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戰士的英雄事跡
事跡是真實記錄工作或學習中,涌現出來的先進人物或先進集體的事跡材料;你是否在尋找“紅軍戰士的英雄事跡”?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紅軍戰士的英雄事跡簡介5篇,歡迎大家分享。
紅軍戰士的英雄事跡【篇1】
在河北省隆化縣北郊,長眠著模范黨員、全國著名戰斗英雄董存瑞的英靈。在蒼松翠柏中,矗立著一座雄偉的紀念碑,碑上銘刻著朱德總司令的題詞:“舍身為國,永垂不朽!”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懷來縣人。出生于貧苦農民家庭。當過兒童團團長,13歲時,曾機智地掩護區委書記躲過侵華日軍的追捕,被譽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參加八路軍。后任某部六班班長。1947年3月加入共產黨。他軍事技術過硬,作戰機智勇敢,在一次戰斗中只身俘敵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獲3枚“勇敢獎章”、1枚“毛澤東獎章”。他所領導的班獲“董存瑞練兵模范班”稱號。
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斗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御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起沖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部隊受阻于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黨員,請準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藥包,沖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沖至橋下。由于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臺又無法放置炸藥包。危急關頭,他毅然決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啊!”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我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紅軍戰士的英雄事跡【篇2】
長征,是二萬五千里的代名詞,寫進斯諾的《西行漫記》;長征,是血與火的澆鑄,血浴逶迤五嶺,火融瀘定橋畔;長征,寫滿雪山草地,雪化盡開顏,草枯只等閑;長征,寫在馬背鞋底,縱馬當狂草,邁步行行詩。再讀長征,我感受到了長征精神,那是一種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精神,那是一種團結協作、顧全大局的精神,那也是一種至高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再讀長征,學習紅軍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精神。在紅軍飛奪瀘定橋時,大渡河水流湍急、驚濤拍岸。兩岸之間只有幾根鐵索,根根鐵索寒氣逼人。面對鐵索下洶涌的江水,面對敵人的槍林彈雨,紅軍戰士沒有畏懼,前仆后繼,最終取得了成功。我們也要在學習上發揚這種精神。遇到“攔路虎”,不要退縮,不要放棄,要虛心向老師、同學請教,直到自己弄明白為止。那是,你才會懂“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的戰勝困難后的喜悅心情。困難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戰勝困難、勇往直前的決心!
再讀長征,學習紅軍團結協作、顧全大局的精神。如果沒有團結協作的思想,紅軍根本不可能配合作戰,在一次次戰爭中取得勝利;如果沒有顧全大局的精神,戰士們根本不可能在被敵人逮捕后,寧死也不肯向敵人投降,不泄漏黨的秘密。我們要學會與同學合作、互幫互學、互相提高、取長補短、攜手共進、發揚集體主義精神,我們只有與他人合作,才能有面對困難的勇氣和戰勝困難的力量。我們也要學會顧全大局,不能因小失大,要以大局為重。
再讀長征,學習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在漫長艱苦的長征途中,盡管環境和物質條件極其惡劣,盡管敵人在圍追堵截,盡管饑餓和疾病隨時光臨,但戰士們依然開朗的去面對,對前方充滿希望。我們也要這樣,笑對人生、笑對困難,對未來充滿希望,哪怕只有“星星之火”的希望,我們也要堅信自己,走好未來的每一步路。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偉大勝利,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在整整兩年中,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保存和鍛煉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這,是一段偉大的歷史!
再讀長征,感悟長征精神;再讀長征,銘記長征精神;再讀長征,學習長征精神!
讓我們再讀長征吧!
紅軍戰士的英雄事跡【篇3】
兒時,伴著月色,聽灶火噼里啪啦的聲音和外婆愛講的那些故事,是我童年里溫暖而又美好的記憶。
那段時光讓人難以忘懷。直到現在,我腦海中還清晰地記得,外婆說到她最尊敬的_____時總是挺起胸膛的樣子,仿佛與有榮焉;外婆也說到建國初,人們在那個饑餓年代的混沌歲月時,總忍不住抬起粗礪、干裂的手,抹去眼角的淚花。我因為從未經歷,也無法體會,但這些故事如同家常便飯,充實著我和外婆在一起的日子。
我最喜歡的是那個故事,那個小男孩不畏艱難,與紅軍戰士們一起長征的故事。這個故事是外婆和我一樣大時,從她的外祖母口中聽到的。
紅軍在長征途中,曾幫助過許多人家,這個小男孩就是其中之一,所以他便立志加入紅軍。每天傍晚喂完家里僅有的那頭豬,他就去村口的石墩處等著,盼著,希望哪天紅軍再路過時能帶上他。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也不知道自己數過了多少的日落。
終于,在他十六歲那年,又有一批紅軍路過村子,男孩急切地跑過去,生怕錯過了這次機會。他沖到紅軍隊伍的前頭,途中還打了幾個趔趄,在大家疑惑不解的目光中,男孩目光堅定地望著最前頭的連長道:“長官,讓俺加入你們吧。”怕連長拒絕又趕忙說道,“俺很能吃苦的,平常家里的柴火都是俺一個人上山砍,再背下來?!边B長在他希冀的目光中艱難說道:“小同志啊,你太小了,要不就再等幾年吧。等長大了,你再加入我們吧!”“不!我等這一天好久了,我已經長大了……”
在男孩萬般請求下,連長允許他加入了紅軍。男孩從家里飛快收拾好衣物就出來了,他怕慢一秒隊伍就先走了。
行軍速度很快。剛開始大家見他年齡小便多加照顧,可后面,日子一天比一天艱苦,大家都無心顧慮其他。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男孩從未落后過,更甚者,他每次都緊跟在排頭的連長身后,最多也不過落下三四米。
夜晚,大家抵不住困意入睡時,男孩才會脫下鞋子。他鞋子早就破了,他在鞋里墊了一塊硬紙片,紙片和他的腳粘在了一起,分離開后,只見紙片上滿是血漬。值班的戰友看了,又是心酸又是驚訝,誰能想得到這樣一個弱小的男孩子,在受這么重的傷之后,一聲不吭,走得還比他們這些久經風沙的人快。大家對男孩的態度逐漸開始變了,剛開始大家憐惜他,可如今隊伍上下無不佩服他,大家開始贊揚這個男孩。男孩也從未放慢一絲步伐。一路走來,他竟真沒抱怨過一句。
后來,男孩當了首長,也帶領著隊伍戰斗,戰士們無人不佩服他。
從小,我便敬佩奶奶口中的這個男孩,卻是莫名佩服。漸漸長大,接觸這個社會,我明白了我敬佩的是他的意志力。在這個不吃苦也能勉強生活的社會,大家都應該向他學習,學習他的恒心,耐心,和謙虛。
要實現自己的理想,要成功,不吃苦,怎能成長呢?
紅軍戰士的英雄事跡【篇4】
邱少云(1931~1952),中國人民志愿軍一級英雄,出生于四川銅梁縣(1997年后屬重慶市)關建鄉的一個貧農家庭。15歲那年被國民黨抓去當兵,1949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1年赴朝鮮作戰。
1952年10月,為打擊在上甘嶺的美國和南朝鮮軍隊,中國人民志愿軍第15軍第29師第87團第9連戰士邱少云被選派參加潛伏部隊,并擔任了發起沖擊后掃除障礙的爆破任務。12日上午,敵機向其所在的潛伏區進行低空掃射,并投擲燃燒彈。飛迸的燃燒液燃遍他全身。為了不暴露潛伏目標,邱少云任憑烈火燒焦身體一動不動。他雙手深深地插進泥土里,身體緊緊地貼著地面,直至壯烈犧牲。
戰后,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文藝工作團贈給特等功臣邱少云烈士錦旗上寫道:“獻給中國人民志愿軍偉大戰士邱少云永垂不朽”。志愿軍第15軍全體指戰員獻給邱少云烈士家屬的錦旗上寫道:“祖國人民的光榮”。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四川省____分會給邱少云烈士家屬的錦旗上寫道:“光榮之家”。四川省軍區司令部、政治部給邱少云烈士的家屬的錦旗上寫道:“偉大人民的戰士,英雄不朽的功績”。為了表彰邱少云崇高的群眾主義精神和頑強的革命意志,被志愿軍某部委員會追認為中共正式黨員,中國人民志愿軍領導機關于1952年11月6日給他追記特等功,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中國人民志愿軍一級英雄”稱號。同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最高人民議會常務委員會授予“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英雄”稱號,同時授予金星勛章、一級國旗勛章,并將邱少云的名字刻在金化西面的391高地石壁上:“為整體、為勝利而犧牲的偉大的戰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p>
紅軍戰士的英雄事跡【篇5】
江竹筠在她8歲時,性格剛強的母親與游手好閑的父親不能相處,便帶著江竹筠姐弟到重慶投奔兄弟。江竹筠10歲到重慶的織襪廠當了童工,因為人還沒有機器高,老板就為她特制了一個高腳凳。11歲時,她又進了重慶的一所教會辦的孤兒院,邊做工邊讀書。在苦難的生活經歷中,江竹筠對當時的社會制度充滿了憎恨,同時也養成了刻苦學習的精神。她在上學時十分用功,記憶力超群。之后據同牢難友講,在獄中,她背誦和默寫下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供難友們學習。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慶的中國公學,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學農學院植物病蟲系,翌年轉入農藝系。1946年,她畢業后回到重慶,參加和領導學生運動。1947年春,中共重慶市委創辦《挺進報》,江竹筠具體負責校對、整理、傳送電訊稿和發行工作,只幾個月的時間,報紙就發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敵人的極大恐慌。1948年4月,《挺進報》的發行機關被偽裝提高的特務打入,以順藤摸瓜的方式破壞了重慶市委,6月間,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慶的碼頭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經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東地委書記涂孝文,立即機智地大聲呵斥叛徒,使得叛徒無法再偽裝害人。江竹筠被送到重慶的“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的“渣滓洞”監獄后,慘遭手指釘竹簽等毒刑的殘酷折磨,仍堅貞不屈,并領導獄中的難友同敵人展開堅決的斗爭。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務秘密槍殺,然后被用鏹水毀尸滅跡,時年2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