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壯士事跡簡介
狼牙山五壯士是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雄群體;關于狼牙山五壯士事跡你了解多少?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狼牙山五壯士事跡簡介參考,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狼牙山五壯士事跡簡介
“視死如歸本革命軍人應有精神;寧死不屈乃燕趙英雄光榮傳統。”
這是當年晉察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聶榮臻為狼牙山五壯士紀念塔所題的詞,其中贊揚的就是在晉察冀軍區一分區一團七連戰士中的五位英雄。他們為了掩護群眾和主力部隊撤退,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曲英雄壯歌。
1941年,日軍加快了對華北抗日根據地的“掃蕩”和“蠶食”,調集了7萬余人發動了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秋季的“大掃蕩”。其中,有3500余人分多路向狼牙山地區撲來。9月23日中午時分,日、偽軍已經集結在狼牙山下。
當時,留守在狼牙山的有易縣、定興、徐水、滿城4個縣的黨政機關、游擊隊和群眾三四萬人。為了能夠掩護這些機關人員和群眾轉移,一分區司令員楊成武命令一團利用天險地形,守住陣地,而后伺機突圍。
在機關和群眾轉移之后,一團七連被派留下阻擊敵人,掩護團主力部隊撤離。24日中午,分區司令部和團主力安全完成轉移。在當天深夜,七連連長和指揮員帶著傷員向外撤離,并命令六班占領西山口,吸引敵人的火力,繼續掩護作戰。六班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和戰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學義五人隱藏在棋盤陀最險要的兩個據點,時刻準備阻擊敵人。
25日清晨,500多名日、偽軍向狼牙山發起進攻。六班用兩挺機槍吸引了敵人的注意力,讓他們誤以為山上是我軍的主力部隊,從而加大了火力。六班的5名戰士奮勇殺敵,在擊退敵人4次猛烈進攻,開始后撤。棋盤陀有一個岔路口,一條路通往主力部隊轉移的方向,另一條通往棋盤陀的頂峰,但那是1面陡坡3面懸崖的絕路。
為了不暴露部隊的轉移路線,這5名戰士決然選擇了向棋盤陀頂峰,敵人則在身后緊追不舍。在班長馬寶玉的帶領下,戰士們和敵人激戰了5小時。在寡不敵眾、難以支撐的關頭下,5位壯士把所帶的槍支銷毀后,跳下了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3人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2人跳崖后掛在絕壁的樹枝上,幸免于難,后被當地道觀的一位道士救下。
1941年11月5日,《晉察冀日報》率先報道了五位戰士的英勇事跡,兩天后,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簽署訓令,將五人命名為“狼牙山五壯士”。
雖然有兩位戰士幸運獲救,但身負重傷的他們,此后的人生中將與傷痛作伴。葛振林的頭頂山留下了一個兩厘米的深坑,長子葛長生說,因為頭痛怕風,父親不得不長年戴著一頂舊軍帽。
而受傷更重的宋學義,則落下了嚴重的腰疾,腰間需要弄一個腰卡或者系條繩子勒住,才能堅持站立。四女兒宋小挺至今記得父親想辦法緩解腰疼的樣子。“他就是在家里扒著門框,等于把腰椎拉開,非常非常疼,直不起腰來,拉開之后才能行走。”
歸隊后的葛振林,又歷經了天津、張家口、太原戰役,參加了江西剿匪戰,最后一役是__。宋學義在1944年轉業到狼牙山北管頭村,1047年回到家鄉河南省沁陽市北孔村。他帶領群眾搞農業生產,改善生活環境,但是從未和人提過自己當年的壯舉,直到1951年黨組織查找宋學義時,子女們才知道父親原來就是赫赫有名的“狼牙山五壯士”之一。
邱少云事跡
邱少云(1931~1952),中國人民志愿軍一級英雄,出生于四川銅梁縣(1997年后屬重慶市)關建鄉的一個貧農家庭。15歲那年被國民黨抓去當兵,1949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1年赴朝鮮作戰。
1952年10月,為打擊在上甘嶺的美國和南朝鮮軍隊,中國人民志愿軍第15軍第29師第87團第9連戰士邱少云被選派參加潛伏部隊,并擔任了發起沖擊后掃除障礙的爆破任務。12日上午,敵機向其所在的潛伏區進行低空掃射,并投擲燃燒彈。飛迸的燃燒液燃遍他全身。為了不暴露潛伏目標,邱少云任憑烈火燒焦身體一動不動。他雙手深深地插進泥土里,身體緊緊地貼著地面,直至壯烈犧牲。
戰后,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文藝工作團贈給特等功臣邱少云烈士錦旗上寫道:“獻給中國人民志愿軍偉大戰士邱少云永垂不朽”。志愿軍第15軍全體指戰員獻給邱少云烈士家屬的錦旗上寫道:“祖國人民的光榮”。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四川省__分會給邱少云烈士家屬的錦旗上寫道:“光榮之家”。四川省軍區司令部、政治部給邱少云烈士的家屬的錦旗上寫道:“偉大人民的戰士,英雄不朽的功績”。為了表彰邱少云崇高的群眾主義精神和頑強的革命意志,被.....志愿軍某部委員會追認為中共正式黨員,中國人民志愿軍領導機關于1952年11月6日給他追記特等功,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中國人民志愿軍一級英雄”稱號。同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最高人民議會常務委員會授予“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英雄”稱號,同時授予金星勛章、一級國旗勛章,并將邱少云的名字刻在金化西面的391高地石壁上:“為整體、為勝利而犧牲的偉大的戰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黃繼光事跡
黃繼光(1930~1952),中國人民志愿軍特級戰斗英雄。農歷1930年11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中江縣一個山村,他自幼家境極為貧寒,六七歲時父親因受地主欺壓,病恨交加而死。黃繼光從小就給地主扛長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鄉解放,村里組織起農會,黃繼光不但成為農會第一批會員,積極斗爭地主,還當上了村里的民兵。
1950年__戰爭開始后,國內停止復員并大量征兵。1951年3月,中江縣征集志愿軍新兵時,黃繼光在村里第一個報了名。體檢時,他因身材較矮開始未被選中。來征兵的營長卻被黃繼光參軍的熱情所感動,同意破格錄取。
到朝鮮前線后,黃繼光被分配到第十五軍第一三五團二營六連任通訊員。1952年4月,部隊到五圣山前沿陣地接防,本想殺敵立功的黃繼光卻被分配到了連隊后勤。經過副指導員細致的思想工作,黃繼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樣樣工作都干得很出色。1952年7月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經上級批準,他榮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開始。10月19日夜,黃繼光所在的二營奉命反擊占領597.9高地表面陣地之敵。當攻擊部隊受阻、傷亡較大時,已任營通訊員的黃繼光挺身而出,主動請戰,消滅敵人火力點。在戰友負傷犧牲、自己所攜彈藥用光的情況下,黃繼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軀堵住了敵人槍眼,為沖鋒部隊的勝利開辟了通路,犧牲時年僅22歲。
黃繼光的英雄壯舉,獲得了__戰爭中的最高榮譽——他被志愿軍領導機關追記特等功,并授予“特級英雄”稱號(另一特級英雄是楊根思);所在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黃繼光最后長眠于沈陽市北陵烈士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