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雷鋒的英雄事跡簡介
雷鋒這個名字在中國人耳中并不陌生,他助人為樂的事跡在中國廣為流傳,“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關于雷鋒的英雄事跡簡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雷鋒的英雄事跡簡介(篇1)
雷鋒曾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雷鋒的一生都在“為人民服務”,并不斷的為人民服務。第七周我們觀看了《雷鋒》的電影,讓我倍受感動,他身上的精神值得我們永遠學習,比如:他犧牲節假日休息的時間去工地幫忙;捐款給災區人民等等。他那種助人為樂的美好品質值得我們歌頌。
其中有一個場景最令我感慨:在籃球比賽的時候,一場籃球比賽下來,戰士們都熱得汗流浹背,許多人都去買汽水來解渴,他的同事說:“雷鋒,喝汽水吧,才一毛五分錢一瓶。”而雷鋒卻說:“喝白開水也一樣解渴。”這時,想想我們自己,真是羞愧萬分,我們想的就是怎樣吃好、玩好,怎樣讓自己過得開心。不懂得勤儉節約。其實,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都是革命先烈們用自己的生命換來的,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學習雷鋒精神。
雷鋒最后因公殉職,但他的精神永遠活在我們心中,他是我們大家學習的好榜樣,時時刻刻都在為別人著想,時刻為人民服務,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雷鋒正好是這種精神的化身。所以,我們應該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作為學生,在學校里,我們要認真讀書,遵紀守法,這樣才是對自己的負責;作為兒女,我們應該以孝為先,尊敬長輩,愛護幼小;作為同學,我們更應該團結互助,互相友愛,共創美好人生。
關于雷鋒的英雄事跡簡介(篇2)
自從觀看了《雷鋒》這個感人的電影之后,我一直沉浸在雷鋒叔叔的感人事跡之中。那一幕幕感人的情形不斷從我眼前閃過。在影片里我看到了雷鋒叔叔那和藹可親的樣子,看到了他勤儉節約的樣子,看到了他舍己為人的樣子……
我喜歡買些小東西,特別是買筆買本子,總是買個不停,并不是因為用完了或是不能用了,而是不喜歡了就想買新的,從沒想過要節約。但是看了《雷鋒》后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太陽火辣辣地照射著大地,雷鋒和同伴們一起打完一場球,臉上的汗一滴一滴地向下流著,嗓子里不由得冒了煙。同伴們二話不說便跑去買了幾瓶汽水,幾下就喝光了,而雷鋒卻一動不動地站在那里。當同伴們問他為什么不喝時,雷鋒卻說“汽水不解渴,還不如喝涼白開呢!”看到這里,你可能會說雷鋒很小氣,連1角5分錢的汽水都舍不得買。其實并不是這樣的,雷鋒他自己雖然從不舍得花一分錢買吃的、喝的、穿的,但當他知道別人需要困難的時候就主動伸出援助之手,捐錢捐物。這是一種多么崇高的境界呀!看到這里再和自己一比較,真是羞愧萬分。
電影《雷鋒》教育了我,雷鋒精神感動了我,使我懂得了錢是之不易的,我要向雷鋒習,做一個勤儉節約的人。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關于雷鋒的英雄事跡簡介(篇3)
“雷鋒”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一個響徹世界的名字。今天,我們全校師生觀看了電影《雷鋒》,看完讓我感觸很深。
影片中的雷鋒身材不高大,但他的優秀品質卻使他的形象無比高大。
畫面一:樂于助人的雷鋒。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雷鋒的身影。雷鋒利用節假日的時間在工地上義務勞動,他帶病勞動的精神更是帶動了其他工人的情緒。他們在工地上你爭我趕,一陣陣高潮躍起的吶喊聲更是震耳欲聾。整個工地在雷鋒的感染下形成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然而勞累了一天的雷鋒并未休息,他不聲不響地離開了工地。再返回部隊的途中,他又遇到了一個冒著傾盆大雨要到幾十里外去看望女兒的老大娘而且老大娘還帶著一個小孫子。雷鋒知道后,隨即決定承擔起了護送老大娘的任務。一路上,大雨滂沱,雷鋒背著小男孩,趟過了小河,深一腳淺一腳地爬過泥漿山坡。當老大娘被送到目的地時,他更是連門檻都沒進,連碗水都沒喝,又獨自走了幾十里的山路回到部隊,這就是雷鋒,一個樂于助人的雷鋒,看到這一情景,我感動地眼淚都流下來了,心想:雷鋒真是好樣的,渾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勁。
關于雷鋒的英雄事跡簡介(篇4)
自從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雷鋒》這個感人的電影之后,我一直沉浸在雷鋒叔叔的感人實際之中。那一幕感人的情形不斷從我眼前閃過。
在團片里我看到了雷鋒叔叔和藹可親的樣子。在他與小朋友們講述著他受傷的傷疤是,我不禁被那鐘對舊社會的仇恨的眼神而打動,舊社會是那么的可怕但是雷鋒叔叔卻在那是反抗地主,“他的哥哥被逼做苦工累死的,弟弟是在媽媽懷中餓死的,媽媽是被逼上吊而死。爸爸是因病而死。”他從小就是拿著爸爸的刀,媽媽上吊的繩子自己砍柴生活。冬天只有薄薄的紀檢衣服,看到這時我突然覺得自己很新服。
雷鋒叔叔在結痂日也從不休息到工地上去帶病做民工,做完民工又不要人物錢財也不六名就走了,在回去的路上有遇見了一位老奶奶帶這一個小孩要走很遠的路去看小孩的媽媽,但是眼看要下雨了就送他們呢到了加,然后連門都沒進就走了。自己的襪子是左一個洞右一個洞,但卻舍不得買新襪子。自己辛辛苦苦攢的錢都捐給了災區人民,這就是我們敬愛的雷鋒叔叔。
雷鋒叔叔是多么偉大多么節儉。我想雷鋒叔叔的這種凈勝一定會被人民一代一代的傳下去。同時看了看雷鋒的種種實際后,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繼續發揚雷鋒叔叔的精神!
關于雷鋒的英雄事跡簡介(篇5)
3月5日下午,老師帶我們一起觀看了電影——《雷鋒》。當時,我一邊看,一邊打心底里深深地佩服雷鋒叔叔那助人為樂的精神。
影片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雷鋒叔叔舍不得花錢買新襪子,舊襪子打了一個又一個補丁,卻在看到別人的家園被洪水淹沒時,舍得把錢捐出來;他舍不得花錢買新襪子,卻舍得為戰友的家人送上看病的錢……總之,雷鋒一生做過的好事不計其數。
看完這部電影,我回想自己過去對待同學那種不冷不熱的態度,內心感到十分慚愧。以后,我也要做一個像雷鋒叔叔一樣的人,對待身邊的朋友要像春天般溫暖,對待有困難的人群要及時伸出援手。
星期六那天,我在馬路邊看見一個錢包,心想:失主一定很著急吧。可是我不知道這是誰的錢包,怎么辦呢?對!他一定會回來找。于是我在馬路邊等著。過了一會兒,我看見一位阿姨急沖沖地朝這邊走過來,還東張西望,好像在找什么東西。我連忙走過去問:“阿姨,您在找什么東西?”阿姨看了我一眼說:“我在找一個錢包。”“那您的錢包是什么顏色的呀?”我問道。“是紅色的。”阿姨回答。她一臉驚訝的看著我,似乎察覺到了什么。“那里面有什么東西?”我又問。“里面有一只手機和五百塊現金。”阿姨又回答。“這就對了。”我邊說邊把藏在身后的錢包拿了出來還給了阿姨。阿姨拿著錢包高興的說:“謝謝你小朋友,你真是個小雷鋒。”
我看著阿姨遠去的身影,心里美滋滋的。
關于雷鋒的英雄事跡簡介(篇6)
有一次,雷鋒和戰友執行森林防火巡查任務,在一個深山里,有一個小山村,一條小河從村中間穿過,以前這條河上有一座木橋,可不久前被河上游漂下來的木頭給撞跨了。村民就只好從水里的石頭上過河。
雷鋒和他的戰友經過這條河時,看到河上沒有橋,有只好從水里的石頭上過河。雷鋒正在過河的時候,河邊來了一個人,一個殘疾人,從地上爬過來的。
雷鋒的戰友看到這個人都捂著鼻子,趕緊走開。因為這個人一身豬糞狗屎,披頭散發。
那個殘疾人在河邊停下來,嘴里喊:“解放軍同志們,幫幫我,我要過河!”
其他的戰友都躲,這人太臟了,只有雷鋒不躲,他一把將殘疾人背過河,還專門等這個人辦事完,又幫忙把他背回來。
戰友們都對雷鋒同志豎起大拇指,說:“雷鋒同志真是好樣的!”
關于雷鋒的英雄事跡簡介(篇7)
一天,雷鋒因共登上了從撫順到沈陽的列車。你看他,以上車就忙個不停。他主動幫列車員掃地、擦玻璃、收拾桌子,給旅客倒開水,幫助婦女抱孩子,給老人找座位。一會兒,就忙得滿頭大汗。別人叫他休息,他總說不累。
到沈陽站換車的時候,雷鋒在車站內發現一位背著孩子的中年婦女因丟了車票而焦急萬分。他急忙上前問明了情況,原來這位婦女是從山東來的,要去吉林探望孩子他爹。雷鋒就安慰她不要著急,并領著她到售票處用自己的津貼費買了一張去吉林的車票。大嫂接過車票,熱淚奪眶而出。
又一次,雷鋒到丹東作報告回來,早晨5點鐘到沈陽換車回部隊,過地下道時,他看見一位老大娘,拄著棍、背著大包袱,很吃力地走著。雷鋒迎上去一問,知道大娘從關內來,是到撫順去看兒子的。雷鋒立即把包袱接了過來,一手扶著老人說:“大娘,我送你到撫順去。”
老人高興得不知說什么好。上車后,雷鋒給老人找了座位,自己就站在老人身邊。他問老人的兒子是干什么的,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里。老人說兒子是煤礦工人,出來好幾年了,老人沒有來過撫順,還不知道兒子住在哪里。說著從懷里掏出一封信,遞給了雷鋒。他看了信封上的地址,寫的是“撫順市__信箱”,他也不知道但他知道老人找兒子的迫切心情,就說:“大娘,您放心,我一定幫您找到兒子。”
“那敢情好!”老人高興得眉開眼笑。
火車進站后,找了兩個多小時,終于幫助老人找到了兒子。母子見面,老人的第一句話是:“兒呀,若不是這孩子一路送我,娘怕還找不到你呢。”
老人的兒子拉著雷鋒的手,一再表示感謝。
關于雷鋒的英雄事跡簡介(篇8)
有一次,同志們看到雷鋒總是悶悶不樂,連長就問他:“雷鋒同志,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難了?告訴組織,組織會幫你的!”
雷鋒說:“連長,趙家村的橋跨了,村民沒法過河,我很擔心他們。”
連長笑著說:“好嘛!軍民一家親,人們軍隊為人民辦事,我給你半個月的假,你去給趙家村架一座橋!”
雷鋒來到趙家村,找到老村長,說起修橋的事,老村長說:“我們也想修橋啊,可沒有石頭,沒有木頭,也沒有人會修橋啊!”
雷鋒拍拍胸脯說:“毛主席教導我們:人們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一定能修好橋。”
雷鋒當天就去了河里,脫掉鞋子,挽起褲腿,跑進河里摸石頭,把一塊塊的石頭堆到河邊。這時已經是11月份的天氣了,河水冰冷刺骨。
村民看到很感動,老支書第一個跳下河里,也去摸石頭。沒多久,村里的年輕小伙子都跳下河去摸石頭。才過三天,就把修橋需要的石頭給摸好了。
這時,鄰村的張石匠領著一群人,推著車,車上都是木頭,趕了過來。
張石匠握著雷鋒同志的手,激動的說:“解放軍同志,太感謝你們了,我是個石匠,會修橋,想來做點力所能及的事。這些木頭是我們村的人上山砍來的,大家都是親人嘛。”
就這樣,雷鋒帶著村民,一個星期就把橋修好了。
關于雷鋒的英雄事跡簡介(篇9)
雷鋒和戰士們經常要長途跋涉去執行任務,有時候是崎嶇的山林,有時候是險惡的河流,戰士們不怕苦,不怕累,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安全奉獻青春。
可是,有個問題一直困擾著雷鋒和戰友,那就死鞋經常在半路上破了。很多時候,有的戰士光著腳趕路,等回到營地,一雙腳已經是血肉模糊。
雷鋒看到此情此景,非常難過,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幫助到大家。
雷鋒向營地周邊的鞋匠請教補鞋的技巧,自己又買了膠水、針線、膠皮,隨身攜帶。
后來,在遠行軍的時候,雷鋒利用休息的空隙,幫助別的戰士補鞋,戰士們都非常感謝雷鋒。
雷鋒說:“我們是戰友,都是解放軍戰士,能讓祖國和人民放心,是我最大的心愿。
關于雷鋒的英雄事跡簡介(篇10)
一九六一年五月的一天,雷鋒因公事到丹東出差,清早五點鐘從連部出發,在去撫順火車站的路上,看到有一位大嫂背著小孩,手還拉著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去趕車。天淅淅瀝瀝地下著雨,他們母子三人都沒有穿雨衣。那個小女孩因掉進泥坑里,弄了一身泥,一邊走還一邊哭。看到這種情況,雷鋒立即想道:我軍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群眾的困難就是我的困難。雷鋒急忙上前去,脫下自己的雨衣,披在背小孩的大嫂身上,馬上又背起那個小女孩,一同來到火車站。雷鋒替她買好了票,又一同上了火車。在車上,雷鋒看到那個小女孩,全身衣服沒有一點干處,頭發還在往下滴水,凍得她直打顫。雷鋒自己一身衣服也濕了,他急忙解開外衣,摸摸貼身的那件絨衣還是干的,立即脫了下來,給那個小女孩穿上。聽說他們母子三人早晨沒吃飯就出來了,雷鋒又把自己帶的三個饅頭送給了他們。上午九點鐘,列車到了沈陽,雷鋒領著小女孩,把他們母子三人一直送出車站。
在沈陽車站換車時,雷鋒看到一個老大嫂在那里為難。他走上前去輕聲問:“大嫂,你有什么困難?”
老大嫂說:“我從山東老家來,到吉林去探親。在這換車吃飯,把車票丟了。想補票又沒錢,心里著急……”
雷鋒忙安慰說:“大嫂,別著急,跟我來吧。”雷鋒把她領到售票處,給她補了一張車票。臨別時老大嫂感激地問:“同志,你叫什么名字?哪個部隊的?”
雷鋒笑了笑,心想這老大嫂真有意思,大概還想還錢呢,就說:“別問了,快上車吧,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
老大嫂走上車廂,還眼淚汪汪地向雷鋒招手
關于雷鋒的英雄事跡簡介(篇11)
雷鋒在弓長嶺礦山搞基建工作時,化工總廠職工俱樂部每周舉行一兩次舞會。楊華最先學會了跳舞,接著把張月棋和易秀珍也教會了。之后,他們幾次想把雷鋒叫上,但是雷鋒總說學習跳舞不難,等等再學也來得及。
工廠文化活動場所集中在俱樂部,舞廳緊挨著圖書館。而雷鋒最大的愛好就是看書,他的業余時間大多是在圖書館里度過的。
周末,楊華和女伴們又去俱樂部跳舞,出門的時候遇見了雷鋒。她們再三邀請雷鋒去學跳舞,雷鋒在路上時明明答應了,可一進了俱樂部的大門,就一頭扎進了圖書館。楊華和易秀珍商量好,等音樂一起,就跑過去把雷鋒直接拉到舞廳了。
“你的生活里就只有看書!”楊華說:“今天我們要改造改造你這個‘書蟲子’。”
雷鋒說:“大家工作很累,工作之余,娛樂休息一下是應該的,可是把看書改造成跳舞,有必要嗎?”
“沒什么必要不必要的,咱們包教包會。”楊華說著就要拉著雷鋒下舞池。
雷鋒抬起一只腳讓楊華看鞋底,“你看我這鞋。”原來雷鋒的鞋子前后都掌了不少鞋釘,他又指著舞廳墻上張貼的注意事項說:“這里有規定,不準穿帶釘子的鞋入常”雷鋒又跑回圖書館看書去了。三個姑娘跳完舞回宿舍,都嗔怪雷鋒不夠意思。楊華說道:“跳個舞還推三阻四的,讓人掃興。”三個人越想越生氣,就想等雷鋒回來問問他。
這邊,雷鋒剛回來,就被她們叫到房間里來,開始話里話外地質問他。雷鋒漸漸地明白了她們的意思,說她們多心了,解釋說自己并沒有反對跳舞。
張月棋追問:“那為什么一叫你學跳舞,你就往圖書館里鉆?”
楊華也說:“說好了要學又說鞋底有釘子,為什么不早準備好?”
易秀珍也說:“就算是鞋子不行,也可以回來換埃”“學跳舞時路上說好的,穿帶釘子的鞋不準入場是到了之后才知道的。”雷鋒誠懇地解釋道,“回來換了再去吧,也行。可是時間就白白地浪費在路上了,與其這樣,不如下次準備好再跟你們學,你們說對不對?”
三個姑娘都覺得雷鋒言之有理,于是趁機說:“那我們約定下次跳舞的時間,不許反悔。”雷鋒被姑娘們的活潑逗笑了。這以后姑娘們跟著雷鋒去讀書,雷鋒有時也跟著姑娘們去跳舞,他天性聰明,很快就學得有模有樣了。
職工俱樂部舉行聯歡晚會,楊華她們約了雷鋒一起參加。這天來跳舞的青年人個個衣著光鮮,只有雷鋒穿著他那已經褪色的藍色夾克,褲子的膝蓋上還有一塊補叮他的這身裝扮在紅男綠女的舞會上顯得很不協調,尤其是和喜歡打扮的楊華搭檔跳舞,反差更是鮮明。
易秀珍在旁邊坐著看他們跳舞,看著看著就笑起來了,后來,她實在忍不住,就和張月棋一起商量說:“張姐,你看雷鋒那身衣服,哪像是來跳舞的。”
后來,在三個姑娘的攛掇下,雷鋒走進鞍山青年商店,猶豫再三,終于買了一件棕褐色的皮夾克,一條深藍色的褲子,還有一雙黑皮鞋。回去一穿,眾人都夸說:“真帥!”這么一弄,他反而有點不好意思,當即脫下新裝,裝進了箱子,以后都很少再穿。
雷鋒在鞍鋼的那段時間,給人留下的突出印象就是省吃儉用:吃粗糧,穿舊衣,襪子補了又補,“一分錢掰成兩半花”。其實大家不知道,他對同志是相當慷慨和大方。青工劉大興來自湖南農村,生活貧困拮據,正巧母親又生病了,來信要50元的醫療費,他當時手頭只有20元。雷鋒知道后,立即拿出自己積攢的30元,并陪他一起去郵局寄給了母親。
煉焦工人王大修不小心將一個月的工資、糧票、飯票全都弄丟了。開飯的時候,雷鋒把他拉到食堂,發動大家湊份子給他買飯吃,并且捐出了自己的10元錢和8斤糧票。
青工鄒本國感冒發燒,兩天沒上班,雷鋒連夜背他到鐵東醫院住院治療。住院七天,雷鋒連續去探望,每次都自己花錢給病人帶點好吃的。
同鄉伙伴張建文回鄉探親,囊中羞澀,雷鋒送他20元錢讓他帶上,讓他給家里的老人買些糕點和點心。
……
雷鋒的工資也不多,然而這些錢都是他從微薄的工資中一分一毛地積攢起來的。然而雷鋒對工人們的幫助,遠不止于金錢方面。
楊華、易秀珍和張月棋三位姑娘和雷鋒一樣都來自南方,她們從小吃的是大米,但到了鞍鋼之后,一日三餐至少有一半是吃玉米面窩頭,有時實在咽不下去,干脆就餓著,等到趕上吃大米飯的時候,就多打一些回來,下次吃窩頭的時候和著吃。
有一次午飯吃窩頭,三個姑娘實在吃不下去,就把吃了一半的窩頭放在桌上走了。雷鋒看見了,悄悄地找來一張報紙,把她們丟在桌上的剩窩頭包好拿走了,然后又到食堂買了一飯盒大米飯,悄悄地送到姑娘們的宿舍,還留下一張不署名的字條: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要鍛煉自己,請不吃窩頭的。人吃下這盒飯”。
姑娘們當然馬上就猜到了是雷鋒干的。易秀珍繃著臉說:“這是什么意思?”
“這不是明擺著,今天的晚飯,雷鋒吃了咱們中午丟下的窩頭,把自己買的這盒飯給我們送過來了。寫條子是提醒我們不要再浪費糧食!”楊華分析說。
“可是吃不下怎么辦?”張月棋接道。
“你瞧這句,”楊華指著紙條說:“‘要鍛煉自己!’”姑娘們在慚愧之余,也有些不服氣。第二天找到雷鋒,共同定了一個“公約”,今后她們保證好好吃窩頭,但不許雷鋒再給她們打飯打菜。
不許打飯打菜,就得堅持吃窩頭。以小見大,這個公約實質上是培養人適應環境的能力和不畏艱苦的骨氣。這對青年人尤其重要。
不過,后來雷鋒“違”了一次約,那時因為楊華和易秀珍兩個人在同一天弄傷了手。
等兩個傷員包扎完了,回到宿舍休息。前腳剛到,后腳雷鋒就推門進來了,他一只手里拿著一瓶敷傷的藥水,另一只手里用毛巾拎著一瓷盆大米飯和切好的香腸。
“這是怎么回事?”曾經不愛吃窩頭的楊華堅持自己的原則,不依不饒地說:“不是說好不許再往宿舍打飯打菜嗎?”
一向帶頭吃窩頭的雷鋒急忙解釋說,今天是特殊情況:一方面,食堂剩下了不少米飯和香腸,炊事員鼓勵大家多買;另一方面是因為她們不小心傷了手,沒有別的可以慰勞,只好吃頓大米飯了。
真摯的友誼給生活帶來了許多樂趣和快樂,使得鞍鋼那段生活成為他們生命中美好的回憶。易秀珍后來回憶他們這段真摯的友情時,對雷鋒的為人曾經做過這樣的評價——“你渴了,他就是一滴水;你餓了,他就是一粒糧;你心里暗了,冷了,他就是一團火,一線陽光……他很平凡,但他把自己僅有的一點光和熱,全部獻給了人民,獻給了黨。”
關于雷鋒的英雄事跡簡介(篇12)
1、團結友愛
雷鋒把自己的藏書拿出來供大家學習,被大家稱為“小小的雷鋒圖書館”,雷鋒的感人英雄事跡。他幫助同志學習知識,同班戰友喬安山文化程度低,雷鋒就手把手地教他認字,學算術。同班戰友小周父親得了重病雷鋒知道后以小周的名義給家里寫了信又寄去10元錢。戰友小韓在夜里的出車中棉褲被硫酸水燒了幾個洞,雷鋒值班回來發現后,把自己的帽子拆下來一針一針地為小韓補好褲子,輕輕地蓋在他身上。知道這個情況的喬安山說:“為了給你補褲子,雷鋒半宿都沒睡!”
2、特殊的星期天
一九六零年初夏的一個星期天,雷鋒肚子疼得很厲害,他來到團部衛生連開了些藥。開藥回來后,見一個建筑工地上正熱火朝天地進行施工,原來是給本溪路小學蓋大樓,雷鋒找工地的管理員爺爺以軍裝作借條借了一輛小車,加入到運磚的行列中去。廣播員小姐得知情況去采訪他,問他為什么來,叫什么,哪個部隊的,他說:“我是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我和大家一樣,只要盡了自己的一點義務,也算是有一份力盡一份力。”
沒有留下自己的姓名就接著干活去了。廣播員廣播了有位解放軍戰士在休息日來幫忙的這件事,工大家受到鼓舞,一個個都更賣力的干起來,還與雷鋒比賽。于是這天下午提前了兩個小時完成了當天的任務。他干完活還了車取了軍裝不留姓名就走了,其實管理員爺爺看見雷鋒的軍裝里夾了一封他替王大力捎的一封信,爺爺當雷鋒是王大力,引起了場誤會。
3、可敬的“傻子”
一九六零年八月,駐地撫順發洪水,運輸連接到了抗洪搶險的命令,雷鋒忍著剛剛參加救火被燒傷的手的疼痛又和戰友們在上寺水庫大壩連續奮戰了七天七夜,把手指甲都弄破了,被記了一次二等功。
望花區召開了大生產號召動員大會,聲勢很大,雷鋒上街辦事正好看見這個場面,他取出存折上在工廠和部隊攢的200元錢,跑到望花區黨委辦公室要捐獻出來,為建設祖國做點貢獻,接待他的同志實在無法拒絕他的這份情誼,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遼陽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時候捐獻給了遼陽人民,在我國受到嚴重的自然災害的情況下,他為國家建設,為災區捐獻出自已的全部積蓄,平時他在勞動時卻舍不得喝一瓶汽水。
4、孩子們的知心人
一九六零年十月以后,雷鋒先后擔任了撫順市建設街小學(即現在的雷鋒小學)和本溪路小學校外輔導員。雷鋒平時工作。學習都很忙,他只能利用午休時間或風雨天不能出車的日子請假到學校去找教師,同學談心,或進行其他輔導活動。他善于團結小朋友,啟發他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5、模范班長
一九六一年九月,全團上下一致推舉雷鋒為撫順市人大代表,勵志《雷鋒的感人英雄事跡》。雷鋒參加完人代會回到連里就擔任了二排四班班長,在他的帶領下,四班成了“四好班”,雷鋒也成了全連的四好的班長。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雷鋒見公路上一位婦女懷里抱著一個小孩,手里還拉著一個小孩,身上還背著包袱,在嘩嘩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著,雷鋒忙上前一打聽,才知道這位大嫂從外地探親歸來,要去十幾里外的樟子溝去,她著急地說:“同志啊,今天雨都把我澆迷糊了,這還有孩子,我哭也哭不到家啊!”雷鋒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那個大一點的孩子冒雨朝樟子溝走去,寧肯自己淋得透濕,也不讓她們受罪。他們一直走了兩個多小時,才把那對母子安全送到家。
關于雷鋒的英雄事跡簡介(篇13)
一九六二年八月十五日上午八點多鐘,細雨霏霏,雷鋒同志和他的助手喬安山駕車從工地回到駐地。他們把車開進連隊車場后,發現車身上濺了許多泥水,便不顧長途行車的疲勞,立即讓喬安山發動車到空地去洗車。經過營房前一段比較窄的過道,為安全起見,雷鋒同志站在過道邊上,揚著手臂指揮小喬倒車轉彎;“向左,向左……倒!倒!”汽車突然左后輪滑進了路邊水溝,車身猛一搖晃,驟然碰倒了一根平常曬衣服被子用的方木桿子,雷鋒同志不幸被倒下來的方林桿子砸在頭部,當場撲倒在地,昏過去……
戰友們立即用擔架把他送到附近醫院搶救,各級首長立即趕到了醫院,同時以最快速度把沈陽的醫療專家接到雷鋒同志床前。由于顱骨損傷,導致腦機能障礙,雷鋒同志這個勞動人民的好兒子,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年僅22歲,就這樣和我們永別了!
八月十七日,在撫順市望花區政府禮堂召開隆重的追悼會。近十萬人護送雷鋒同志的靈柩向烈士陵園走去。
一九六三年一月,國防部命名雷鋒同志生前所在的班為“雷鋒同志班”,共青團追任雷鋒同志為全國少先隊優秀輔導員,解放軍總政治部,共青團中央,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相繼發出關于學習雷鋒同志的通知,《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等相繼發表社論,評論和介紹雷鋒同志事跡的文章。一九六三年三月五日,首都各大報紙發表了的光輝題詞:“向雷鋒同志同志學習”。
雷鋒同志,這個光輝的名字,在我們的心中閃爍著不滅的光輝。他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獻給了黨,獻給了人民,他的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必將在我們青少年一代身上不斷發揚光大,他那不可磨滅的美好形象,將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關于雷鋒的英雄事跡簡介(篇14)
有一個星期天,雷鋒同志肚子痛,他趴在床上忍了一會,想硬挺過去,但又一想,明天還要出車,這樣疼下去可不行,趕快爬了起來,跑到衛生連。
值班醫生問了問病情,按了按肚子,給了些藥片,囑咐說:"不要緊,回去用熱水袋壓一壓肚子,好好休息休息就好了,可別再累著呀!"
雷鋒同志往回走,路過一個建筑工地,工地上那熱烈的勞動場面,一下子把他吸引住了。他心里贊嘆著:"嘿,真了不起,不久以前,這里還是一片煤渣地,現在就要蓋起高樓大廈了。"在這里勞動的人,個個汗流浹背,干勁十足。砌磚的和運磚的,展開了社會主義勞動競賽,擴音器里響著一個尖嗓子姑娘的聲音,鼓動得整個工地熱氣騰騰的。
他正要離開這里,忽聽得那尖嗓子姑娘喊道:"……砌磚的同志大顯身手,以懲每小時一千二百塊的速度,打破了過去的紀錄,運磚的同志加油呀!"雷鋒同志回身一看,見運磚的兩人一輛小車,一個拉一個推,個個干得挺歡,還是供不上砌磚的需要。他忘了肚子痛,跑到推磚場,操起一輛小車就干起來。他一個推一輛車,裝得滿滿的;上坡時挺費力,幾個工人趕來幫助他,有個工人問道:"同志,誰叫你來的?"雷鋒同志笑著逗他說:"你們叫我來的呀!""我們?""是呀,你們為了社會主義,干得熱火朝天,就不許我來嗎?"
雷鋒同志覺得能為社會主義建設添一塊磚,也是好的,他越干越高興,推著小車跑得飛快,一口氣推了十幾車,臉上的汗珠子直淌,衣服全濕透了。工地上的人都很納悶:"哪兒來了這么個解放軍戰士,干得這么帶勁!"有的說:嘿,真了不起,解放軍同志干什么都是好樣的!"
有一位工人端來一碗水,對雷鋒同志說:"同志,喝碗水,休息一下吧。"
雷鋒同志說:"不累,謝謝。"接過碗,一飲而盡,用手背抹了抹嘴,又推磚去了。
運磚供應不上的情況很快轉變了。當雷鋒同志剛剛裝好一車磚的時候,尖嗓子的廣播員甩著辮子跑出來,問雷鋒同志:
"喂,同志,你是哪個部隊的?叫什么名字?"
"你問這個干啥?"
"你給我們帶來很大鼓舞,大家要求寫篇稿子表揚表揚你。"
雷鋒同志說:"我今天沒事兒,到這兒干點活是應該的。有啥可表揚的。"說罷,推上車就走。
廣播員感動地望著他的背影,自言自語:"還向我保密哩,我非打聽出你的名字不可!"
整個工地你追我趕,熱火朝天,大家越干越歡。上半天,超額完成了施工任務。中午,勞動結束后,雷鋒同志拿起軍衣,準備回連隊時,一幫工人忽地把他圍住了。這個和他握手,那個向他致謝。一個穿白襯衣的人,上前來拉住他的手,熱情地說:"你到這里來勞動,給我們的鼓舞不小。"雷鋒同志不好意思地說:“這有什么!我和大家一樣,只是盡了我應盡的義務。"
那位女廣播員又問道:"可是干了半天,還不知道你的名字叫什么呢?"
"我該回去了……"雷鋒同志拔腿就走。
廣播員故意板起面孔說:"同志,廣播你的事跡,不能看成光是對你的表揚,這對我們今后的工作,也會有推動作用呀!"
雷鋒同志只好說出了自己的名字。那位廣播員一甩辮子,笑著跑。不一會兒,她那尖嗓子傳遍了工地:
"感謝解放軍,向雷鋒同志同志學習……"
關于雷鋒的英雄事跡簡介(篇15)
雷鋒是熱愛他人,舍己為人的一名軍人,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俗話說的好: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雷鋒做的好事浩如煙海,數也數不清。今天,我就從中挑一兩件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一天,天空下起了蒙蒙細雨,雷鋒正披著雨衣趕火車,突然,他看見一位大嫂懷中抱著個小孩,手里還拉著個小孩,背上還背了個大包,全身都被雨淋濕了,雷鋒過去一打聽才知道這位大嫂是來探親的,于是他快步走上去,把雨衣脫下來給大嫂披上,接著自己抱起地上的孩子,冒雨把他們送回家。之后,雷鋒就悄然離去。
像這樣的事還很多:有一次他拿著醫生開的藥,還抱病為工程隊送磚。還有一次他冒著大雨和戰友保護了七千袋水泥。而雷鋒做好事卻從不留名。
雷鋒先人后己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我們應該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一個有愛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