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的歷史評價
莊子最早提出“內(nèi)圣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yuǎn),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陰陽”;莊子“三籟”思想與《易經(jīng)》三才之道相合。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莊子的歷史評價,歡迎大家閱讀。
莊子的歷史評價
荀子:“莊子蔽于天而不知人。”
司馬遷(漢):其學(xué)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于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余萬言,大抵率寓言也。善屬書離辭,指事類情,用剽剝?nèi)濉⒛m當(dāng)世宿學(xué)不能自解免也。
李白(唐):“萬古高風(fēng)一子休,南華妙道幾時修。誰能造入公墻里,如上江邊望月樓。”
白居易(唐):莊生齊物同歸一,我道同中有不同。遂性逍遙中一致,鸞鳳終較勝蛇蟲。(《讀(莊子)》)
王安石(宋):清燕新詩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吏無田甲當(dāng)時氣,民有莊周后世風(fēng)。庭下早知閑木索,坐間遙想御絲桐。飄然一往何時得,俯仰塵沙欲作翁。(《題蒙城清燕堂》)
蘇軾(宋):吾昔有見于中,口未能言。今見《莊子》,得吾心矣!
徐渭(明):莊周輕生死,曠達(dá)古無比。何為數(shù)論量,死生反大事?乃知無言者,莫得窺其際。身沒名不傳,此中有高士。(《讀(莊子)》)
金圣嘆(清):認(rèn)定為“天下奇書。”
郭沫若:秦漢以來的每一部中國文學(xué)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響之下發(fā)展的: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國古代哲人中,實在是絕無僅有。(《魯迅與莊子》)
魯迅:其文則汪洋捭闔,儀態(tài)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xué)史綱要》)
聞一多:“中國人的文化上永遠(yuǎn)留著莊子的烙印。”
李澤厚:“中國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內(nèi)心永遠(yuǎn)是莊子。”
胡文英:莊子眼極冷,心腸最熱。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腸熱,故感慨萬端。雖知無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熱腸掛住:雖不能忘情,而終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莊子獨見》)
于丹:如果一定要用一種色彩形容《莊子》的話,我看《莊子》是白色的,如果用一種溫度形容莊子的話,《莊子》的溫度比論語要低。說得有點玄妙,卻沒有跳出儒道相爭的泥潭。
莊子的故事
鴟得腐鼠
惠施在梁國做國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梁國)來,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嗎?那鹓鶵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時貓頭鷹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發(fā)出‘喝!’的怒斥聲。現(xiàn)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嗎?”
材與非材
莊子行于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無所可用。”莊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豎子殺雁而烹之。豎子請曰:“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主人曰:“殺不能鳴者。”明日,弟子問于莊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將何處?”莊子笑曰:“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莊子·山木》)
《呂氏春秋》:莊子在山中行走,看見一棵樹長得很美很高大,枝葉很茂盛,伐木者停在那棵樹旁卻不伐它。莊子問他這是什么原因,伐木者回答說:“這棵樹沒有什么用處。”莊子說:“這棵樹因為不成材,結(jié)果得以終其天年了。”莊子出了山,來到縣邑,住在老朋友的家里。老朋友很高興,準(zhǔn)備酒肉,叫童仆殺一只鵝款待他。童仆請示道:“一只鵝會叫,一只鵝不會叫,請問殺哪只?”主人的父親說:“殺那只不會叫的。”第二天,弟子向莊子問道:“昨天山里的樹因為不成材而得以終其天年,現(xiàn)在這位主人的鵝卻因為不成材而被殺死,先生您將在成材與不成材這兩者間處于哪一邊呢?”莊子笑著說道:“我將處于成材與不成材之間。成材與不成材之間,似乎是合適的位置,其實不然,所以還是免不了遭到禍害。如果遵循道德行事,就不是這樣了:既沒有美譽,也沒有毀辱,時而為龍,時而為蛇,隨時勢而變化,而不肯專為一物;時而上,時而下,以順應(yīng)自然為準(zhǔn)則,在萬物的原始狀態(tài)中漫游,主宰萬物而不被萬物所役使,那么怎么會遭到災(zāi)禍呢?這就是神農(nóng)、黃帝所取法的處世原則。至于萬物之情,人倫相傳之道,就不是這樣了。成功了就會毀壞,強大了就會衰微,鋒利了就會缺損,尊貴了就會受到傾覆,直了就會彎曲,聚合了就會分散,受到愛惜就會被廢棄,智謀多了就會受人算計,不賢德就會受人欺辱。怎么可以偏執(zhí)一方而加以依仗呢?”
原文:
莊子行于山中,見木甚美,長大,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弗取,問其故,曰:“無所可用。”莊子曰:“此以不材得終其天年矣。”出于山,及邑,舍故人之家。故人喜,具酒肉,令豎子為殺鴈饗之。豎子請曰:“其一鴈能鳴,一鴈不能鳴,請奚殺?”主人之公曰:“殺其不能鳴者。”明日,弟子問于莊子曰:“昔者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天年,主人之鴈以不材死,先生將何以處?”莊子笑曰:“周將處于材、不材之間。材、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道德則不然:無訝無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一上一下,以禾為量,而浮游乎萬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則胡可得而累?此神農(nóng)、黃帝之所法。若夫萬物之情、人倫之傳則不然:成則毀,大則衰,廉則銼,尊則虧,直則骫,合則離,愛則隳,多智則謀,不肖則欺,胡可得而必?”《呂氏春秋》
莊周夢蝶
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一只蝴蝶,飄飄蕩蕩,十分輕松愜意。他這時完全忘記了自己是莊周。過一會兒,他醒來了,對自己還是莊周感到十分驚奇疑惑。他認(rèn)真的想了又想,不知道是莊周做夢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莊周與蝴蝶一定是有分別的。這便稱之為物我合一吧。
鼓盆而歌
莊子晚年喪妻,惠施聞訊,前去吊唁。他是莊子的老朋友,此時已非梁國宰相,不必再擺官架子了,有必要去安慰莊子。莊子家居陋巷,馬車進(jìn)不去。巷口下了車,惠施走進(jìn)去。莊子的長子跪在門外迎接吊客,口稱:“俺娘給伯父道謝了。”惠施扶起孝子,說了兩句按照禮儀應(yīng)說的話,然后面罩悲憫之容,很嚴(yán)肅地進(jìn)了大門,步入靈堂。
莊子坐守棺旁,兩腿八字張開,撮箕似的很不雅觀,手拍瓦盆伴奏,毫無愁容,放聲歌唱。看見惠施吊喪來了,也不招呼,仍唱他的。
惠施說:“伉儷多年,同床共枕,她為你養(yǎng)兒成人,自己送走青春,老了,死了。你看得淡,不哭也行,可你,唉,竟然敲盆唱歌。你不感到做得太過分了嗎?”
莊子說:“你說錯了。我也是人啊,哪能不悲傷。但我不能一味的受感情支配,還得冷靜地想想呀。我想起從前,那時她未生,不成其為生命。更早些呢,不但不成其為生命,連胚胎也未成。更早些呢,不但未成胚胎,連魂氣也沒有。后來恍恍惚惚之際,陰陽二氣交配,變成一縷魂氣。再后來呢,魂氣變成一塊魄體,于是有了胚胎。再后來呢,胚胎變成幼嬰,她生下來,成為獨立生命。生命經(jīng)歷了種種苦難,又變成死亡。回顧她的一生,我聯(lián)想到春夏秋冬時序的演變,多么相似哦。現(xiàn)在她即將從我家小屋遷往天地大屋,坦然安臥。我不唱歡送,倒去嗷嗷哭送,那就太不懂得生命原理了。這樣一想,我便節(jié)哀,敲盆唱起歌來。”
惠施雙手奉上一袋賻金,放入瓦盆,暗自罵了一句“活見鬼”,便告辭了。
莊子陪葬
莊子快要死了,學(xué)生想用很多好東西給他做陪葬。莊子說:“我以天地為棺槨,以時間為連璧,星辰為珍珠,萬物是可以作為我的陪葬。我陪葬的東西難道還不夠多嗎?哪里還用著加上這些東西!”學(xué)生說:“我恐怕烏鴉老鷹的吃您的遺體。”莊子說:“在地面上被老鷹吃,在下面被螞蟻吃掉,奪過烏鴉老鷹的吃食,再交給螞蟻,這是多么偏心啊。”
看了“莊子的歷史評價”還想看:
1.石勇的歷史評價
2.歷史上莊子是誰
3.大禹人物歷史評價
4.柳公權(quán)的歷史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