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的中國航天人事跡
中國航天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精神一次一次的激勵起國人的民族自豪感。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感動中國的中國航天人事跡(5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感動中國的中國航天人事跡篇1
北京時間2021年10月16日0時23分,隨著一聲巨響,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在三位航天員中,有一位女性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王亞平。至今,我的眼前仍時不時的浮現出她出發前的畫面。在送行人群自發唱起的國歌聲中,王亞平的眼里泛著淚花,而她的女兒不停的喊著“媽媽,媽媽……”
王亞平出生在山東煙臺一個美麗的小山村,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她從小要強、好學,不僅學習好,體育也棒,尤其擅長長跑。17歲高考那年,她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報名參加了女飛行員的選拔,沒想到順利通過體檢,并收到飛行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幸運地成為了全國第七批37名“女飛”中的一員。從此她與飛行和藍天結下了不解之緣。
空軍飛行學院的生活是艱苦的,入校第一天,她就被迫剪去長發,來不及悲傷,就投入到了緊張的理論學習及艱苦的軍訓中。那時候,面對枯燥的理論及高強度訓練,好強的她始終咬緊牙關。拉練、跳傘、游泳等特訓科項目更是不甘落后,能爭第一不做第二。特別苦時她也曾偷偷哭過,但不服輸的她總是擦干眼淚,又繼續訓練。兩年后,她順利地進入哈爾濱第一飛行學院,開始了真正的飛行生涯。
第一次在教員帶領下飛上藍天,當穿過潔白的云朵,俯瞰祖國大好河山的那一刻,她才真正體會到了作為一名女飛行員的自豪和驕傲。盡管不能像其他女孩一樣穿漂亮衣服,沒有充足時間打扮自己,可作為飛行員,這種暢游藍天的感覺,別的女孩永遠也體會不到。
2009年5月,通過層層嚴格選拔,她成為我國首批女航天員。她十分珍惜這得來不易的機會,努力投入訓練。剛開始,由于一直沒能突破超重訓練二級,身體極限難以承受。她急得不行,一面向航天員中“老大哥”們討教,一面加班加點增強心血管和肌肉練習。努力沒有白費,第二年她的成績就達到了一級。
回顧十幾年飛行生涯,王亞平笑著說:“人生就像一場長跑,我在飛行這跑道上,有困難,有險阻,但這里的風景也獨一無二。我會繼續飛下去,因為只有堅持下去,才知道哪一站的風景是最美麗的。”
輝煌的背后,是堅持不懈努力與數不清的艱苦訓練。為了圓航天員的飛天夢,她背著200公斤的水下訓練服,連續在水下工作好幾個小時。有時候,她手腳都不聽使喚,連夾筷子的力氣都沒有了。盡管如此,王亞平也從來沒有退縮過一步。她立志要成為一名飛出地球的航天員。她相信自己有朝一日會穿上宇航服,成為遨游太空的首位中國女航天員。鮮為人知的是,王亞平在成為航天員之前,曾經是軍隊中的運輸飛行員。2008年汶川地震中,王亞平開著軍機救災。此外,她還參加過多次重大任務。2010年5月,王亞平成為中國第二批航天員。2013年6月,王亞平與聶海勝、張曉光乘“神舟十號”進入太空執行任務。2019年12月,王亞平入選“神舟十三號”任務乘組。2021年10月,王亞平與翟志剛、葉光富乘坐“神舟十三號”進入空間站。在這11年間,王亞平的生活只有訓練與學習兩件事。她深知,只有通過不斷的努力拼搏,只有每天刻苦訓練,才能每天取得進步,才能距離目標越來越近。王亞平也深知,女性與男性由于生理結構不同,天生在力量方面不如男性,這是制約王亞平飛天的最大阻礙。但通過不斷的訓練,王亞平縮小了與男性航天員的體力差距。
11月7日,王亞平身穿我國新一代“飛天”艙外航天服,先后從天和核心艙節點艙成功出艙。王亞平成為中國首位執行出艙任務的女航天員。
這次航天員要在太空中生活半年時間,春節要在太空中度過,她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不惜失去和家人的團聚時間,我想說,航天英雄,你真了不起!
感動中國的中國航天人事跡篇2
劉伯明,籍貫黑龍江依安,中共黨員,碩士學位。1966年9月17日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90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中隊長,安全飛行105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劉伯明正式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2005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飛行任務備份乘組。2008年9月,執行神舟七號飛行任務,同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并獲“航天功勛獎章”。2018年進入北京理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2019年12月入選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乘組。
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正師職,少將軍銜。
北京時間2021年6月17日9時,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6月17日18時48分,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后進入天和核心艙,標志著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7月4日,航天員劉伯明出艙。8月20日,航天員劉伯明第二次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2021年9月17日13時30分許,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反推發動機成功點火后,安全降落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聶海勝、劉伯明 、湯洪波順利返回地球,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2021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給劉伯明頒發“二級航天功勛獎章”。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航天追夢人光榮事跡2
“以前是在屏幕前看春晚,今年能夠親臨春晚現場,又是作為‘最美教師’的代表受邀觀看,我覺得很榮幸,收獲很大?!焙峡萍即髮W教授萬步炎,作為“海?!表椖拷M首席科學家、我國第一臺深海鉆機發明人出現在熒幕上。
當晚11時45分左右,在央視春晚主持人的介紹下,萬步炎作為“最美教師”代表,揮手向觀眾致意,獻上新春祝福?!斑@讓我感覺肩上責任更重,更讓我對做好今后的工作增添了許多動力。”談及參加春晚的體會,萬步炎仍難掩興奮。
2月2日,見慣了“大場面”的萬步炎向記者坦言:“現場觀看演出感受妙不可言,尤其是還能跟崇敬的時代楷模們坐在一起,共同欣賞這場文化盛宴,百感交集,十分開心!”
屏幕中,坐在萬步炎正前方的是童朝暉——“最美醫生”代表,他始終堅守在重癥救治第一線,搶救最重的病人。在萬步炎的右側,大家發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正是神舟十二號航天員劉伯明,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群體代表。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中國正在實現一系列偉大壯舉。“(我)和劉伯明聊天了,說他代表‘九天攬月’,我是‘五洋捉鱉’,大家心情都很激動。”萬步炎說,航天員們以征戰太空的超凡本領,為我國載人航天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
林丹、張連印、吳亞琴、艾群……在強國強軍的偉大征程中,這些代表們立起了先鋒楷模的時代標桿。
為解決我國深海資源勘探裝備卡脖子問題,萬步炎帶領團隊實現了海底鉆機裝備技術從無到有,技術水平從與國外跟跑到并跑、再到現在領跑的革命性跨越。
2021年4月7日23時許,萬步炎團隊迎來了“海牛Ⅱ號”刷新世界記錄,深海鉆機鉆探達到231米的驕人成績,標志著我國在這一技術領域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萬步炎團隊入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學團隊”;他本人也獲得2021年全國“最美教師”、第六屆“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稱號。
“海洋夢就是我的中國夢?!弊鳛橐淮EH?,萬步炎說將會始終以奮進者的姿態,在蔚藍的大海中鉆得更深。
春晚結束后,萬步炎談到虎年的心愿,“新的一年里,我將繼續努力工作,堅守三尺講臺,培養更多社會主義事業優秀接班人;攻克科研難關,做出更好更多成果,為國家海洋事業奮斗終身?!?/p>
感動中國的中國航天人事跡篇3
“中國人的足跡從此踏在了深邃無垠的宇宙星空上,他們的問候傳來時給中國人的未來留下了深遠的回聲”這是2008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致敬航天英雄劉伯明的頒獎詞。
時至今日,五十五歲的劉伯明已經兩度肩負著全國人民的希望向太空征戰,而每次都圓滿完成任務的他為國家在航天領域立下了汗馬功勞。
哪怕是劉伯明的家人都想不到。曾經那個一度輟學去打工的劉伯明如今竟成為了中國人民的驕傲,甚至得到了被國家領導人親自頒發證書的殊榮。
短短十幾年的改變,竟然變化如此之大,那么當年的劉伯明到底經歷了什么呢?又因為什么事情讓他進入了航天事業呢?
劉伯明與航天英雄。
1985年,一位英俊秀氣的青年從教室自信滿滿地走了出來,而后被通知已經通過招飛體檢的青年又參加了文化課的考試,最終這位青年順利地通過了考試,從家鄉齊齊哈爾來到了長春空軍飛行學院。
這位青年就是劉伯明,劉伯明面對前來送行的老師和父母深深鞠了一躬,因為沒有他們的支持自己也不可能通過飛行員的考試。
劉伯明的高中老師張福林這次也親自趕過來送劉伯明,他一直非常喜歡劉伯明這個聰明努力的學生,這次劉伯明通過錄取后第一時間就告訴了他這個好消息。
劉伯明在高中時期非常聰明,也非常懂禮貌,幾乎教過他的老師都會喜歡上這個安靜踏實又努力的孩子。
臨走前張福林對劉伯明說道“繼續努力,按照你高中時期的精氣神來繼續堅持,以后一定沒問題,如果感覺自己有進步就給我寫信,退步就不用了啊”。
在老師帶著深切的希望和打破離別的幽默之下,在場的人都開懷大笑,而劉伯明也在這樣的歡聲笑語之中堅定地踏入了學校,以后的每年只要劉伯明獲得了好成績都會給老師張福林寫信告知。
“他的信每次都挺長,有時候會跟我說訓練上的事情,感覺每次都很累,但是只要提到這個他都會接一句說老師,我能吃這個苦,請老師放心這種話”
作為高中班主任的張福林其實非??春米约哼@個看了三年的學生。
每次張福林收到劉伯明的信件回到家中總是第一時間來讀信,信中的劉伯明會把近期發生的事情和自己面對學業的困擾都告訴他的老師,張福林每次讀完信都會既心疼又希望劉伯明能夠堅持下來。
因為作為劉伯明的老師,他非常清楚這對于劉伯明來說是一次改變人生的機會。
所以每次給劉伯明的回信中張福林都會想辦法開解他,跟他說一些最近發生的事情和家鄉的變化,包括每次都會鼓勵劉伯明。
在張福林的心里,他是相信劉伯明的,因為高中時期的劉伯明一直都是一個能吃苦又踏實的好學生,所以他希望劉伯明能把握這次機會。
兩人的信件來往持續了整整四年,這份簡單卻又濃厚的師生之情陪伴了劉伯明整個大學生涯,對他來說這是一種精神寄托,更是家人師友親切地期盼,所以劉伯明非常重視也非常努力做好自己的學業。
劉伯明在學校每天早上都要進行一萬米的晨練,剛開始的他很難跑下來,但是每次都是咬著牙堅持下去,后來慢慢適應之后的劉伯明每天早上不跑還感覺不習慣。
劉伯明的父親劉志生曾經在北京親眼見到了兒子真實的訓練是怎樣的,“坐在一個高空上面,那個椅子會來回旋轉,然后下來還要辨別方向,甚至要一整天頭朝下睡在一張斜的床上”。
劉父每次提起兒子的訓練都是一臉的無奈和心疼。
因為劉伯明優異的成績讓他先后在牡丹江機場和錦州飛行大隊中表現得非常出色,而后在1991年劉伯明開始執行單獨飛行任務,包括單獨駕駛當時國家最新型的戰斗機殲八,這是對他新的考驗,也是對他的信任。
1998年,劉伯明迎來了人生的轉折點,他與翟志剛等人一同被挑選為我國的第一批航天員,航天員與飛行員雖然都在空中作業,但是二者的區別和難度還是相差非常大的。
來到了新環境的劉伯明很快就適應了新的訓練,因為要去外太空完成任務,這對航天員的身體素質有很大的要求,但是劉伯明重新拿出了之前那股努力勁兒,硬是咬牙挺了過來,在2005年還被選為神舟六號的備用員。
直到2008年,劉伯明執行了神舟七號的飛行任務,與他一同前去的還有航天英雄翟志剛和景海鵬,順利完成任務并成功著陸的劉伯明三人被當時的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了“英雄航天員”的榮譽稱號。
這也是劉伯明首次真正執行飛行任務,而后被送到學校學習之后的劉伯明攻讀了北京理工大學的博士學位,在今年的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人員名單上,劉伯明以五十五的年齡成功入選。
誰能想到以四十歲的年齡還能將博士學位攻讀下來,誰能想到以五十歲的年齡還能成功入選艱巨危險的航天任務,誰能想到這樣的劉伯明曾經還有一段輟學打工的故事。
劉伯明的輟學打工路。
1966年在黑龍江齊齊哈爾的一個小村子里,劉伯明出生了,而后幾年中他的兄弟姐妹們也都陸陸續續來到了這個世界上,劉伯明在家中排名老二,他的上面有個哥哥。
其實那個年代的農民生活非常不容易,因為家里的小孩太多,而且家長們都需要出去干農活或者打工,所以幾乎很少有時間來管他們,家里的小孩子都是哥哥姐姐們帶大的。
劉伯明作為二哥所以需要每天照顧好自己的弟弟妹妹,替父母分擔一些壓力,因為從小劉伯明就要承擔家庭的責任,這也導致了劉伯明從小就養成了擁有責任感的好習慣。
“那個時候我跟他母親很忙,我們每天都是早早地就出去了,直到晚上十一二點才能回來,所以家里的事情都是他(劉伯明)來做,包括照顧這些弟弟妹妹們”。
劉伯明不只是懂事,在學習成績上也是名列前茅,雖然平時劉伯明都會跟隨小伙伴一起瘋玩,小伙伴包括家長都說在家沒見過他學習,但是劉伯明依然考上了縣里的重點高中。
這對這個家庭來說既是一個好消息,也是一個壞消息。
起初剛進入高中的劉伯明非常好學,并且勤奮懂禮貌的他被很多老師認可,但是隨著冬天的到來,劉伯明每天都要步行很遠的路程才能走到學校,“有一次我半夜起來,突然聽到家門響了,我還以為有小偷過來了,沒想到是他剛從學?;貋怼?,劉父這樣說到。
心疼兒子每天這樣辛苦的劉父于是咬牙給兒子買了一輛自行車,雖然是二手的`,但是也花了他一百多元錢,這筆錢對當時的劉家來說還是不小的數字。
可是隨著弟弟妹妹們的長大,家里的花銷也越來越大,劉伯明每次回到家中都能看到父親蹲在門口一直抽煙,而眉頭也緊緊地皺在一起。
父親要供這么多孩子上學實在是負擔不起,劉伯明是明白家里的情況的,白天上課的劉伯明每次想到父親皺到一起的眉頭都忍不住心酸。
于是經過了思考的劉伯明決定—輟學,把上學的機會留給自己的弟弟妹妹們,1984年,正值高一的劉伯明從學校輟學后,決定去當地的一家瓦磚廠當小工,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
當劉伯明來到廠子里,廠子的負責人看到劉伯明又瘦又小就不同意讓他來工作,可在劉伯明的苦苦地哀求和保證下,廠子的負責人也心軟了,便同意留下他。
這件事被劉父知道非常震怒,但是又無奈兒子已經作出了這樣的決定,劉父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總是會想到兒子裝出一臉無事的樣子跟他說輟學了。
其實他知道兒子有多渴望上學,是他實在沒有能力啊,每次想到這里劉父都會淚流滿面,心疼兒子的懂事。
然而他也知道瓦磚廠的工作不好做,連他有時候都覺得難熬,但是劉伯明卻在這樣的環境中堅持了下來。
可每次想到自己聰明伶俐的兒子沒有坐在教室里讀書,而是正用他小小的身軀為這個家努力地扛東西時,劉父總是控制不住情緒。
后來是劉伯明的老師張福林知道這件事后,決定前去家中親自勸說劉伯明,而劉伯明在體驗過后也明白了一個道理“知識才能改變命運”。
所以劉伯明在老師等人的幫助下又重新回到了學校學習,直到1985年,此時按照劉伯明的成績是足以考上一個好大學的,但是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劉伯明背著家人偷偷報名了飛行學院,只為可以省下學費。
于是就有了開頭那一幕,劉伯明的老師和父母親自去送劉伯明報到,而這也是劉伯明從“輟學”到成為一名飛行員的經歷。
如今的劉伯明已經成為了航天英雄,成為了我們國家的驕傲,劉伯明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在每次人生的選擇中都能牢牢把握住了每次機會,加上自己持之以恒的努力才最終擺脫了命運。
感動中國的中國航天人事跡篇4
航天英雄,你真了不起!
2008年9月26日21時32分,載人飛船神舟七號發射成功,全中國人民都興奮不已。
神七3名航天員中,翟志剛性格最為活潑。翟志剛的家鄉在黑龍江省龍江縣。來自北方廣闊原野的鄉土氣息塑造了他活潑開朗、興趣廣泛的鮮明個性——他愛好書法,一手頗具個人風格的毛筆字被同事們稱為“翟體”。他擅長交誼舞,航天員們辦舞會,他總是滿場飛的那一個。文藝晚會上,模仿趙本山也是他的拿手好戲。他愛生活。兒時貧困的家境讓他懂事很早,從小就會各種農活,鏟草鋤地都是一把好手。成為航天員后,不管訓練有多苦,他連眉頭都不曾皺一下。他還是出了名的孝子??忌巷w行學院后,一個月12元的津貼,他只留下兩元,其余全部給母親寄回去。
為圓心中飛天夢,這個來自黑龍江的農家子弟已走過10年艱辛路程。翟志剛與乘組同伴一樣,成為航天員前,翟志剛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優秀的戰斗機飛行員,安全飛行時間達950小時。1998年1月,經過“萬里挑一”的層層選拔,翟志剛成為中國航天員大隊的首批成員。而3次入選飛天梯隊,翟志剛則是14名航天員中唯一的一個。然而,從神五到神六,他兩次都與飛天失之交臂。但是每次落選都不會把失意寫在臉上。在他以后的訓練中他更刻苦,就像是憋著一股勁。一次次挑戰自我、突破極限,翟志剛終于在第三次入選載人航天任務梯隊后,最終登上了飛向太空的“神舟”。
在這次神七的飛行中,翟志剛還在太空中留下了他的足跡。2008年9月27日17時35秒,總計19分鐘35秒的艙外活動中,42歲的航天員翟志剛第一次把中國人的足跡留在了茫茫太空。此時,飛船正以7.8公里/秒的速度在距地球約343公里的太空高速運動。這意味著,翟志剛已太空行走9165公里,由此成為中國“飛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人。手持鮮艷的五星紅旗,身穿“飛天”艙外航天服,翟志剛鎮定自若。在浩渺的深空美景映襯下,他面對鏡頭向全球億萬觀眾揮手。
28日17時37分,中國“神舟”七號飛船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隨后,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和景海鵬安全出艙,中國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獲得圓滿成功!
我從翟志剛叔叔那里學到了許多好習慣。我也應該做到尊敬父母、刻苦努力的學習和失敗了不灰心。
感動中國的中國航天人事跡篇5
“三、二、一,點火!”一聲令下“神舟七號”運載火箭婉如巨龍般承載著炎黃子孫的夢想,從世界的東方騰空而起,飛向那神秘、深邃的宇宙。此刻,劉伯明,翟志剛,景海鵬這三位航天英雄的名字已永遠地銘記在我的心中。
這一次飛行,是我國進行太空行走的第一次,也是我們有史以來搭載宇航員人數最多的一次這一次,也是最激動人心,最讓我們炎黃子孫自豪的一次………這三位航天英雄不知帶上了多少個“第一次”而奔向了太空。
我們在歡呼、激動、為這次飛行的成功而慶祝的時候,有誰能想到他們在成功之路上流下了多少汗水?他們每天都要在失重的環境下進行艱苦的訓練,而且還要在許多常人無法想象的環境下經受考驗……不過他們不負重望,每次訓練的成績都相當出色。他們知道,自已肩負著偉大的使命和每一個中國人給予他們的厚望。除了這些,我們也應該為這次飛行的圓滿成功來感謝那些在自已的工作崗位上日夜奮戰,無私奉獻的科學家們。沒有你們夜以斷日、廢寢忘食地工作,那么誰會去設計火箭,誰來研究火箭的性能呢?更別提發射火箭了。其實,在某種程度上講,你們也是航天英雄!是你們,把榮譽給了別人,將勞苦留給了自已。是你們,始終默默無聞,但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貢獻了自己的偉大英雄!
這些人,和那三位宇航員都是我們中華民族值得驕傲的一群人,正是因為他們發揚著團結一致,百折不撓的精神,正是因為中國有這樣的一群群人,中國才會大步地前進,國家的事業才會像火箭一樣騰飛,祖國才會更加繁榮昌盛。他們,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正因為這些,他們的名字不僅會在我心中,還會深深地銘記在每個炎黃子孫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