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人物朱彥夫事跡
朱彥夫是被譽為活著的“中國保爾·柯察金”,他的傳奇和事跡曾感動無數國人;感動中國人物朱彥夫事跡你了解多少?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感動中國人物朱彥夫事跡概括,歡迎大家分享。
感動中國人物朱彥夫事跡
面對他殘缺而又衰老的身體,聽完他震撼心靈的故事,你會強烈地感覺到,老人的背后,分明矗立著我們的民族之魂、興國之魂。朱彥夫,這位留下無數壯舉的英雄模范,這位歷盡坎坷卻從未向命運屈服的耄耋老人,用他一生的忠誠與執著,奮斗與奉獻,生動詮釋了我們這個民族歷經風雨卻始終生生不息、昂揚向前的精神因子,是踐行偉大中國精神的一面光輝旗幟。
真正支撐起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是精神的力量。這種精神看似無影無形,卻蘊含著凝心聚力、攻堅克難的強大能量,是一個國家的民族之魂、興國之魂、強國之魂。放眼人類歷史進程,那些在世界舞臺上產生重要影響的國家和民族,在發展繁榮的道路上,無不有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把無數個體緊緊凝聚在一起,形成一股蓬勃向前的精神偉力。回首我國近代以來的歷史,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這些熔鑄在無數中華兒女血液之中的理想追求,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努力奮斗拼搏、不惜流血犧牲,歷經百余年的艱辛探索,贏得了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找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正確道路,不可逆轉地開啟了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進軍。展望民族復興的燦爛前景,把十三億中國人緊緊凝聚在一起、團結在一起的中國精神,是我們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艱難險阻的底氣所在,志氣所在。
朱彥夫是偉大中國精神的踐行者。作為橫跨革命、建設、改革三大歷史時期的英雄模范,從革命戰士到一級傷殘軍人,從農村黨支部書記到退休老人,朱彥夫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人生角色不同,具體的先進事跡不同,但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卻是貫穿他整個生命歷程,激勵他不斷挑戰人生極限最可依賴的力量源泉。品讀朱彥夫的事跡,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僅是一個個具體而微的細節,更是那么一股子遇難而上、永不服輸的勁,那么一股子敢想敢干、戰天斗地的氣,是那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無比忠誠與熱愛,是那充盈在天地之間無比堅定的精神信仰。跌倒了,再爬起來,失敗了,再重新來過,朱彥夫幾十年來用鋼鐵般的意志創造了人生奇跡,靠的就是這股勁、這股氣、這種精神。我們今天要戰勝改革發展道路上的種種風險和挑戰,將“兩個一百年”的美好藍圖變為現實,同樣需要這股勁、這股氣、這種精神。縱覽朱彥夫精神的各個維度,無論是崇高的信仰,堅定的信念,還是無私的奉獻,勇敢的擔當,都是中國精神在具體層面的鮮明投射,是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具有穿越時代的持久價值魅力,值得全社會永遠珍視學習。
學習朱彥夫,就要學習他無比堅定的理想信念。“革命理想高于天”。朱彥夫四肢全無、左眼失明、右眼視力僅有0.3,如此殘缺的身體卻能迸發出如此強大的精神能量,創造出如此感天動地、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靠的就是一名共產黨員的理想信念。正如朱彥夫所言,“我心里要不是裝著個黨,不裝著個共產主義,我老朱早就死了。”理想信念,是一切精神的精神源頭,是一切價值的價值原點,是解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的關鍵,有什么樣的理想信念,就會有什么樣的精氣神,有什么樣的行動表現。當前,個別黨員干部不信馬列信鬼神,對社會主義前途命運喪失信心,有的貪圖虛名、脫離實際、脫離群眾,高高在上,有的信奉金錢至上、名利至上、享樂至上,心里沒有任何敬畏,行為沒有任何底線,出現這些問題,說到底是理想喪失了、信念崩塌了。理想信念是共產黨員的“鈣”,沒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堅定,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就有可能導致政治上變質、經濟上貪婪、道德上墮落、生活上腐化。向朱彥夫學習,首先就要學習他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堅定信仰,就要像他一樣為信仰去拼搏、去奮斗,去獻出全部精力。
學習朱彥夫,就要學習他一心為民的高尚情懷。朱彥夫對群眾的感情是真誠的,是實實在在的。群眾有苦,他自己難甜;群眾受窮,他心里難安;群眾有難,他慷慨相助。正是由于心里裝著群眾,關心群眾勝過關心自己,他才能把父老鄉親緊緊地團結在自己的周圍,帶領群眾同甘共苦、不懈奮斗,硬是把一個“連地瓜干都吃不飽”的窮山溝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先進村。正是由于對群眾有真感情,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朱彥夫才贏得了父老鄉親發自肺腑的信任、擁護與愛戴。當前,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在深入推進,做好群眾工作,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朱彥夫為我們做出了表率。廣大黨員干部要把朱彥夫作為一面鏡子,對照朱彥夫查一查問題,找一找差距,樹一樹形象,以朱彥夫的為民情懷為標尺度量一下自己與人民群眾的感情,以朱彥夫的務實清廉為標桿查擺自己的“四風”問題,用朱彥夫視民如傷的境界來匡正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應當看到,朱彥夫與人民群眾的真感情并非無法復制,朱彥夫的為民情懷并非高不可攀,身為殘疾人的朱彥夫能夠做到,每一名黨員干部更能夠做到。
學習朱彥夫,就要學習他敢于擔當的實干精神。功崇惟志,業廣為勤。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來的,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面對家鄉的落后面貌,朱彥夫沒有去“等靠要”,沒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而是勇于擔當,挺身而出,拿出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感與使命感,與群眾一塊苦、一塊過、一塊干,幾十年如一日地艱苦奮斗才換來“山上松樹帶帽、山下林果纏腰”的張家泉。為了記錄、傳承戰友們在戰場上英勇悲壯的歷史,朱彥夫拖著殘軀義務作了千余場報告,苦熬七年一字一句為后世留下百萬字書稿。朱彥夫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切難題,只有在實干中才能;一切機遇,只有在實干中才能抓住;一切愿景,只有在實干中才能實現。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展望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發展轉型,化解社會矛盾,保障改善民生,哪一項都需要我們甩開膀子真抓實干、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推進。實干是一種精神,一種境界,更是一種責任,一種擔當。只要我們像朱彥夫那樣把堅定的理想信念與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結合起來,把心思放在實干上,把勁頭放在實干上,踏踏實實,穩扎穩打,就一定能夠干出成績,干出實效。
偉大的夢想呼喚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支撐偉大的夢想。朱彥夫以一生奮斗拼搏忠誠踐行了偉大的中國精神。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需要我們像朱彥夫那樣高揚理想信念旗幟,永不停息地奮斗,以每一個人的努力拼搏,形成推動時代進步的巨大力量,去贏得民族復興的偉大輝煌。這就是朱彥夫光榮事跡的時代價值所在。
朱彥夫的人物經歷
1933年,朱彥夫出生在沂蒙山腹地沂源縣張家泉村。他出身貧寒,14歲毅然參軍,1949年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年輕人從軍保家衛國,鮮血灑在戰場上,身體殘疾;退伍后,他拖著殘缺不全的身軀帶領鄉親們建設家園,用自己堅強的意志和對人民的感情書寫了自己的“極限人生”,被譽為“中國的帕維爾·科爾察金”。
1947年,14歲的朱彥夫報名參加了人民解放軍。
1950年,朱彥夫在一次___戰斗中身負重傷。他切除了膝蓋以下的雙腿和手腕以上的雙手,失去了左眼,成為一級傷殘軍人。
1957年任村支部書記。上任之初,朱彥夫拄著拐杖,拖著17斤重的假肢,到田間地頭查生產,挨家挨戶訪民情。他的想法是慢慢想出來的:治山、治水、造田、建電。一個個山民都沒想過大項目,在張家泉10多年如火如荼。
張家泉三面環山。人多地少的矛盾不解決,張家泉村永遠吃不飽。朱延福帶領張家泉村的村民,把荒地“趕牛溝”、“蛇地溝”、“拉子溝”變成了沃土。為了讓群眾盡快用上電,朱彥夫在妻子的照顧下,先后到上海、南京、勝利油田、陜西等地聯系物資。經過努力,張嘉全終于在1978年結束了點油燈的歷史。
從1982年從村黨支部書記的崗位上退下來后,他以一支筆在嘴里,一支筆在樹樁上,寫了兩部震撼人心的自傳體小說《極限人生》和《男人無悔》,歷時7年。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兼國防部長遲浩田親筆題寫書名,并題詞:“鐵骨揚正氣,血書春秋”。
很多人知道朱彥夫是從他33萬字的自傳體小說《極限人生》開始的。一個沒有四肢,沒有左眼,右眼只有0.3視力的殘疾軍人。他沒上過學,卻參加過上百次戰斗,三次立功,十次負傷,做過47次手術。他以超人的毅力,挑戰自我,挑戰人生。他被稱為當代中國的帕維爾·柯察金——朱彥夫。
朱彥夫所獲榮譽
朱彥夫榮獲“時代楷模”、全國模范傷殘軍人、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遲浩田,親筆題寫書名--《,極限人生》,并親筆為朱彥夫題詞:“鐵骨揚正氣,熱血書春秋”。中共山東省委的一位領導說:“朱彥夫就是中國的保爾·柯察金。”
1996年9月4日,山東省民政廳做出“關于在全省民政系統和優撫對象中開展向朱彥夫學習活動的決定”;1996年11月6日,中共山東省委做出“關于開展向朱彥夫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
2014年3月26日,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民政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共同舉辦的“時代楷模”朱彥夫同志頒獎儀式,在央視新址800平方米演播室隆重舉行。淄博市特等傷殘軍人朱彥夫同志成為全國首位“時代楷模”。
2015年9月28日,朱彥夫被選為由中國扶貧基金會和中央主要新聞媒體共同發起的,2015中國消除貧困獎候選人。
2015年10月12日,朱彥夫榮獲2015中國消除貧困感動獎。
2015年10月13日,朱彥夫被授予全國敬業奉獻模范稱號。
2019年8月,入選國家榮譽稱號建議人選。
2019年8月27日,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工作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共和國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建議人選的公示》公示為“國家榮譽稱號建議人選”。
2019年9月17日,國家主席_簽署主席令,授予朱彥夫“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
2019年9月25日,朱彥夫獲“最美奮斗者”個人稱號。
2022年3月,入選2021感動中國年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