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長抗疫巾幗事跡
事跡不是單純為其單位和個人評功擺好,而是為了鮮明地體現和積極宣揚一種特定時代所需要的精神;你是否在尋找“護士長抗疫巾幗事跡”?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護士長抗疫巾幗事跡(精選5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護士長抗疫巾幗事跡【篇1】
史__,__市紅十字中心醫院產五科護士長,副主任護師,本科學歷,學士學位,民主建國會會員,國家級母乳喂養咨詢師,任__省婦幼保健與優生優育協會第一屆婦產科護理專業委員會委員,__省婦幼保健與優生優育協會健康教育專業委員會委員,__省康復醫學會第二屆護理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__市護理學會第一屆心理護理專業委員會委員,__省護理高等專科學校兼職副教授。
從事臨床工作二十余年,史__護士長始終以南丁格爾為榜樣嚴格要求自己,恪盡職守,默默奉獻,用一雙勤勞的手和一顆真誠的心呵護著每一位孕產婦和新生兒的健康,贏得了廣大患者及家屬的信賴和贊譽。工作中,她兢兢業業、埋頭苦干,帶領科室人員以滿腔的熱忱為孕產婦和新生兒提供全面、優質、貼心的護理服務,全力營造溫馨、舒適、和諧的就醫環境。她一心撲在護理事業上,用自己的言行展示著現代護理的品質,用先進的護理技能傳播著護理文化,用周到的服務詮釋著護理的內涵,她的勤奮、睿智、熱情感染著她的護理姐妹,為提高科室的護理服務水平奉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她時常向身邊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幫助弱者,以獨特的魅力感染著周圍的每一個人。科室來了單身媽媽,她會為初生寶寶買衣物和奶粉,想方設法幫助她們渡過難關!去年她的兒子臨近高考,正值分娩高峰,她一心撲在科室工作和患者身上無暇顧及家人,兒子劇烈胃疼甚至手捂胃區寫作業,看到兒子額頭的汗珠才領去醫院檢查,結果闌尾炎差點穿孔!科里姐妹看在眼里,感動在心里,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她就是這么默默的傳遞著愛心和快樂!
2010年底,產五科成為醫院首批“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房”。史__護士長帶領全科護理人員認真學習文件、領會精神,以提升優質服務水平、提高孕產婦滿意度為突破口,強化服務意識,拓展護理服務內涵,實行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體現專科特色,倡導細節護理,每日發放患者滿意度調查表,滿意率達到100%。
有創新才會有發展,對于新技術、新理念史__護士長總能夠很快的接受并實施,并根據臨床實際情況不斷加以改進,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5年連續5年獲得省衛生廳和市衛生局新技術應用獎。“身先士卒、腳踏實地”是史__護士長對待工作的一貫作風。她始終把患者的需要放在首位,將愛心、耐心、細心和責任心貫穿于整個護理工作中。她每周工作六天,從未休過完整的周末,到了節假日科里更會有她忙碌的身影,即使是上下夜班仍要堅持在工作崗位繼續工作。離開科室她總覺得心里缺點什么,在家里休息也是時時牽掛著科室的工作。在她的帶領科下產五科逐漸形成一支作風嚴謹、技術精湛、服務優良的護理團隊。2011年被共青團__市委員會評為“__市優秀青年崗位能手榮譽稱號”,2012年5月被__市總工會、__市精神建設指導委員會、__市衛生局、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__市婦女聯合會評為“__市衛生系統四星級優質服務明星”,2013年護理團隊獲得“市衛生系統十佳護理集體”提名獎,獲得由__日報、__新聞網、新浪微博聯合主辦“天使在身邊”最佳拍檔——2013__市十佳護士站榮譽稱號。科室先后被評為“文明建設先進科室”和“科技領先團隊”、2014年被評為“__市衛生系統第二屆四星級優質服務明星”。
自科室開展優護工程以來,護士的責任感增強了,能夠換位思考把病人當做自己的病人,注重護患溝通,更加關注服務過程中的細節,針對患者的實際需要提供適合個體的護理服務,提供更專業的基礎護理。精心的專科護理,細心的病情觀察,詳細的健康指導,病人及家屬的需求得到充分的滿足,走有特色的優質護理服務之路,詮釋著優質護理服務深刻的內涵,力爭做到讓患者滿意、讓家屬放心。
二十余年平凡而又充實的護理工作中,史__護士長始終以無私奉獻、愛崗敬業為坐標,用責任心做基石,從一言一行一點一滴做起,將滿腔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用行動詮釋著白衣天使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懷,讓奉獻之花靜靜綻放,芳香滿人生。
護士長抗疫巾幗事跡【篇2】
劉先生,男,30歲,入黨積極分子。是市人民醫院的一名普通護士。從2013年至今一直在急診科從事臨床工作。多年來,劉先生把“每天、每人、每事;盡心、盡力、盡責”作為人生的追求,在周而復始的護理工作崗位上,默默耕耘,辛勤奉獻,真正做到“把人病當己病,視病人如親人”,全心全意地為廣大患者服務著。
劉先生從事護理事業已有六年余,他已經記不清護理過多少位患者,參與過多少次搶救。他深知:以積極的心態對待工作,工作也會以積極的回報回饋于你。
作為一名急診科、重癥醫學科護士,劉先生認真履行著自己的職責,搞好病區管理,一絲不茍的做好護理及帶教工作。6年的護理工作使他不僅掌握了護理技術,還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6年的工作中,劉先生堅持早上班,晚下班,24小時隨叫隨到,從未因為自己的事情而影響到工作。2013年特大臺風“天兔”,他接到領導電話,冒著狂風暴雨走路到科室參加積極的救助工作,在特大的呼嘯風聲中在救護車上穿梭于大街小巷去參加救援,全身濕透了,擦干眼鏡,提著急救箱再去下一個地點,沒有半點退縮。最后在醫院領導班子的帶領下經過八個小時的救援,等臺風過后,最大程度的保證了的人民安全,同時也被市政府評為2013年抗擊特大臺風“天兔”積極分子。
在工作中,劉先生總是把患者看作自己的親屬,認真履行“一切以病人為中心,一切為病人”的服務宗旨。2015年有一次院前出診到貿易城七樓救治一名昏迷老年患者,去到時患者淺昏迷,呼之不應,休克血壓,但是家里只有一個老太太,老樓房擔架過不了,時間緊迫,劉先生和醫生一起把老人從七樓背下來,送上救護車,拉到醫院后優先搶救,事后把老人送入內科住院。
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劉先生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把繁忙的工作譜寫成生活中彩色的篇章,得到了科室內部、院部的肯定,劉先生在2014年市第一屆演講比賽中榮獲第一名的成績;2014年評為市優秀護士。2015年評為市個人先進;2016年護理操作比賽小組賽第二名。2017年廣東省人民醫院進修;2018年評為汕尾市優秀護士。2019年評為醫院個人先進。
護士長抗疫巾幗事跡【篇3】
2006年,張女士走出校園成為本市中醫院的一名護士。在16年的從業生涯中,她始終堅守初心、心系患者,愛崗敬業、無私奉獻。____暴發后,她兩次投身抗疫前線,多個核酸檢測采樣點留下了她忙碌的身影,她是群眾心中當之無愧的的“鋼鐵衛士”!今年,在國際護士節到來之際,張女士榮獲“最美護士”的稱號。
堅守:從未想過放棄護士這個職業
作為市中醫院骨傷一科副主任護師,張女士常年負責患者的快速康復護理,并輔助護士長進行科室管理、帶教等工作。在剛剛成為護士的那兩年里,繁重的工作也讓張女士對自己的選擇產生過質疑,但每當看到經過自己悉心護理的患者能正常行走、康復出院,張女士總有滿滿的成就感。“雖然有時候很苦很累,但從未后悔過。”張女士說,“工作的時間越久,康復的患者越多,就越能感受到護士這個職業的神圣。”
護士的工作繁瑣又冗雜,這讓張女士常常無法兼顧家庭和工作,在這兩者之間,張女士將心中的天平傾向了工作。疫情讓張女士和家人本就不多的團聚時間變得更少,但她從未退縮,毅然前往抗疫一線。談起這段經歷,張女士表示:“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給了我很大的動力,讓我安心地為防疫工作做貢獻。”
戰疫:腳踏荊棘奔赴抗疫前線
2020年____暴發,了解到武漢醫護人員緊缺的現狀后,張女士瞞著家里人遞交了援鄂請戰書,隨后她參加了境外返魯人員隔離點的工作。張女士說:“雖然有太多擔心和不舍,但當國家和人民需要時,再大的困難、再多的險阻我也要克服!”
某日晚,張女士突然接到支援威海的電話通知,她沒有猶豫:“行!我去!”3月的威海寒風凜冽,上午,張女士和隊友們完成了小區內數千人集中采樣后,還要繼續為居家隔離的人員上門采集。為節約時間與物資,張女士經常7小時以上不間斷在戶外采樣,每次出任務前都要減少水分攝入并穿上尿不濕,一天工作下來,盡管頭發和衣服早已被汗水打濕,雙眼前也充滿了水霧,但她和同事們都咬牙堅持著。
作為隊長,張女士不僅要完成自己的采樣任務,每天還負責隊員們的任務分工、任務傳達、物資調配、工作總結、生活起居、心理疏導等工作。由于采樣量龐大,檢測點經常會出現試管支架不夠用的情況,張女士拿起用完的拭子盒,在上面扎好足以支撐試管的小洞,加以利用,不僅提升了核酸檢測采樣的效率,更是將廢棄的藥盒變廢為寶,同時也收獲了同事們連連的夸贊。通過13天連續作戰,張女士和隊友參加了12輪的核酸檢測,完成采樣近9萬人次,入戶600余次,順利、安全地完成了馳援威海任務。
談及獲得“2022年最美護士”的稱號,張女士說:“獎項是對我的肯定和激勵,日后我會更加努力工作,繼續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
護士長抗疫巾幗事跡【篇4】
誠心做人,用心做事——記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胸心血管外科護士長耿__
“護理工作是平凡的工作,然而,護理人員卻用真誠的愛去撫平病人心靈的創傷,用火一樣的熱情去點燃患者戰勝疾病的勇氣。”——南丁格爾
胸心血管外科護士長耿__自2007年在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工作以來,一直任勞任怨,辛勤工作在護理臨床第一線。在工作中不僅嚴格要求自己,還帶領該科室護理團隊一同進步。她所在的護理團隊2010年第一批被評為院“優質護理示范病區”。科室工作有聲有色,優質的護理服務得到患者和醫院的頻頻稱贊。作為一名優秀的護士長,耿__一直秉承“誠心做人,用心做事”的信念,將護理工作視為生命,將病人的滿意視為最大的快樂,處處以身作則,起模范帶頭作用。2013年先后獲得“一絲不茍、嚴謹細致的一附院人”演講比賽二等獎、“手衛生控感明星”二等獎。期間將臨床護理經驗總結整理,發表論文多篇并撰寫論著。
在優質護理服務活動中,耿__以過硬的護理技術,豐富的理論知識,先進的管理理念,貼心的護理服務,帶領全科護理人員一同投入到優質護理服務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轉變觀念,增強護理服務意識
沒有理智的支配,任何事物都不會持久。她深知要想“優質護理服務工程”取得成效,就必須首先讓護理人員跨過“理念轉變”這道坎。她經常組織全科護理人員認真學習文件,引導護理人員提高認識,統一思想,盡快轉變觀念,使科室護理人員牢固樹立“一切為了病人,全程優質”的服務理念。
本著“讓患者滿意”的目標出發,注重在工作中培養護士主動關心患者、引導護理人員弘揚博愛、全心全意為患者的服務意識,深化整體護理理念,加強護士和患者之間的交流,縮短了護士與患者之間的距離。幫助責任護士更換腦筋,激發全體護士干勁。讓責任護士充分認識到自己在護理改革中的承上啟下的作用,讓護士更加注重臨床實際護理工作,關注病人的生活護理滿足其基本需要,實行責任包干制,24小時全程關注病人,真正做實基礎護理,做精專科護理。
用“心”服務,力求達到病人滿意
“誠心做人,用心做事”是她的座右銘,每天以“一顆充滿熱情的心,一雙勤勞的手,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以自己對護理事業的無比熱愛,默默的奉獻自己的真情與愛心。在工作中,她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在休產假期間,她考慮到病人的需要科室姐妹的需要,毅然放開懷中不滿半歲的兒子奔赴她一直惦念的工作戰場,每天都是迎著星星出門,背著月亮回家,回到家看到嗷嗷待哺的兒子,滿眼含淚,久久抱著不肯松手,其中包含了一位護士長媽媽對兒子的歉意。
2015年,她在護理部的帶領下去鄭州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回來后結合學習經驗和科室特點整理出護理管理辦法,提升病人滿意度,激勵科室護理姐妹的工作積極性。她制定了天使生日假期,在護理姐妹生日那天排休,陪伴母親身邊,讓科室所有護士懂得感恩。
勇于創新,不斷探索護理“新模式”
作為護士長她在工作中勇于創新,積極探索護理新模式,實行護士長“五查房”,根據患者不同情況開展“差異服務、高端服務、感動服務”,開展“綠色病房”、張貼住院病人溫馨提示,發放出院病人溫馨聯系卡、電話隨訪卡、各種健康教育手冊等延伸護理服務內容,永遠把患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分床到護,責任到人。建立護士績效工資考核機制。錄制了乳腺癌功能鍛煉操,做到術后“一對一”康復指導服務,出院時制定院外鍛煉計劃,電話隨訪跟蹤鍛煉效果。
追求卓越,努力打造“團隊品牌”
在工作中,她不斷的提升專科知識,在安貞醫院進修學習心臟外科。工作中注重“醫護結合”,采取共同查房,共同討論病例,共同業務學習的方式,將護理工作融入到病人治療的每一個環節,有效地提高了病人的診治效果。牢固樹立“一切為了病人,全程優質”的服務理念,營造“人人都是科室主人的氛圍”,讓科室成員共同承擔護理與管理的雙重角色,增加科室向心力和凝聚力,打造出一支技術過硬、服務優良、同心共計、不斷創新的護理團隊。
護士的工作雖然平凡而簡單,但她始終堅信,平凡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不平凡;簡單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不簡單。她沒有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事跡,但是一件件平凡的小事更顯現出了一位白衣天使的神圣職責。她一直用“誠心做人,用心做事”的信念要求自己,這種信念影響到了周圍更多的白衣天使,相信在她的帶領下,優質護理工作之花會越開越芬芳。
護士長抗疫巾幗事跡【篇5】
翁__于2015年10月到縣人民醫院醫共體筱村分院,從事護理及公衛工作。工作中,一直認真負責、兢兢業業。自基層醫療單位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以來,她經常利用休息時間上門隨訪,她的管轄村年均簽約達300人次以上,簽約居民服務滿意度達96%以上。
“病人無醫,將陷于無望;病人無護,將陷于無助。”去年3月的一個夜晚,她簽約的村民林老伯的孫女哭著打來電話,說爺爺病重,身邊沒有大人。來不及細問,翁__急忙通知家庭醫生一起趕到林老伯家,此時林老伯已昏睡過去,醫生查看后初步診斷是長時間高燒引起水電解質失衡導致昏迷,再不救治情況將十分危急。翁__急忙幫林老伯緊急物理降溫,并為他掛上吊瓶,當準備跟家屬囑托相關事宜時發現林老伯家只有爺孫倆,十來歲的小女孩就站在林老伯跟前,臉上滿含著對爺爺的擔憂。翁__于是主動留下來,幫老伯擦汗、換毛巾、換吊瓶……,經過一夜的緊張救治和護理,黎明時老人終于蘇醒,當他拖著虛弱的身體微笑著說:“姑娘,辛苦你了,謝謝!”這一笑,猶如初升的太陽,將一夜的疲憊一掃而光。這一刻,翁__深刻體會到作為一名醫護人員的神圣和光榮,意識到日日夜夜不知疲倦的下村服務都是值得的。
新冠疫情期間,她更是積極投身一線抗疫,為村民測體溫、量血壓、測血糖、發放口罩,發放疫情防控宣傳單,為行走不便的村民上門就醫、帶藥送藥,向村民們及時普及疫情防控政策及知識。工作的時候,也會遇到許多困難,比如有的村民疫情期間外出拒絕佩戴口罩、返鄉人員不配合體溫監測等,對此,她都會積極耐心地與他們一一進行溝通和勸導,并最終獲得村民的理解和配合。
基層醫療工作紛繁錯雜,讓大家從質疑到認可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時間與耐心。翁__表示,面對困難時,對職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始終支持著她,她將繼續帶著這份初衷與熱情,在護理這個崗位上不懈努力、執著堅守,為家鄉人民的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