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斷織的故事介紹
孟子在孔子的基礎上,繼承和發揚了儒家學派的“以德治國”的政治理念。孟子的政治核心理論是以王道治國,但究其本質,還是為封建地主階級服務的。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孟母斷織的故事介紹,歡迎大家閱讀。
孟母斷織
孟母斷織講的是在孟子少年的時期,有一天孟子放學回到家中,當時他的母親在屋里織布。看到孟子放學回來,就問他:“你在學校學習怎么樣啊?”孟子很不在意的回答母親:“還好吧,和以前一樣啊!”孟子的母親看到他一副無所謂的樣子特別的生氣,于是一氣之下就用剪刀把剛剛織好布用剪刀剪斷了。
孟子特別害怕,小心翼翼地問他的母親為什么要這樣做。孟子的母親就回答他:“你不好好學習,荒廢了學業和我剪斷這布有什么區別呢?有的人學習是為了自己的名聲,多學些東西才能長知識,所以平時才得以寧靜,做起事來避免了不必要的禍患。現在不好好學習,以后就可能做勞役,并且難以避免禍患,而這為什么和織布不一樣呢?如果沒有堅持到最后,如何使兒子和丈夫有衣穿有食吃?作為一個女人要是放棄了生產家里所需的必需品,作為一個男人放棄了自己的道德和教養,那么這一家人如果不做小偷強盜就只能做奴役了!”孟子聽完后嚇壞了。從那時開始,他從早到晚一直努力學習,最后終于成為了知名的大學者,這就是孟母斷織的故事。
孟母斷織的故事中,孟子的母親用織布來比喻學習,用斷織來比喻荒廢學業,既生動又形象,很具有說服力。這件事使孟子受到了特別大的刺激,改變了孟子對學習的態度,孟子最后的成功,與他的母親是分不開的。
孟母的兒子孟子簡介
一說起孟子,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就連很多外國人也是耳熟能詳,孟子是戰國時代的著名人物,他的思想和政治影響深遠,他是一個可敬的學者,是非常偉大的思想家,也是一個政治學家,并且他也是儒家學派的代表,孟子出生的年代是公元前的372年間,是鄒人,也就是我們今天的山東鄒城市人。
說起孟子大家肯定第一時間還會想到另一個圣人也就是孔子,其實雖然經常說孔孟,但是實際上孟子與孔子之間距離大概有100多年之久的歷史,我們從歷史文獻中了解到的孟子雖然出身在平民的家庭,但卻是實實在在的貴族后代,他雖然在幼年的時候就沒有了父親,而且家庭很是貧苦,但是仍然勤奮而且很好學,以致成為后世所敬仰的大思想家。孟子的很多學說都受到孔派的影響,是儒家學說里面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孟子一生主張推行仁政,他曾經在戰國時各個國家間進行著游學,雖然沒有被各個國家所采納,但是仍然對后世產生了很大的一部分影響,推行政治主張失敗后的孟子,開始退而求其次,開始進行開壇式的講學,教授學生,曾著有聞名于世的《孟子》七篇,當然還有很多的我們都很了解的著作,其中我們比較熟悉的就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還有孟子的許多著作都編入語文教課書里面,深得我們現代人學習和借鑒。
看了“孟母斷織的故事介紹”還想看:
1.斷織教子的故事
2.孟母斷機的典故
3.關于孟子的成語故事
4.個人禮儀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