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有高樓》詩歌鑒賞
《西北有高樓》出自《古詩十九首》中的第五首。作者無名氏似是一位彷徨中路的失意人,這失意當然是政治上的,但在比比傾訴之時,卻幻化成了“高樓”聽曲的凄切一幕。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西北有高樓》詩歌鑒賞,歡迎大家閱讀:
西北有高樓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
交疏結綺窗①,阿閣三重階②。
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
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③。
清商隨風發④,中曲正徘徊⑤。
一彈再三嘆,慷慨有馀哀⑥。
不惜歌者苦⑦,但傷知音稀⑧。
愿為雙鴻鵠⑨,奮翅起高飛⑩。
【注釋】
①疏:鏤刻。綺:有花紋的絲織物。這句是說刻鏤交錯成雕花格子的窗。
②阿(e)閣:四面有曲檐的樓閣。這句是說阿閣建在有三層階梯的高臺上。
③無乃:是“莫非”、“大概”的意思。杞梁妻:杞梁妻的故事,最早見于《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后來許多書都有記載。據說齊國大夫杞梁,出征莒國,戰死在莒國城下。其妻臨尸痛哭,一連哭了十個日夜,連城也被她哭塌了。《琴曲》有《杞梁妻嘆》,《琴操》說是杞梁妻作,《古今注》說是杞梁妻妹朝日所作。這兩句是說,樓上誰在彈唱如此凄惋的歌曲呢?莫非是象杞梁妻那樣的人嗎?
④清商:樂曲名,聲情悲怨。清商曲音清越,宜于表現哀怨的情緒。
⑤中曲:樂曲的中段。徘徊:指樂曲旋律回環往復。
⑥慷慨:感慨、悲嘆的意思。《說文》:“壯士不得志于心也。”
⑦惜:痛。
⑧知音:識曲的人,借指知心的人。相傳俞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琴,子期死后,伯牙再不彈琴,因為再沒有知音的人。這兩句是說,我難過的不只是歌者心有痛苦,而是她內心的痛苦沒有人理解。
⑨鴻鵠:據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說:“凡鴻鵠連文者即鵠。”鵠,就是“天鵝”。一作“鳴鶴”。此二句以雙鴻鵠比喻情志相通的人,意謂愿與歌者同心,如雙鵠高飛,一起追求美好的理想。
⑩高飛:遠飛。這二句是說愿我們像一雙鴻鵠,展翅高飛,自由翱翔。
《西北有高樓》【翻譯】
那西北方有一座高樓矗立眼前,堂皇高聳恰似與浮云齊高。
高樓鏤著花紋的木條,交錯成綺文的窗格,四周是高翹的閣檐,階梯有層疊三重。
樓上飄下了弦歌之聲,這聲音是多么的讓人悲傷啊!誰能彈此曲,是那悲夫為齊君戰死,悲慟而"抗聲長哭"竟使杞之都城為之傾頹的女子。
商聲清切而悲傷,隨風飄發多凄涼!這悲弦奏到"中曲",便漸漸舒徐遲蕩回旋。
那琴韻和"嘆"息聲中,撫琴墮淚的佳人慷慨哀痛的聲息不已。
不嘆惜錚錚琴聲傾訴聲里的痛苦,更悲痛的是對那知音人兒的深情呼喚。
愿我們化作心心相印的鴻鵠,從此結伴高飛,去遨游那無限廣闊的藍天白云里!
《西北有高樓》【賞析】
慨嘆著“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的漢末文人,面對的卻是一個君門深遠、宦官擋道的苦悶時代。是騏驥,總得有識馬的伯樂才行;善琴奏,少不了鐘子期這樣的知音。壯志萬丈而報國無門,——在茫茫人和事,沒有什么比這更教人嗟傷的了。
此詩的作者,就是這樣一位彷徨中路的失意人。這失意當然是政治上的,但在比比傾訴之時,卻幻化成了“高樓”聽曲的凄切一幕。
從那西北方向,隱隱傳來錚錚的弦歌之音。詩人尋聲而去,驀然抬頭,便已見有一座“高樓”矗立眼前。這高樓是那樣堂皇,而且在恍惚之間又很眼熟:“交疏結綺窗,阿閣三重階”——刻鏤著花紋的木條,交錯成綺文的窗格;四周是高翹的閣檐,階梯有層疊三重,正是詩人所見過的帝宮氣象。但帝宮又不似這般孤清,而且也比不上它的高峻:那巍峨的樓影,分明聳入了飄忽的“浮云”之中。
看了“《西北有高樓》詩歌鑒賞”還想看:
1.高考語文古詩文飛鳥意象含義總結
2.中學語文古詩說課稿
3.求幫發表的教師職稱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