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族的傳統節日介紹
瑤族的節日較多,有大節日、小節日之分。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瑤族的傳統節日,希望能幫到你。
瑤族的傳統節日簡介
瑤族的民族節日較多,除過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外,還有自己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盤王節、祭春節、達努節、耍歌堂、啪嗄節等。
節日里因為人多,飯一般不用鐵鼎鍋煮,而用木甄蒸,這種飯香氣更濃。每逢節日。瑤族人家還要做粑粑。節日菜肴主要是雞、鴨、魚、豬肉、豆腐、粉絲以及各種蔬 菜。五嶺山脈的瑤族,節日里喜作豆腐圓(圣水豆腐釀---瑤家十八釀第一釀),包“荷包扎(米粉肉)”。盤王節每隔若干年才舉行一次。過去過盤王節時, 要大量宰殺牲畜,進行祭祀。祭春每年都要進行,一般都選在農歷三月,屆時青年男子要上山圍獵,下河捉魚;婦女則要包粽粑,蒸五色糯米飯。花籃瑤在除夕晚上要先以一塊肉和一團粑粑給狗吃,名為祭狗,然后家人才能進餐。他們認為谷種是狗帶來的,先祭狗是預禱五谷豐登。節日菜肴要豐富多彩,除雞肉外,還有河鮮和捕獵的山禽野味及豆腐。
有的地方瑤族四月八節還要煮烏米飯。在湖南江水縣的瑤族姑娘,每年農歷四月初八過“野餐節”時要吃花蛋,制作花粑粑,吃花糖。姑娘們在吃花蛋、花糖和花粑粑時,小伙子不許偷看,違者還要受罰。
瑤族的傳統節日介紹
趕鳥節
農歷二月初一為趕鳥節,縣內各族都有此習慣,但瑤族更為突出。相傳過去鳥害嚴重,成群結對的鳥兒啄食田地上的種子、秧苗,影響了莊稼生長。 鋪天蓋地的各種鳥兒到處飛,趕都趕不走。有個瑤族姑娘叫趙妹姑,嗓音甜脆,她帶領村中男女青年,于農歷二月初一這一天放聲歌唱,她們邊唱邊向森林跑,將鳥 兒引到了深山密林里,鳥兒被優美的歌聲迷住了,半月都沒有醒過來。這樣田地上的種子才得以破土成苗,茁壯成長,這年糧食也得到了豐收。從此,每年農歷二月 初一,瑤族青年男女,便相邀到山上對歌,紀念歌仙趙妹姑,驅鳥祈求豐收。借此機會,瑤家青年男女通過對歌形式,相互表達愛慕之情。歌畢,青年男女通過“拿 籃子”、“送籃子”的方式,確定愛情關系,而且愛情在竹籃子的一拿一送中,逐步成熟。現在,趕鳥節仍是瑤族青年最主要、最喜愛的文化娛樂活動之一。
倒稿節
農歷十月十六日,是瑤族人民傳統的歡慶豐收的日子。這時,稻子、紅薯、包谷、粟米等農作物都己收割完畢,瑤族人民把這一天定為“倒稿節”。在這一天之前,誰種誰收,不準亂割濫收,否則按鄉規民約處以罰款。過了這天,任何人可以上山下田收撿成果,誰收誰得,不得干涉。
盤王節
“盤王節”是瑤族最為盛大的節日,節日時間為農歷十月十六日。
但根據各地瑤族傳統習 俗和谷物收成、人畜康泰的情況而定,每三五年才過一次,甚至有的12年過一次。每逢“盤王節”,村寨房舍要打掃干凈,男女老幼梳妝打扮,換上節日盛裝,載 歌載舞,盡歡而散。除此以外,瑤族還過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木蓮節(也稱祖先節,時間為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等。大年初一婦女不串門訪親,不吃 青菜,有些還在門外插一青枝或木牌。正月初三、初五、初六家人不出門。節日一般為三天兩夜,也有的長達七天七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