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傳統節日
客家,是一個具有顯著特征的漢族民系,也是漢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圍最廣闊、影響最深遠的民系之一。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客家人傳統節日,希望能幫到你。
一、客家人的傳統節日
1、春節。從年二十五開始入年界,年二十五一般進行大掃除,清洗家具等,一直到次年正月20出年界。從年初二開始可以走親戚。從入年界到出年界之間一般是不怎么干活的,都是準備過年,辦年貨。
2、正月十五,年宵節。賞燈,對對聯,豐順埔寨鎮有燒龍表演。
3、清明節(音簽名)。掛紙(掃墓)。
4、五月節(端午節),五月初五。一般會用艾枝插在門口,避邪。
5、七月半(七月十五),有走親戚的習俗。
6、八月初一。把前幾年去世的先人骨頭從官材里拾進瓦壇子里(牽先人起身),另外找地方安葬,做風水(墓,墳)。
7、八月半(中秋節,八月十五日),吃月光餅、沙田柚。有走親戚的習俗。
8、重陽節(九月初九),爬山登高,學校組織學生爬山登高。
9、十月朝(十月初一),有走親戚的習俗。
10、冬節(冬至日)。
二、客家風俗
客家大都是唐宋時期中原地區移民來的。客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融合和同化了一些土著少數民族,同時將其風俗也吸收、融合于自己的風俗之中,又在與其他地區、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吸收、融合了他們的良風美俗,加上客家人口眾多,居住地域廣大,形成了"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所以,客家風俗在傳承和變異中,顯得特別豐富多彩,包羅萬象。
客家保留的傳統風俗,大都是唐宋時期中原地區移民帶來的。客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融合和同化了一些土著少數民族,同時將其風俗也吸收、融合于自己的風俗之中,又在與其他地區、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吸收、融合了他們的良風美俗,加上客家人口眾多,居住地域廣大,形成了“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所以,客家風俗在傳承和變異中,顯得特別豐富多彩,包羅萬象。
風俗是一個民族在生產、服飾、飲食、居住、婚姻、喪葬、節慶、娛樂、禮儀、信仰等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廣泛流行的、經常重復出的行為方式。這種行為方式就是人們自覺的喜好、風氣、習尚和禁忌等,它流行于民間,為大眾所自覺傳承。 漢族文化歷史悠久,風俗源遠流長,已有上下5000年連綿不絕的歷史。這一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都無法比擬的歷史優勢,使得漢族的風俗,無論哪一種、哪一類,都格外豐富而迷人。
客家的風俗具有凝聚力。客家作為漢族的一支民系,是如何凝聚而成的?其原因固然很多,但客家風俗具有凝聚力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原因。盡管客家風俗豐富多彩,千變萬化,具有明顯的地域性,但是客家風俗的基本內涵具有一致性或同一性。
例如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元宵節吃湯圓,這無論是哪一個省、哪一個地區,也無論是在大陸,還是在港、澳、臺的客家人,甚至到了海外,身處西方民族包圍之中的客家人后裔,都無一例外。
看過客家人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