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革命烈士事跡
革命烈士,擁有藐視一切之能力,傲視群雄之氣勢,世人對其不但敬畏,而且難以捉摸。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偉大的革命烈士事跡合集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偉大的革命烈士事跡精選篇1
江竹筠在她8歲的時候,性格剛強的'母親與游手好閑的父親不能相處,便帶著江竹筠姐弟到重慶投奔兄弟。江竹筠10歲到重慶的織襪廠當了童工,因為人還沒有機器高,老板就為她特制了一個高腳凳。11歲的時候,她又進了重慶的一所教會辦的孤兒院,邊做工邊讀書。在苦難的生活經歷中,江竹筠對當時的社會制度充滿了憎恨,同時也養成了刻苦學習的精神。她在上學時非常用功,記憶力超群。后來據同牢難友講,在獄中,她背誦和默寫下《新民主主義論》和《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供難友們學習。
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慶的中國公學,秘密加入了共產黨。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學農學院植物病蟲系,翌年轉入農藝系。1946年,她畢業后回到重慶,參加和領導學生運動。1947年春,中共重慶市委創辦《挺進報》,江竹筠具體負責校對、整理、傳送電訊稿和發行工作,只幾個月的時間,報紙就發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敵人的極大恐慌。
1948年4月,《挺進報》的發行機關被偽裝進步的特務打入,以順藤摸瓜的方式破壞了重慶市委,6月間,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慶的碼頭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經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東地委書記涂孝文,立即機智地大聲呵斥叛徒,使得叛徒無法再偽裝害人。江竹筠被送到重慶的“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的“渣滓洞”監獄后,慘遭手指釘竹簽等毒刑的殘酷折磨,仍堅貞不屈,并領導獄中的難友同敵人展開堅決的斗爭。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務秘密槍殺,然后被用鏹水毀尸滅跡,時年29歲。
偉大的革命烈士事跡精選篇2
李愛民是太行山區的一個抗日小英雄。
1942年春天,11歲的李愛民擔任抗日兒童團團長。有一天,八路軍的鐘營長讓他穿過敵人的封鎖線去送一件“火急”信。李愛民二話沒說,回家趕上心愛的小毛驢,帶了草繩和鐮刀,把信裝進襪筒子里出發了。
一路上還算順利。眼看就到敵人的封鎖區了,他忽然發現前面不遠的土堆上有個端著槍的人影在晃動。不好,鬼子的流動哨盯上他了。
怎么辦?李愛民靈機一動,抓起一把稀牛糞,涂得滿身都是,然后把小毛驢趕進了草坡里,彎下腰割起青草來。“八格亞路,舉起手來!”冷不防,已繞到身后的鬼子一下子抓住了他的衣領。另一個日本軍官直盯著李愛民的眼睛吼道:“大大的八路探子,抓起來!”
“我是來放驢割草的。你們看,那是我割的一堆草,那不是我的小黑驢嗎?”李愛民機智地回應。
鬼子看他滿身是糞,像個放牲口的窮孩子,一腳把他踢倒,又嘟囔了幾句,調頭而去。小愛民忍著劇痛爬起來,踉踉蹌蹌地趕著小毛驢直奔小道,順利完成了送信的任務。第二天深夜,鬼子在這里的臨時據點被八路軍14團戰士和聯防民兵收拾掉了。
可惜,這個抗日小英雄在1943年為保護鄉親落入敵手,倒在了鬼子的屠刀下。那年,他12歲。
偉大的革命烈士事跡精選篇3
許世友
1906年2月2日生于湖北省麻城縣許家洼(今河南省新縣許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8歲隨拳師入嵩山少林寺。習武8年中,既學會了十八般武藝,也學了飛檐走壁之術。在回家鄉探親時,失手將以勢欺人的地主惡少打死,被迫棄家離寺,四處流浪。后到直系軍閥吳佩孚部隊當兵。
1926年在武昌國民革命軍獨立第1師1團任連長,9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離隊回鄉,8月轉入中國共產黨,11月參加黃(安)麻(城)起義。
1932年任紅四方面軍第4軍12師34團團長。在鄂豫皖蘇區反“圍剿”作戰中,7次參加敢死隊,兩次任敢死隊隊長,屢挫強敵,4次負傷。同年11月在紅四方面軍主力向川陜邊轉移途中,指揮第34團在漫川關與堵截之敵勇猛拼殺,為全軍殺出一條血路。
抗日戰爭爆發后,向毛澤東請纓上前線,于1938年被任命為八路軍第129師386旅副旅長。1953年參加_____戰爭,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3兵團司令員,參加了夏季反擊作戰。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
1985年10月22日在南京病逝。
偉大的革命烈士事跡精選篇4
革命烈士郭亮,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他在長沙侗官東山寺小學讀書時,就一身正氣,敢說敢為。
有一次上作文課,郭亮寫了一首題名《問問社會》的白話詩,揭露了社會的黑暗,當局的腐敗。這下子可觸怒了反動派,郭亮立即被傳進了東山寺自治所。
郭亮從容不迫地走進自治所的大廳,只見所長懶洋洋地躺在榻上,正吞云吐霧地吸著x片。里間屋,傳出了刺耳的麻將聲。
郭亮有意跺了一下腳,所長這才抬起頭來,以審問的口氣說:“你是學生,為何倡導邪說”
“我一不提倡吸毒,二不提倡嫖賭,三不魚肉百姓,四不坑害好人,怎叫倡導邪說”郭亮面無懼色,針鋒相對。
所長一驚:這學生好不厲害!他想了半天,才從牙縫里擠出幾個字來:“你想誣賴不成!”
郭亮冷笑一聲,反問道:“我的作文既未貼在街頭,又未刊于報端,豈能說是蠱惑民心再者,作文提問,乃學生之學業。學者不問,教者不容。請問,辦學校是干什么的”
一席話駁得所長啞口無言,只好讓郭亮回去了。郭亮走出大門,抑制不住內心的憤怒,立即寫了一副對聯,貼在自治所門上:“魚所、肉所、麻將所,所內者甜,所外者苦;豬公、狗公、烏龜公,公道何在,公理何存!”
這副對聯罵得痛快淋漓。老百姓見了無不拍手稱快,揚眉吐氣。
偉大的革命烈士事跡精選篇5
王若飛(1896—1946),幼年原名大倫,小名運笙(運生)、蔭生,號繼仁,曾用名王度、雷音,出生于貴州安順,是中國共產黨久經考驗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杰出的政治活動家、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著名的“四八”烈士,2009年他被評選為“100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王若飛,原名王運生,號繼仁,1896年10月生于貴州省安順縣(現安順市西秀區)。從青年時代起他就開始飽含熱情地追求革命真理。1918年赴日本東京明治大學學習,開始接觸馬列主義。1919年赴法勤工儉學,期間與趙世炎、周恩來等在巴黎建立起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和中共旅歐支部。1923年被派往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進一步深入研究了中國革命和世界革命的有關問題。
1925年王若飛回到國內,開始了他作為一個職業革命家火熱而動蕩的戰斗生涯。曾任中共北方區委巡視員,負責籌建中共豫陜區委,后任中共豫陜區黨委書記。在河南工作期間,他領導中共豫陜區委創辦軍事學校,籌備并成立河南省總工會,成立河南省學生聯合會,對河南黨組織的建設和工農運動的開展作出了重要貢獻。1926年王若飛到達上海,任中共中央秘書長,完成中共中央大量的日常工作,積極發表文章,揭露帝國主義破壞國民革命的罪行。他還參加上海工人第3次武裝起義的組織和指揮工作。隨后到武漢出席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后擔任中共江蘇省委常委。1928年6月赴莫斯科參加中共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并在列寧學院學習。
1931年王若飛回國,領導開辟陜甘寧綏一帶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工作。由于叛徒出賣,不幸在包頭被國民黨當局逮捕。當敵人要闖進他住室的緊急關頭,他機警地燒掉了黨的秘密文件,并將秘密名單飛快地塞進嘴里。在得知敵人掌握了自己的身份和來歷后,毅然公開地承認自己是共產黨員。在獄中,王若飛始終嚴守黨的秘密,繼續開展革命工作。他不僅尋找機會對獄友們進行革命教育,還堅持學習和寫作,寫下了大量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光輝著作,如《中國農民戰爭》《黨的建設》《中國共產黨簡史》等。并通過給親人寫信,抒發了一個革命者堅強的信念和崇高的胸懷,激勵無數革命者奮進。他在獄中為鼓勵同志而作的短文《生活在微笑》,結語有兩句話:“死里逃生唯斗爭,鐵窗難鎖鋼鐵心。”就是他本人的生活寫照,在近6年多的鐵窗生涯中,他始終威武不屈,從容鎮定,團結難友,堅持斗爭,表現了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1937年8月,在黨組織的營救下,王若飛出獄回到延安。先后擔任中共陜甘寧邊區委員會宣傳部長、八路軍延安總部副參謀長、中共中央秘書長等職。他始終以飽滿的熱情認真投入工作,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了許多政治、軍事文章,積極宣傳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并參與了許多重大方針、政策的制定,對推動抗日根據地各項建設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成為毛澤東的得力助手。為此,毛澤東曾多次夸贊他說:“若飛是我們的理論家。”王若飛參與起草的著名的《中央關于抗日根據地土地政策的決定》以及發表的《迎接偉大的抗戰周年紀念及中國共產黨成立十七周年紀念》的文章等,對于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聯合全民支持民族抗戰、爭取抗日戰爭勝利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對黨的正確路線的提出和推行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抗日戰爭勝利后,蔣介石三次電邀毛澤東到重慶談判。1945年8月28日,王若飛陪同毛澤東、周恩來飛抵重慶。從9月4日到10月10日,國共兩黨談判代表舉行了10次正式談判,周恩來是中共代表團的首要發言人,王若飛配合周恩來作了多次發言。與此同時,還多次陪同毛澤東、周恩來同重慶各界接觸,宣傳中共主張,探討國內和平對策。10月10日《政府和中共代表會談紀要》簽字后,王若飛協助周恩來與國民黨代表商談召開政治協商會議問題和雙方軍隊停止前進、恢復交通問題以及國民大會問題、解放區問題等。1946年1月,他作為中共代表之一,出席了在重慶召開的政治協商會議,團結民主人士,同國民黨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___________后,他多次在政治協商會議小組會上和與國民黨代表談判中,抨擊國民黨背信棄義行為。
4月8日,王若飛攜帶著中共代表團就憲法、國民政府組成等問題同國民黨談判的最后方案,與秦邦憲、葉挺等13人乘飛機回延安,準備向中共中央請示匯報。臨回延安前,他向周恩來同志道別說:“一切為人民打算”。因氣候惡劣,飛機在山西興縣東南之黑茶山失事墜毀,同機13人全部遇難,王若飛時年50歲。周恩來在《四八烈士,永垂不朽》這篇悼念文章中寫道:“若飛!你最后一夕話,是為中國人民及其代表所受到統治者的壓迫鳴不平的。我記住,我永遠記住。”
王若飛以自己的生命,實踐了他“一切要為人民打算”的諾言。他對共產主義信仰堅定不移的崇高精神,為踐行為人民服務宗旨而不懈奮斗的豐功偉績,為實現民族獨立解放推進中國實現和平統一、實現民主團結而英勇獻身的凜然正氣,始終是激勵全省人民創新發展、奮力趕超、闊步小康的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