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近代歷史簡介
中華民國八年,1919年,李熙暴卒。孫秉熙稱“朝鮮民國‘都領于漢城,推李承晚為大統領。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朝鮮近代歷史簡介,希望能幫到你。
朝鮮近代歷史介紹
1896年高宗在俄國支持下稱帝登極,成立大韓帝國,從此朝鮮改為韓。
1904年日俄戰爭后,俄國戰敗,朝鮮政權徹底被日本控制。
日本于1910年8月迫使韓國政府同之簽定《日朝合并條約》,正式吞并朝鮮半島,淪為了日本的殖民地,并設立朝鮮總督府,進行殖民統治。日本將韓國王室封為日本貴族,讓高宗退位,擁立順宗。
1919年3月1日,朝鮮半島因日本禁止在學校內使用朝鮮民族語言,展開大規模反抗活動。柳寬順等青年學子在今日漢城鐘路區的塔洞公園發表“三一獨立宣言”,并把獨立宣言傳遍全國。這些獨立活動引起國民的反抗,并沖擊各地的日本警察機關,而引致日本警察的暴力鎮壓。史稱“三一運動”。同年,朝鮮半島獨立運動領導人先后在海參崴、上海、漢城成立臨時政府。最后,三處臨時政府并于上海“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臨時政府獲得中國國父孫中山領導的護法政府以及法國、波蘭等國的承認。
1939年上海淪陷后,臨時政府幾次遷移,最終于1940年9月遷至當時中國的戰時陪都重慶。在中國政府幫助下,朝鮮半島復國運動人士在中國成立“韓國光復軍”和“朝鮮義勇隊”。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臨時政府于12月9日向日本宣戰。
1942年5月15日,中國軍事委員會決定將兩支武裝合并為韓國光復軍,交由臨時政府直接統轄。
1945年11月23日,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遷回國內,光復軍也于次年返國。
1945年日本投降,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由蘇聯和美國軍隊接收。在美蘇的各自支持下于1948年8月成立大韓民國,1948年9月成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朝鮮人民軍期初一路勝利,將韓國國軍壓制到釜山一帶,于是美國決心介入,派兵于9月15日在仁川登陸,朝鮮人民軍面臨被美韓軍隊攔腰斬斷之勢,被迫撤退。并被美軍一路壓制到鴨綠江一帶。戰火燒到鴨綠江邊,嚴重威脅東北邊疆的安寧,這使得成立才一年有余的新中國也被迫介入。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開始抗美援朝。10月25日,志愿軍首戰殲滅南韓六師。經過反復的拉鋸戰以后,雙方最終決定1953年7月27日以臨時分界線(三八線)為界,中朝聯軍同美國主導下的聯合國軍簽定停戰協定,并由聯合國指派永久中立國瑞士及瑞典駐軍于共同警備區域,以監察兩國在邊境的軍事行動。
1958年10月26日,中國人民志愿軍全部撤離朝鮮半島,而美國至今仍有軍隊駐扎在韓國。
朝鮮近代歷史簡介
中華民國八年,1919年,李熙暴卒。孫秉熙稱“朝鮮民國‘都領于漢城,推李承晚為大統領。孫秉熙去朝鮮民國都領號。中華民國十四年,1925年,樸殷植、李相龍相繼任臨時政府國務領。
中華民國十五年,1926年,崔昌植任臨時政府代理國務領。李坧卒。旋有洪震、金九相繼任臨時政府國務領。中華民國十六年,1927年,李東寧任臨時政府主席。中華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宋秉祚、曹成煥、金奎植、李承晚、尹琦燮、崔東旿、車利錫、申翼熙任臨時政府國務委員。
中華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梁起鐸、宋秉祚、趙素昂、曹成煥、金奎植、尹琦燮、柳東說、崔東旿、車利錫、成周實、金澈繼任臨時政府國務委員。中華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李東寧復任臨時政府主席。中華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金九任國務委員會主席。
中華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約瑟夫·維薩里昂諾維奇·斯大林表示,朝鮮應該獨立。
中國國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長蔣中正、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英國內閣首相溫斯頓·倫納德·斯賓塞·丘吉爾爵士發表《開羅宣言》稱:“我三大同盟國軫念朝鮮人民所受之奴隸待遇,決定在適當期間,使朝鮮自由獨立。”
看了朝鮮近代歷史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