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大課觀后感700字
在寫觀后感時,觀眾需要對作品或場所進行深度思考,從而加深對作品或場所的理解和認識。思政大課觀后感700字怎么寫,這里給大家分享思政大課觀后感700字,供大家參考。
思政大課觀后感700字篇1
祖國是我們的家園,我們要學會熱愛它。
人是群居動物,單獨的一個人是沒法生活在地球上面的。因為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面對大自然如此嚴峻的挑戰,一個人的力量,顯得如此的渺小。然而一個國家的力量卻可以創造奇跡。
俗話說一根筷子易折斷,一把筷子折不斷。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國家由個人組成,人是最小的單位,人組成的集體,然后又有了國家。國家的力量是無法揣測的。我們之所以有了現在的繁榮昌盛,而不用過遠古時代狩獵的原始生活,要感謝我們的國家。國家領導著我們,組織著我們,使我們更好的發展,更好地生存在這個地球上。
一個熱愛自己國家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他將接受人民的擁護和愛戴。而一個不熱愛自己國家的人是不值得尊敬的,他將受到萬民的唾棄。那些為國家奉獻生命和一切的人,他將永遠生活在人們的心目當中,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愛戴。他們將載入史冊受到子子孫孫的敬佩和追捧。
真正愛國的表現不僅僅表現在華麗的言語當中,更應該表現在為祖國和人民謀福利的行動當中。即使世界各國給我再多的金銀財寶我和地位,我們都不愿意離開我們的祖國。我們愿意和祖國共同發展共同進步,共同創建屬于我們中國人的未來。
我們熱愛這片故土,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愛國主義是人民和國家的一種神圣的美好的精神。它使我們團結,使我們共同合作。相信沒有,不熱愛自己,國家的人,是國家給了我們生存的環境,是國家給了我們積極向上奮斗的目標。
同學們請熱愛我們的祖國,熱愛這片養育我們的大好河山。
思政大課觀后感700字篇2
班會課上,在這短短的幾十分鐘之內,我們感受到了祖國的艱辛、成長與輝煌。昔日中國,山河劇變,又披上了令人艷羨的繁華,那經歷戰爭后滿目蒼痍的面孔,已然不復存在。
第一節的思政課,是“金一南”教授給我們講的。這位并不年輕的先生可是不簡單呢,有著“少將”的官銜,而他為我們講的第一部分內容,則是中國歷史的“百年苦難”。
參加這次活動的“課代表”分別是黃景瑜、屈楚蕭、宋璽。
還記得在金一南教授講解中有一句話,使我深受感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便是信仰的力量。
西方有個學者總結了人世間最有力量的三個詞語,那便是:,金錢,知識。但我想他應該還有信仰。在長征中,那么多的戰斗英雄,為了解放全中國,造福中國人民,獻出了那獨特的寶貴的生命。是什么在支持著他們,堅定不移的信念?是對革命勝利的信心,是對領袖的熱愛,也是對人民的回報。
第二部分內容則是中國的百年輝煌。
任正非說,除了勝利,我們已經無路可走,是的,歷史已經說明一切。落后就要挨打,富裕逃不了戰爭,而且中國作為一個富含寶藏,而又不善打仗的國度,又怎能不被列強們覬覦。
這慘痛的教訓,警示我們,只有不斷的進步,不斷的發展,才會有今天的泱泱大國。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這不僅是國家主席的宣言,更是我們的責任。作為炎黃子孫,我們必須為國家,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時常想:我從哪里來,我們從哪里來,我們中華民族從哪里來。從戰火里來,從艱辛里來,從屈辱里來,如今的時代已不允許我們停止不前。
這節“思政課”,使我想到了許多,直到此時,我的思緒依然停留在金一南教授激情昂揚的講演講中,革命戰士們的身影依然在我腦中回旋……
思政大課觀后感700字篇3
2022年4月16日上午9時,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是一個讓全國人民熱血沸騰的時刻,是“神舟十三號”返回母親懷抱的時刻!
快看!“神十三”正在大氣里穿行!重重火焰包圍,紅的,白的,藍的……各種怒火死死包住飛船。失去聯系的返回艙速度更快了……“呼”終于沖出了大氣層,筆直地朝地球“母親”奔去。漸漸地天空閃出一道白光,返回艙沖到我們眼前。
聽!降落傘“砰”的一下長在返回艙頭上,在天空直打轉?!皣W啦……”直升機立即起飛,根據播報的坐標,飛速沖過去,仔細尋找著?!稗Z”“神13”平穩著陸在內蒙古東風著陸場,四周塵土飛揚,身上沾滿來自太空的專屬涂裝。話筒里頓時響起了熱烈的掌聲——“01感覺良好!”瞧!翟志剛率先出艙,跟著大家開心地揮手,披著毯子,躺在架子上,對著話筒,進行“太空總結”。隨后,02——摘星星的媽媽,王亞平,03——第一次去太空的旅行者,葉光富,依次出艙——“感覺良好”。
“太棒啦!”我從沙發上跳起來,雙手舉高,松了一口氣。
“對啊,我們中國很強大呀!我們看到的是三名航天員,其實小則看到的是航天局,大則看到的是中國14億人民逐空的夢想!”媽媽坐在一旁熱血沸騰地說道。
“就在4月16日上午9時,經過183天太空旅行的”感覺良好”乘組成功回鄉!本次是我國第一次用快速著陸的方法,比“神舟12號”快近20小時,比俄羅斯快8分鐘!”新聞主持人大聲地激動地宣布著。
我覺得自己要再加把油,上課不能走神了,要不,長大怎么為祖國做貢獻?雖然我們的航天技術已經在領跑位了。但,太空很大,而現在的我們,就像宇宙里的小螞蟻,正在努力向高處爬,我相信總有一天,我們的足跡會傳到很遠很遠,成為宇宙里的亮點。
思政大課觀后感700字篇4
沒有哪一次巨大歷史災難,不是以巨大的歷史進步為補償的。在這即將邁進全面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的時刻,疫情未能阻擋我們奮進的步伐,我黨以及全國人民、海外同胞在面臨此次新冠疫情時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團結。戰疫的過程,更是彰顯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始終把愛國主義銘記于心——青春更應當是奮斗的年紀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中華大地的每一寸土地都由中華兒女的血汗鑄就,無論是怎樣的磨難也無法徹底摧毀我們,這講的不是一種自傲,而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傳承。這種傳承體現在了制度上,從古代的皇權至上演變到如今,現代中國的強大制度優勢帶來了高效行動力,政府一聲令下全國人民自覺遵守,政府周密的布局和人民的積極配合,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看似無解的困局。這種傳承更加要體現在下一代身上,如果孩子們的追求不再總是一味追求浮淺的醉生夢死,而是在一次次山河破碎風雨飄零中主動破繭成蝶,扛起社會的責任,用苦難磨礪自己的稚羽,終有一天,不單是吾等少年,整個華夏都將翱翔于青冥之上。
作為一名大學生,更應該書寫大寫的人生,時時刻刻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我們要在這場戰役中學習譜寫“大寫的青春”,讓青春夢想在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的中國夢中綻放。大寫的青春里應有大寫的家國情懷,讓青春走出孤芳自賞的小我,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大寫的青春用讀書積蓄力量,用拼搏昭示希望。
思政大課觀后感700字篇5
在全球疫情大反撲的背景下看了東京奧運會。滿心的驕傲與震撼,溢于言表。我中華健兒可真是為國爭光——38枚金牌,排名世界第二,這一成績令多少國人都歡呼雀躍,熱血沸騰。同時,熒屏上也出現了許多新的面孔,就像全紅嬋。
辛丑牛年五月八日,豆蔻少女全紅嬋奪得了女子十米跳水的桂冠,她創造了歷史分,為中國摘下了第33枚金牌!有人評價說:“這就是我們新時代的青年!”
何謂新時代青年?或許作為中國跳水隊中年齡最小的她,以成長經歷就能詮釋答案。出生于廣東的一個農村家庭,母親身體也不好,因沒錢從未去過游樂園和動物園……可這樣的貧困生活并沒有讓全紅嬋自怨自艾,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讓母親有錢治病,便刻苦訓練。
有人說她是一戰成名,可如果沒有六年的刻苦訓練,又怎會有這樣的結果?為了改變命運,不惜一切去努力。而這種奮斗精神,不光是在奧運賽場上,無論在哪里、在何時都值得去欽佩、去弘揚。
她以黑馬之姿,青春之面貌去揮灑汗水,奮斗拼搏,最終脫穎而出。她讓青春舒展成了該有的模樣,這不僅是每個中國新青年應有的追求,也是每一個時代的&39;同行人該有的姿態。
有人稱她為“天才少女”,“下一代的跳水皇后”。而蕭伯納的那句“所謂天才人物,就是具有毅力的人,勤奮的人,入迷的人和忘我的人”,也許能讓我們更深入的了解她功成名就的原因。
世界上有兩種最耀眼的光芒,一種是太陽,一種是我們奮斗的模樣。我們不應只羨慕那些神話一般的運動員,沒有誰天生倔強,只是為了前方的目標,寸步不讓。
而腳踏實地,穩步向前,永不言棄,就是新時代青年應竭力舒展成的模樣。
思政大課觀后感700字篇6
“初心不改”方為堅韌。東京奧運會舉重賽場上,一顆“爆炸頭”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來自中國的舉重運動員侯志慧上臺,抓住杠鈴,吸氣,抓舉,挺舉,成功!六次杠鈴的舉起一氣呵成,全部成功,為中國代表團拿到一枚金牌。殊不知,成功的背后包含多少艱辛。5年前的年奧運會,因傷病被換下的她傷心不已,可“小猴子”沒有放棄,在5年的備戰時間里,憑借頑強且強大的堅韌之心守護著奪冠的初心,5年來每一天堅持訓練終成奧運賽場上最后的王者。青年黨員要學習她的堅韌堅守,樹立起堅持、不放棄的能力,這樣面對工作中的困難挫折,才能得心應手、游刃有余。
“一往無前”方為堅韌?!?0后”小將楊倩首次參加奧運會就為中國代表團拿到了首枚金牌,在比賽的最后角逐中,還處于落后的楊倩展現了超出她年齡的穩定,一槍終結了比賽。這何嘗不是一種堅韌呢!比賽過程中,結果瞬息萬變,穩健的心態至關重要,不少運動員因為心態崩潰而發揮失常甚至放棄比賽,擁有堅持穩健的心態可見一斑。青年黨員干部尤其要學習這種堅持穩健的心態,活泛、創新點多是青年黨員干部的優秀特質,而急躁不踏實也是青年黨員的特質,如何做到踏實穩健,保持良好的心態是青年黨員干部必不可少的課題之一。
“奧運”的背后是堅韌。其實在奧運期間,不止中國代表團,還有許許多多的奧運健兒努力拼搏,他們的拼搏精神、堅韌精神令人動容。在女子55公斤舉重決賽,菲律賓老將迪亞茲最后突破自我,刷新了自身最高成績6公斤,賽場上憋紅了臉咬住牙,舉起的不是簡單的杠鈴,而是參加四次奧運的最后的答謝。奧運健兒們的堅韌是非常值得黨員學習和借鑒的,日復一日的枯燥訓練是一種堅韌,賽場上穩健的心態是一種堅韌,永遠有一顆奧運的心也是一種堅韌。共產黨員作為一支先鋒隊,需要從奧運中學習到堅韌的品格,從日常的學習工作中做到堅持堅守,在遇到困難挫折時保持堅韌堅守。
思政大課觀后感700字篇7
成功至上是當今多數人的信仰,畢竟有句古語講“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纱舜螉W運會上的人情溫暖,讓我對成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如此盛大的奧運會上,失誤無疑意味著失敗。在800米半決賽中,美國與博茨瓦納選手因失誤互相絆倒對方,但他們沒有生氣,而是彼此攙扶著站起,肩并肩完成了比賽。當他們跨過終點線的那一刻,相信每一位觀眾的內心都受到了極大的觸動。成敗無所謂,情誼為第一。賽場上運動員們的相互鼓勵,展現了大格局。雖敗,猶勝。
女子羽毛球雙打決賽結束后,獲得冠軍的印尼選手跪地痛哭,因為這是她們國家項目首金。獲得亞軍的陳清晨與賈一凡上前與她們擁抱,向她們表示祝賀。為對手的勝利喝彩,向同樣的目標進發。她們值得的,絕不僅僅是一塊獎牌。
除此外,在女子個人鐵人三項比賽中,挪威選手鼓勵比利時選手完成比賽;在女子平衡木決賽中,中國選手管晨辰穩穩落地后,美國選手蘇妮莎·李跳起來為她慶祝;奧恰洛夫在單打半決賽中不敵馬龍,賽后仍祝福馬龍決賽好運……這些都是強者的惺惺相惜,他們用行動詮釋了奧運精神。世俗中所謂成功都無法與此時此刻的成功相比擬。
獎牌代表的是技術上的成功,但深層次的道德思想上的成功,卻是世俗難以估量的。反觀學習,追求分數是教學的目的嗎?我們學習難道就是為了成為枯燥死板的刷分機器嗎?顯然不是。學習是為我們的人生奠基,是為民族、社會、國家、世界乃至全人類培育創新向上的人才。把分數看得過重,甚至將其作為衡量學生品質的標準,這種行為與教育的初衷完全是相背而行的。我們不愿成為范進,也不應成為范進。有時候,我們真的需要一點“佛系心態”,去放下一些對世俗成功的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