流轉川地x畝來發展蔬菜大棚項目,建成標準大棚x個,同時大棚基地設施配套x噸蓄水池,管網,電,路,太陽路燈等均己建設安裝完成,帶動全村x戶x人增收,同時,大棚種植項目雇傭貧困勞動力x余人,戶均家庭務工收入增加__元,這樣不但增加村民的收入,同時還能壯大集體經濟,盡早實現全村脫貧致富,過上好日子。另一方面流轉土地x畝用于栽培高標準、高品質紅薯,預計穩定增產x%,可直接帶動x戶x人增收。腰包鼓起來,日子美起來。看著鄉親們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他說,再苦再累都值了。
四、基礎設施大變樣
村民富裕起來后,村里的基礎設施建設不能落后,他多方爭取,積極協調,依托政府和社會力量,解決了鄉親們吃水難的問題,新建x口水井,維修x水井;同時打造村委陣地,對陣地會議室打造和墻面,亮化燈,廣場運動器材的安裝打造,全村路燈的更換x多盞,熱水器x個,新式電表x余戶,硬化村里道路一公里,為全村新建廁所x戶;同時發展紅薯產業一百畝,建成可容納x人的幸福家園,爭取x萬包大棚河提解決了父老鄉親們的出行難,用電方便問題,提高了我村形象硬件設施建設,面貌煥然一新。
五、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20__年中秋節,舉辦了__新民風表彰暨中秋大會,為了調動村民們的積極性和凝聚力,評出10名個人先進進行表彰,通過表彰,大力弘揚道德模范的無私奉獻精神,教育引導廣大村民,以道德為榜樣,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從而弘揚社會正氣,倡導時代新風,提升村民思想道德素質,深入推進全村公民道德建設,助力脫貧攻堅。同時營造出勤勞致富光榮、安于貧困可恥的社會新風氣,形成講文明、樹新風的良好社會風尚。
六、團結老兵共創共建戰疫一線勇敢逆行行
作為__村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為更好地服務退役老兵、團結退役老兵,他采取網格化管理模式,同時建檔立卡,每一名退役軍人一戶一檔,收集訴求與建議,定期召開座談會,交流紅色基因故事、致力軍人精神傳承。將優秀退役軍人延維浩選為村環境衛生監督員,號召退役軍人群體參與村集體建設,以軍人精神的引領示范作用營造全村積極進取氛圍。
七、戰役一線勇敢逆行
面對___,他沖在疫情防控一線,為群眾筑起一道堅固防線。他從臘月二十八接到鎮疫情防控工作任務后,即刻投入到防疫工作中,帶領村兩委成員,退役軍人服務站工作人員,沖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線,帶頭做好疫情防控宣傳,通過網格細化,班子成員與網格員一起挨家挨戶走訪宣傳,確保戶戶到位、人人知曉。為切實把“內防輸出、外防輸入”落到實處,在村各出入口設立卡點,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值守,嚴格排查勸返外來車輛及行人。值班值守期間,他總是主動值夜班,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留給其他同志,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了力量。
作為一名退役軍人,始終堅守著軍人的性格和氣質、紀律性和無私奉獻精神,時時處處彰顯著一名退役老兵良好政治素養和赤膽忠誠,是退役軍人中的優秀代表,是一面旗幟。作為村黨支部書記,他始終牢記黨的初心與使命,不計個人得失,為了全體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不遺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