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國之亂發生在哪個朝代
七國之亂是發生在漢景帝時期的一次諸侯國叛亂,反映了當時社會強大的諸侯王勢力與專制皇權的矛盾。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七國之亂發生在哪個朝代,歡迎大家閱讀。
七國之亂發生在哪個朝代
七國之亂發生在西漢朝漢景帝時期,時間是公元前154年。是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七個劉姓宗室諸侯王聯合發起的叛亂。最終被漢廷和梁國聯手平定。
七國之亂爆發的原因
漢景帝即位后,中央專制皇權和地方王國勢力的矛盾日益激化,御史大夫晁錯開始與漢景帝謀劃削藩。景帝二年(前155年),晁錯向景帝上《削藩策》,再次上陳諸侯的罪過,請求削減封地,收回旁郡。
景帝三年(前154年)冬,楚王來朝,晁錯借機說楚王劉戊為薄太后服喪時,偷偷淫亂,請求誅殺他,景帝下詔赦免死罪,改為削減東海郡作為懲罰;兩年前趙王劉遂有罪,削去其河間郡;膠西王劉昂因為售賣爵位時舞弊,削減其六個縣;隨之景帝又與群臣商議削奪吳王劉濞的封地事宜。
景帝的削藩之舉在朝野引起了很大震動,吳王劉濞擔心削地沒完沒了,就想進行謀反,遂親往膠西,與膠西王劉昂約定反漢事成,吳與膠西分天下而治。劉昂同意謀反,并與他的兄弟、齊國舊地其他諸王相約反漢。吳王劉濞同時還派人前往楚、趙、淮南諸國,通謀相約起兵。
不久,景帝降詔削奪吳王劉濞的豫章郡、會稽郡。
詔令傳到吳國,吳王劉濞立即謀殺了吳國境內漢所置二千石以下官吏,聯合串通好的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等六王公開反叛。劉濞征募了封國內14歲以上,60歲以下的全部男子入伍,聚眾30余萬人,又派人與匈奴、東越、閩越貴族勾結,以“請誅晁錯,以清君側”的名義,舉兵西向,從而開始了西漢歷史上的吳楚七國之亂。
看了“七國之亂發生在哪個朝代”還想看:
1.七國之亂的原因是什么
2.七國之亂是誰發動的
3.如何評價七國之亂
4.七國之亂是哪七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