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洛林王朝的興衰歷史
加洛林王朝(Carolingian)是自公元751年統治法蘭克王國的王朝。在此之前,其王朝成員以"宮相"的身分涉理王國朝政。在公元751年,加洛林家族取代墨洛溫家族,正式坐上法蘭克王國的王位。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加洛林王朝的興衰歷史,希望對你有用!
加洛林王朝的軍隊圖片
加洛林王朝簡介
8世紀中葉~10世紀統治法蘭克王國的封建王朝。由其家族慣用名字加洛爾(拉丁文為Carolus,即查理)而得名。751年法蘭克王國宮相查理·馬特之子丕平(矮子)在羅馬教皇支持下廢墨洛溫王朝末王自立,建立加洛林王朝。他將意大利中部土地贈給教皇作為酬謝,又征服南部高盧。矮子丕平之子查理經過連年征戰,控制了西歐大部分地區,建立龐大帝國,并于800年由羅馬教皇加冕稱帝,史稱查理大帝。查理死后,帝國走向解體。虔誠者路易在位時(814~840),封建內戰加劇。843年,他的3個兒子在凡爾登締結條約,帝國一分為三:日耳曼人路易領有東法蘭克王國,禿頭查理領有西法蘭克王國,羅退爾一世領有中法蘭克王國,皇帝稱號由羅退爾一世繼承。870年日耳曼人路易和禿頭查理爭奪羅退爾一世的屬地,簽訂《墨爾森條約》,共同瓜分了處于東西法蘭克之間的洛林,形成后來德意志、法蘭西和意大利三國的雛形。查理帝國最后一個皇帝胖子查理于887年被廢黜。東法蘭克(德意志)的加洛林王朝于911年中斷,西法蘭克(法蘭西)的加洛林王朝于987年告終。
起源于今日法國中部的一個小部落,在當時混亂不安的時代,只要有能力就極有可能出頭。丕平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本身有能力并得到軍隊的支持,于是推翻了部落中舊王,自行任命自己是新王。而就在此時羅馬帝國的邊境出現了外族人即倫巴底人的入侵,當時羅馬教會的教皇就想出了一個彼此互利的點子:就是請丕平與羅馬帝國的軍隊一同出兵攻打倫巴底人,若打勝仗則羅馬教皇就會公開為丕平王進行加冕儀式,立他作王。沒想到驚奇的事情發生了,丕平竟然打勝仗了,并且把所占領的倫巴底人的領土的一部份送給了羅馬教皇,當作是一份大禮,其作用是:使其羅馬城周圍有一個安全且緩沖的保護,使敵人不容易入侵。原來教皇只是屬于宗教上的領導,但因有這一大片土地要管理,故慢慢的有關部隊、百姓生活、政府機關運作等等這些俗世的事物,教皇都得耗費時間來管理。也就是說原本教皇只是教會的領袖,但曾幾何時教皇更是政治上的領袖。所以之后歐洲的一些土王因著丕平的例子,開始了一個新的認知:只要王能獲得羅馬教皇的加冕,則就算當初是自立為王,此時也具有合法性了,同時也讓百姓們可以信服、有實質的權柄來指揮所屬的百姓和領土。
一般認為,加洛林名稱的由來,是源自其最著名的君主,查理曼(Carolus Magnus)。最后一位加洛林王朝的神圣羅馬皇帝死于首位皇帝登基后一百多年的公元899年。
加洛林王朝的崛起
一般認為加洛林王朝的祖先是一位在墨洛溫王朝間頗具影響力的梅茲主教圣阿爾諾夫(Arnulf von Metz)。他的兒子安塞吉塞(Ansegisel)迎娶了老丕平(Pippin der Ältere)的女兒圣白加(Saint Begga)。安塞吉塞后來出任奧斯特拉西亞(Austrasia)的宮廷宰相,自此宮相一職皆有同族成員繼承,而宮廷宰相的權利愈來愈大,墨洛溫國王漸淪為"懶王(rois fainéants)"。直到安塞吉塞的曾孫矮子丕平出任宮相后,于公元751年在教皇和法蘭克貴族的支持下,推翻墨洛溫王,自立為王。丕平的兒子便是查理曼大帝,教皇利奧三世于800年加冕查理曼為神圣羅馬皇帝。
加洛林王朝的沒落
加洛林王朝崛起得快,沒落的也很快。查理曼的統一帝國,只有其子法王路易一世可以維持。其孫輩于843年簽署《凡爾登條約》,將統一帝國瓜分為東、中和西三個部分。
西法蘭克王國,即日后的法蘭西。加洛林王室成員在位直至987年,后被卡佩王朝繼承。
中法蘭克王國,主要包括今日的普羅旺斯,洛林和意大利,在870年簽定《梅爾森條約》后,中法蘭克王國北部領土被東西法蘭克王國瓜分。
東法蘭克王國,即日后的德國或神圣羅馬帝國。加洛林王室的統治結束于911年,此后開始了神圣羅馬皇帝選舉的先例,緊跟加洛林王朝的是薩克森王朝。
加洛林王朝的社會影響
屬于加洛林家族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在無可奈何的謝幕中,加洛林家族殘存的榮光將被強者羅伯特的家族所擁有。在法蘭西歷史大劇院的舞臺上,將上演屬于新的王者的劇本。
在混亂的時代,衰弱的國家成為了來自斯堪的那維亞的戰士們覬覦的獵物。查理大帝的子孫們,他們勇于私斗,卻怯于保護也無力保護他們的人民。來自北方的颶風--諾曼人,他們將使得這片大地為之長久顫抖。數百艘戰艦裝載著成千的戰士,開始劫掠的一次次遠征。公元840年,諾曼人劫掠魯昂,開始了長達一個世紀的進攻。公元843年,也就是《凡爾登條約》簽訂的同一年,一股北歐劫掠者攻入南特,將主教殺死在教堂的祭壇上,鮮血污穢了教堂的神圣,對此,上帝視而不見。
公元845年,他們沿著塞納河包圍巴黎,打敗了禿頭查理的軍隊,將俘虜的敵人統統處死,驚恐萬分的巴黎市民只得選擇屈服,諾曼人勒索到7000磅銀子后離開。他們到處劫掠財富,殺戮居民,焚燒房屋,將村莊夷為平地。巴黎從856年到865年的十年間三度被搶劫。"船只的數目不斷增加,維京人有如潮水般鋪天蓋地涌來,到處都有基督的信徒遭到殺戮和劫掠。"恐怖降臨大地,在絕望中的人們祈禱著上帝帶走自己,"帶領我們脫離北歐人的狂暴"。
在這個時候,查理大帝的子孫們毫無作為。在胖子查理加冕的881年,北歐人卻劫掠了查理大帝的故都亞琛,這真是一個體現法蘭克諸位國王們無能表現的最好注腳。
公元885年11月24日拂曉,多達700艘船的諾曼人艦隊出現在塞納河口,包圍了巴黎。巴黎人從睡夢中醒來,恐怖地發現自己已經被上帝拋棄了。他們的國王胖子查理未能派出一兵一卒,一切都要靠巴黎人自己了。對于北歐海盜的恐懼使得人們團結在一起為自己的生存而戰,因抗擊諾曼人有功而被封為法蘭西島公爵的強者羅伯特之子巴黎伯爵厄德挺身而起,擔負起指揮抵抗的重任。大主教約斯蘭堅定的站在他的身后,他這樣說道,"我們的王國版圖覆蓋君主、國王和上帝統治下的所有土地。王國不能被毀滅,必須通過堅守巴黎來自救。"
這次圍困持續了13個月,巴黎軍民拼死抵抗,以保衛他們的家園。他們再厄德伯爵的指揮下有百倍的勇氣,甘于奉獻自己的鮮血。海盜軍團始終未能攻下巴黎。
886年9月,國王的軍隊姍姍來遲,并且在城下遭受了一次慘敗,被嚇破了膽的無能胖子向北歐人支付了700磅白銀的"丹麥金",并允許他們在塞納河上航行,條件是離開巴黎。
當國王不能保護人民的時候,所有所謂神圣的效忠契約就只是蒼白的紙屑,次年,不得人心的胖子被自己的侄子廢黜。紙面上的帝國正式**,888年2月29日,在人民的歡呼聲中,貴族選舉厄德為他們的國王。
只是加洛林的光環還未完全消退。厄德雖然稱王,但是反對他的權貴擁立結舌者路易之子傻瓜查理為國王。兩個家族為了爭奪王位還將展開長達百年的戰斗。898年1月厄德死后,傻瓜查理再次成為西法蘭克唯一的王。傻瓜查理做的對歷史影響最為深遠的一件事情也許就是對于諾曼首領羅洛的冊封了,他認為這樣可以保障自己不受諾曼人的侵擾,當然,他也無力驅逐諾曼人。公元911年,傻瓜查理與羅洛訂約,將魯昂等地割讓于羅洛,羅洛對傻瓜查理行封臣禮,羅洛也成為諾曼第公爵領的第一代公爵,征服英格蘭的征服者威廉就是其子孫。
雖然在冊封典禮上,羅洛視國王為無物,嘻笑不止,但是他最后畢竟還是受洗皈依了
__傻瓜查理的懦弱無能實在不得人心,在這樣一個"人類相互吞食猶如海中的魚"的時代,他的才智不足以維系法蘭西社會的秩序。公元922年,貴族們擁立厄德的兄弟羅貝爾為王,他原本繼承了法蘭西島公爵的領地,是當時舉足輕重的權貴。
叛旗豎起,戰爭再次打響,在加洛林王朝的天幕下,一道如血殘陽正無可奈何的走向消逝。雖然它的光輝在法蘭西的土地上還要停留到公元987年,只是一切都已經無可挽回了。因為,他們的家族再也沒有出過一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