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后感思政大課
寫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將個人感受,思考分享給他人,通過交流來得到更多的反饋和啟示。好的觀后感思政大課應該怎么寫?快來看看,小編給大家分享觀后感思政大課的寫作技巧和示例,供大家參考!
觀后感思政大課篇1
五星紅旗飄揚……每當唱起這首祖國之歌,我心中的潮水澎湃,拍打著祖國之岸。
整理好衣冠,帶上屬于自己紅領巾,一簇鮮艷的紅色在胸前飄揚,好似一團愛國之火在熊熊燃燒著,這是戰士們用鮮血換來的,我要珍惜她,愛護它。
星期一早晨,大家站在操場上,只見有的人不戴紅領巾,還有的人帶的.歪七八扭,這實在是過分。開始升國旗,心中久久激動著,那團紅色的火苗燒得更旺盛。注視著五星紅旗,唱著國歌,敬著禮,這個儀式多么隆重,多么盛大。我自豪大聲的唱著國歌,同學們詫異的望著我,捂著嘴巴在那里笑,往往他們,敬禮時,站沒站相,坐沒坐相。
這是不尊重不愛祖國的表現。祖國是我們的母親,我們應該呵護她,愛她。這就是少先隊員該做的本分,望著這些現象,我是憤怒還是可悲呢?
今天也是個特殊的日子,一批新的少先隊員即將誕生,又為祖國添加了棟梁之材,是一件高興的事。走到他們面前,折疊好紅領巾,用規范的系法,將紅領巾系在他們胸前,望著他們一張張童真的臉,希望他們愛惜這份榮譽,這份驕傲,努力學習,天天向上。當我轉身離開時,這位小朋友的紅領巾只是打了個結,我想系紅領巾的這位同學,一定也是這樣系在自己的脖子上的。那我只能這樣說,他不配擁有這條紅領巾,盡管它可以買上千條,上萬條,他也不會明白紅領巾的真正意義,也不會真正擁有它。我將紅領巾重新系了一遍,那孩子笑了,欣喜地摸著她的紅領巾,希望她以后能成為一名愛國的少先隊員。
而我現在愛祖國的表現往往不及戴紅領巾那么簡單,而是要更加努力的學習,等到將來成為祖國的棟梁,為祖國效力,為祖國爭光。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
這首歌一直回蕩在我的心中,我想呼喊:“我愛祖國!
觀后感思政大課篇2
2022年4月16日上午9時,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是一個讓全國人民熱血沸騰的時刻,是“神舟十三號”返回母親懷抱的時刻!
快看!“神十三”正在大氣里穿行!重重火焰包圍,紅的,白的,藍的……各種怒火死死包住飛船。失去聯系的返回艙速度更快了……“呼”終于沖出了大氣層,筆直地朝地球“母親”奔去。漸漸地天空閃出一道白光,返回艙沖到我們眼前。
聽!降落傘“砰”的一下長在返回艙頭上,在天空直打轉。“嘩啦……”直升機立即起飛,根據播報的坐標,飛速沖過去,仔細尋找著。“轟”“神13”平穩著陸在內蒙古東風著陸場,四周塵土飛揚,身上沾滿來自太空的專屬涂裝。話筒里頓時響起了熱烈的掌聲——“01感覺良好!”瞧!翟志剛率先出艙,跟著大家開心地揮手,披著毯子,躺在架子上,對著話筒,進行“太空總結”。隨后,02——摘星星的媽媽,王亞平,03——第一次去太空的旅行者,葉光富,依次出艙——“感覺良好”。
“太棒啦!”我從沙發上跳起來,雙手舉高,松了一口氣。
“對啊,我們中國很強大呀!我們看到的是三名航天員,其實小則看到的是航天局,大則看到的是中國14億人民逐空的夢想!”媽媽坐在一旁熱血沸騰地說道。
“就在4月16日上午9時,經過183天太空旅行的”感覺良好”乘組成功回鄉!本次是我國第一次用快速著陸的方法,比“神舟12號”快近20小時,比俄羅斯快8分鐘!”新聞主持人大聲地激動地宣布著。
我覺得自己要再加把油,上課不能走神了,要不,長大怎么為祖國做貢獻?雖然我們的航天技術已經在領跑位了。但,太空很大,而現在的我們,就像宇宙里的小螞蟻,正在努力向高處爬,我相信總有一天,我們的足跡會傳到很遠很遠,成為宇宙里的亮點。
觀后感思政大課篇3
觀看完同上一堂奧運思政課,我明白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吾輩青年,欣逢盛世,當不負盛世!
東京奧運會雖已過去,但奧運健兒帶給我們的榮譽和精神,久久在我們心中回蕩。如今我們享受著奧運健兒給中國帶來的榮耀,不禁想起當初貧困落后的舊中國,想起當初孤身一人參加奧運會的英雄們,在困難時期,獨自面對所有的壓力,但可敬的許海峰前輩還是為我國爭奪了第一枚金牌并直到現在還在影響著射擊的運動員們,這次東京奧運第一枚金牌楊倩似乎有了他當年的風范!這便是奧運的延續傳承!是中國責任的延續傳承!
而以夢想為光,走出迷茫的鉛球運動員鞏立姣更是為我們上了一節激勵人心的課,“人一定要有夢想,萬一有一天實現了呢”很顯然她實現了,在奪冠的背后是她每天以噸為單位的投球訓練,是精益求精的技術練習,是祖國強大后驕傲的內心,讓她投出二十多米的優異成績,邁過了二十米的大關,如今她已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但仍堅持著投球,只因祖國的需要!這便是奧運精神的升華,為自我奮斗,為國家奮斗!每每體會,總熱淚盈眶,這便是中華血脈的響應,這便是吾輩青年最偉大的追求目標,為中華復興所奮斗!
勇往直前,不畏艱險的最具風度的運動員肖若騰更是深深感動著我,也不禁為他而感到遺憾,十分完美的動作并沒有收獲應有的榮譽,但他仍為冠軍表示祝賀,這便是我大中華的高度,我們努力著奮斗著,更友善著!奧運健兒是最棒的,在我們心中肖若騰便是冠軍,我們心疼他的努力,雖忍受著身體上的傷痛但他堅持著從不輕言放棄,這是我們的榜樣,這就是我們的奮斗態度!
殘奧會中堅強的茅經典更是深深牽動著我們的心,她從小優異,但上天給他開了一個不小的玩笑,因為訓練時的一次意外使她今后只能坐在輪椅上,但這個堅強的小女孩并沒有放棄,她更加努力的練習最終在殘奧會上證明了自己奪得金牌,我衷心的為這個姑娘感到驕傲,他身上有著深深的魅力,我為她折腰,我們中國就是因為有這樣的青年,有這樣的奧運精神,我們才會大展光彩,中國才會越來越繁榮昌盛!
你我向上,家國向前,因為有你有我有我們,國家繁榮昌盛,吾輩當自強不息!奧運健兒們已經在賽場上為我們上了最精彩的示范課,在日本東京響起的義勇軍進行曲,不僅僅是讓我們感到驕傲,更是提醒我們要謹記奧運精神,謹記國家的偉大的復興理想!
吾輩青年,應堅持不懈的奮斗,以夢想為劍,帶中國走向新的輝煌!
觀后感思政大課篇4
奧運會是一項家喻戶曉的大型的受人歡迎的活動,現代奧林匹克運動誕生100多年來,奧運會在延續,奧運精神也流傳至今,就像奧運圣火的火焰熊熊燃燒,生生不息,而世人的身上也都散發著拼搏的芳香。這次,我的思想主題則只有十六個字:“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礫志拼搏,走向成功。”
1928年奧運會之前的四個月,貝蒂·羅賓遜才第一次參加比賽。她在自己的第一個室外比賽中便創造了100米的世界紀錄。100米跑正是在1928年成為奧運會歷史上首個女子徑賽項目的,羅賓遜以半米的優勢贏得決賽,而那只是她第四次參加比賽。她還得到了一塊4×100米接力的銀牌。三年之后,羅賓遜在一次飛機失事事故中嚴重受傷。第一個發現她的人還以為她已經死了,將她裝在汽車后備箱里直接送到了殯儀館。整整七個星期,羅賓遜處于昏迷狀態;隨后的兩年,她不能正常走路……但是,她活了下來。羅賓遜仍想重返短跑賽場,但是她的膝蓋再也不能完全彎曲了,所以她無法再采取蹲踞式起跑的姿勢。但是,她還能跑接力!1936年,貝蒂·羅賓遜作為美國4×100米接力隊的一員贏得了她的第二塊奧運會金牌。
然而,并非每一位奧運運動員都能獲得獎牌。奧運史上,我們看到的不僅是金牌的閃光,更多的是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奧運精神:阿克瓦利,這位坦桑尼亞馬拉松選手,當他帶著傷痛最后一個跑過終點線時,整整花了3個半小時。在他們心中,祖國的榮譽高于一切。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讓人們更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奧運精神,什么是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觀后感思政大課篇5
“熱愛祖國”說起來很簡單,可是,你能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嗎?你長大后能為祖國效力嗎?你能像周恩來總理一樣無私地為祖國付出嗎?
這學期,我們學了不少愛國的課文,我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詹天佑。他為了自己的國家不被外國人譏笑,接受了那既危險又艱巨的任務。從中,我們都能體會到詹天佑為國爭光的決心和愛國之情。
知道十月一號為什么是國慶節嗎?那是因為那一天,我們的毛澤東主席率領中國男兒推翻了那壓迫人民的國民黨政府,建立了新中國。
祖國就像是一片海洋,而我們就像是離不開水的魚兒。不過,大海也離不開我們,如果一片海洋一條魚兒都沒,它也應該是暗淡乏味的。
從波濤起伏的大海走來,我是海風中的一只海鷗;從白花花的雪地走來,我是一株迎風飄揚時的臘梅。
每當五紅旗飄然而起的時候,我的心中浮現出革命先烈與侵略者、壓迫者斗爭的畫面,我們佩戴的紅領巾就是象征著革命先烈用他們的鮮血告誡我們: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同學們,我們時時刻刻都要牢記,我們是中華的`少年,我們是祖國的孩子,我們有勇敢地去保護我們的祖國,我們過上的幸福安穩的生活可來自不易啊!
祖國,永遠是屬于我們中國人民的!我們中國人民也永遠愛著自己的祖國。
觀后感思政大課篇6
以“逆襲奪冠”之姿,厚植砥礪奮斗力量。五年前的里約奧運會,諶利軍被寄予厚望。但在62公斤決賽抓舉比賽中,諶利軍因為賽前熱身兩腿抽筋,最終遺憾離開里約奧運的賽場。在這五年的時間里不知道舉起多少進的重量,身上又貼了多少塊膠布,如今,諶利軍著積蓄五年的力量上演了王者歸來,在東京奧運會67公斤舉重比賽中逆襲奪冠。
以“金雞獨立”之姿,錘煉“釘釘子”精神。在舉重61公斤級A組比賽中,中國選手李發彬一舉打破奧運挺舉以及總成績奧運紀錄,還采用了“金雞獨立”式的站姿,火爆中國的社交網絡。要知道,運動員用身體帶動杠鈴的重量,發力以后杠鈴的上升路徑控制、身體的制動、下潛、支撐動作都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全身協調完成,想要贏得比賽技巧也是如此重要
以“勇攀高峰”之姿,鑄就堅強理想信念。石智勇是男子舉重73公斤級挺舉、抓舉、總成績三項世界紀錄保持者。他是里約奧運會男子舉重69公斤級冠軍,在國際舉聯年調整重量級以后,他升級至73公斤級。隨后石智勇頻頻刷新該級別抓舉、挺舉和總成績,石智勇再次刷新挺舉和總成績世界紀錄。“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黨員干部更要以信念鑄魂,用信仰作骨,平常工作要看得出、關鍵時刻要站得出、危難關頭要豁得出,要多做幾次“熱鍋上的螞蟻”,從中錘煉黨性、詮釋信仰,要在實干想問題、辦事情,主動承擔一些急難險重的任務。
觀后感思政大課篇7
成功至上是當今多數人的信仰,畢竟有句古語講“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可此次奧運會上的人情溫暖,讓我對成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如此盛大的奧運會上,失誤無疑意味著失敗。在800米半決賽中,美國與博茨瓦納選手因失誤互相絆倒對方,但他們沒有生氣,而是彼此攙扶著站起,肩并肩完成了比賽。當他們跨過終點線的那一刻,相信每一位觀眾的內心都受到了極大的觸動。成敗無所謂,情誼為第一。賽場上運動員們的相互鼓勵,展現了大格局。雖敗,猶勝。
女子羽毛球雙打決賽結束后,獲得冠軍的印尼選手跪地痛哭,因為這是她們國家項目首金。獲得亞軍的陳清晨與賈一凡上前與她們擁抱,向她們表示祝賀。為對手的勝利喝彩,向同樣的目標進發。她們值得的,絕不僅僅是一塊獎牌。
除此外,在女子個人鐵人三項比賽中,挪威選手鼓勵比利時選手完成比賽;在女子平衡木決賽中,中國選手管晨辰穩穩落地后,美國選手蘇妮莎·李跳起來為她慶祝;奧恰洛夫在單打半決賽中不敵馬龍,賽后仍祝福馬龍決賽好運……這些都是強者的惺惺相惜,他們用行動詮釋了奧運精神。世俗中所謂成功都無法與此時此刻的成功相比擬。
獎牌代表的是技術上的成功,但深層次的道德思想上的成功,卻是世俗難以估量的。反觀學習,追求分數是教學的目的嗎?我們學習難道就是為了成為枯燥死板的刷分機器嗎?顯然不是。學習是為我們的人生奠基,是為民族、社會、國家、世界乃至全人類培育創新向上的人才。把分數看得過重,甚至將其作為衡量學生品質的標準,這種行為與教育的初衷完全是相背而行的。我們不愿成為范進,也不應成為范進。有時候,我們真的需要一點“佛系心態”,去放下一些對世俗成功的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