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大課觀后感3000字
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積累自己的文化素養和藝術修養,從而更好地成長和發展。思政大課觀后感3000字規范是怎樣的?下面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思政大課觀后感3000字,供大家參考。
思政大課觀后感3000字篇1
奧運會是一項家喻戶曉的大型的受人歡迎的活動,現代奧林匹克運動誕生100多年來,奧運會在延續,奧運精神也流傳至今,就像奧運圣火的火焰熊熊燃燒,生生不息,而世人的身上也都散發著拼搏的芳香。這次,我的思想主題則只有十六個字:“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礫志拼搏,走向成功。”
1928年奧運會之前的四個月,貝蒂·羅賓遜才第一次參加比賽。她在自己的第一個室外比賽中便創造了100米的世界紀錄。100米跑正是在1928年成為奧運會歷史上首個女子徑賽項目的,羅賓遜以半米的優勢贏得決賽,而那只是她第四次參加比賽。她還得到了一塊4×100米接力的銀牌。三年之后,羅賓遜在一次飛機失事事故中嚴重受傷。第一個發現她的人還以為她已經死了,將她裝在汽車后備箱里直接送到了殯儀館。整整七個星期,羅賓遜處于昏迷狀態;隨后的兩年,她不能正常走路……但是,她活了下來。羅賓遜仍想重返短跑賽場,但是她的膝蓋再也不能完全彎曲了,所以她無法再采取蹲踞式起跑的姿勢。但是,她還能跑接力!1936年,貝蒂·羅賓遜作為美國4×100米接力隊的一員贏得了她的第二塊奧運會金牌。
然而,并非每一位奧運運動員都能獲得獎牌。奧運史上,我們看到的不僅是金牌的閃光,更多的是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奧運精神:阿克瓦利,這位坦桑尼亞馬拉松選手,當他帶著傷痛最后一個跑過終點線時,整整花了3個半小時。在他們心中,祖國的榮譽高于一切。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讓人們更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奧運精神,什么是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思政大課觀后感3000字篇2
不忘初心使命,鑄牢“信念柱”。出生于1997年來自大山的留守兒童侯志慧,在上一屆奧運會中因傷遺憾被隊友替換出局,在經歷了5年的漫長煎熬和等待之后,她在奧運賽場上一舉成功、一戰成名。34歲的兩屆奧運冠軍吳靜鈺,在里約奧運會痛失“三連冠”,是世界跆拳道首位連續參加四屆奧運會的女運動員,和吳靜鈺同期的運動員大多早已退役,她卻依然重回賽場:“這不是犧牲,是夢想。
不怕挫折風雨,守護“同心柱”。“00后組合”張家齊、陳芋汐幫中國跳水隊蟬聯了女子雙人10米臺項目自2000年入奧以來的第6枚金牌;女子10米氣手槍決賽中勇奪銅牌的姜冉馨“熔銅為金”,和龐偉一同摘下10米氣手槍混合團體賽金牌。年輕干部講團結、懂團結、會團結。團結精神是共產黨員們代代相傳的紅色血脈,并非是要求團隊成員犧牲自我,相反,在揮灑個性的基礎上精誠團結、目標一致,這才是團結的詮釋。
不斷向前邁步,鉚緊“學習柱”。記者問陳夢這次奧運會結束后有什么安排,陳夢只是回答:“繼續訓練吧。”提到中國人,我們會想到什么?謙虛。“知不足者好學,恥下問者自滿”、“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活到老學到老”……謙虛好學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年輕干部深入基層、奮斗新征程的時期,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傳統美德和優良作風,不僅沒有過時,反而有越來越重要的時代意義。年輕人要立足實踐提升自己,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增強研究解決新矛盾、新問題的能力,向身邊的老同志學習、向群眾學習,俯下身子、甩開膀子,主動到艱苦地方鍛煉、到基層實踐。
思政大課觀后感3000字篇3
祖國是我們的家園,我們要學會熱愛它。
人是群居動物,單獨的一個人是沒法生活在地球上面的。因為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面對大自然如此嚴峻的挑戰,一個人的力量,顯得如此的渺小。然而一個國家的力量卻可以創造奇跡。
俗話說一根筷子易折斷,一把筷子折不斷。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國家由個人組成,人是最小的單位,人組成的集體,然后又有了國家。國家的力量是無法揣測的。我們之所以有了現在的繁榮昌盛,而不用過遠古時代狩獵的原始生活,要感謝我們的國家。國家領導著我們,組織著我們,使我們更好的發展,更好地生存在這個地球上。
一個熱愛自己國家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他將接受人民的擁護和愛戴。而一個不熱愛自己國家的人是不值得尊敬的,他將受到萬民的唾棄。那些為國家奉獻生命和一切的人,他將永遠生活在人們的心目當中,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愛戴。他們將載入史冊受到子子孫孫的敬佩和追捧。
真正愛國的表現不僅僅表現在華麗的言語當中,更應該表現在為祖國和人民謀福利的行動當中。即使世界各國給我再多的金銀財寶我和地位,我們都不愿意離開我們的祖國。我們愿意和祖國共同發展共同進步,共同創建屬于我們中國人的未來。
我們熱愛這片故土,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愛國主義是人民和國家的一種神圣的美好的精神。它使我們團結,使我們共同合作。相信沒有,不熱愛自己,國家的人,是國家給了我們生存的環境,是國家給了我們積極向上奮斗的目標。
同學們請熱愛我們的祖國,熱愛這片養育我們的大好河山。
思政大課觀后感3000字篇4
“初心不改”方為堅韌。東京奧運會舉重賽場上,一顆“爆炸頭”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來自中國的舉重運動員侯志慧上臺,抓住杠鈴,吸氣,抓舉,挺舉,成功!六次杠鈴的舉起一氣呵成,全部成功,為中國代表團拿到一枚金牌。殊不知,成功的背后包含多少艱辛。5年前的年奧運會,因傷病被換下的她傷心不已,可“小猴子”沒有放棄,在5年的備戰時間里,憑借頑強且強大的堅韌之心守護著奪冠的初心,5年來每一天堅持訓練終成奧運賽場上最后的王者。青年黨員要學習她的堅韌堅守,樹立起堅持、不放棄的能力,這樣面對工作中的困難挫折,才能得心應手、游刃有余。
“一往無前”方為堅韌。“00后”小將楊倩首次參加奧運會就為中國代表團拿到了首枚金牌,在比賽的最后角逐中,還處于落后的楊倩展現了超出她年齡的穩定,一槍終結了比賽。這何嘗不是一種堅韌呢!比賽過程中,結果瞬息萬變,穩健的心態至關重要,不少運動員因為心態崩潰而發揮失常甚至放棄比賽,擁有堅持穩健的心態可見一斑。青年黨員干部尤其要學習這種堅持穩健的心態,活泛、創新點多是青年黨員干部的優秀特質,而急躁不踏實也是青年黨員的特質,如何做到踏實穩健,保持良好的心態是青年黨員干部必不可少的課題之一。
“奧運”的背后是堅韌。其實在奧運期間,不止中國代表團,還有許許多多的奧運健兒努力拼搏,他們的拼搏精神、堅韌精神令人動容。在女子55公斤舉重決賽,菲律賓老將迪亞茲最后突破自我,刷新了自身最高成績6公斤,賽場上憋紅了臉咬住牙,舉起的不是簡單的杠鈴,而是參加四次奧運的最后的答謝。奧運健兒們的堅韌是非常值得黨員學習和借鑒的,日復一日的枯燥訓練是一種堅韌,賽場上穩健的心態是一種堅韌,永遠有一顆奧運的心也是一種堅韌。共產黨員作為一支先鋒隊,需要從奧運中學習到堅韌的品格,從日常的學習工作中做到堅持堅守,在遇到困難挫折時保持堅韌堅守。
思政大課觀后感3000字篇5
我讀過許多關于愛國的書,其中,我最喜歡的一本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保爾·柯察金,他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人來說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才能夠說,我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上最寶貴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斗。”故事中的保爾,很小就投入了對敵斗爭,顯示出機智、勇敢、不怕犧牲的精神;后來他參加了紅軍,為保衛祖國而英勇作戰,在戰斗中身受重傷;傷病還沒有痊愈,又參加修筑鐵路和搶撈木柴的艱苦勞動。
保爾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只有在革命的艱難困苦中戰勝敵人也戰勝自己,只有將自己的追求和祖國、人民的利益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才能創造出生命的奇跡,才會成為攻無不克的鋼鐵戰士。因此我們要向保爾學習,樹立遠大的理想,好好學習報效國家的本領,不怕困難,磨煉自己的意志,將來做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
高爾基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好書可以讓我們熱愛祖國、熱愛人民,讓我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懂得做人的道理。讓我們多讀書,讀好書,在書香中成長、飛翔。
思政大課觀后感3000字篇6
這次疫情從在中國爆發到如今肆虐全世界,充分的說明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類發展不得不面對一系列的重大挑戰。多次引用‘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就是強調各國要互通有無,優勢互補,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我們的學習工作中,我們也應該常常抱有這樣的工作態度和思考方式,正所謂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當今世界面對百年來的大變局,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自面對,合作共贏是各國發展的必然選擇。在祖國發展的過程中各國需要互通有無,優勢互補,在謀求發展的同時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病毒無國界,中國在此次抗擊疫情中彰顯開放的胸襟和大國的情懷,及時向各國分享抗疫經驗,與世界各國攜手戰役。
如今疫情防控形式持續走好,生活秩序逐漸恢復,正是因為黨和政府建立起的疫情體系發揮了巨大作用,彰顯了黨中央統一領導的強大力量,更彰顯了黨集中統一領導的優勢。中華民族已經歷經無數次的磨難,但一次又一次抗了過來,多難興邦,每逢磨難當頭,都能激發偉大的愛國情懷和無窮的斗爭力量。在這次的疫情中不就體現的淋漓盡致,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再次出征,深入疫情前線;無數醫務人員不畏生死抗擊疫情;國外華人籌集物資運回國,國內人民捐贈日常用品,蔬菜……現在我們最應該做的就是注意個人衛生,保持良好心態,不隨意聽信謠言,相信國家,相信科學,中國人民一定能夠盡快取得抗疫斗爭的最后勝利!”
思政大課觀后感3000字篇7
“熱愛祖國”說起來很簡單,可是,你能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嗎?你長大后能為祖國效力嗎?你能像周恩來總理一樣無私地為祖國付出嗎?
這學期,我們學了不少愛國的課文,我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詹天佑。他為了自己的國家不被外國人譏笑,接受了那既危險又艱巨的任務。從中,我們都能體會到詹天佑為國爭光的決心和愛國之情。
知道十月一號為什么是國慶節嗎?那是因為那一天,我們的毛澤東主席率領中國男兒推翻了那壓迫人民的國民黨政府,建立了新中國。
祖國就像是一片海洋,而我們就像是離不開水的魚兒。不過,大海也離不開我們,如果一片海洋一條魚兒都沒,它也應該是暗淡乏味的。
從波濤起伏的大海走來,我是海風中的一只海鷗;從白花花的雪地走來,我是一株迎風飄揚時的臘梅。
每當五紅旗飄然而起的時候,我的心中浮現出革命先烈與侵略者、壓迫者斗爭的畫面,我們佩戴的紅領巾就是象征著革命先烈用他們的鮮血告誡我們: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同學們,我們時時刻刻都要牢記,我們是中華的`少年,我們是祖國的孩子,我們有勇敢地去保護我們的祖國,我們過上的幸福安穩的生活可來自不易啊!
祖國,永遠是屬于我們中國人民的!我們中國人民也永遠愛著自己的祖國。
思政大課觀后感3000字篇8
成功至上是當今多數人的信仰,畢竟有句古語講“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可此次奧運會上的人情溫暖,讓我對成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如此盛大的奧運會上,失誤無疑意味著失敗。在800米半決賽中,美國與博茨瓦納選手因失誤互相絆倒對方,但他們沒有生氣,而是彼此攙扶著站起,肩并肩完成了比賽。當他們跨過終點線的那一刻,相信每一位觀眾的內心都受到了極大的觸動。成敗無所謂,情誼為第一。賽場上運動員們的相互鼓勵,展現了大格局。雖敗,猶勝。
女子羽毛球雙打決賽結束后,獲得冠軍的印尼選手跪地痛哭,因為這是她們國家項目首金。獲得亞軍的陳清晨與賈一凡上前與她們擁抱,向她們表示祝賀。為對手的勝利喝彩,向同樣的目標進發。她們值得的,絕不僅僅是一塊獎牌。
除此外,在女子個人鐵人三項比賽中,挪威選手鼓勵比利時選手完成比賽;在女子平衡木決賽中,中國選手管晨辰穩穩落地后,美國選手蘇妮莎·李跳起來為她慶祝;奧恰洛夫在單打半決賽中不敵馬龍,賽后仍祝福馬龍決賽好運……這些都是強者的惺惺相惜,他們用行動詮釋了奧運精神。世俗中所謂成功都無法與此時此刻的成功相比擬。
獎牌代表的是技術上的成功,但深層次的道德思想上的成功,卻是世俗難以估量的。反觀學習,追求分數是教學的目的嗎?我們學習難道就是為了成為枯燥死板的刷分機器嗎?顯然不是。學習是為我們的人生奠基,是為民族、社會、國家、世界乃至全人類培育創新向上的人才。把分數看得過重,甚至將其作為衡量學生品質的標準,這種行為與教育的初衷完全是相背而行的。我們不愿成為范進,也不應成為范進。有時候,我們真的需要一點“佛系心態”,去放下一些對世俗成功的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