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奧賽博物館的歷史變遷
導讀:奧賽博物館的展品按藝術家的年代和流派分設在大廳的底層、中層和頂層。底層展出的是1850年至1870年的繪畫、雕塑和裝飾藝術作品,其中有安格爾、德拉克洛瓦、德加、莫奈、羅丹等的作品。
奧賽博物館坐落于法國巴黎賽納河的左岸,與盧浮宮隔河相望,被譽為“歐洲最美的博物館”,是巴黎三大藝術寶庫之一,以收藏19、20世紀印象派畫作為主,雷諾瓦的加雷特磨坊舞會、梵谷自畫像、莫內的藍色睡蓮等作品都是鎮館之寶。
奧賽博物館簡介
1898年奧塞博物館的原址為巴黎通往法國西南郊區的一個火車站,但在1940年即已沒落,閑置了約47年之后,1986年將火車站改建成奧塞博物館。為了實現全面性的展覽,該館收集了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的藝術品,其他許多作品來自羅浮宮。建筑、雕塑、繪畫、素描、攝影、電影、裝飾藝術都在此完整的展出。
巴黎三大藝術博物館
奧賽博物館與盧浮宮、蓬皮杜中心一道被稱為巴黎三大藝術博物館。館內主要陳列1848年至1914年間創作的西方藝術作品,聚集了法國近代文化藝術的精華,填補了法國文化藝術發展史上從古代藝術到現代藝術之間的空白,使奧賽博物館成成為聯結古代藝術殿堂盧浮宮和現代藝術殿堂蓬皮杜中心的完美的中間過渡。
奧賽博物館面積
奧賽博物館是由廢棄多年不用的奧賽火車站改建而成,1986年底建成開館。改建后的博物館長140米、寬40米、高32米,館頂使用了3.5萬平方米的玻璃天棚。博物館實用面積5.7萬多平方米,共擁有展廳或陳列室80個,展覽面積4.7萬平方米,其中長期展廳1.6萬平方米。
奧賽博物館的收藏
奧賽博物館的收藏博大精深,共收藏近代藝術作品4700多件,內容涵蓋繪畫、雕塑、家具、手工藝品、建筑、攝影等幾乎所有的藝術范疇。其中,最負盛名的是19世紀下半葉精美的藝術收藏品。
歷史變遷
這座被稱為“歐洲最美的博物館”的藝術宮殿,其腳下的土地曾歷經過無數的變遷。19世紀中葉,這里曾是當時的行政法院和皇家審計院的所在地。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期間被大火燒毀。1898年,為了迎接巴黎萬國博覽會,巴黎奧爾良鐵路公司向國家購買了這塊地皮,修建火車站。
火車站由建筑師維克多·拉盧設計,不僅豐富而且大膽。他主張尊重原有的建筑結構,保留了原有的柱子,鑄鐵橫梁以及仿大理石裝潢。建成后新車站的建筑風格與對岸盧浮宮和杜樂麗宮花園的高雅格調相互照映。
工程前后歷時兩年,于1900年萬國博覽會開展前通車。在此后的近40年中,奧賽火車站是發往法國西、南部所有火車的起點站。每天從這里發出的列車多達200列。這里還曾是攝影、演出和拍賣的場所。1958年,戴高樂在車站酒店的節日大廳宣布準備“擔負起共和國的權力”。
然而由于科技術的不斷進步,電力火車越來越長,原長138米的車站的站臺顯然已經不能滿足當時的需求。不得已改為專營郊區火車線路。后來逐漸變成一個無人光顧的空車站,直至被廢棄。這時關于如何利用這座設計精良的火車站,巴黎人提出了不少方案。
1972年,有人建議把火車站改造成博物館,這個提議得到了當時任法國總統的蓬皮杜的支持。此后,此項方案無論是在右翼的德斯坦總統,還是在左翼的秘特朗總統在任期間,都得到了政府一以貫之的積極支持。改造工程采用了意大利女設計師奧朗蒂的設計,奧朗蒂精心分割了這個長138米,寬40米,高32米的空曠大廳。大門開在西側,由西到東是一個長100米,高32米的大廳,大廳兩側是一間間獨立的展室。兩側展室各有三層,主要陳列繪畫作品。
1900年火車站剛落成時,一位名叫德塔伊的畫家曾熱情贊嘆:這個車站多么像一個陳列藝術品的宮殿!時隔80多年后,當年的贊嘆竟然成為現實。1986年12月1日,經過近8年的建設,這座煥然一新的乳白色大廈第一次打開大門迎接四面八方的來訪者。該館展廳面積達4.5萬平方米,收藏近代藝術品4700多件,是世界上收藏印象派主要畫作最多的地方。現有藝術收藏4千多件, 其中包括繪畫, 雕塑, 以及家具陳設等, 展出面積超過4萬5千平方米. 底層展出的是1850年至1870年的繪畫, 雕塑和裝飾藝術作品, 其中有凡高, 高甘, 安格爾,德拉科盧瓦,莫奈等的作品. 中層陳列的是1870年至1914年的作品, 其中有第三共和國時期的官方藝術, 象征主義,學院派繪畫以及新藝術時期的裝飾藝術作品。2004中法文化年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與中國觀眾首次見面的51幅法國印象派繪畫珍品中,有38幅來自奧賽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