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的主要寓意
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即“湯圓”。它的寓意深刻,代表著人們對團圓、和睦、幸福和完美生活的向往,有團圓美滿之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元宵節的主要寓意,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元宵節的主要寓意
在中國古代,元宵節是一個充滿浪漫色彩的節日。平日里足不出戶的女子可在這天出門賞燈,這也為青年男女提供了相遇機會。可見,元宵節為人們創造了一個傳情達意的好機會,也是中國古代的“情人節”。
中國傳統節日習俗適應了中國社會廣大民眾在物質、精神、倫理和審美等方面的綜合需要。在物質生活層面,中國的傳統節日具有許多不同節日獨特的食品。元宵佳節,全家人在一起吃湯圓,“湯圓”與“團圓”字音相近,象征著團團圓圓,和睦相處。
元宵節的來歷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就有了。據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
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后來節日名稱演化為“元宵節”。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 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稱燈夕。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
元宵節吃湯圓寓意
元宵節吃湯圓,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湯圓”與“團圓”二字相似,取“團圓”之意,湯圓象征著親人團聚、幸福美滿。同時,吃湯圓也意味著在新的一年里闔家幸福、團團圓圓,所以是正月十五元宵節的必備美食。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
元宵節的習俗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蠶桑,并占眾事。傳說紫姑本為人家小妾,為大婦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廁間,成為廁神。每到迎紫姑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時期就見于記載。
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游,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走百病是明清以來北方的風俗,有的在十五,但多在十六日進行。這天婦女們穿著節日盛裝,成群結隊走出家門,走橋渡危,登城,摸釘求子,直到夜半,始歸。
逐鼠
逐鼠是一項元宵節期間的傳統民俗活動,始于魏晉時期。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因為老鼠常在夜里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傳說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
《荊楚歲時記》中說,正月十五的時候,有一個神仙下凡到一個姓陳的人家,對他們說:如果你們能祭祀我,就讓你們的桑蠶豐收。后來就形成了風俗。
舞獅子
舞獅子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于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據傳說,它最早是從西域傳入的,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隨著佛教傳入中國,舞獅子的活動也輸入中國。
有記載的舞獅最早出現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洛陽伽藍記》記載了法會行列中的舞獅,可見最初是隨佛教進入中國,作為佛教儀式的一部分存在。
“舞獅子”始于魏晉,盛于唐,又稱“獅子舞”、“太平樂”,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裝扮成獅子,一人充當獅頭,一人充當獅身和后腳,另一人當引獅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現獅子的溫馴,有抖毛、打滾等動作,武獅表現獅子的兇猛,有騰躍、蹬高、滾彩球等動作。
劃旱船
劃旱船,也稱跑旱船,就是在陸地上模仿船行動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兩片薄板,鋸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間,如同坐于船中一樣,手里拿著槳,做劃行的姿勢,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調,邊歌邊舞,這就是劃旱船了。有時還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檔著表演,則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種滑稽的動作來逗觀眾歡樂。劃旱船流行于中國很多地區。
元宵節的禁忌
禁忌一:不要來吵架
老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每逢佳節倍歡樂。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正是天官賜福,闔家團圓之時。
因此,不能打架吵架,尤其是不要吵架,吵架傷感情,正月十五是春節之后第一個傳統佳節,俗話說沒過十五還是年!怎么能吵架打仗呢?寓意新的一年不如意。
尤其是今天是 上元節,天官下界賜福,越喜慶越熱鬧,福氣就越大,天官賜福就越多。還有今天是燈節,民間有送燈、祭祖等等習俗,大家比較忙碌,更不要吵吵鬧鬧,影響一年好運氣!
禁忌二:不要去殺生
正月十五,在民間是個大節日,不僅是元宵節,還有燈節之稱,更是道教的上元節 ,是天官大帝誕辰之日。
因為是大喜之日,天官大帝在生日之日,心情格外高興,來到民間巡查民情,準備賜福人們,讓新的一年紅紅火火,福氣滿滿,福壽雙全!
因此,這天不要殺生,防止影響天官賜福,不利于賜福納祥,更是希望新的一年團團圓圓,幸福美滿。
禁忌三:不要回娘家
我們講了,今天是天官賜福的日子,迎接福祿壽喜財,家家戶戶笑逐顏開,放燈祈福,燃燈接福,忙的不亦樂乎。因此,女兒今天最好不要回娘家。
還有的老話說:“閨女不看娘家燈”,也就是說正月十五,不要回娘家,民間講究,說會帶走娘家門上的好運氣。我看,你不回就先不回去了吧!來日方長,時間多的是。
不管有沒有道理,你想想,自己這邊忙忙碌碌,需要處理,那有空回娘家呢?尤其過去,交通不便,家家戶戶還有送燈,祭祖,你說是不是?
禁忌四:不要借錢和丟物。
逢年過節,人們圖的是好運氣,好心情,討個好彩頭!
正月十五元宵節,正是闔家團圓之時,觀看燈火之日,祭祀祖先之夜,人們期盼過完十五元宵節,新的一年紅紅火火,招財進寶!這樣的日子里,如果碰上去借錢,或者是把錢借給他!心里都不是好滋味!你說是不是?
尤其是天官賜福之日,應當是福氣滿滿之時,因此,過去人們忌諱今天往外借錢,同時,也不要丟東西,寓意財富丟失,不吉利。
禁忌五:不要空缸米見底。
正月十五,元宵節,吃湯圓,鬧元宵,看燈火,寓意團團圓圓,圓圓滿滿,紅紅火火,福氣滿滿。
今天,講究一個“滿”字,喜事臨門,滿滿當當。自古民以食為天,老人們常常講究,說家里的米缸,面缸、水缸等等,都要滿滿當當,不能見底 ,干干凈凈。寓意新的一年生活幸福美滿,心滿意足,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