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歷史的詩
歷史在很大程度上是詩,以下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關于歷史的詩,希望能幫到大家。
關于歷史的詩篇一
黃帝逐鹿戰蚩龍,進軍途中逢大霧;
人間首用指南車,大軍勇軍不迷路。
蚩龍戰死中原平,百姓安居萬年興;
創制舟車用文字,東方出現古文明。
螺祖教民興蠶桑,絲麻染色做衣裳;
黃帝子孫源頭遠,中華兒女歷史長。
堯舜相繼為天子,終年辛苦理政事;
老來退位讓賢人,史家稱為禪讓制。
黃河泛濫水連天,大禹治水十三傘;
三過家門而不入,滔滔澤國變良田。
禹治洪水功勞大,諸部擁立為天子;
禹死啟繼國號夏,父子相承從此始。
夏代共傳十七君,奴主貴族多荒淫;
夏桀暴虐無人道,成湯代桀起義軍。
桀逃南巢夏朝滅,成湯滅國國號商;
五百余年傳到紂,貪婪殘暴似豺狼。
紂事人心國勢危,武王興師來伐紂;
商紂軍中奴隸多,前徒倒戈攻于后。
武王滅商國號周,功臣宗室封諸侯;
周公制禮立宗法,等級森嚴各有鑄。
二百余年到幽王,犬戎入侵西周亡;
平王不敢歸故里,從此東遷到洛陽。
周室衰微令難行,春秋五霸相繼起;
干戈擾攘亂中原,天下紛紛爭不已。
關于歷史的詩篇二
匈奴自古常寇邊,萬里長城起烽煙;
武帝即位思反擊,將士衛國愿爭先。
衛青霍去病,三戰三捷匈奴遁;
漢軍秦凱入河西,祖國邊陲立四郡。
去病當時年十六,揚鞭躍馬戰流沙;
御賜府第不肯受,匈奴未滅不安家!
蘇武出使匈奴去,無端被扣十九年;
威脅利誘終不屈,持節牧羊北海邊。
張騫奉命通西域,歷盡千辛萬里行;
東西從此有交往,絲綢之路永馳名。
史家巨著推史記,千秋史事一書中;
是非功過憑誰定?秉筆直書太史公。
匈奴余部呼韓邪,愿降漢朝立邊功;
昭君和親求團結,功勞愿與衛霍同。
外戚王莽偽君子,托古改制騙臣民;
橫征暴斂行苛政,篡改自立國號新。
民怨沸騰民變起,綠林赤壁各起兵;
長安市民齊響應,打進皇宮殺暴君。
新朝既滅天下亂,南北諸軍來混戰;
其中劉秀手段高,奪得帝位立東漢。
班超西出玉門關,再通字域跨天山;
欲得虎子入虎穴,豪言壯語萬古傳。
蔡倫改進造紙術,紙質堅韌分量輕;
伺候流傳到歐美,世界公認大發明。
張衡首創地動儀,能冊地震稱奇巧;
許多創造與發明,算來都比西方早。
東漢宦臣與外戚,賣官鬻爵爭權利;
民不聊生黃巾起,蒼天已死黃天立。
黃巾雖敗天下亂,軍閥混戰久不休;
曹操奉迎漢獻帝,為挾天子令諸侯。
劉備求賢訪諸葛,三顧茅廬始出山;
從此一心興蜀漢,鞠躬盡瘁萬載難。
孫權三世據江東,青年有為善用人;
以少勝多施奇計,赤壁一戰定三分。
關于歷史的詩篇三
東到日本西大食,唐朝聲威舉世聞;
至今世界各地域,還把華僑稱唐人。
文成公主西入藏,漢藏兩族結成親;
經濟文化永交流,友好古跡至今存。
唐僧天竺去取經,舍死忘生大漠行;
行程迢迢十余年,傳播文化有貢獻。
載譽歸來住長安,翻譯經書千余卷;
玄宗荒淫圖茍安,錯用胡將安祿山。
祿山勢大舉兵叛,長驅南下破潼關;
全國全軍齊努力,勤王隊伍相繼來。
此次叛亂雖平定,唐朝國力盛轉衰;
唐詩四萬八千首。作者二千二百人。
好詩不厭百回讀,千載之下動人心;
慷慨悲歌陳子昂,幽州臺歌傳萬世。
不從流俗媚時人,愿繼騷雅詩言志;
李白自稱酒中仙,浪跡天涯數十年。
游遍祖國好山水,隨手拈來入詩篇;
杜甫賦詩用里勤,新詩改罷自長吟。
三吏三別皆不朽,千秋共仰詩圣名;
通俗詩人白居易,欲陳時弊志不移。
賦詩倡歌生民病,平生不務文字奇;
晚唐腐敗國勢衰,水災過后又旱災。
軍閥割據租賦重,民不聊生太可哀;
山東黃巢起義軍,專殺貪官救貧民。
答突長安建齊國,改朝換代自為君;
各路唐軍來圍攻,義句久守糧草空。
不久黃巢雖敗死,唐朝國運也告終;
五代梁唐晉漢周,你爭我奪五十秋。
中原千里成赤地,干戈擾攘仍不休;
五代帝王皆草寇,大殺大搶以自肥。
唯有后周柴世宗,辛勤為國有作為;
世宗北伐復故土,不幸壯年染病死。
后周大將趙匡胤,陳橋兵變為天子;
匡胤史稱宋太祖,處理大事談笑間。
看了關于歷史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