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錢七虎事跡簡介
錢七虎,男,1937年10月生,江蘇,中國著名的防護工程專家、軍事工程專家、教育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感動中國錢七虎事跡簡介(精選5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感動中國錢七虎事跡簡介【篇1】
“世間萬物,相生相克,有矛必有盾。”那個年代,我國面臨嚴峻的核威脅環境。在錢七虎看來,如果說核武器是銳利的“矛”,那么防護工程則是一面堅固的“盾”。
那是20世紀70年代初的一次核試驗,隨著戈壁深處的一聲巨響,荒漠升起一片蘑菇云……當人們歡呼慶賀之時,一群身著防護服的科研人員迅速沖進了核爆中心勘察爆炸現場,錢七虎便是其中一員。
“我有任務,走了。”在那些不分晝夜、緊鑼密鼓工作的日子里,錢七虎和很多從事絕密工程的科學家一樣,臨走時只能給家人留下這句話。
離家那一年,錢七虎受命進行空軍飛機洞庫門的設計。為了準確找出原有設計方案存在的問題和原因,他專門請求到核爆試驗現場調查研究。
在核爆現場,他發現飛機洞庫的防護門雖然沒有被炸壞,里面的飛機也沒有受損,但是防護門發生了嚴重變形,導致無法開啟。
“門打不開、飛機出不去,就無法反擊敵人。必須找出問題,進一步優化設計方案。”錢七虎首先想到的是改良傳統手算模式,使用先進計算理論和設備。那個時候,有限單元法作為一種工程結構問題的數值分析方法剛剛興起,他決定用這種方法解決飛機洞庫門的計算問題,這在當時屬國內首創。
當時先進的計算設備是晶體管計算機,自己單位還沒有。輾轉多方協調,錢七虎聯系到國內少數幾個擁有大型晶體管計算機的科研單位借用。剛開始,面對從未接觸過的巨型計算設備和天書似的上機手冊,整個團隊一時間有些束手無策。此前,錢七虎自學了計算機基礎理論,但從沒有上機操作過。于是,他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啃這本“天書”。兩天后,當他再次站在團隊成員面前,說的第一句話卻是:“可以上機操作了!”兩天時間,他不僅看懂了,而且準備著手編寫大型防護結構的計算程序。
“當年,大型的計算機只有航天部門有,因為工作時間人家也要排算,我們的使用時間就是他們的吃飯時間、休息時間,就是在這樣的工作條件下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采訪中,錢七虎說起當年的艱難攻關,感慨萬千。
終于,錢七虎利用有限單元法進行工程結構的計算,解決了大型防護門變形控制等設計難題。為了縮短防護門的啟閉時間,他創新提出使用氣動式升降門方案。錢七虎說:“氣動試驗做了幾十次,用了整整一年時間。失敗了總結一下,就接著準備下一次試驗,每一次試驗過程都是學習提高的過程。不知道的東西經過總結學習變成知道的,那真是十分愉快的事情。”
那段時間,他經常睡在辦公室。歷時2年多,錢七虎成功設計出當時國內跨度最大、抗力最高的飛機洞庫防護門。那年,他38歲。
“矛”與“盾”總是在攻防對抗的進程中不斷碰撞出新的“火花”。隨著偵察手段的不斷更新、高技術武器與精確制導武器的相繼涌現,防護工程在高度透明化的戰場中,常常是“藏不了、抗不住”,特別是世界軍事強國開始研制精確制導鉆地彈,給防護工程造成了巨大威脅和挑戰。
“防護工程是我們國家的地下鋼鐵長城,‘矛’升級了,我們的‘盾’就要及時升級。”錢七虎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多年的研究,他攻克一個個難關,建立了從淺埋工程到深埋工程防護、從單體工程到工程體系防護、從常規抗力到超高抗力防護等學術理論與技術體系,制定我國首部人防工程防護標準,解決核武器和常規武器工程防護一系列關鍵技術難題,為我國防護工程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感動中國錢七虎事跡簡介【篇2】
錢七虎是中國著名的防護工程和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首屆院士。
1937年10月26日生于江蘇省昆山市。1988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任解放軍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總參科技委常委、總裝科技委顧問;國家科技獎勵委員會委員,國家技術發明獎評委、副主任委員;八、九、十屆全國___。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土木工程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國防科工委核廢物深地質處治專家組副組長、國家南水北調工程專家委員會成員、國家能源儲備工程專家組成員、國家標準委專家組成員、建設部科技委委員、總參軍隊科技進步獎評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
曾任國際巖石力學學會副主席,現任國際城市地下空間聯合研究中心亞洲區主任;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常務理事、防護工程分會理事長;江西東華理工大學名譽校長(江西省政府聘)、山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名譽院長(山東省政府聘)、重慶大學特聘教授(重慶市政府聘);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等十多所高校的名譽教授和兼職教授。
南京長江隧道工程專家委員會主任、武漢及上海滬崇隧道工程專家委員會成員。擔任《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土木工程學報》等雜志的主編和編委。
師之大者,為國為民。
60年的光陰,換來了滿頭華發,更換來了錢七虎的10余部技術專著,200多篇論文以及10余項國家、軍隊科技進步獎。60年求索,只為鑄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盾,只為鑄就一個從不炫耀但一聲令下便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陣地和堡壘。
感動中國錢七虎事跡簡介【篇3】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周年之際,中央軍委將評選頒授"八一勛章'。依照中央軍委統一部署,經軍委機關各部門和各大單位黨委提名推薦,軍委政治工作部組織資格審查和考核,近日產生杜富國、錢七虎、聶海勝3名提名人選。
榮譽提名的背后,彰顯出的是英雄模范忠誠于黨的"無悔'、攻堅克難的"無懼'、無私奉獻的"無畏'。青年干部作為黨和國家的生力軍,要善于找尋榮譽提名背后的"精神圖騰',以英模為榜樣,砥礪奮進、聚力前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尋得"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的許黨報國之心,堅定理想信念。從用生命擔當使命,向戰友喊出"你退后,讓我來'的新時代掃雷英雄杜富國;到多年隱姓埋名,用畢生心血為我國鑄就堅不可摧"地下鋼鐵長城'的現代防護工程理論奠基人錢七虎;再到逐夢銀河、三巡太空,參與并且見證我國航天事業實現重大跨越的聶海勝在他們身上展現出的是堅定的理想信念,在他們心中裝載的是偉大的家國情懷。"天下至德,莫大于忠。'錢七虎曾說:"只有把個人理想與國家的需要、民族的前途緊密聯系在一起,才能有所成就、彰顯價值。'青年干部作為黨和國家發展的未來和希望,只有堅定理想信念,才能做到"風雨不動安如山'。在奔赴新時代的征途上,要循著英模的足跡,將堅定理想信念作為"終身課題',將矢志報國作為"人生追求',將民族復興作為"時代重任',堅持常修常煉、常悟常進,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偉業之中,真正將忠誠之心轉化成為民造福、為國奉獻、為民族謀復興的實際行動,"始終如一'堅定理想信念,"胸懷天下'立志報效國家,"勇立時代'心系民族振興。
尋得"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拼搏進取之心,勇于攻堅克難。他刻苦訓練掌握10余種排雷方法,3年多累計進出雷場1000余次,排除地雷和爆炸物2400余枚,處治各類險情20余起;他50多年勇攀科技高峰,建立從淺埋工程到深埋工程防護、從單體工程到工程體系防護、從常規抗力到超高抗力防護等學術理論與技術體系,解決核武器和常規武器工程防護一系列關鍵技術難題;他1998年入選我國首批航天員,多年刻苦訓練八大類上百個科目,16年間執行神舟六號、神舟十號、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是三巡太空的英雄航天員亮眼成績背后是他們"不懼'問題挑戰,于堅苦環境中拼搏進取,攻堅克難,以超乎常人的意志力讓一個個"不可能'成為"可能'。"越是偉大的事業,越是充滿挑戰,越需要知重負重。'廣大青年干部要汲取榜樣力量,進一步增強攻堅克難的信心和勇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鼓作氣,繼續奮斗,以"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氣概,"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昂揚斗志,埋頭苦干、攻堅克難,奮力在新的長征路上創造無愧于黨、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時代的業績。
尋得"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無私奉獻之心,砥礪擔當作為。革命年代,先輩們用熱血和生命換來勝利,用敢于吃苦、敢打硬仗確立起一個又一個豐碑;和平年代,遠離槍林彈雨,眾多無名英雄日夜奮戰于不見硝煙的戰場,傾注心血,無私奉獻。若沒有像杜富國一樣的"排雷尖兵',不計生死、舍身忘我、義無反顧,冒險處治一個個荒無人煙、爆炸物密布的雷場,何來遍布骷髏標志的雷區搖身變為致富果樹林、黃金口岸、紅色旅游帶?若沒有像錢七虎一樣的"科研精英',不計名利、追求真理、獻身科學,何來我國科研領域不斷攻克技術難題,取得重大進步成果?若沒有像聶海勝一樣的"航天英雄',不計得失、曠日持久、逐夢蒼穹,何來我國載人航天領域不斷取得新突破?"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廣大青年干部自當堅苦奮斗,無私奉獻,要主動走出"舒適區',敢于"自找苦吃',勇于到堅苦"一線'、抗疫"前線'、防汛"戰線'中經風雨、見世面,以堅苦奮斗的前進姿態,砥礪奮進的精神面貌,努力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任務,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青春之花。
感動中國錢七虎事跡簡介【篇4】
“落后就要挨打!”這句話,幾乎是錢七虎這一代人刻骨銘心的集體記憶。
上世紀60年代,人跡罕至的戈壁一聲巨響,荒漠里蘑菇狀的濃云在空中驟然升起……當人們歡呼慶賀時,一群身著防護服的科研人員沖進了核彈爆炸中心勘查爆炸現場。年輕的錢七虎就是其中之一。
他所從事的是一項全新的事業:核彈防護工程研究。這是一項開創我國核生化防護工程的嶄新學科,其研究對象和測試方法在國內都屬首次。
“我有任務,走了。”在那些不分晝夜、緊鑼密鼓工作的日子里,錢七虎和很多從事絕密工程的科學家一樣,參加核試驗出發臨走時只能給家人留下這6個字。
在錢七虎看來,如果研究核武器等毀傷武器是在造“矛”,那么自己所從事的防護工程研究就是在鑄“盾”。為了鑄造堅固的和平之盾,錢七虎帶領科研人員將運籌學及系統工程等現代理論和計算方法運用到防護工程領域中,開創了我國防護工程和國家人防建設領域的軟科學研究。
上個世紀80年代后,威力強大的新武器對國防工程構成越來越嚴重的威脅。面對一項項國防工程的防護難題,錢七虎迎難而上,帶領團隊一頭扎進研究之中。由于缺乏先進的模擬設備,他幾乎跑遍了北京、上海等地著名高校、研究所和廠家,先后10多次修改設計圖紙,攻克一系列關鍵技術和難題,取得了多項重大成果。
錢七虎有句口頭禪:到一線工程去。
錢老的書房擺放著很多他在不同工程現場的工作照。他的學生說,錢老經常深入地下防護工程考察,學生勸他別那么辛苦,他卻很固執:“每一名科研工作者都需要重視一線數據的積累。”
南水北調、西氣東輸,港珠澳大橋、雄安規劃,這些關乎國計民生的重大工程,都傾注著錢七虎的心血。經過現場深入調研,他提出了很多建設性意見。
“三江口為砂巖地質,這種地質能確保我們工程上百年的安全。”采訪中,錢七虎饒有興致地給我們講起了“西氣東輸”中的一個故事。西氣東輸管道過長江時原定于南京板橋,在方案意見征求中,錢七虎針對長江上游修建三峽工程的實際,提出改在揚州附近的三江口。經過比較論證,國家西氣東輸專家組采納了錢七虎的意見。
在雄安建設規劃的相關會議上,錢七虎用全局長遠眼光審視這座即將崛起的新興城市,提出應大力提倡綜合管廊與地鐵建設、地下街建設和地下快速路建設相整合,從而減小社會干擾,避免重復建設、投資,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在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等領域,錢七虎博中外之所長,為解決我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出力獻策。他組織有關專家進行中國工程院的國家咨詢課題研究,共同撰寫了我國第一部關于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方面的專著。
感動中國錢七虎事跡簡介【篇5】
“我是1937年出生的。那時,民族災難深重,母親在逃難途中的小船上生下了我。七歲時,父親因貧病離世。”回憶起早年的往事,錢老深情地說,“時代這個詞,在我們身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親歷從舊中國到新中國的跨越,從此就死心塌地跟黨走。”
“要是沒有1949年江蘇的解放,我就會和我的兄、姐一樣失學、失業,是政府的助學金支持我念完了中學。”
高中畢業時,作為上海知名中學的高材生,錢七虎有直接選派到蘇聯學習的機會。但這時傳來消息:國家急需一批軍事人才,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將在應屆中學生中招收一批優秀畢業生。
一邊是前途光明的留學生涯,一邊是使命召喚的家國責任,錢七虎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后者。他明白,自己是受過苦的鄉下窮孩子,能走到如今這一步,靠的是黨和國家,現在正是回報祖國的機會。
從哈軍工畢業不久,錢七虎又被選拔赴蘇聯古比雪夫軍事工程學院留學深造。學成回國后,他一頭扎進了我國防護工程領域的教學研究工作。
當時,國家正處于困難時期,科研事業舉步維艱。某大跨度鋼架、鋼筋混凝土防護門研究設計任務下達,國內對于大型防護門的變形研究尚處于空白狀態,錢七虎加班加點翻譯整理出10多萬字的外文資料,還學習了計算機語言編程,并開設系列講座。“當時,沒有大型計算機,就用穿孔紙進行數據輸入。由于穿孔機打孔不圓,經常引起停算,我后來索性進行手工穿孔。”錢七虎回憶道。
兩年后,這項國內防護工程領域首創的科研成果通過鑒定,運用于當時我國跨度最大、抗力最高的鋼筋混凝土防護門,并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