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的典故介紹
施姓后裔生活在浣紗溪畔。其父賣柴,母浣紗,西施亦常浣紗于溪,故又稱浣紗溪。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西施的典故介紹,歡迎大家閱讀。
西施的典故介紹
西施原本是一個浣紗女,其實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通俗意義上的洗衣女。但是由于西施天生長得美麗,而且浣紗的姿態(tài)格外優(yōu)美動人,自然名聲遠播。西施與范蠡相遇,感覺自己遇到了對的人,無奈被自己愛的人是一個愛權力過于自己的人。
越王勾踐在被吳王奴隸三年后,回國便臥薪嘗膽,商量復國大計。在如此危難的國難之際,西施一個弱女子忍辱負重,以自己報效給越國,和鄭旦美人一起被越王勾踐當作求和禮物送給吳王夫差。而越王則準備積蓄越國的力量,等待時機成熟,一舉消滅吳國。
西施憑借自己傾國傾城的美貌,和她那高超的琴棋,以及天籟的歌聲和絕美的舞姿,致使貪圖美色的吳王每天都沉迷于后宮和酒色,終日不理會朝政。吳王夫差對于西施是十分寵愛的,他一見到西施,可謂是驚為天人,完全被西施迷住了。
吳王還為西施建了許許多多的宮廷,來賞賜西施。所以吳國的實力一日不如一日,逐漸衰退。于是乎,后來西施和宮外的越國里應外合,在一系列的計謀部署下,越王勾踐終于一舉滅了吳國,一報當年的恥辱,也不負越國人民的期望。當然,這也靠西施的忍辱負重,是為了越國的復國,一個女子有這樣的胸懷和使命感著實不易。
西施傳奇的故事,為后人們所贊頌。所以至今關于西施的書籍電影電視劇都是比比皆是,由此可見西施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地位之高。
西施后人
西施把吳王迷惑得可以說是眾叛親離,根本無心于國事,這為勾踐的對于越國的東山再起起到了掩護的作用。由此西施表現(xiàn)出了一個愛國女子的思想情操。最后,吳國終被越王勾踐所滅。后來有人傳說,吳國被越王滅后,西施終于離開了越國,和自己所愛之人范蠡,一起泛舟于五湖,后來他們下落不明,不知所終。
西施的長相可謂沉魚落雁,有芙蓉之貌。她出生的地方是在浙江的諸暨,那里的一個苧蘿村,那里山清水秀,風景優(yōu)美,民風淳樸。自然好的環(huán)境的熏陶,使西施擁有江南女子特有的溫柔和氣質,她的美好像娟娟細流,充滿了韻味。
西施的故事在我國民間流傳的很廣泛,她的原名叫做夷光,也就是施夷光。西施是我國戰(zhàn)國時期越國的一個以砍柴為生的老頭的女兒。因為西施的父親是施姓,加上他們家住在西村,所以大家都叫她西施。
西施的后人如今在距離桐廬縣的分水鎮(zhèn)上的百歲坊10里路遠的里范家,那里就是范式家族。據(jù)說那里的人是當年范蠡和西施的后代。那里原來叫做蠡湖村,根據(jù)那里的家譜歷史所記載,范蠡和西施逃離越國后,來到此地生活。
范蠡當時開過水渠,將它命名為范渠,范蠡當年養(yǎng)魚的池塘將它命名為蠡湖,所以這些證據(jù)可以證明西施范蠡的后代就是在里范家,也就是蠡湖村。范式家族的子孫為先人的貢獻和犧牲自己而感到驕傲。
看了“西施的典故介紹”還想看:
1.關于西施的典故
2.關于四大美女西施的典故
3.歷史人物西施的簡介
4.西施人物介紹
5.歷史上西施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