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蘇文的個人簡介
蓋蘇文(603年-666年),又名淵蓋金(淵姓),是高句麗末期非常具有爭議性的鐵腕軍事獨裁者。中國的史書上通常避唐高祖李淵諱而稱為泉蓋蘇文。是高句麗著名的權(quán)臣。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蓋蘇文的個人簡介,希望對你有用!
蓋蘇文的家族背景
淵氏家族出于早期高句麗五部中的順奴部。淵蓋蘇文父親淵太祚為高句麗東部大人、大對盧(相當于宰相)。蓋蘇文繼承父職為大對盧,仍掌高句麗軍政大權(quán)。
蓋蘇文弒君攝政
618年高句麗榮留王登基后,榮留王和他的大臣們想計劃除掉一些高句麗內(nèi)部頗有勢力的將領(lǐng),并準備第一個干掉對其王位最有威脅的淵蓋蘇文。淵蓋蘇文得知榮留王的計劃后,邀請榮留王和他的大臣們視察他的軍隊,并設(shè)盛宴款待。在宴席上淵蓋蘇文殺死了榮留王的百名大臣,后又闖入王宮殺死榮留王并分尸,而且沒有給榮留王舉行葬禮。之后淵蓋蘇文自封自己為“大莫離支”(即最高攝政),立榮留王的侄子高寶藏為王并攝政。
蓋蘇文與唐的戰(zhàn)爭
唐與高句麗的戰(zhàn)爭是東北亞歷史上的重要事件。許多人認為高句麗與唐朝的沖突是唐朝與新羅聯(lián)盟并導致高句麗最終滅亡的原因。淵蓋蘇文在高句麗于唐朝的沖突中扮演著主要角色,也是戰(zhàn)爭的導火索。
淵蓋蘇文攝政初期曾試圖與唐朝謀好。 他支持用道教取代佛教,并在643年派人到唐朝索要8部道經(jīng)。一些歷史學者認為淵蓋蘇文的這一做法是為準備日后與唐的戰(zhàn)爭拖延時間,迷惑唐朝,因為淵蓋蘇文要吞并新羅的企圖使唐朝與高句麗的沖突不可避免。
隨著高句麗對新羅發(fā)動新的戰(zhàn)爭,高句麗與唐朝的關(guān)系開始惡化。645年,唐與高句麗的戰(zhàn)爭爆發(fā),唐太宗親自率兵打高句麗并拿下了幾座高句麗城堡。不過由于安市城城主楊萬春的抵抗,唐太宗受阻于安市城無法前行。唐太宗從海上派出由張亮率領(lǐng)攻打平壤的軍隊受阻于建安城(今遼寧營口)。唐太宗由于楊萬春堅守以及寒冬惡劣天氣被迫返回。
根據(jù)申采浩的《朝鮮上古史》,唐太宗在撤退之中,受到了淵蓋蘇文的追擊。不過,朝鮮半島和中國的古代史書文獻都沒有相關(guān)記載。
661年,唐太宗的兒子唐高宗再次攻高句麗,但并不成功。662年,蛇水之戰(zhàn),淵蓋蘇文大勝唐朝龐孝泰。不過雖然唐朝的數(shù)次入侵沒能滅亡高句麗,但嚴重削弱了高句麗的實力。不過在淵蓋蘇文在世期間,唐與新羅都無法征服高句麗。
淵蓋蘇文有三子,淵男生,淵男產(chǎn)和淵男建。666年五月,淵蓋蘇文去世,他的三個兒子為王位進行爭奪致使高句麗國力下降,唐與新羅聯(lián)盟繼續(xù)攻打高句麗,最后高句麗敗于唐與新羅的聯(lián)軍。668年,高句麗最終被唐與新羅聯(lián)軍所滅。
蓋蘇文的后人評價
唐與高句麗的戰(zhàn)爭是東北亞歷史上的重要事件。許多人認為高句麗與唐的沖突是唐與新羅聯(lián)盟并導致高句麗最終滅亡的原因。淵蓋蘇文在高句麗于唐的沖突中扮演著主要角色,也是戰(zhàn)爭的導火索。
淵蓋蘇文攝政初期曾試圖與唐謀好。他支持用道教取代佛教,并在643年派人到唐索要8部道經(jīng)。一些歷史學者認為淵蓋蘇文的這一做法是為準備日后與唐的戰(zhàn)爭拖延時間假裝安撫唐朝,因為淵蓋蘇文要吞并新羅的企圖使唐與高句麗的沖突不可避免。
公元644年,太宗派水路500船四萬兵從萊州渡海攻平壤,陸路則發(fā)兵六萬從東北趨遼東,自己親率六軍于前線督戰(zhàn)。陸路上,唐軍攻下了一直頂住了隋煬帝幾次遠征的重鎮(zhèn)“遼陽城”,但唐軍沒有直搗平壤,而是在進攻遼陽城西南重鎮(zhèn)安市城時,被安市城城主楊萬春阻兩個月而未能突破。考慮到即將來臨的寒冬,太宗急忙下令撤軍。在歸途中還是遭遇大風雪,死亡數(shù)千人,這次遠征以失敗告終。
661年,唐與新羅的聯(lián)軍攻下了高句麗西南的盟友百濟,并在隨后的8年里持續(xù)攻打高句麗。662年,蛇水之戰(zhàn),淵蓋蘇文大勝唐朝。666年,淵蓋蘇文去世。淵蓋蘇文的三個兒子發(fā)生爭斗。長子淵男生被他兩個弟弟陷害后投靠唐朝,幫唐攻打高句麗。
由于長年的饑荒與內(nèi)亂,高句麗668年最終被唐與新羅的聯(lián)軍所滅
淵蓋蘇文是高句句麗末期非常具有爭議性的鐵腕軍事獨裁者。一方面淵蓋蘇文的英勇成功地抵御了唐想滅掉高句麗的企圖。因此被許多人認為是朝鮮半島的民族英雄。另一方面,許多人認為他殘暴弒君,鐵腕統(tǒng)治導致了高句麗后來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