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防疫人員事跡材料
事跡材料可以起到宣揚特定的時代精神、引導讀者認識先進,學習先進的作用;那么你知道哪些社區防疫人員事跡?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社區防疫人員事跡材料【5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社區防疫人員事跡材料精選篇1
許海峰同志是城關市政設施養護所的職工,是一名退役軍人,抗擊疫情下沉一線的志愿者。寒風凜冽,疫情來襲,他主動請纓,加入了社區志愿者突擊隊。當他穿起紅馬甲,紅色志愿者徽標貼在胸前的那一刻,作為來自部隊培養的一名共產黨員,心中奔涌著一股熱流——我是一名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甘于奉獻是我的初心使命;我是一名戰士,退役不褪色,頑強拼搏是部隊對我的培養;我是一名青年,響應黨的號召,疫情在即挺身而出是我的責任。語言堅定且無畏,行動勇敢且無懼。在來勢洶洶的疫情面前,許海峰同志給自己下了一份抗疫請戰書,毫不猶豫地趕赴抗擊疫情志愿者的服務中,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服從組織安排,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新時代青年黨員的抗疫決心。
在抗疫中,他是一名充滿活力的志愿者,作為年輕的志愿者,一不怕苦,二不怕累,始終沖在前沿。他在門崗卡口值守不分晝夜,勸返外來人員耐心細致,“疫”不容辭、凸顯擔當,用行動堅守崗位,盡職盡責,化身“衛士”守護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用激情點燃戰勝疫情的信心,努力成為人民群眾危難時刻的貼心人,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青年一代市政人吃苦耐勞、敢于守護,有責任感、有使命感的志愿“紅”。
許海峰同志在抗疫一線接到所緊急抽調加入到雁北街道雁園路、雁灘家園核酸檢測點志愿工作任務,報到后聽從社區統一安排,維持檢測隊伍秩序,噴灑消毒滅菌、核查人員登記信息、幫助老年人安裝手機二維碼掃描,特別是22日從清晨到黃昏,他就在人群中逐一詢問還需要幫助的居民,一天下來嗓子都有一些不適,還是默默堅持一遍一遍在隊列里問詢,社區工作人員對他說,小伙子別急,別太累。他說,沒事,我年輕,做這些工作有意義,我喜歡做。許海峰同志就是用實干擔當為人民群眾健康筑牢生命防線最美的一道抗疫“紅”。
面對疫情,許海峰同志所在的社區成立了青年黨員突擊隊、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他作為隊員,嚴格按照要求參加志愿者服務隊抗疫,堅守退役不褪色,盡顯軍人擔當。搬用抗疫物資運送,我年輕我來;夜間卡口值班值守,我是黨員我上;負責“一測二驗三核四詢問”工作,做好“一米距離”秩序維護,我精力好,我干。作為共產黨員,許海峰同志就是在關鍵時刻能夠頂上,懷著責任,帶著擔當,把筑牢抗疫一線使命扛在肩上;作為退役軍人,即使脫了軍裝,依然發揮著軍人退伍不褪色的責任,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的錚錚誓言,堅信不放棄,為打贏,時刻準備著。許海峰同志就是這樣以星星之火散發自己的光和熱,時刻準備著用實際行動打贏疫情防控遭遇戰貢獻力量。
許海峰同志連續數日奮戰在抗疫一線,閑下來才能與家中父母視頻,爸媽在通渭,只有他退役后居住在蘭州,疫情期間忙起來就少了對爸媽的問候。與爸媽視頻只要接通就能聽到爸爸急切的話語:蘭州冷不冷?疫情控制住了沒?晚上還去值班嗎?你是年輕人多干多動,誰家有需要就多幫;母親使勁搓著手叮囑著穿暖和,天冷了記得吃飯!看著爸爸媽媽,聽到爸媽擔憂且疼愛的嘮著家常,一天的勞累頓覺舒緩,此時許海峰就是一個爸媽疼愛的孩子。
許海峰同志作為身穿紅馬甲的市政人,用行動默默堅守著對抗疫的決心,從他的行動中可以看到共產黨員的堅定,退役軍人的剛毅,青年人的勇敢。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讓我們一起勇于向前,同舟共濟、凝心聚力,決戰疫情;讓我們一起為冬日里的蘭州增添溫暖再接再厲,抗疫到底!
社區防疫人員事跡材料精選篇2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每一個危險緊要的關頭,總有一些人銘記著初心、擔負著使命,逆流而行。她瘦小的身影每天都會出現在本溪市抗擊疫情的第一線,一同隨著全市的黨員干部守護著明山區,她就是明山區聯豐中心校教師董岳楠。90后的她,本應在家里作父母的掌上明珠,生性倔強的她卻偏偏奮戰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明山區文明辦面向廣大市民招募抗擊疫情志愿者,董岳楠接到消息后,第一時間,主動請纓,報名參加志愿者服務隊。董岳楠默默的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努力踐行著“為人師表、言傳身教”的錚錚教育誓言。
“放心吧,我會照顧好自己的”。一句簡單的告別,春節假期未過,心急如焚的董岳楠就踏上了“逆行”返城的路上。幾天來,新聞媒體上不斷傳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消息,讓董岳楠果斷提前放棄一年中僅有的和家人“粘”在一起的機會。她深知,防控好疫情,教育社會發展才有保證,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才有保障,自己即將迎來的防控工作任務一定會很艱巨,但這也是考驗人民教師責任擔當的關鍵時刻。
“抗擊疫情,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你出一點,我出一點,大家一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早日戰勝疫情。”抗擊疫情期間,醫療物資十分匱乏。董岳楠經過多番協調溝通,購買到了120斤消毒液全部送到了疾控中心,并且捐款500元。她不僅出錢出物,更是走在了抗擊疫情的第一線。
家住本溪縣的她,每天往返2個多小時的路程來到本溪市明山區抗疫的一線。她說,“我不是溫室里的花朵,我是抗擊疫情的鏗鏘玫瑰。為人師表不僅是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以身作則教給學生們心中有大愛。”往返市內的運輸車輛早就停運了,董岳楠的父母每天自駕車負責送她到市里抗擊疫情。
董岳楠穿梭在社區樓道內,挨家挨戶發放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單、致群眾一封信、承諾書等,做到宣傳動員不漏一戶、全覆蓋;為落實好公路卡口來往車輛檢查情況,她義無反顧參加一線卡口檢查,對經過卡口車輛人員測量體溫、登記、勸返,同時擔負起24小時情況匯報的工作,及時將公路卡口發現的可疑人員上報至中心領導。她笑嘻嘻的說,自己一個人很厲害,“五大員”隨時變換身份,既要當好疫情防控的宣傳員“宣傳員”;又是疫情防控的“教導員”;還是疫情防控的“戰斗員”;更是疫情防控的“服務員”;同時是好疫情防控的“監督員”。樂觀開朗的她給志愿隊服務中心的每一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服務中心里的其他志愿者都笑著對她評價:“小小年齡,不怕吃苦。面對疫情,迎“楠”而上。”
2月14日開始,本溪地區就迎來了10年來最大的暴風雪。面對這樣嚴寒惡劣的天氣,董岳楠仍然在一線檢查工作。站崗的時候太冷了,就多穿幾層棉衣棉褲,身上貼了好幾處暖貼,可還是凍不得不行。盡管這樣,董岳楠還稱自己為“白胡子”戰士。一句玩笑的背后是她的客觀堅強的心態,更是她抗擊疫情不悔的決心!每天回到家中都要晚上8點多,脫下厚厚的棉衣、棉鞋,腳都應經凍麻木了。父母心疼,她卻說“報名那天我就準備好了,疫情不解除,我就不回家。爸媽,人這一輩子,心里不能只有小家,祖國現在需要我!”父母聽了這些話雖然心疼更多的卻是欣慰。“董岳楠不僅是我的好女兒,更是祖國的好女兒!我們為你驕傲!我們會一直支持你!”
疫情就是集結號,自全市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前級響應啟動后,全市廣大黨員爭當表率,沖前鋒,像董岳楠一樣的教師還有很多。他們主動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重返工作崗位,為生命站崗,讓“太陽底線最光輝的職業”抗擊在疫情第一線。舍身忘我的背后,是齊心協力對抗疫情的信心和決心,我們堅信:我們一定能早日打贏這場疫情攻堅戰!
社區防疫人員事跡材料精選篇3
平安是人民的福祉,安定的社會秩序需要我們共同守護。我校信息工程學院20級學生侯志童于2022年1月11日響應政府為充分發揮青年在構建平安和諧社會環境中的積極作用,讓青春與家鄉來一場“雙向奔赴”的倡議,及時與所在縣,街道主動對接,加入當地大學生團員志愿者隊伍,成為了云夢社區的一名志愿者,在志愿崗位上努力發光發熱,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在志愿者崗位上,侯志童同學切實的為人民服務積極協助開展全民核酸工作和卡點值班登記工作,在全面核酸現場秩序進行維護,確保現場秩序的穩定,引導人民群眾便捷的完成核酸檢測,保證不漏檢不混檢;還積極參與了“敲門行動”和“雙禁行動”來幫助防疫信息更加完整,為人民的安全加“保險”。忘不了的是寒冬之下手被凍得通紅仍然堅持核酸檢測信息錄入;是“敲門行動”中沒有桌椅板凳蹲在地上也要完成手動登記;是即使大年三十家人團聚的日子也要堅持夜間“雙禁”巡邏。
在這期間,侯志童同學在忙碌之余依舊注意到雖然居民的日常生活因疫情防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但他們仍可以積極配合社區的疫情防控工作,對疫情防控的志愿者及工作人員,報以理解和積極配合的態度,這讓她不禁感動感慨于我們偉大祖國的凝聚力。
她堅信:“共同戰疫,抗疫有我,在這場阻擊戰中,我們當以奉獻詮釋信念、以行動彰顯忠誠、以初心不變擔當使命,書寫新時代雷鋒故事的生動篇章,彰顯“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充分展現青年志愿者勇挑重擔、樂于奉獻的扎實作風和朝氣蓬勃、吃苦耐勞的精神面貌,讓祖國,人民認同我,讓祖國和人民相信有我們明天會更好。”侯志童同學主動到社區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用實際行動完美詮釋了一名大學生的青春靚麗本色。
社區防疫人員事跡材料精選篇4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市政工程服務中心徐龍同志時刻不忘自己共產黨員的身份,積極響應市住建局和中心號召,第一時間以志愿者身份迅速下沉至銀灘花園社區集結報道,刻不容緩地投入到疫情防控的最前沿。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自我價值,彰顯責任擔當。
全員核酸檢測工作開始后,他積極協助銀灘花園社區開展轄區居民核酸檢測工作,天還沒亮,便來到銀灘花園B區檢測采集點,穿上紅馬甲,拿好測溫槍,“大家不要著急”、“保持一米線,佩戴好口罩,打開健康碼,”他一遍遍的向居民講解核酸檢測前的注意事項,為居民進行信息登記,引導大家有序排隊,嚴防人員聚集、扎堆。看到隊伍中有老人不懂采樣流程,主動上前協助申請健康碼,對于行動不便的老人,迅速上前攙扶,直至老人做完核酸檢測的整個過程。在他和其他志愿者的引導下,居民認真執行疫情防控措施,有序、快速的接受核酸采樣。一個個紅馬甲成為一道道流動的風景線。
10月25日,他所值守的銀灘花園B區出現一名確診病例,小區進行封控管轄,所有在B區工作人員進行居家隔離。在家隔離了兩日后,核酸結果一直保持陰性,健康碼也未出現變色。“作為一名黨員,我不能閑著,得出力啊”他對家人如是說。經請示下沉工作組組長和社區,可以解除隔離后,他立即下沉到他所居住的藍岸麗舍小區,全身心投入到小區值守和核酸檢測工作中。雖然家就在本小區,但是從未按時在家吃過一頓飯,四歲的女兒在做核酸檢測時才能在志愿者隊伍里尋找到爸爸的身影。
疫情無情人有情,當入冬第一場雪飄然而至的時候,中心疫情領導防控小組向一線的志愿者們發放了防護服、消毒液等抗疫物資。劉棠與徐龍兩位同志一大早趕到單位,將抗議物資整理好后立即送到科室每一位成員手上,讓大家在特殊時期第一時間感受到在艱難時刻組織的關懷。回到自己所值守藍岸麗舍小區時,藍岸麗舍物業服務中心也考慮到小區居民買生活物資不便,為業主免費配送愛心饅頭。鑒于疫情原因,為了避免密集接觸,徐龍和其他志愿者帶領物業工作人員主動承擔起配送員的責任,冒著風雪,將一袋袋饅頭送到了小區所有住戶的家中,使小區的住戶在這氣溫突變的日子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溫暖。
為了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力和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經上報秀川街道黨委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將戰斗堡壘前移。他和下沉社區的12名黨員志愿者在藍岸麗舍小區門口佩戴黨徽、面向黨旗,再次緊握右拳,重溫入黨誓詞,以實際行動踐行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爭當抗擊疫情的排頭兵,真正讓黨旗在疫情防控一線高高飄揚,用實際行動展現共產黨員的先鋒本色。
社區防疫人員事跡材料精選篇5
她是一名黨員志愿者,她是一名基層黨員干部,她是新臨社區黨總支書記,她的名字叫葛巍,是一名85年的基層黨員干部。
值農歷新春佳節,席卷而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打破了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為了加強疫情的防控工作,保障轄區居民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從大年初一開始,葛巍書記就一直帶領社區人員在一線積極開展防控疫情工作。取消休假,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一忙就是一整天,沒時間吃飯是經常的事,實在餓了就是簡單的方便面一泡。因疫情緊張,她每天在所管的轄區里不知道要走上幾個來回,對居民一遍一遍的宣傳,一天下來腳腫嗓啞的。因一直處在一線,怕回家不安全,就把她的兒子送到奶奶家,兒子也才10歲,經常打電話問媽媽什么時候回來,一向堅強的葛書記,紅了眼眶。此時的她也想回家陪陪兒子,但是心中的信念告訴她,此時社區的居民很需要她。掛了電話,葛書記又投入到了防疫工作當中。
她不分晝夜堅守崗位,奔波在各小區的“戰場”上,接到上級有關部門給的武漢返新人員名單,她沖鋒陷陣,第一時間走進疑似人員的家中,事無巨細的詢問情況,親自給他們量體溫,講述在家隔離重要注意事項,每天必進入疑似人員家中,仔細掌握情況。有些居家隔離人員急需新鮮蔬菜和生活必需品時,主動幫助購買,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在社區防疫工作站點上,她的身影從未消失過,主動發放宣傳單,主動送出愛心口罩,主動排查所有疑似人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