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邊疆戰士人物事跡
續寫忠誠,他們是嚴陣以待的“戰斗堡壘”;你是否在尋找“2023邊疆戰士人物事跡”?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資料,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3邊疆戰士人物事跡篇1
“喀喇昆侖精神”是"忠于祖國、熱愛邊防,勵精圖治、艱苦創業,扎根高原、建功邊疆,頑強拼搏、犧牲奉獻"這些精神的總和,是長期駐守喀喇昆侖山的官兵在守衛祖國西部邊陲的艱苦斗爭中形成的,體現了廣大邊防官兵視祖國利益高于一切的博大情懷和壓倒一切敵人、壓倒一切困難的堅強意志。
英雄是時代的杰出代表。以團長祁發寶為代表的英雄群體,是我們這個時代英雄精神的寫照。這些衛國戍邊的英雄官兵,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成才在火熱軍營,在關鍵時刻為了祖國的安寧和人民的幸福,舍生忘死,以英勇頑強、視死如歸的戰斗精神,體現了敢打必勝、矢志打贏的使命擔當,彰顯了聽黨指揮、聽令而戰的忠誠品格。在他們的身上,傳承著革命英雄主義的基因,燃燒著愛國主義的熱血,他們是當之無愧的___“最可愛的人”,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因此,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
積極投身____,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永葆軍人本色,在“展現作為、不辱使命”中顯露“想干事”。想干事是成事之首。思想是行為的先導,復轉軍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崗位變了,不變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多年來受黨和軍隊的培養教育,政治信念非常堅定,保衛祖國、建設祖國,這是復轉軍人的使命。明年,我國將進入“十四五”時期,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全體復轉軍人一定要保持想干事的熱情和激情,提高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把好方向,堅定不移跟黨走,“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在“展現作為、不辱使命”中顯露“想干事”。
永葆軍人本色,在“展現作為、不辱使命”中顯示“能干事”。能干事是成事之要。古人云,“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復轉軍人是曾經保衛祖國的“鋼鐵戰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是復轉軍人的時代任務。“戰場”的改變意味著任務的改變,面對新任務、新挑戰、新責任,全體復轉軍人一定要持續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優良作風,勇于直面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加強調查研究,強化業務訓練,不斷解決問題,練就過硬本領,在“展現作為、不辱使命”中顯示“能干事”。
永葆軍人本色,在“展現作為、不辱使命”中顯現“干成事”。干成事是成事之終。任何事業都是腳踏實地干出來的,勝利的道路沒有捷徑可走,更不可能一步登天,只有求真務實才能披荊斬棘、走向成功。復轉軍人始終保持著“召之能戰、戰之必勝”的信心決心,保有著敢于擔當的勇氣、善于作為的作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是復轉軍人的責任。肩負新時代賦予的強國重任,全體復轉軍人一定要在決勝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決勝之際,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奪取全面勝利中持續努力,在“展現作為、不辱使命”中顯現“干成事”。
2023邊疆戰士人物事跡篇2
喀喇昆侖精神,是長期駐守喀喇昆侖山的官兵在守衛祖國西部邊陲的艱苦斗爭中形成的,體現了廣大邊防官兵視祖國利益高于一切的博大情懷和戰勝一切敵人、壓倒一切困難的堅強意志。
神仙灣哨所是喀喇昆侖精神的發源地,位于喀喇昆侖山口,海拔5380米。在這片冰封雪裹、空氣稀薄的“生命禁區”,官兵們以守衛祖國最艱苦的地方為榮,戰風雪、斗嚴寒、抗缺氧,逐步形成了閃爍著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光芒的喀喇昆侖精神。
這一精神,既是神仙灣哨卡官兵熱愛邊防、艱苦奮斗的生動寫真,也是戍邊部隊在執行進軍新疆、建卡守防、戍邊___等重大任務中所孕育的革命精神的高度概括。
喀喇昆侖精神是熱愛邊防
這是戍邊部隊視祖國利益高于一切的集中體現。從進軍新疆到挺進阿里,從剿匪平叛到平息暴亂,從執行特殊任務到自衛反擊作戰,新疆軍區部隊官兵都能挺身而出,衛國衛民,用生命和忠誠譜寫了報效祖國、為國盡忠的壯歌。
喀喇昆侖精神是艱苦奮斗
這是廣大官兵在嚴酷環境中頑強拼搏、創新發展的生動寫照,也是喀喇昆侖精神的基本特征。戍邊部隊官兵發揚愚公移山、燕子壘窩的精神,在荒無人煙的不毛之地建成整齊劃一的營區,生產出新鮮蔬菜,用自己的雙手讓昔日荒涼哨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喀喇昆侖精神是無私奉獻
幾十年來,歷代官兵以高原、邊防為家,把風雪邊關作為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把御外穩內作為創造軍旅輝煌的崇高事業,把崗位作為愛軍習武、精忠報國的陣地,用生命丈量雪域高原,用忠誠守護萬家團圓。
喀喇昆侖精神是頑強拼搏
戍邊官兵在艱難困苦面前,始終保持堅忍不拔的頑強意志,始終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利益得失面前,甘愿吃虧,樂于奉獻,以“祖國安寧我光榮,人民富裕我幸福”的博大胸懷,用戍邊建邊、默默奉獻的實際行動詮釋邊防軍人的崇高境界。
2023邊疆戰士人物事跡篇3
喀喇昆侖高原,雪山連綿不斷,伴隨風雪交加晝夜不止。然而,在這里衛戍邊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們始終屹立不倒,用鮮血、汗水與忠誠,詮釋了“人民衛士”的真諦。他們英勇斗爭、不懼犧牲,護衛山河無恙、邊疆康寧,守護國家安全、寸土不失,書寫了血色邊關的英雄事跡。他們的存在,讓我們倍感安心和自豪。讓我們向他們致敬,向護衛邊疆的英雄戰士們致敬!
艱苦環境,他們無畏風雪昂首逆行,盡顯錚錚鐵骨。喀喇昆侖高原位于祖國的西部邊境,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是對這里毫不夸張的描述;環境惡劣、資源匱乏亦是對這里形象貼切的表述。未接觸者聞及于此,或許很難想象人類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然而,在這里——祖國重要的西部邊關,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克服千難萬險、不畏冰峰雪谷,用堅韌不拔的志向與令人驚嘆的意志,在漫天風雪中昂首前行,堅決保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他們是受人尊敬的“逆行者”,是黨的“堅實護盾”,是人民的“安全衛士”,他們的一舉一動,盡顯中國軍人的錚錚鐵骨,展現了中華民族之魂。
忠誠于黨,他們恪守職責踐行黨性,無愧中國軍人。不論喀喇昆侖山脈的氣候多么惡劣、危險多么密集,這里的解放軍戰士都未曾退縮、勇往直前,他們用實際行動展示了對黨的絕對忠誠,顯示了對軍人職責的堅決恪守。他們無愧于中國軍人,無愧于黨和人民的贊許。純潔無瑕、忠貞不二的黨性在他們的身上“發光發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他們的身上得到真實印證。“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他們以“忠肝義膽”書寫“勇武傳魂”,不顧自身安危,沖鋒危險一線,與國土同命運、與雪山共呼吸,將黨旗真正高高飄揚在了邊關地帶。血色昆侖邊關,皆是他們的忠誠與奉獻;國土絕對安全,皆因他們的堅守與付出。他們是人民的衛士,是英雄的軍隊,亦是英雄的戰士。
敢于斗爭,他們捍衛國土不懼犧牲,鐵血染紅軍旗。中國熱愛和平,盡顯大國風度。然而,總有敵對勢力、不法分子試圖侵我邊境、占我國土。逢及此時,喀喇昆侖的邊關戰士們永遠無畏沖鋒、不懼犧牲,誓死捍衛祖國領土安全,以血色護邊關無恙。這里黨旗軍旗美如畫,是戰士的鮮血染紅了它;這里千里冰霜“春”常在,是英雄戰士的生命開“鮮花”。他們勇于斗爭,即使面對數倍于己的不法外軍,仍毫不屈服、角力到底,哪怕戰斗到最后一刻,都堅決以鮮血和生命保衛中華大地的每一毫、每一寸,以忠武鐵血染紅了軍旗。他們赤膽忠心、不怕艱苦、不畏犧牲,以血色在喀喇昆侖邊關讓黨的旗幟始終飄揚、國家領土寸土未失,軍營如山巍然不動。
雪山回蕩英雄氣,風雪邊關寫忠誠。讓我們向喀喇昆侖高原的“人民衛士”致敬,向流血犧牲的人民英雄致敬,向全體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們致敬!烈士永世流芳,英雄永垂不朽!
2023邊疆戰士人物事跡篇4
人民是歷史的締造者,英雄則是歷史的推動者。近日,中央軍委對守衛祖國西部邊陲的5名官兵進行表彰,授予祁發寶“衛國戍邊英雄團長”榮譽稱號,追授陳紅軍“衛國戍邊英雄”榮譽稱號,給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追記一等功,以國之名回應人民崇尚英雄的心聲,充分表達了對英烈的崇高敬意。英雄走了,但英雄的精神不會走,英雄的氣概必將永久留芳。
表彰的背后是要銘記英雄的事跡。“清澈的愛,只為中國”,“我們就是祖國的界碑,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國的領土”。“面對人數遠遠多于我方的外軍,我們不但沒有任何一個人退縮,還頂著石頭攻擊,將他們趕了出去。”面對外軍的公然越線挑釁,團長祁發寶身先士卒,身負重傷;營長陳紅軍、戰士陳祥榕突入重圍營救,奮力反擊,英勇犧牲;戰士肖思遠,突圍后義無反顧返回營救戰友,戰斗至生命最后一刻;戰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拼力救助被沖散的戰友脫險,自己卻淹沒在冰河之中。他們四名犧牲的軍人中最年輕的陳祥榕只有18歲,王焯冉23歲,肖思遠24歲,陳紅軍也才33歲,他們用年輕的生命、堅定的信仰把對祖國和人民的忠誠鐫刻在巍巍雪山之巔。祖國山河終無恙,守邊護邊志更堅。請記住這些英雄的名字!
他們“為人民戍邊、為祖國守防”的赤膽忠誠,他們“寧將鮮血流盡,不失國土一寸”的鐵血堅守,釋放出最為慷慨激昂的精氣神和震撼無比的原動力,讓無數人致以由衷的敬意,仿若英雄從未離去、英雄一直就在我們身邊。“他們為我犧牲”,英雄烈士的壯舉,祖國永遠不會忘記,人們始終都會銘記。中華民族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民族。據不完全統計,自革命戰爭年代以來,約有萬名烈士為國犧牲。正是這些英雄的前赴后繼、舍生忘死,才有了我們強大的祖國和人民的歲月靜好。然而,網絡上卻出現了一些扭曲英雄形象、歪曲事實真相的聲音,令人憤慨。今天我們崇尚英烈、學習英雄,就是要喚醒民族的初心,讓更多人“記得來路”,賡續英烈精神,照亮逐夢前行道路,凝聚起激勵我們前行的磅礴力量。
表彰的背后是要傳承英雄的火炬。“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回望過去,李大釗、焦裕祿、黃文秀、陳祥榕等一個個鮮活的形象,一串串難忘的名字,挺起民族脊梁,用自己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譜寫一曲曲感動天地的壯麗史歌,擘畫出中華民族復興道路上的深刻坐標。英雄是大難大險中走出來的主心骨,是砥柱中流、守護萬家燈火的“定海神針”。無論過去還是將來,英雄精神都是鼓舞我們艱苦奮斗、執政為民的強大思想動力,都是激勵我們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的寶貴精神財富。今天,我們正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越是接近民族復興越是充滿風險挑戰,在征服“婁山關”,跨過“臘子口”的關鍵時期,更需要傳承英雄精神,淬煉敢打必勝的過硬本領,只有我們勠力同心地接過英雄手中的“接力棒”,以一往無前的姿態“干事業”,那么,任何艱難險阻都阻擋不了我們前進的步伐。
2023邊疆戰士人物事跡篇5
近日,有報紙刊發反映中印邊境任務部隊官兵衛國戍邊先進事跡的綜合報道。中央軍委授予祁發寶“衛國戍邊英雄團長”榮譽稱號,追授陳紅軍“衛國戍邊英雄”榮譽稱號,給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追記一等功。
巍巍喀喇昆侖,英雄的名字和故事,在這里靜默佇立。在這片冰封雪裹、空氣稀薄的“生命禁區”,官兵們以守衛祖國最艱苦的地方為榮,戰風雪、斗嚴寒、抗缺氧,逐步形成了閃爍著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光芒的喀喇昆侖精神,其中埋藏著中國的制勝密碼和精神力量。
密碼一:初心不改 使命不渝
“清澈的愛,只為中國。”這是18歲的陳祥榕在日記本上寫下的戰斗口號,何為“清澈”的愛,為什么用“清澈”來形容對祖國的愛,我想,這是喀喇昆侖獨特的魅力。邊關無言,但戰士們把自己當做祖國的界碑,用腳步丈量國土,用生命捍衛家國,戍邊生涯中風與雪的洗禮、生與死的考驗,就像一個過濾器,足以濾去所有的浮躁與世俗,洗凈萬千鉛華,只留一顆初心,只剩下對這片土地、對這個國家無比清澈的愛,無比純粹的初心。黨員干部無論面臨何種紛繁復雜的新形勢和新要求,都應時刻把穩思想之舵,永葆純粹初心,正如____在給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百歲老戰士們回信時提到,希望他們引導廣大黨員特別是青年一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信仰,勇敢斗爭,初心使命代代相傳,陳祥榕的選擇正是當代青年人對這十六個字最為生動的詮釋。喀喇昆侖的山腳下,埋藏著純粹的初心。
密碼二:責任在肩 一往無前
“我們就是祖國的界碑,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國的領土。”這是烈士肖思遠寫在戰地日記上的一句話,他們是這么說,也是這么去做的,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大好河山,寸步不讓”的莊嚴誓言。前方是數倍于己意圖不軌的外軍,背后是祖國領土和14億國人,祁發寶毅然決然張開雙臂阻攔,邊防戰士頂著石塊、棍棒的攻擊,誓死捍衛著祖國的領土,絕不后退。他們也有4個月后即將初次見面的孩子,有已經在家等待了多年的老母親,有想要娶回家的心上人……不是沒有牽掛,只是穿上軍裝就意味著要擔當起軍人的天職,英雄勇敢無畏,只因責任在肩。這些英雄的邊防官兵,把青春、鮮血乃至生命,留在喀喇昆侖高原,筑起了一座座巍峨的界碑,替我們守住了山河無恙,守住了國泰民安。喀喇昆侖的山谷里,回蕩著責任的號角。
密碼三:精誠合作 同舟共濟
“對峙時干部站前頭、戰士站后頭,吃飯時戰士不打滿、干部不端碗,野營時戰士睡里頭、干部睡風口。”這是英雄團長祁發寶所在團不成文的“規定”,團長頂在最前面阻擋外軍,營長救團長、戰士救營長、班長救戰士……我官兵上下同欲、生死相依正是這次戰斗以少勝多的關鍵所在。雪域高原環境艱苦,各級官兵同住地窩子、同吃大鍋飯、同走巡邏路、同爬執勤點、同站深夜哨,任何情況下指揮員都身先士卒、帶頭沖鋒,無數沉默時光的甘苦與共,換來危難時刻的生死相依。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用真心換真情,在這種優良作風的指引下,逐漸凝聚起團結戰斗的強大力量,積淀出以命相托的生死情誼。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在這樣一往無前的精神激勵下,一代代喀喇昆侖的衛士正茁壯成長。喀喇昆侖的高原上,傳承著不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