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守護者功勛模范事跡
事跡可以起到宣傳典型人物、引導良好風氣的作用;地球守護者功勛模范事跡有哪些?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地球守護者功勛模范事跡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地球守護者功勛模范事跡【篇1】
50多歲學會用無人機排查險情
驅車前往高川鄉的路上,不時能看到巨石散落在山腳下,大山上還有滑坡的痕跡,宛如青山上的一道道傷疤。
“5·12”汶川特大地震前,高川鄉只有兩個大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震后這一數字增至165個。
近年,隨著治理推進,高川鄉隱患點逐年減少,2022年已減少到72個。但高川鄉海拔高,山林多,一到汛期,防災形勢仍很嚴峻。
守土有責。從2008年起,馬銀國將大部分精力放在隱患排查、地質災害預警上。原本做事就認真嚴謹的他,面對涉及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大事時,更不敢有一絲一毫松懈。每年5到10月,馬銀國像上緊發條一樣,神經緊繃,睡不踏實。
高川鄉最遠的兩個地質災害隱患點,需要騎摩托車、步行、涉水,即使是土生土長的高川人,也要2—3個小時才能走完單程,而巡查全部隱患點需要4天時間。40余年來,他累計行走12萬余公里,高川鄉每一處地質災害隱患點都留下了他的足跡。暴雨后山路難行,有時會有石塊樹枝擋住山路。為此,馬銀國50多歲時學會了操作無人機,當無法通行時,他就用無人機進行查看。
結合當地夏季易出現暴雨的特點,馬銀國總結了一套方法──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復查,同時自編宣傳稿350余篇,把防災減災知識送到各家各戶。在他的指導下,每次災情出現,村民都能迅速進行避險轉移。
自學氣象知識多次成功預警
根據氣象知識與地理情況,馬銀國摸索出一套適用于當地的暴雨天氣預報。通過關注高川鄉的云層和風向,以判斷降雨時段、降雨量以及降雨集中區域。
這個方法很管用。2012年8月17日,晴空萬里,可馬銀國卻預測“可能會有暴雨”,建議“多留值班人員”,當時大家都覺得他在開玩笑。當晚,高川鄉遭遇特大暴雨,共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災害41起,幸好馬銀國提前制定應急方案,使得全鄉400余戶1300余人成功緊急避險。
高高的大山,讓很多當地人想走出去,但馬銀國卻舍不得離開。這些年,他多次放棄調到條件更好、離家更近的崗位的機會。“這里的一切我都熟悉,我放不下173平方公里的熱土,也舍不得6000多名父老鄉親。
地球守護者功勛模范事跡【篇2】
對耕地保護,他無限熱愛;對違法占地,他疾惡如仇;他25年如一日,始終奮戰在耕地保護第一線。
他就是漯河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農村亂占耕地建房整治辦公室主任張輝。9月7日,中宣部和自然資源部聯合發布2021年“最美自然守護者”先進事跡,張輝名列其中。
1997年3月,19歲的張輝考入原郾城縣土地管理局,擔任監察大隊土地監察員。上班第一天,隊長對他說:“保護耕地,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飯碗,就是要守護好老百姓的口糧田。”
他白天和隊員騎著自行車下鄉巡查,走村串戶宣講政策,晚上突擊檢查土地違法重點區域。因勤奮努力,成績突出,參加工作第二年,他被破格提拔為縣局監察大隊副大隊長。
1999年前后,原郾城縣萬金鄉破壞耕地非法挖砂現象嚴重。張輝巡查發現后,堅持每天到場,緊盯死守,制止違法行為。違法當事人改變策略,夜晚偷采偷挖,與執法人員打“游擊戰”。張輝和隊員們也以變應變,吃住在村里,經常半夜開展“夜間伏擊戰”。經過3個多月的斗智斗勇,終于遏制了轄區非法采砂破壞耕地行為。他也因此被同事稱為“拼命三郎”。
2016年,張輝調入原漯河市召陵區國土分局任副局長,主動要求分管土地執法工作。他重新組建了50多人的土地執法隊伍,組織7次違法占地專項整治行動。一年多的時間,召陵區拆除各類違法建筑150多處,復墾土地2900多畝,扭轉了全區土地管理秩序混亂的局面。
在這期間,張輝經歷了最為驚險的一次執法。2018年7月,有一家廢紙加工廠占用基本農田,需要拆除。但違法當事人情緒異常激動,抱著一個煤氣罐,舉著打火機,大聲叫嚷:“誰敢拆我的房,我炸誰。”面對這種危險局面,張輝只身沖到當事人院內,大聲說:“你這樣既毀了自己和家人,也解決不了問題。”
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里,張輝耐心地與違法當事人談家庭和未來,談耕地保護和合法經營,并表示拆后會幫助找合法的地方辦廠。最終,當事人冷靜了下來,配合拆除了違法建筑。當地政府也按照政策,給這個違法當事人規劃了新的用地。
張輝說,執法者與違法者之間不是水火不容、不共戴天。在保持高壓震懾力度的同時,也要傾聽群眾的合理訴求,幫助他們謀求出路、解決難題、增添“溫度”。
2021年3月,張輝調任漯河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農村亂占耕地建房整治辦公室主任。
如何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張輝認為,社會公眾認識水平的提高是改善執法環境的重要因素,好的輿論氛圍是實現耕地違法“未病先治”的一劑良方。因此,他積極配合當地主流媒體進行耕地保護新聞宣傳工作,組織開展了“耕地保護集中宣傳月”“耕地保護冬季宣傳”等活動,在全市形成了保護耕地、依法依規用地的濃厚氛圍。
工作中,張輝善于創新。對新增違法問題,他堅持既處理事又處理人的原則,先后對16名責任人上報移交有關部門進行了黨紀政務處分。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漯河市督查發現問題和歷年衛片整改率均居全省前列,成為連續20個月新增違法用地問題“清零”的唯一省轄市。
地球守護者功勛模范事跡【篇3】
9月5日12時55分,“最美自然守護者”馬銀國掏出手機,通過防災減災群通知各村在確認安全的前提下,統計受災情況。
當天中午,甘孜州瀘定縣發生6.8級地震,遠在幾百公里之外的綿陽市安州區高川鄉也有震感。經歷過“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馬銀國,幾乎是下意識地作出反應。
守護群眾生命安全,是馬銀國40余年來的工作職責之一。他曾任高川鄉自然資源所所長,被群眾稱為“馬國土”。
2022年2月,“馬國土”已正式退休,但因工作需要被高川鄉返聘回自然資源所。
工作至今,馬銀國累計組織安全轉移群眾1900余人次,成功避險69起。
馬銀國的辦公柜有5本手寫日志,上面記錄著他從1980年參加工作以來,每天的工作經歷。翻看日志,每一頁都被他畫出整齊的小格,每一天做了什么事,馬銀國都記錄在上面,一天一行,從未間斷。
作為一名基層自然資源工作者,馬銀國肩上擔子不輕,辦理土地使用證、征地拆遷安置、地質災害點治理、礦產開采秩序等工作,他都要親力親為。“基本上‘地上’的事情,都與我的工作有關。”馬銀國說。
2020年7月25日,馬銀國在日志里提到:值班;與賀松、葉亮到泉水、二郎、新橋、甘溝、茅香村核查災情并轉移人員。
而在地質災害防災值班記錄表上,馬銀國記錄了當晚險情:因近日雨水較多,比較飽和,極易發生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請各地質災害隱患點特別是崩塌、滑坡等隱患點加強監測預警,做好雨前排查,雨后復查,發現異常要立即報告。4個村18個災害點提前轉移人員90戶、181人。
驚心動魄的連夜轉移群眾,工作日志里表述不長,其中點題的只有兩個字──“轉移”。談及這些經歷,馬銀國卻很平淡,“泥石流、山洪是最容易遇到的地質災害,已數不清預警轉移多少次了。”
地球守護者功勛模范事跡【篇4】
位于烏蘭察布市興和縣的蘇木山森林公園花香鳥鳴,風景如畫。很難想象,眼前這片華北地區最大的人工林場,幾十年前曾是寸草不生的荒山。滄桑巨變的背后,有這樣一位“塞上愚公”—蘇木山林場原場長董鴻儒。
60多年前,為了找到合適樹種,董鴻儒每天帶著干糧,在當地大大小小的山頭上尋覓。他和工人們一起背著七八十斤重的樹苗或水箱,最遠要爬到15里外的地方去種樹……
功夫不負苦心人。從一棵樹到一片林,目前蘇木山森林面積達18.6萬畝,以華北落葉松為主的1000多萬株樹木,連綿鋪開在幾十個山頭。如今,83歲的董鴻儒像青山上的“不老松”,堅持作義務宣講,講述蘇木山的故事,在他的感召下,成千上萬的志愿者加入植樹造林的隊伍中……
從昔日的荒山到蔥蘢的林場,以董鴻儒為代表的蘇木山第一代務林人無私奉獻,接續奮斗,建起了一片18.6萬畝的北方生態安全屏障。如今,新一代務林人接過接力棒,努力讓青山變金山。
從北京參加全國最美自然守護者發布會回來,83歲的董鴻儒心里依舊惦記著蘇木山;已經入秋,天干物燥,他時常叮囑蘇木山林場現任黨支部書記,也是老人的兒子董存戰,要他帶領林場職工注意防火,時刻巡山。
此時,36歲的護林員袁東東就在蘇木山上巡山。防火關鍵期,他每天都要上山巡護。袁東東從小在林場長大,以董鴻儒為代表的老一輩艱苦奮斗,再造和扮綠蘇木山的過程,深深印在他的腦海中。2016年,他從城市選擇回到這片山林。袁東東感慨地說:“以董鴻儒為代表的老一輩造林人,通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為我們留下了一座綠色寶庫,作為新一代的護林人,我將會堅持以林為家,精心呵護好蘇木山的一草一木,以實際行動守護好身后的這片綠水青山!
對于這次獲得的國家榮譽,董鴻儒十分珍惜。在老人看來,這份榮譽應該屬于他心中的蘇木山。他說:“能去北京參加全國最美自然守護者發布會,我從內心感到非常榮幸和自豪。今后我要繼續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征程中,當好最美自然守護者,為林業生態、文明建設再做新貢獻。”
地球守護者功勛模范事跡【篇5】
9月7日,中央宣傳部、自然資源部聯合向社會公開發布“最美自然守護者”先進事跡,四川省高川鄉自然資源所原所長馬銀國位列其中,獲“最美自然守護者”殊榮。
高川鄉是綿陽安州最偏遠的一個鄉鎮,山高路陡、溝壑縱橫,地災像一把利劍懸在當地老百姓頭上。馬銀國本有機會調到條件更好、離家更近的秀水鎮工作,但他說,“我出生、成長在高川,這里的一切我都熟悉,這里的人也都熟悉我。離開這里舍不得,把工作交給別人更不放心。”41年來,馬銀國作為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高川鄉自然資源所原負責人,扎根在自然資源工作一線,踏遍全鄉173平方公里山山水水、溝溝坎坎,累計行程12萬余公里,累計組織安全轉移群眾1900余人次,避險69起,成功守護了全鄉約6000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2021年10月,中央宣傳部、自然資源部啟動了首屆“最美自然守護者”評選活動,活動旨在動員社會各界關心支持自然資源事業改革發展,激勵廣大干部群眾銳意進取、砥礪奮斗。首屆“最美自然守護者”評選活動共評選出馬銀國、任秀波、李大鵬、沈樂毅、鈕棟梁、姜文凱、殷躍平、董鴻儒、張輝等9人和江蘇省自然資源廳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局(集體),都是長期奮戰在自然資源工作一線的先進典型。他們立足本職、勤奮敬業,在工作上勇擔當,在作風上作表率,充分展現了自然資源系統廣大黨員干部的精神風貌,用實際行動譜寫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華章。
下一步,四川省自然資源廳將會同省委宣傳部,將馬銀國同志納入重點典型宣傳,陸續開展集中宣傳報道、聯合印發學習宣傳通知、舉辦區、市、省三級先進事跡宣講報告會、系統作家講自然資源故事等活動,綿陽市局還將編排以馬銀國同志為原型的全省系統首屆文藝匯演節目,引導全系統學習“最美自然資源守護者”、立足崗位、扎實工作、樂于奉獻,為全省自然資源事業又好又快發展而共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