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靈帝大造裸游館
中國古代的皇帝,多數都喜歡娛樂。娛樂的規模不一,形式也多種多樣。其中水上游樂,是一種主要的娛樂方式。
水上游樂主要是游湖。過去的皇宮中,都辟有很大的苑囿,苑囿中建有湖泊。春秋佳日,或盛夏酷暑,帝王后妃們常蕩舟湖上,觀光賞景,嬉戲作樂,盡享湖上的美好風光。
漢昭帝:萬歲為樂豈為多
在漢代的皇帝中,漢昭帝劉弗陵比較開明。盡管他只活了21歲,但他在位期間,輕徭薄賦,招撫流民,廣開言路,虛心納諫,在關注民生、穩定社會等方面干了不少好事。當然,作為帝王,他也喜歡享樂。東晉王嘉的《拾遺記》中,就記載了一些他乘龍舟游玩的趣事。
漢始元元年(前86),昭帝在宮中開挖了一個廣約千步的淋池,池中種植了一種分枝荷花。這種荷花一莖四葉,狀如并列的傘蓋。日光照射時,葉片低垂,如美人羞澀的臉,故人們又稱它為低光荷。它結的果實如同佛珠,可做首飾佩帶。花葉入嘴嚼之,清香馥郁,沁人心脾,令人神清氣爽。
漢昭帝十分喜愛這水碧荷香的淋池。他經常攜著眾多宮女,乘著龍舟,在淋池中暢游。這種龍舟以名貴的文梓木建造,木蘭為槳,船首雕刻著翔鸞飛鳥,船身裝點得五彩繽紛,華美異常。侍游的宮女們口含荷花,頭戴碧玉般的荷葉,身披芰荷綠衣,載歌載舞,營造了滿船的歡樂。昭帝在這“溫柔鄉”中“樂不思蜀”,夜以繼日,通宵達旦地尋歡作樂。玩到盡興時,他忽然詩興大發,美美地吟出一首詩來,讓宮女們即席演唱。于是,一首委婉動聽的《淋池歌》,透過明亮的月色,仙樂般地從龍舟上飄起:
秋素錦兮泛洪波,揮纖手兮折芰荷。
涼風凄凄揚棹歌,云光曙開月低河,
萬歲為樂豈為多!
這位年輕的天子流連池中,快意舟上,深深地被這里美麗的秋色陶醉。他感到平時得到的歡樂太少了,終于在這里找到了理想的樂園!
漢靈帝:千年萬歲嘉難逾
跟漢昭帝不同,東漢的靈帝是個有名的荒唐皇帝。在位期間,他增收田賦,賣官鬻爵,廣置田宅,大修宮室,害得民不聊生。在享樂腐化上,他也相當“出眾”。
他經常用四匹白驢駕車,自己獨自操轡,在御苑里閑逛;又給狗戴上文臣戴的進賢冠,配上綬帶,牽著招搖過市。他還在后宮里設了一家“超市”,讓宮女們販賣物品,互相盜竊爭斗。他則換上商人服裝,躲在“超市”角落里看宮女們打架取樂。
他乘龍舟作樂,更為荒淫無恥。
東漢國都洛陽城外,有許多供皇帝游樂的苑囿,其中西苑最大,游樂設備也最齊全。荒淫無度的漢靈帝在西苑中建造裸游館10間,館前臺階上以綠苔為被,館的四周引渠水環繞。每逢盛夏,漢靈帝就在裸游館避暑。他挑選14至18歲的美女陪他在裸游館徹夜宴飲,盡情享樂。他還挑選一些冰清玉潔、身材優美的宮女一絲不掛地為他執篙搖櫓,他則斜倚在龍船中“飽餐秀色”。興之所至,他還故意將船弄翻,讓赤身裸體的宮女紛紛落水,他則以淫邪的眼睛欣賞著美女們在水中嬉鬧……這些都玩膩了,他又裝模作樣地寫起詩來。一首《招商歌》寫完后,他又立即讓宮女演唱:
涼風起兮日照渠,青荷晝偃葉夜舒。
惟日不足樂有余,清絲流管歌玉鳧,
千年萬歲嘉難逾!
漢靈帝就這樣一邊聽著曲子,一邊在船上銷魂作樂。他認為這樣美好的時光很難有再超過它的了,因此感嘆說:“假如一萬年都如此,就是天上的神仙了!”然而好景不長,他死后才30來年,他那做傀儡皇帝的兒子獻帝便把江山“禪讓”給了曹丕,綿延了400多年的漢王朝也就此滅亡。
宋真宗:春風引出大龍船
跟漢代皇帝相比,宋代皇帝的水上游樂少了些浪漫荒唐,多了些藝術情趣。
當時,皇宮御苑中的金明池上,經常舉行雜戲表演。觀賞這些表演,成為皇帝和后妃的一大快事。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就較詳細地記載了咸平三年(1000)三月一日,宋真宗趙恒到金明池觀賞水戲的情景:
駕先幸池之臨水殿錫宴群臣。殿前出水棚,排立儀衛。近殿水中,橫列四彩舟,上有諸軍百戲,如大旗、獅豹、掉刀、蠻牌、神鬼、雜劇之類。又列兩船,皆樂部。又有一小船,上結小彩樓,下有三小門,如傀儡棚,正對水中。樂船上參軍色進致語,樂作,彩棚中門開,出小木偶人,小船子上有一白衣人垂釣,后有小童舉棹劃船,遼繞數回,作語,樂作,釣出活小魚一枚,又作樂,小船入棚。繼有木偶筑球舞旋之類,亦各念致語,唱和,樂作而已,謂之“水傀儡”。又有兩畫船,上立秋千,船尾百戲人上竿,左右軍院虞候監教鼓笛相和。又一人上蹴秋千,將平架,觔斗擲身入水,謂之“水秋千”。水戲呈畢,百戲樂船,并各鳴鑼鼓,動樂舞旗,與水傀儡船分兩壁退去……
看過精彩的“水傀儡”和“水秋千”表演后,緊接著他又觀看軍士們的“爭標”比賽。這一比賽要先在水面的終點插上一根長竿,竿上纏錦掛彩,呼為“錦標”。競賽的船只以首先奪取錦標者為勝,故又稱之“爭標”。比賽前,兩支船隊分列左右兩翼,每隊都有小龍船、虎頭船、飛魚船、鰍魚船等數十艘,兵士上百人。船上旌旗獵獵,鼓樂齊鳴。比賽時,只見令旗一揮,兩隊龍舟便急如箭發,爭相奪取水中插著的“錦標”。先奪到者山呼海嘯,狂歡雀躍,以博取皇帝的獎掖和百姓的喝彩。這景象被大畫家張擇端形神并茂地繪進了名畫《金明池爭標圖》中。
觀看表演時,皇帝坐在大龍船上。大龍船長三四十丈,闊三四丈,頭尾雕刻著騰飛的巨龍,金碧輝煌。寬平的船板兩邊排列著10間樓閣,供皇眷們觀賞休息用。皇帝的御座設在正中,座前有龍水屏風,顯得雄偉壯麗。表演開始時,幾只小船先將大龍船牽引到臨水殿前。表演結束后,再將龍船拖回大屋中。
以上這些水上娛樂活動,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和觀賞價值,因此深受歡迎。前去觀看的,除皇帝后妃外,還有京城的百姓。人們將此當作一件節慶盛事,津津樂道。詩人還將它寫進詩中,廣為流傳。宋代詩人朱翌在《端午觀競渡曲江》一詩中就深情地寫道:
卻憶金明三月天,春風引出大龍船,
三十余年成一夢,夢中猶憶水秋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