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生活在哪個時代
莊子是道家學派的繼承人,是道家學派的大師級人物,對于他的記載和研究很早就有了。關于莊子是哪里人這個問題,最早給出答案的是創作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作品《史記》的司馬遷。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莊子生活在哪個時代,歡迎大家閱讀。
莊子生活在哪個時代
什么是先秦呢?先秦就是一個時間名稱,它是指包括了春秋到戰國這個時間段。先秦出現了諸子百家的局面。諸子百家就是指很多很多的文人學者,思想家,哲學家。
那么多的思想家里,得到最多人支持的有這么幾個。從時間上順序排第一位的是儒家,也是得到最多人推廣的一個。孔子,孟子,這兩個文化名人的思想著說都代表儒家。
第二個重要地位的就是道家。道家最早產生的時間應該是春秋末期,比第一個晚一些。道家元老是老子。他的理論里既有主觀也有客觀兩個方面的思維,還有一個特別的宇宙觀就是以個人為中心的宇宙論。春秋末期之后就發展到了戰國。戰國的莊子比老子思想先進些,他用的是事物相對論,論證的哲學理論。道家在戰國的時候除了莊子還有其他人研究發展。它還與其他學派結合,又演變出了新的一套理論體系,而且為漢代的統治者所采用。
百家思想里還有許多理論。當時各國不停的打戰比拼實力,因此統治者們就迷茫,就有了尋求先進思想的需求來指導提高自己國家的需要。有了市場就有了生產者。商鞅就是為這個需求服務的思想提供商。他的研究成果被統治階級接納并且采用,效果還挺好。還有一個韓非子,他試著把其他人的成果借取過來,在加上自己的創作,于是也生產出了一個還不錯的理論。
莊子就是這個時期的道家代表。
思想家莊子是怎么死的
用現代流行語來評價莊子,那是絕對的“高富帥”,出身名門,身上流著皇族血液,家庭出身高貴。擁有絕對先天優勢的莊子沒有走上紈绔子弟的道路,反倒是一心積極上進,成為了一名大人物。大人物活著的時候人生璀璨,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也注定了要“不走尋常路”。
戰國時期,人的平均壽命也就四、五十歲,而莊子卻活到了八十多歲高齡,這在當時可算得上高壽了。莊子之所以能活這么大歲數,完全是因為他想得開。他認為生死是人世間的自然輪回,不以個人意志力為轉移,對于自然而然的事情完全沒有必要痛苦與悲痛。
莊子自感所剩時日不多,便對弟子交代自己的身后事。他提出在他死后不需要陪葬品,讓他清清白白的離開。平日里弟子們對老師天馬行空的思維方式早已見怪不怪,但這個想法一出來都還著實嚇了一跳。戰國時期的陪葬文化比較流行,認為陪葬品可以保障人在下個輪回生活富足。而像莊子這么好地位的大家,陪葬品定是少不得的。莊子看透弟子們的心思,笑而不語,指指天與地,世間萬物都在他的腦子里長眠。
莊子的綠色葬禮在當時社會足夠前衛,引得人們議論不斷。有人說莊子在他妻子死后敲著盆唱歌,那時候就看出他精神不正常了。有人說莊子追求的與眾不同是道家崇尚的天人合一。即使飽受爭議,莊子從生到死,一直都在做他自己,這一點自始至終沒有改變過。
思想家莊子讓王篇原文及翻譯
《莊子·讓王》這一篇文章呢,普遍認為雖然是在《莊子》這本書里面,卻不是莊子寫的。而是莊子的徒子徒孫們等等后輩不知道是誰的作品。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里面已經有了一些脫離莊子口中“無為而治”的東西了。
這篇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其實說的是在很久很久以前,王位的禪讓這件事情。
堯這個人,大家都知道,大圣人嘛,所有中華兒女都應該感謝的人物。他在生命晚年的時候呢,想把王位給禪讓出去,可是當初的人素質太高了,王位跟個燙手山芋似的,讓不出去了。許由不要,子州支父不要。結果呢,大家都知道后來有了誰。舜王位做到了年限,想把王位讓給子州支伯。子州支伯不要;給善卷,善卷不要;給一個相熟的農夫,這位更好,帶著自己老婆孩子直接卷著鋪蓋跑了……由此可見,也不是人人都想做君王的哈。
不要不是重點,重點是大家的借口,要么是自己德行不夠,要么是自己能力不行。天下雖然重要吧,但是不如自己重要。生命還是最重要的。
這只是第一個故事,在接下來的幾個故事里面,層層深入,就在闡述生命的重要性。雖然總體來說還是不受外物所困擾,哪怕是最尊貴的王位,但是其中有一些已經是“有為”的東西,這些不屬于莊子,因此這也是懷疑并非莊子所作的最主要原因。
看了“莊子生活在哪個時代”還想看:
1.莊子名人名言
2.莊子的簡介
3.莊子心得讀后感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