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成帝劉驁生平綜述
漢成帝劉驁(前51年~前7年),西漢第十二位皇帝,漢元帝劉奭與孝元皇后王政君所生的嫡子。漢成帝即位后,荒于酒色,外戚擅政,大權幾乎全部為太后一族王氏掌握,為王莽篡漢埋下了禍根,各地相繼爆發農民起義和鐵官徒起義。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漢成帝劉驁生平綜述,希望對你有用!
漢成帝劉驁生平綜述
劉驁在位期間,生活荒淫,寵幸趙飛燕、趙合德姐妹,怠于政事,將朝政全委托給外家諸位舅舅,大權逐漸為王氏外戚掌握。太后王政君的七個兄弟都封為侯,老大王鳳官位高至大司馬大領尚書事。王政君的侄子王莽也開始嶄露頭腳。王莽系王曼之子。王曼早死,王家其他兄弟封侯后,獨王莽孤貧。王政君憐之,將王莽及其母供養于東宮。王莽屈節恭儉,勤身博學,事母及寡嫂恭謹周到,又外交英俊,內事諸父,曲有禮儀,與其他王家子弟形成鮮明對比。伯父王鳳有病,王莽親嘗湯藥,衣帶不解,通霄達旦,護理連月。王鳳死前,將王莽托于成帝,王莽因此升黃門郎、射聲校尉,后又封為新都侯,升遷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王莽不驕不躁,愈為儉約,散衣物于賓客,收名士于門下,廣交權貴,一時名聲大振。在位者爭相舉薦,游士為之宣傳。最終登上了大司馬的位置。
公元前7年2月,劉驁夜宿未央官,第二天早晨起床,彎腰系襪帶時,忽然中風撲倒床,動彈不得,就此死于長安未央官。在位26年,終年46歲。
劉驁死后謚號為成帝。
漢成帝劉驁為政舉措
重視農業
漢成帝在位時,農學家泛勝之被舉薦到長安,擔任議郎,又被任命為"勸農使者",負責"教田三輔"。
泛勝之走遍關中平原各個地區,經長期考察,全面掌握了關中地區各種生產條件,總結了豐富的農業生產經驗和技術知識,通過親身實踐,形成了自己的農業生產體系,成為指導農業生產且有成就的專家。在他的精心指導下,關中地區農業生產連年豐收,熱心農業生產的人都來長安向他請教。
由于泛勝之"教田三輔"成績卓著,被提升為御史。他還將關中地區大規模農業生產的實踐,關中地區以及當時中國北方黃河中、下游廣大地區的農業生產,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總結,撰成了一部農書一一《泛勝之書》。《泛勝之書》是中國第一部較為完整的農業科學專著,發展了戰國以來的農學,在當時被各地廣泛采用,享有很高的聲譽,對后世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唐賈公彥《周禮疏》說:"漢時農書數家,泛勝為上"。
采集圖書
河平三年(前26年),漢成帝鑒于秘府之書多有亡散殘缺,繼漢武帝劉徹之后,又一次大規模地在全國范圍內采訪圖書文獻。
漢成帝下詔使謁者陳農求遺書于天下,又委任光祿大夫劉向總領校勘、整理采訪來的書籍,命劉向校經傳、諸子、詩賦;步兵校尉任宏校兵書;太史令尹咸校數術;太醫監李柱國校方技,每校完一書,輒條其篇目,撮其旨意,做成提要,論其指歸,辯其謬誤,連同定本送交,由他親自觀覽后定奪。這一時期的圖書征集和編校文獻活動,對后世的目錄學、校讎學、藏書學有十分深遠的影響。最早的分類法和目錄《別錄》、《七略》就在此間問世,開創了世界上最早的圖書分類、編目工作的實踐。
結好鄰邦
河平四年(前25年)正月,匈奴單于來長安朝漢。同年四月,罽(jì,西域國名)遣使朝漢。
漢成帝劉驁歷史評價
班固《漢書》:"臣之姑充后宮為婕妤,父子昆弟侍帷幄,數為臣言:成帝善修容儀,升車正立,不內顧,不疾言,不親指,臨朝淵嘿,尊嚴若神,可謂穆穆天子之容者矣!博覽古今,容受直辭。公卿稱職,奏議可述。遭世承平,上下和睦。然湛于酒色,趙氏亂內,外家擅朝,言之可為於邑。建始以來,王氏始執國命,哀、平短祚,莽遂篡位,蓋其威福所由來者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