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文公的故事介紹
晉文公(公元前671年或前697年-公元前628年),名姬重耳,出生于曲沃(今山西聞喜縣),是春秋時期晉國的第二十二任君主。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晉文公的故事介紹,歡迎大家閱讀。
晉文公的故事介紹
清明節
晉文公流亡的時候,經常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有一年晉文公都快餓暈過去了,介子推割了一塊腿上的肉與野菜同煮成湯給他,當他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時大受感動。晉文公歸國為君侯分封群臣時卻忘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爭寵,攜老母隱居于綿山,后來晉文公親自到綿山請介子推,介子推躲避山里,不愿出來。晉文公手下放火焚山逼介子推露面,結果介子推抱著母親被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為了紀念這位忠臣義士,晉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難之日不生火做飯,要吃冷食,稱為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并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后一天定為清明節。
文公逐麋
晉文公即位后,有一次追獵一只麋鹿卻跟丟了,便問路邊農夫老古說:“見我的麋鹿了嗎?”老古跪著用腳指路說:“往那邊去了。”晉文公說:“我問先生,先生卻用腳指路,是為什么呢?”老古抖抖衣服站起來說:“想不到我們的君王竟然這樣愚笨啊,虎豹因為離開偏遠之地靠近人類,所以才被人獵到;魚鱉因為離開深水,才被人捉住;諸侯離開他的民眾而外出遠游,才會亡國。《詩經》里說:‘喜鵲筑巢,斑鳩居住。’國君你外出不歸,別人就要做國君啦。”于是晉文公開始害怕。回去遇到了欒枝。欒枝問:“獵到野獸了嗎,我看您臉上有愉悅的神色?”晉文公說:“我跟丟了,但得到了忠告,所以高興。””欒枝說:“忠告您的人在哪里呀?”晉文公說:“我沒有請他一起來。” 欒枝說:“作為王上卻不體恤他的屬下,是驕橫;命令下得遲緩而誅罰來得迅速,是暴戾;采納別人的忠告卻拋下其本人,是偷盜啊。”晉文公于是回去搭載老古,與他一起回去。
重耳對秦客
晉獻公的去世后,秦穆公派子顯慰問重耳:“寡人聽說,失去國家常常在這個時候,得到國家常常在這個時候。雖然您恭敬嚴肅,居喪也不可太久,時機也不可失去啊,請考慮一下吧!”
重耳將這事告訴舅舅狐偃,狐偃說:“你還是推辭吧。居喪之人沒有值得寶貴的東西,可珍貴的只有仁愛和親情。父親死去這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啊?還要用這事來謀利,那么天下誰能說清我們無罪過啊?”重耳便對秦國客人說:“君王賞臉吊唁流亡的我重耳,我在父親死去居喪的時候,我不能參加喪禮中去,而讓您操心了。父親死去這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啊?我哪里還有其他的圖謀來辜負您的情義啊?”重耳行稽顙之禮但不拜謝秦國客人,哭著起身,起身后但不再跟秦國客人私下交談。子顯復命將事情告訴秦穆公。秦穆公說:“仁人啊,公子重耳!叩拜但不拜謝,是他沒已晉獻公的繼承人而自居,所以沒有拜謝。哭著起身,就表示敬愛父親。起身但不私談,就表示遠離個人利益啊。”
晉文公的相關成語
退避三舍:語出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貪天之功:語出《左傳·僖二十四年》。
竭澤而漁:語出《呂氏春秋·義賞》。
師直為壯:語出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人莫予毒:語出《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危如累卵:語出《韓非子·十過》。
兵不厭詐:語出《韓非子·難一》。
艱難險阻:語出《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行將就木:語出《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志在四方:語出《左傳》:子有四方之志。
渭陽之情:語出《詩經·秦風·渭陽》。
看了“晉文公的故事介紹”還想看:
1.關于晉文公的故事有哪些
2.歷史人物晉文公的簡介
3.春秋晉文公的故事
4.晉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