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災救災先進個人事跡
事跡可以起到宣傳典型人物、引導良好風氣的作用;你是否在尋找“減災救災先進個人事跡”?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資料,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減災救災先進個人事跡(篇1)
2008年5月12日,14:28分,四川汶川縣發生了里氏8.0地震。這次特大地震災害中,涌現出許多感人至深的小英雄事跡,在大災面前,這些小英雄們,的身上體現出的堅強不屈的精神,不正是祖國的希望嗎?明天一定會更美好。在這些小英雄中,我最敬佩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玉石鄉實驗學校六年級學生—陳浩。
他是一名六年級的學生,年僅12歲,在地震來臨時,陳浩和同學們趕緊向樓下跑,穿過樓邊的升旗臺,到達了安全地帶。他轉頭一看,身后的一個女同學還站在升旗臺的高墻前,陳浩奮力跑過去,一把將她推開。就在此刻三四米高的磚墻倒塌了,女同學安然無恙,而他卻被埋在瓦礫之中。被救后陳浩的雙下肢骨折、背部多處受傷,但陳浩說,“我不后悔,能救而不救,我肯定會慚愧的。”
聽了他的事跡,我受到強烈的震撼,或許成年人都不一定做不到,可是一個我們的同齡人卻做到了。我也很慚愧,我們生長在優越舒適的環境中,過慣了惟我獨尊的生活,臨危不懼,助人為樂精神正在逐步消失。他的事跡喚醒了我們他是我們心中的榜樣,中國人的驕傲。我很敬佩他,我會向他學習,向所有這次地震災害中涌現出的小英雄們學習。
減災救災先進個人事跡(篇2)
自6月30日以來,我市遭受連續強降雨天氣,新東村一周內降水量累計超過400毫升,境內長江、高安河、東山河、西山河,水位猛漲,部分河堤滲漏滑坡,形勢嚴峻。全村黨員干部在鎮黨委政府的統一指揮和部署下充分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團結一心、沖鋒在前、不怕吃苦、拼搏奮斗。
胡安銀,現年52歲,83年參軍,86年退伍回鄉,現任新港鎮新東村黨總支書記。在這次抗洪救災中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表現出自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基層干部不怕困難、勇挑重擔的拼搏精神和甘于為人民服務的公仆本色。
在收到上級洪澇災害預警后,胡安銀便立刻組織起新東村防汛隊伍,新東村黨員抗洪搶險突擊隊,暴雨持續了多少天,胡安銀就守了多少個日夜。在暴雨侵襲的一周內,胡安銀始終堅守在抗洪搶險的第一線,頂著磅礴大雨到村內抗旱排澇站、河道、堤岸查看災情,隨時做好險情排查、隱患災情上報,有效處置突發情況,積極組織村上黨員和群眾開展抗洪自救工作。
胡安銀常說:“我是村書記,守土有責啊。”在他的帶動下,新東村黨員干部高度警惕,把人民群眾的人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尚未出現一例人員傷亡的狀況,做人民群眾合格的守護者。
滄海恒流,方顯共產黨人英雄本色;
恪盡職守,以現平凡崗位責任擔當;
無私為民,不忘初心。以實際行動踐行“兩學一做”,踐行黨旗下的宣誓,譜寫樸實絢麗的人生篇章。
減災救災先進個人事跡(篇3)
7月1日以來,面對特大暴雨襲擊,全市各基層黨組織和廣大共產黨員把防汛救災作為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主陣地,充分發揮了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為激勵廣大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學先進、比先進、趕先進,團結帶領廣大群眾共同奪取這場抗洪救災斗爭的全面勝利,我們于7月3日已經編發了一期各地黨員抗洪救災的先進事跡。下面,繼續摘錄基層的一些先進事跡予以刊載,希望各地各單位向他們學習。
黨員李建梅:災民們的“好閨女”
照顧一個老人容易,照顧一群孤老難,木子店鎮向明村的婦女主任李建梅做到了一件難上加難的事:將暴雨災害中29名災民接到自己三層小樓住下了,其中大多數是七十歲以上的孤老。
“我胃痛難忍,不想吃飯,建梅特別為我做了不辣的菜,熬了稀飯,餐餐送到我手中,就像自己的閨女一樣貼心。”7月4日晚飯時,在李建梅家,78歲的張金澤老人吃著李建梅送到手里的面條,感激地說。放眼望去,李建梅家一樓坐滿了因暴雨至災的村民,其中大多數是上了年紀的孤老。
這次大暴雨致使向明村許多農田被水打沙壓、河堤被毀、道路損毀,嚴重的山體滑坡導致34戶48人無家可歸。暴雨來臨前,鎮村干部挨家挨戶動員有危險的村民撤離。
特大暴雨說來就來,眼看村民的危房岌岌可危,52歲的李建梅一邊挨家挨戶接二連三打電話催促危險戶撤離,一邊趕緊把三層樓的房間都收拾出來,以便安置沒有地方去的村民。此時向明村村支書商仲良、副書記李世武等村委會一班人迅速開著面包車到各塆,背的背,牽的牽,將所有危險戶及時轉移出來。48名撤離的危險戶有21人相繼安置到了親戚家,還有27人被熱心的李建梅接到了自己家。
“村里哪家經不起風吹雨打、哪家沒有親戚需要安置我都清楚。”李建梅說,“孩子們都不在家,我們夫妻兩個家里寬敞,被絮等都充足,能提供方便就給鄉鄰們提供方便,他們安全了,我也心安。”她拿出家里所有的床、席子和被子,把一些行走不便的老人安排在一樓,床上鋪上軟墊和席被。婦女和孩子安排在二樓自己的房間、小廳,以及兒子媳婦的新房,身體稍好點的便安排在三樓房間。
頭兩天,李建梅將自家冰箱的肉食全部拿出來煮給鄉鄰們壓驚,第三天,家里的米面吃光了,菜園的菜也都被淹死了,李建梅便托人從鎮上采購生活物資。“不管吃的好不好,總得讓大家吃飽穿暖。”李建梅說。
有些人看到雨小了,就偷偷跑回家。為了防止返家的村民發生意外,李建梅天天守在家里,每天夜里起來挨個巡查,早上5點半起床又巡查一遍,打掃衛生,配合鎮衛生院消毒,再做早餐給老人們端送到手里,再整理房間。
向明村老杉樹塆婦女夏紅兵摸著眼淚激動地說:“這么多人天天擠在家里,她不嫌棄老人臟、孩子吵,建梅的好,我們永世難忘。”由于屋后山體滑坡,門前石岸垮塌,夏紅兵以及患有癲癇病的兒子、84歲的婆婆、老叔爺一家四口都被接到了李建梅家,被當做客人一樣款待。
李建梅說,只要鄉鄰們安全,再苦再累她也值。災民們住在臨時的家里不愁吃喝,感到格外安心,也心疼這個好“閨女”。
減災救災先進個人事跡(篇4)
汶川地震過后,他一直被埋在廢墟里。13日早晨9點多,他被救出來,滿身都是傷,被緊急送往醫院。被救出來的時候,他的懷里抱著一個孩子,一個四年級的小男生,渾身沒受一點傷。
他叫吉慶云,四川省德陽市綿竹漢旺鎮小學一位年近40男教師。
在醫院,吉慶云擦了一點藥,住了一整天。14日早晨,他就回到了學校。“傷情比我重的,大有人在。醫生也很繁忙,我就不添亂了,趕緊救娃娃啊。”
回校后,吉慶云參加到搶救學生的隊伍中,直到記者采訪的15日下午5點多,一直都沒有離開。他的妻子徐曉琴是一位村小教師,不放心丈夫,也趕過來陪著丈夫,一起尋找被埋的孩子們。
校長何仁貴說:“吉老師平時很愛學生,個人素質很高,教學能力也很強,學生都很喜歡他。”
地震發生前,吉慶云正在3樓的辦公室和幾位教師聊天。突然,地板抖動。吉慶云迅速起身,趕到自己所教班級的教室。因為這里經常發生地震,而且每次震級都不高,這次的抖動并沒有引起他的警覺。他跟學生說,別著急,慢慢往樓下走,保持秩序。
他的話音剛落,天花板上的磚塊就掉下來了。
沙石就像雨點一樣往師生的頭上砸。吉慶云趕緊帶領學生退到拐角處。一個學生嚇得哭起來了,看見吉老師,就跑過來抱著他。吉慶云下意識地把他摟在懷里。一下子,上面掉下來的磚塊就把他們掩埋了,卡住了。
“當時,我聽到外邊到處都是尖叫的聲音,身邊還在不斷地晃動。學生們亂作一團,哭爹喊娘。”吉慶云說。
何仁貴告訴記者,全校學生一共3500余人,教師180余人。目前已發現19名教師遇難,小學和幼兒園學生遇難者已經近200人。
“我根本沒有想到會有這樣嚴重。”吉慶云說,“幸好當時我抱著他,跟墻壁圍成了一個小圍圈,這才讓那個小男孩沒受一點傷。”吉慶云的班級一共48名學生,目前仍有兩名失蹤,其余46名全部獲救。
何仁貴說:“在師生陸續被挖出來之后,我們發現,另外還有5位教師,他們的懷里都抱著一個孩子。不幸的是,教師和孩子們都遇難了。”
挖掘中發現,六年級的教室里有很多禮物,都是送給老師的。其中有一支鋼筆,是一位學生送給孫安平老師的禮物。他就是懷里抱著孩子的5位教師之一。
眼看就要小學畢業了,學生準備了鋼筆、賀卡等禮物要送給老師。可是,就在那山搖地動的幾十秒鐘后,學生們的禮物最終沒有送出去,老師也沒有收到學生的禮物。學生對老師的愛,老師對學生的愛,就在那幾十秒鐘內定格為生命最后的姿勢。
減災救災先進個人事跡(篇5)
7月18日,合川涪江、嘉陵江、渠江先后迎來了1984年以來最大的洪水,各級各部門在區委、區政府的部署下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面對突如其來的洪災,人民醫院全體干部職工齊心協力戰勝困難,取得了抗洪救災階段性的勝利,涌現出了一大批先進的人物與事跡。
18日當晚,人民醫院領導緊急召開會議部署抗洪搶險工作,醫院要求全體干部職工要牢固樹立“防大災,抗大汛,防大疫”的思想,發揚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的精神,立即行動起來,認真部署、扎扎實實做好抗洪救災及醫療救治工作。
楊安全,人民醫院物管中心主任,是該院此次抗洪救災后勤保障組中的一員。作為人民醫院一名老職工,在副院長喻其敏、唐樂輝的帶領下,他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以身作則,不怕疲勞,連續作戰,帶領著物管中心的工作人員們,用血肉之軀筑起了抗擊洪水的銅墻鐵壁。
洪水肆虐期間,醫院后勤保障、水電供應中斷,在困難面前,楊主任始終戰斗在抗洪搶險一線,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帶領科室全體員工全力做好防汛救災物資的調撥、配送以及水電氣、房屋維修等工作,使抗洪救災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
一、由于水位不斷上漲,該科指定專職人員負責防洪水位觀測記錄,每1小時報告一次并做好詳細記錄,隨時上報。
二、根據從區防汛辦得到的情況,院領導果斷下令,物管中心、護理部等部門組織100余人,迅速將住院部一樓病人及家屬護送到安全地帶,確保病人得到了及時治療,無一例人員傷亡。
三、及時轉送上千件貴重物資、設備及價值6000余元藥品,盡最大可能減少醫院財產的損失。
四、及時拆除損毀電路,將住院大樓供電線路并連到門診供電系統中,及時保證住院大樓的照明用電。
五、該科組織人員對全院所有排污管道及強電網管進行檢查維護,及時排查安全隱患。
六、及時清洗食堂,配合相關部門嚴格消毒,保證病人、職工及家屬的飲食安全。
目前,該院的抗洪救災工作已取得階段性勝利。面對筆者的采訪,因疲勞過度而不得不輸液的楊主任擺了擺手,輕輕的只說了一句:“不要問我,其實我們醫院還有好多同事都做得很不錯,多寫寫他們。”聲音疲憊而撕啞。物管中心水電班的李昌模同志,面對妻子被困在斷水斷電斷糧的家中,他舍小家保大家,毅然堅持奮戰在醫院搶險的第一線,直到洪水退后才回家。設備科朱祥明同志,在洪水肆虐期間,他忘我工作連續三天三夜,組織人員搶修中央空調等設備,險性排除后,在領導的一再提醒下,他才不得不去輸液。
在人民醫院,這樣的抗洪救災先進個人與事跡還有很多。該院的干部職工們正是憑著這種偉大的抗洪精神,萬眾一心、堅韌不拔,為奪取抗洪救災工作的全面勝利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