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經典故事 紅軍長征經典故事
當年紅軍長征的故事感動了無數的中國人。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了紅軍經典故事,希望你喜歡。
紅軍經典故事一
三過草地,劉應啟都是在最艱苦的收容隊里收容病號、彩號。他還清晰地記得李先念在過草地時說過的一句話,“前面部隊吃豌豆頭,中間部隊吃豌豆桿子,后面部隊吃豌豆根子”。過草地前部隊準備了不少干糧,過草地的時候一個星期就吃光了,吃完了干糧就吃野草,吃牦牛糞便。
他在收容隊中抬擔架,背傷員,有時候一抬就是半天,除了跟戰友輪換著抬傷員外,每天都要背、扶病號和彩號。戰友沒吃的了,他就將身上帶的干糧分給傷員們吃,而自己餓得實在受不了時,只好吃草根、牦牛糞。
收容隊在后面,危險性很大,一怕不明真相的藏民追殺,二怕跟大部隊落下距離,三怕戰士們體力不支倒在路上。幾乎每一次過草地,都要遇上幾遭。他發揮做政治工作的特長,耐心地向藏胞引導說服,最后才得以讓病傷的戰友通過。
第二次過草地的時候,收容的傷病號行軍到草地深處。突然,狂風卷著冰雹,冰雹裹著沙石,帶著一股駭人的嘯聲襲來。在一個土坡下,劉應啟遇到一個戰友,頂風冒雪行軍累得全身都已發軟,再加上坡陡泥滑,他怎么爬也爬不上去,而身后就是一片沼澤地。他頂著冰雹奔上前,緊緊地拽著戰友的手。
“我實在走不動了,要不,你把我留下吧!”戰友再次哀求。留下來,只有等死!劉應啟不讓戰友再說話,讓他保存力氣,一邊緊抓住戰友的手,一邊喘著粗氣輕聲說:“抓緊!”看著劉應啟懇切的目光,那名戰友猶豫了一會兒,最后還是伸出凍得發抖的另一只手。
一步、兩步、三步……早已筋疲力盡的劉應啟艱難地連爬帶拖,用另一只手緊緊掐進土坡的泥里。終于,戰友被拉出了危險區域,這時風也越來越兇猛。突然一個趔趄,他倆都摔倒了。眼看兩人就要滑進泥潭,恰好9團政治處主任肖明德路過這里。肖明德飛快地將兩人拖住,然后拽著坐騎的尾巴,硬是把他和戰友一起拉上了坡。這個戰友被扶上肖明德的戰馬,直到趕上大部隊,才算躲過這生死一劫。
每當遇到一些因傷、因饑餓而實在走不動的戰友,劉應啟就動員戰友說:“今天、明天有困難,走出草地就沒了困難。”在他的樂觀情緒的感染下,掉隊的戰友相互幫助,共度難關。他和戰友們還編寫了“睡泥地,蓋的天,頭枕山,星星明月來相伴,紅軍變成了活神仙,把那小鬼子嚇破了膽”等收營歌;“草原篝火滿天紅,行軍方向是朝東,領導我們干革命的是共產黨毛澤東,中國革命一定會成功”等打油詩,來鼓舞士氣激勵斗志。
劉應啟和收容隊在過草地中收容掉隊戰友共有300多號。這些病號和彩號在他和收容隊員的照顧下,傷勢恢復后就返回原部隊,投入新的戰斗。
紅軍經典故事二
1935年1月下旬,劉應啟所在的紅四方面軍發動了廣昭戰役,爭取在廣元與昭化之間撕開一道缺口順利渡江嘉陵江,向川甘一帶發展。22日,廣昭戰役打響,由于兩城敵軍固守,紅軍進攻數日數未下,后主動撤出,準備創造條件渡江,配合中央紅軍北上抗日。
3月28日,部隊再次渡江。27團二營是尖刀營,四連一排擔任打先鋒的任務。宣傳股長劉應啟也被派出趁著夜色渡江。32個人坐著5艘小船和8只牛皮船,劈波斬浪飛快地駛向對岸,不料到了對岸被敵人發覺。危急時刻,劉應啟對排長說,我們人少消滅不了敵人大部隊,不能死打硬拼,你先帶領大家沖到對面山上,隨時準備接應后繼的渡江部隊,我在后邊掩護。
“紅軍過來了,紅軍過來了,正在上山”。這時,5名敵人在隊伍后面大叫。駐守的敵軍得知我軍行蹤,后繼渡江部隊面臨更大的危險。劉應啟急中生智,朝亂叫的敵人扔去一個手彈,正好在叫聲中爆炸了,那些敵人馬上就無聲無息了。先鋒隊到了山頂,天已經亮了,大家發現大部隊還沒有過江,突破口被敵封鎖,都很焦急,劉應啟一邊穩定軍心,一邊思考對策。
山下兩邊各有一個營地,在山頂能清楚地看清敵人動靜。下午兩點鐘,兩個送信的敵人到山對面的營地,剛上山頭就被先鋒隊殲滅了,敵人發覺不對勁,隨后調來一個連包圍了山頂,敵眾我寡,情況非常危急。劉應啟果斷地帶領大家與敵人戰斗。混戰之中,一個頭上戴著大蓋帽的軍官舉起大軍刀向劉應啟頭上砍來,在這萬分危險時刻,兩聲槍響,敵人應聲倒下,原來他和敵人背后一名戰士同時開了槍,敵人的軍刀砍在他的左肩上,把棉襖砍破了。這次在戰士們英勇頑強的戰斗下,共消滅30多名敵人。
劉應啟決定帶著隊伍撤回,準備渡江與大部隊會合。他們一路打到江邊,后面敵人追上來了。“快跳下江游過去。”劉應啟喊著,一個小號兵、小衛生員不敢下水,被沖上來的敵人抱走了。敵人又沖上來抓他,他對著敵人放了3槍,縱身跳下江里,在水下向左游了幾步,再轉向右。敵人邊向江里開槍邊喊叫:“快回來,不回來會死在江里喂魚的。”有的往回游到江邊被敵人用刀砍死了。他在水上游一會,再沉到江底用一只手抓江底泥爬幾米后再上來呼口氣。一次當他露出水面,只覺得著頭皮一麻,身邊的江水漸漸變紅了,這才知道被一顆子彈擊中了頭頂,把頭皮和腦骨掀了一塊下來。他忍著劇痛上了岸,爬著回到了大部隊,就昏死過去了。那次行動,32人先鋒隊只有他一人生還,那顆子彈在他頭頂永久地留下了一條“彈溝”。
紅軍經典故事三
板寸、襯衣、皮鞋,86歲高齡的趙德仁把牛皮腰帶扎得老高。
1935年,紅軍來到蒼溪之前,趙德仁原本是要逃荒到嘉陵江西岸的。當時謠言四起,人心大亂。“毛澤東牙齒有巴掌寬,吃人如同吃面條”“張國燾坐在轎子里,舌頭從轎頂伸出來去吃人”“把小娃兒身上鑿七個洞,用管子吸血”……類似的說法漫天傳播。
“不管窮人富人都往西岸跑,我也怕得要命,跟著跑。”逃難路上,趙德仁碰上了紅軍的宣傳員。
宣傳員對趙德仁說:“我們是打富救貧的。”于是,他將信將疑地留了下來。“我觀察了一段時間,確實沒有看到吃人的紅軍,就參了軍。”他回憶說。
參軍不久,趙德仁被調到徐向前身邊當警衛員。15歲的他濃眉大眼,很是帥氣。戰友們叫他“大姑娘”,徐向前稱他“小鬼”。
在嘉陵江畔,紅四方面軍長征渡江前,趙德仁跟隨徐向前勘查地形、選擇渡口,“走了很多山路”。
渡江作戰,徐向前在嘉陵江東岸的一個山洞里待了整整兩夜。“山洞里不能咳嗽,也不敢露火光,他在洞里走來走去,一支煙分兩次抽完。”
愛抽煙,是徐向前留給趙德仁最深的印象。“徐向前的煙都是我們班長給發的!”趙德仁回憶說,那些煙紙是從“白區”搞來的,由警衛班長保管,平時徐向前三四天抽一包,“不過,打仗那天晚上,他抽了兩包”。
1935年6月,紅四方面軍與中央紅軍在懋功會師。此后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一個叫兩河口的小鎮上召開了擴大會議。趙德仁所在的警衛連,負責外圍警戒。
“他們好像吵得很厲害,還有人拍桌子。”趙德仁偷偷往里面瞅了一眼,“張國燾蹦得八丈高。”
趙老的用詞顯然有些夸張。多少年后他才從歷史書中知道,正是在那次會議上,中共中央以多數票否決了張國燾的南下主張,決定北上。也就是這次會議后,趙德仁跟隨張國燾、朱德率領的左路軍,向阿壩開進。
“但后來張國燾還是南下了,唉!”趙德仁回憶起了南下的日子。
過雪山時,趙德仁得了痢疾,瀉得無力走路。風一吹,雞蛋大的石頭往下打,他顧不了那么多,在路邊坐了下來。指導員上來就重重地打了他兩巴掌:“趙德仁,你不要命了!”
清醒了些的趙德仁又踉踉蹌蹌地跟著隊伍往前走了。翻岷山時,他又掉隊了。“到處都是凍死的人:有的槍靠在肩上,有的抱在一起,有的嘴里還有半塊干糧……我想爬起來,可一起身又跌倒了。但我不想死,我相信我能活下去。”趙德仁說。
草地行軍,趙德仁成了朱德的警衛員。“我們13名警衛員,走出草地后只剩下3個!”
“那個時候只知道餓!”好不容易省下來的半袋牛肉干,過草地時卻不見了,趙德仁急得哭了。朱德走了過來:“小鬼,哭啥子?”弄清情況后,朱德說:“莫哭莫哭,都是自己人吃了。今后我們每人少吃一口,就把你帶出草地了。”
一天清晨醒來,朱德怎么也找不著自己的腰帶,問趙德仁:“小鬼,我的腰帶呢?”
“我不敢開腔,只是低著頭。”朱德的牛皮腰帶,頭天晚上被趙德仁偷來跟幾個警衛員一起吃掉了。“味道還不錯,燒起來有點香。只是嚼不爛,不好咽,嘴里全是黑水。”
“朱德很快知道了真相。他沒說話,只是從地上揀起一條草繩,往腰上一系,準備出發。”趙德仁回憶說,他趕緊把馬牽了過去,朱德一擺手,“不騎了”。
趙德仁以為朱德為腰帶的事生氣了,嚇得直哆嗦。朱德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拍拍趙德仁的肩說:“給后面的傷病員騎吧。”
“以后的草地行軍,朱總司令再也沒騎過馬。”趙德仁黯然神傷,眼角皺紋里溢滿了混濁的淚水,“沒過多久,他就把他那匹跛馬殺了,幾十人吃了7天。”
看過紅軍經典故事的人還會看:
1.紅軍長征故事精選
2.紅軍長征的小故事
3.紅軍長征的故事
4.長征精神的故事有哪些
5.紅軍長征小故事有哪些 紅軍長征故事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