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為什么要負荊請罪
廉頗是趙國著名的將領,為趙國的國事安定做了重要的貢獻。在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一書中,講訴了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而負荊請罪更是用了大段的文字來講述故事的來龍去脈,給后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廉頗為什么要負荊請罪,歡迎大家閱讀。
廉頗為什么要負荊請罪
藺相如之前是宦官繆賢的門客,后來被繆賢推薦給趙惠文王作為趙國的使者,帶著和氏璧出訪秦國。藺相如不辱使命完成了任務,并且毫發無傷的完璧歸趙。在這次事件中,藺相如給趙惠文王留下了深刻的影響。后來,在澠池會戰中,面對強大的秦國,藺相如表現的無所畏懼,處處維護趙惠文王和趙國的形象。澠池之會中,趙惠文王被藺相如機智的才能所折服,于是封藺相如為上卿,官位與武將廉頗同高。
廉頗得知后,心中百般不服氣,他認為藺相如一介文人,動動嘴皮就能換來高官爵位。加上,藺相如之前還是宦官繆賢的門下客,想到這一點更是氣憤不已。想到自己,常年帶兵打仗,靠的都是勇猛殺敵才換來今天的成就,于是廉頗處處給藺相如難堪。藺相如知道廉頗的想法,也不與他爭辯,反而見了廉頗就繞道而走。甚至裝病在即不去早朝,避免和廉頗的正面沖突。藺相如的門下看見藺相如如此的害怕廉頗,心中很是憤懣。藺相如將廉頗和秦王對比,告訴門下說,自己連秦王都不害怕,怎么會怕廉頗呢。自己繞著廉頗走,就是不想和他有沖突,現在秦國不敢攻打趙國就是因為自己和廉頗鎮守趙國,要是和廉頗鬧不合,吃虧的就是趙國了。門下們都被藺相如具有遠見卓識的想法所撼動。不久之后,這段話傳入了廉頗的耳中,他認為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便背上荊條前去藺相如府中請罪,隨后倆人成為莫逆之交。
在這個故事中,藺相如胸懷寬廣并且具有遠見的眼光,被后人稱頌;而廉頗更有知錯就改的精神,在他身大將之風的氣魄展現的淋漓盡致。
廉頗的故事
廉頗是趙國的將領,因為驍勇善戰為趙國立下赫赫戰功,后人也將廉頗稱為戰國時期四大名將之一。縱觀廉頗一生,他的輝煌時期,莫過于趙惠文王在位時期。
廉頗因驍勇善戰得到趙惠文王的認可和重視,將他封為上卿,當時,上卿是趙國朝廷最高的官位。廉頗深知自己肩上承載了趙惠文王的使命,為了報答趙惠文王的知遇之恩,廉頗立下了戰功無數。在這期間,阻止了秦國來犯,為趙國的國家安定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同一時期,廉頗和好友藺相如兩人相輔相助,為趙國的繁榮富強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趙惠文王去世后,兒子趙孝成王成為趙國的君主,期間,趙國和秦國因為爭奪上黨地區而發生了戰爭,廉頗率領趙軍出戰。因為廉頗處在不利位置,加上戰爭難度比較大,幾次正面交手都失敗了。趙孝成王急功近利,于是便派遣趙括前去代替廉頗,趙括只是紙上談兵,并沒有多少實戰經驗。所以,趙軍很快敗下陣來,這次的戰爭讓趙國損失了很大的兵力。
趙孝成王去世后,趙悼襄王上位后,因為聽信郭開讒言,罷免了廉頗的所有職位,廉頗因為受到排擠,一氣之下投靠了魏國,魏國的君主對廉頗有疑心,也不敢任用他,期間,趙王派侍衛來打聽廉頗的下落,還想任用他。但是侍衛受奸人收買,回去說廉頗年事已高,但是飯量很好,不過沒坐長時間,就拉了三次大便。趙王聽到侍衛的話語后,便沒有再啟用廉頗。后來,楚國的君主知道廉頗在魏國,就派人接他到楚國,廉頗擔任楚國的將領后,也沒有立下很大的功勞。廉頗一生心系趙國,最終病死在楚國壽春。
廉頗的品格
廉頗是趙國著名的將領,因為驍勇善戰而備受趙惠文王的重用。在《廉頗藺相如列傳》中,可以看出廉頗具有大將之風,在軍事方面有很卓越的成就。
在澠池之會中,雖然重點突出的是藺相如隨機應變的聰明機智,但是從側面也能體會出廉頗深明大義的品格。秦王邀請趙惠文王到澠池會面,趙惠文王知道前去只怕是兇多吉少,但是為了顧及大局,藺相如便陪著趙惠文王前往澠池。臨走之前,廉頗為趙惠文王說,如果君上3個月未回來,那么就會立太子為新君主。廉頗這一做法,體現了他深明大義、顧全大局的品格。
在負荊請罪這一章節的故事中,更著重突出了廉頗知錯就改,寬容大度的品格。廉頗因藺相如在澠池之會后,擁有了與自己同高的地位,廉頗很是介意,并且處處給藺相如難堪。藺相如知道廉頗的想法后,處處避讓廉頗。后來,廉頗知道了藺相如的良苦用心,很是自責。第二天,就背上荊條,到藺相如府中請罪。藺相如被廉頗深明大義、知錯就改的精神所感動。倆人結為刎頸之交共同為趙國的強大做出了貢獻。
后來廉頗受奸臣陷害,離開了趙國。楚國的主君,主動邀請廉頗作為楚國的將領,但是廉頗身在楚國,依然心系趙國,這體現了廉頗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精神。
廉頗的故事深受后人的稱頌,廉頗雖然是一介武將,但是他強大的責任心和愛國心一直為世人所傳唱。
看了“廉頗為什么要負荊請罪”還想看:
1.廉頗為什么負荊請罪
2.廉頗負荊請罪
3.廉頗負荊請罪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