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門山李白賞析
望天門山創作于725年,李白游歷四川然后去往江東,路過天門山,被天門山所吸引從而創作了這一首七言絕句。將祖國大好河山進行了贊美,更將其樂觀豪邁之情寄景表達出來,整首詩意境開闊,動靜結合,讓人眼前一亮。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望天門山李白賞析,歡迎大家閱讀。
望天門山李白賞析
望天門山是唐朝詩人李白的另外一首代表作,創作于725年,一首典型的七言絕句。通篇描述了詩人行舟而下的所見所感,采用平鋪直敘的手法將天門山的美麗景致進行描述。整首詩意境開闊,動靜結合,充滿新鮮感,同時也展示了作者那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精神面貌。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開篇將天門山的壯觀和浩蕩的江水進行了描寫,用中斷兩個字將山勢險峻寫出來。用字方面簡省含蓄,雖然沒有七古的淋漓盡致,但是這種簡單確字字珠璣,字字到位。將天門山的雄姿展現出來。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動中有靜,靜中有動,舟行江上,順勢而下,遠山映入眼簾,隨著船只的駛近,遠山變成近山,其視角與感覺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舟行如人動,人動山不動,視角的隨時切換,充滿想象力與奇妙感。
整首詩能讀出詩人那種喜悅與興奮感,李白愛山愛水愛自然,他的大半輩子都在漫游,漫游在山川河流間,正是這種見聞正是這種心態才創作出了不朽的杰作。
望天門山的詩意是什么
望天門山創作于725年,這時候李白離開巴蜀坐船去江東,途中路過安徽看到了天門山,被天門山的景致所吸引,從而創作了一首望天門山。
讀這首詩,你會感受到天門上的險峻,天門山的宏偉,全文短短28個字,但是畫面感極強,語言生動,從而構造了一種意境美,讀者仿佛置身其中。
在李白的帶領下,他由遠到近,由靜到動,視野不斷擴大,不僅開闊了人們的眼界更是開闊了其心胸,同時讀出李白那豪放不羈的精神與那廣闊的胸襟。
關于望天門山李白賞析,望天門山的詩意是什么?我們已經介紹完畢了,望天門山通過描寫天門山的宏偉氣勢,通過描寫江水浩浩蕩蕩的氣勢,來表現詩人的廣闊胸襟。
李白是哪個朝代的人
李白一直有詩仙的美譽,其詩歌風格飄逸自然,豪邁奔放,意境深遠,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李白年少時便已離家,仗劍游四方,希望自己能夠有所成就。但奈何李白一直時運不濟,屢屢不得志,生活也十分的困苦,最后在當涂縣因病而亡。
那么,這位十分有名的詩人是哪一朝的人呢?李白生于公元701年,在公元762年去世,所以根據時間來推算,李白應該是唐朝人。根據史書的記載,李白出生在西域地區的碎葉城,李氏一族在當地也是非常有名望的家族。出生于書香門第的李白,從小便接受著良好的教育,在李白五歲時,他就能夠全篇背誦六甲,是當地有名的神童。成年后的李白,沒有選擇科舉之路,而是告別父母離家遠游。
離家遠游是李白人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經歷,正是因為李白見識過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最后才寫出那么多膾炙人口的詩歌。等到公元726年即開元十四年,李白結識了人生中的第一個摯友孟浩然,兩人一見如故,都有著相同的抱負和興趣,遂成為至交好友。不久之后,李白辭別孟浩然繼續北上,李白一心想為江山社稷做出一點貢獻,但是奈何一直沒有人推薦他。
終于,在公元742年即天寶元年,唐玄宗偶然間翻閱了李白的詩集,當即驚為天人。他立馬召李白覲見,并親自前去迎接李白。在經過一番交談后,唐玄宗封李白為翰林,讓李白跟隨侍奉在他的左右。但好景不長,許多人因嫉妒李白被唐玄宗所賞識,便在唐玄宗面前中傷李白,唐玄宗也聽信了他們的話,最后放逐了李白。
看了“望天門山李白賞析”還想看:
1.《望天門山》李白
2.望天門山 李白
3.望天門山古詩原文及翻譯注釋賞析
4.望天門山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