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歷史背景
唐詩泛指創(chuàng)作于唐代(618年—907年)的詩,也可以引申指以唐朝風格創(chuàng)作的詩。唐代被視為中國歷來詩歌水平最高的黃金時期,因此有唐詩之說,與宋詞并舉。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唐詩歷史背景
在中國文學(xué)寶庫中,唐代詩歌無疑是最為璀璨的一顆明珠,這一時期無數(shù)的詩人像漫天的星斗遍灑那一段歷史的天空,其中留下名字的就有二千八百七十三人,他們?yōu)槲覀儎?chuàng)作了四萬九千四百零三首詩歌。今天的人們可以仰望星空,低吟淺唱他們錦繡詩篇;也可以后首眺望,分析他們寫作的歷史背景。
【初唐】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陳子昂《登古幽州臺》
李淵、李世民父子建立的“大唐王朝”內(nèi)平諸雄、外挫強敵,開啟嶄新的、宏大的時代。陳子昂的這一曠世奇作思接千載、氣慣長空,其感情之深沉,感慨之激切,風格之沉郁,都是與當時的氛圍一致的。陳子昂的詩歌也完全擺脫了南朝輕綺浮靡的文風,開創(chuàng)了唐代詩歌的嶄新局面。
【盛唐】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李白《將進酒》
李白詩中展現(xiàn)出的排山倒海的姿態(tài)、氣勢逼人的力量,正是開元、天寶年間,唐王朝全盛時期的最佳寫照。當時社會穩(wěn)定、經(jīng)濟繁榮、文化昌盛,到達我國封建社會的第一個頂峰唐詩,也迎來了唐詩第一次創(chuàng)作高峰。
【轉(zhuǎn)折時期】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純望》
安史之亂打破了沉醉于盛唐歡歌人們的迷夢,也給人民帶來深重的災(zāi)害,這時“一朵春花,一聲鳥鳴”也可以讓詩人墮淚驚心。
【中唐】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中唐時期,唐王朝出現(xiàn)短暫的“元和中興”,讓詩人們看到了一些希望,出現(xiàn)了韓(愈)孟(郊)、元(稹)白(居易)兩大流派和劉禹錫、柳宗元等風格獨標的名家,唐詩又掀起了第二次高潮。
【晚唐】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李商隱《登樂游原》
眼見得大廈將傾,唐王朝已經(jīng)是日暮西山、敗亡在即。詩人郁郁不樂地登上長安的樂游原,只見一輪紅日西斜,情不自禁地留下該句。其中包含詩人對時勢的惋惜、失望和哀傷,以及對大唐盛世的無限流念和悵惘。
【殘?zhí)啤?/h2>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韋莊《臺城》
當時唐王朝已經(jīng)覆滅,雖有“后唐”“南唐”政權(quán),但已沒有當年的氣魄。詩人在三國吳國舊都臺城附近游覽,由六朝故地聯(lián)想到唐末的風云變化,不禁悲從中來,引古傷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