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紅軍長征英勇奮戰的歷史故事
紅軍長征是我國革命史尚濃墨重彩的一筆,大家知道當中有哪些關于紅軍英勇奮戰的故事嗎?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了關于紅軍長征英勇奮戰的歷史故事,希望你喜歡。
關于紅軍長征英勇奮戰的歷史故事一
剛過大渡河,周恩來就病了。經常高燒不退,有時甚至處于昏迷狀態。
紅軍什么藥品都沒有,平時普通戰士受傷了,也只能用鹽水給傷員洗洗傷口,這就是最好的治療了。
他的醫護人員劉江萍很著急,總是和其他醫護人員千方百計到各個部隊去找藥。
周恩來知道了這件事,就把劉江萍叫來,對她說:“戰士比我更需要藥品,決不能到部隊去找,我們有什么就用什么!”
每到一個宿營地,劉江萍第一件事就是趕緊到處買藥,偶爾能買到一點止痛退燒藥,就立即讓周恩來服用。有一次他們在一個集鎮上,買到了二兩木耳,劉江萍喜極而泣,這在整個長征途中可以算是最高級的補品了。
由于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周恩來整天高燒不退,經常處于半昏迷狀態,翻雪山前部隊專門為周恩來準備了擔架,可他堅持自己走路。最后,他實在走不動了,才躺到了擔架上。
周恩來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從來沒有把自己當領導看待,而是把自己當做普通戰士,別人能吃苦,他也能。而且他比別人操的心多,費的神多。
過草地時,醫護人員好不容易給周恩來煮了一碗粥,他嚴厲地問劉江萍:“部隊現在吃什么你們不知道嗎?”劉江萍說:“怎么不知道,吃草根、吃樹皮,可你病得這么重,還協助毛主席工作,分擔全軍的重擔,難道吃一小碗稀飯都不應該嗎?”
“小劉呀,我們是革命的隊伍,一定要官兵一致,好壞大家都要一樣。”周恩來最終也沒吃那珍貴的稀飯。
紅軍進入甘肅時,正是收獲的季節,隊伍經過一片梨園時,長途行軍的紅軍看到,樹上果實累累,黃瑩瑩的,看見了都忍不住流口水。可是誰也沒有上前去拿梨子吃。房前屋后,梨子成堆。周恩來卻坐在梨樹下,一手端水喝,一手拿鉛筆,聚精會神地看地圖。劉江萍看到生病的周恩來沒吃老百姓一個梨子,睡在梨堆邊的他也一個梨都沒拿。
第二天,有戰士請求可不可以買點梨子,周恩來答應了。可當地群眾受國民黨的欺騙宣傳,沒人敢說價錢,只是說:“吃吧、你們吃吧!”梨農不接錢,戰士們就不吃梨。結果,在盛產梨的地方,紅軍沒吃上一個梨子就離開了。
關于紅軍長征英勇奮戰的歷史故事二
在紅軍女戰士隊伍中,有一位年僅11歲的小姑娘,只見她身背一條線毯、腰別一把橫笛,手拄一根木棍,一路歌唱、吹奏為大家鼓勁,她就是長征中年齡最小的女紅軍——王新蘭。
王新蘭,1924年出生于四川宣漢一個富裕家庭,她的叔叔王維舟是著名的中共早期黨員。在叔叔的影響下,王新蘭的兩個哥哥和兩個姐姐先后加入共產黨。王新蘭7歲時,因為人小,不易引起白匪注意,黨組織常讓她傳遞秘密文件。
1933年紅四軍入四川,王維舟領導的“川東游擊軍”改編為紅四方面軍第三十三軍,他任軍長。當時王新蘭只有9歲,雖然年幼,但在家人的熏陶下,也領悟了不少革命道理。紅軍要長征了,家里只留下王新蘭和多病的母親。看到王新蘭終日如坐針氈的樣子,15歲的姐姐、紅軍女戰士王新國看出了妹妹的心事,知道她希望跟著紅軍一起走。于是,在姐姐王新國的鼓勵下,王新蘭鼓足勇氣報名參加紅軍。
深明大義的母親對此感到特別欣慰,只是擔心王新蘭年齡太小,紅軍不收。
時任紅四軍政治部主任的徐立清接待了她們。當他見到王新蘭扎著兩個羊角辮、個頭還沒有步槍高時,便微笑著問:“你這么小能干什么?”
王新蘭惟恐紅軍首長把自己看小了,便大著嗓門說:“我什么都能干!”
徐主任見她率真的樣子,哈哈大笑:“哦?什么都能干?那就說說你能干些什么。”
“好!”聽首長話有松口,王新蘭的勁頭更足了:“我會寫字,會跳舞,會吹奏,還會唱歌!”說著她還用手在地下寫了幾個字讓徐立清看。
這時,姐姐王新國也在旁邊幫腔:“首長,您就收下我妹妹吧!您別看她年齡小,可她已經為黨工作好幾年了。”她如數家珍般把王新蘭幾年來為黨傳遞情報的事講給徐立清。徐立清一邊聽,一邊連連點頭:“嗯,不錯,不錯。”專心聽王新國說完,徐立清轉而對王新蘭說:“小妹妹,不是紅軍不要你,只是你的年齡太小了……”
一聽又沒希望了,王新蘭發起了小孩脾氣:“小?小怎么了?哪個天生會打仗,還不是一點點學起來的。我雖然年齡小,可學東西還快呢!”
看王新蘭參軍的決心很大,徐立清最終同意了:“好吧,那你明天就過來吧!”王新蘭當即興奮得跳了起來。隨著一聲“是”,王新蘭拉著姐姐就往外跑。徐立清突然想起了什么,對著她們喊:“你媽媽同意嗎?”“早就同意啦!”一句愉快的回答從門外飄了進來。
幾兄妹把母親托付給地方蘇維埃組織后,第二天一大早,王新蘭就到紅四軍報到了。王新國被分配到紅四軍政治部宣傳委員會工作,王新蘭則安排在委員會下屬的宣傳隊當宣傳員。一到宣傳隊,姊妹倆就開始編演節目、書寫標語。長征路上,王新蘭和戰友一起穿山越嶺,爬冰臥雪,無論吃多少苦,受多大罪,從不叫苦叫累,也從不掉隊。
不過,王新蘭確實太小了,爬雪山,她是靠拉著馬尾巴才攀上去的;過草地,她有些時候也不得不趴在紅軍大哥哥的肩膀上。盡管這樣,王新蘭只要有機會,就會立在風口、站在路邊,為戰友們送歌獻舞,加油鼓勁。
小紅軍王新蘭愣是用稚嫩的雙腳走完了二萬五千里長征路,隨同大部隊勝利到達陜北。
關于紅軍長征英勇奮戰的歷史故事三
紅軍在爬雪山、過草地以前,進入到一個崇山峻嶺的地帶。
那天晚上,下著傾盆大雨,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往北去的山路,崎嶇不平,又特別滑。
董必武和警衛員小王,沿著高低不平的羊腸小道,深一腳、淺一腳地向前摸索著趕路。小王不小心踩翻了一塊石頭,重重地摔了一跤,當他爬起來的時候,滿身是泥,嘴里也摔破了,流著血。最倒霉的是,腳上穿的鞋子不見了,他沒有對任何人說,決定咬咬牙挺過去,只好光著腳丫子趕路。
第二天清早,雨過天晴,大地像一座水晶宮一樣,雨珠在太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亮。董必武發現小王的光腳丫上有幾條血口子,就知道他的鞋子丟了,便從馬褡褳里取出一雙自己的舊布鞋,遞給小王說:“要取得革命勝利,現在就要吃大苦。你光著腳,是走不出雪山草地的,快拿去穿上吧!”
小王堅決地說:“我不怕苦,就是打赤腳,也保證在長征路上不掉隊,走出雪山草地沒問題!”這是多么好的戰士啊!董必武聽了心里十分感動,仍舊把那雙鞋遞到小王手上,說:“這是命令,你拿著穿!”
小王說:“我知道首長只有這雙鞋,還是您自己留著穿吧。”
董必武把腳往上一蹺,得意地說:“這不還有一雙草鞋嗎?”
小王說:“那雙草鞋已經很破了。”
董必武笑了笑,說:“不要緊,我還準備了一批‘特制布鞋’。”
小王十分疑惑,心想從長征開始,就一直跟隨著首長,這種鞋,別說沒有見過,連聽都沒有聽說過。小王望著董必武,眨眼問道:“什么特制布鞋?我怎么從來沒有聽說過。”
“哈哈哈,”董必武笑了起來,然后指著馬背上的馬褡褳說,“那不就是嗎?”
小王知道,馬褡褳里,除了董必武的一些辦公用具和簡單的生活用品外,其余的東西都是在行軍途中撿的破爛,像破布、破鞋、破襪子、破麻袋、破棕片等。平時,由于工作忙,董必武沒有給小王解釋。今天,他親自從馬褡褳里取出幾塊棕片,在自己的腳上嚴嚴實實地包扎起來。包扎好以后,在地上走來走去,一邊走一邊說:“過去古人作戰,用鐵甲做衣服。我們把這些破爛撿來做鞋穿,用壞了一層,再包扎一層,不就是‘特制布鞋’嗎?”說完又得意地笑起來。
從此以后,董必武又多了一個撿破爛的伙伴,就是警衛員小王。正是董必武發明的這些“特制布鞋”,在長征行軍中廣為流傳,陪伴紅軍爬過來雪山,走過了草地。
看過關于紅軍長征英勇奮戰的歷史故事的人還會看:
1.紅軍長征的故事
2.紅軍長征感人的故事 長征感人故事
3.紅軍長征的故事
4.紅軍長征的小故事
5.紅軍長征的感人故事 紅軍長征中發生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