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歷史故事 東晉故事精選
東晉是由西晉宗室司馬睿南遷后建立起來的政權,建都洛陽的西晉覆亡,史稱東晉。學習啦小編今天為你整理了東晉歷史故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東晉歷史故事篇一
晉室南遷后,盡管江南當地富裕有余,但統治者依舊發動了數次北伐,希冀恢復故土,因而有了“北征五胡”一事。
在東晉成立后,南遷的晉人莫不希望發動北伐,收復在北方淪陷的家園。但由于世族已安居江南,南方豐富的資產使得重返北方的意愿不高。但是東晉建立后,依然進行了多次的北伐。東晉初期,朝廷采取以攻為守態度抵御北方。317年祖逖意圖北伐,晉元帝給予充分支持,不僅從庫存數千匹布帛中取出三千匹支援,晉元帝命祖逖相機收復中原。他招募流民建立軍隊北上,晉元帝還先后派自己的次子和司馬飏出兵配合祖逖,并與當地塢堡合作,最后成功收復黃河以南領土,與石勒隔河相持。
但由于東晉發生內亂,朝廷于321年派戴淵為征西,都督各軍守壽陽,鎮西祖逖不愿隸屬其下,修武牢沿黃河防御,又得知朝廷內部王敦和劉隗矛盾重重,憂憤而死。王敦因為祖逖去世而不必顧慮遂叛變。祖逖軍由其弟祖約率之,最后也隨蘇峻叛變。由于晉朝內部矛盾,失地得而復失。晉成帝時則由庾亮、庾翼兄弟主持北伐,他們以荊州為中心,意圖發動北伐。但是因被抵制,所以沒有實現統一。庾氏兄弟相繼去世后,朝廷先后由褚裒、殷浩、謝尚、桓溫、司馬勛等多次北伐。
346年晉穆帝時,桓溫、周撫、司馬無忌、毛穆之、袁喬等討伐成漢,次年討滅。349年石虎死,晉廷派褚裒北伐,失敗。桓溫多次破壞北伐,在褚裒北伐失敗后引軍東下武昌與殷浩爭權。晉廷不許,改以殷浩、司馬勛、謝尚負責北伐。352年殷浩聯合羌將姚襄北伐前秦,被苻健擊敗。次年殷浩再度北伐,為姚襄所襲,殷浩被桓溫彈劾罷免。354年桓溫伐前秦,但由于苻健采堅壁清野戰術,桓溫又態度消極不進,最后晉軍缺糧而撤退。356年,桓溫討伐河南姚襄,擊潰之并攻占洛陽,修謁皇陵。358年桓溫不顧朝廷要求其駐守經營洛陽,僅留毛穆之三千人守洛陽,自行南撤。等到晉哀帝及晉廢帝(即司馬奕)相繼為帝之后,桓溫已經控制兵權。
當時北方呈現前秦、前燕代涼割據的局勢,洛陽為前燕占領。桓溫為了準備專權,于369年討伐前燕。當時燕軍大敗,晉軍進駐枋頭(今河南浚縣附近)與燕將慕容垂對峙。最后晉軍缺糧而退,慕容垂率軍追殺,晉軍大敗。371年桓溫廢晉帝司馬奕為東海王,改立司馬昱為簡文帝。隔年簡文帝去世,晉孝武帝繼位,373年桓溫要求“九錫”,大臣謝安、王坦之拖延該事,不久桓溫病死,東晉暫時中止了北伐。
東晉歷史故事篇二
乍看題目,也許有博友會說哪個太子不喝酒吃肉啊!但本文中的這位皇太子卻是做酒肉買賣的,自任大掌柜,還練就用手掂分量“一抓準”的絕活,最終又被廢黜于三升酒。故本人戲稱其為歷史上最著名的“酒肉”太子。
話說晉武帝司馬炎有個傻瓜兒子司馬衷。當初司馬炎把自己的才人謝玫賜予司馬衷,這傻瓜還算爭氣,不久謝玫便生下司馬遹。
這司馬遹天資聰穎。有一天夜里,皇宮中失火,司馬炎登樓觀望,時年五歲的司馬遹扯住司馬炎的衣襟至暗處說:“夜里突然出事,應當防備可能的變故,不可以站在亮處,讓別人看到君面。”
司馬炎聽后驚喜:這孫子太有才了!于是便在很大程度上看在司馬遹的份上,讓司馬衷做了繼任人。
可惜的是,這司馬遹成年后卻并不好學上進,整天介與左右隨從變著花樣玩耍,加之那皇后賈南鳳指使宦官引誘,使司馬遹變得奢侈揮霍又驕橫暴虐。
身為皇太子,他月俸祿五十萬錢,但經常預支兩個月還不夠花銷。無奈之中,便在他的東宮開起酒肉店,做起酒肉等一干買賣撈點“外快”。
皇太子開的店,大概不敢有人收稅賦,也用不著繳納市場管理費、衛生檢疫費、牲畜屠宰費和保護費之類的,所以買賣興隆。
《資治通鑒》第八十三卷上說司馬遹“于宮中為市,使人屠酤(“酤”是古代的一種清酒),手揣斤兩,輕重不差。”
司馬遹的生母原是屠夫家的女兒,也許是受外公的影響,司馬遹對屠宰與賣酒肉尤其感興趣,不僅自任酒肉鋪子的大掌柜,還不時在柜臺前做伙計。他能憑手感掂量出酒肉的分量,試稱后斤兩竟分毫不差,讓顧客覺得難以置信。
如此“絕活”,要是趕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這司馬遹完全可能被樹為商業戰線“一抓準”標兵之類的先進典型。
若從現代“品牌效應”的角度看,這“皇太子”無疑是一大品牌,那“一抓準”又是一大品牌。有此“兩大品牌”,酒肉鋪子的生意便可想而知。
司馬遹開酒肉鋪子,既為賺錢,也作為一種自得其樂的玩耍,而且玩耍的興趣越來越廣。
據時任太子洗馬江統給司馬遹的上書可知,司馬遹還愛好陰陽家的小把戲,按風水對東宮大加修繕,各類陳設都拘泥于風水上的禁戒忌諱。他親自在后園從事雕梁畫棟的勞作,確實是天賦一雙巧手,若不是生在帝王之家,本應該是一個難得的能工巧匠。
如此大興土木,開銷實在太大,酒肉鋪子生意最好也難以為繼。司馬遹又讓西園出售蔬菜、藍草子、雞、面粉等,開起了雜貨“超市”。
所謂玩物喪志,沉溺于玩樂之中的司馬遹,已顧不上每日清晨問候侍奉皇帝的規矩,對太子洗馬、中舍人的規勸是不聽反怨。
他還搞惡作劇,把針插在中舍人杜錫常坐的氈子中,杜錫被針扎得鮮血直流。
之后,又中了賈南鳳所設圈套,一氣喝下三升矯詔所賜之酒,在醉得不省人事時抄寫一封給傻瓜皇帝的大逆不道之信。從而先丟太子位,后被賈南鳳使人根除。
熱衷酒肉買賣,又被廢黜于三升酒。“酒肉”太子司馬遹死的那年夏季,出現日食。之后便是“廢后不廢帝”的宮廷政變與“八王之亂”。
東晉歷史故事篇三
西晉時期,除了像王愷、石崇一類窮奢極侈的豪門官員外,還有一批士族官員,吃飽了飯不干正經事,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胡亂吹牛,盡說些脫離實際的荒誕無稽的怪話。這種談話叫作“清談”。這種人,往往名氣很大,地位很高。這也可見當時風氣的腐敗了。
但是在官員中,也有比較正直肯干實事的人。像西晉初年的周處就是這樣的人。他擔任廣漢(今四川廣漢北)太守的時候,當地原來的官吏腐敗,積下來的案件,有三十年沒有處理的。周處一到任,就把積案都認真處理完了。后來調到京城做御史中丞,不管皇親國戚,凡是違法的,他都能大膽揭發。
周處原是東吳義興(今江蘇宜興縣)人。年青的時候,長得個子高,力氣比一般小伙子大。他的父親很早就死了,他自小沒人管束,成天在外面游蕩,不肯讀書;而且脾氣強悍,動不動就拔拳打人,甚至動刀使槍義興地方的百姓都害怕他。
義興鄰近的南山有一只白額猛虎,經常出來傷害百姓和家畜,當地的獵戶也制服不了它。
當地的長橋下,有一條大蛟(一種鱷魚),出沒無常。義興人把周處和南山白額虎、長橋大蛟聯系起來,稱為義興“三害”。這“三害”之中,最使百姓感到頭痛的還是周處。
有一次,周處在外面走,看見人們都悶悶不樂。他找了一個老年人問:“今年年成挺不錯,為什么大伙那樣愁眉苦臉呢?”
老人沒好氣地回答:“三害還沒有除掉,怎樣高興得起來!”
周處第一次聽到“三害”這個名稱,就問:“你指的是什么三害。”
老人說:“南山的白額虎,長橋的蛟,加上你,不就是三害嗎?”
周處吃了一驚。他想,原來鄉間百姓都把他當作虎、蛟一般的大害了。他沉吟了一會,說:“這樣吧,既然大家都為‘三害’苦惱,我把它們除掉。”
過了一天,周處果然帶著弓箭,背著利劍,進山找虎去了。到了密林深處,只聽見一陣虎嘯,從遠處竄出了一只白額猛虎。周處閃在一邊,躲在大樹背面,拈弓搭箭,“嗖”的一下,射中猛虎前額,結果了它的性命。
周處下山告訴村里的人,有幾個獵戶上山把死虎扛下山來。大家都挺高興地向周處祝賀,周處說:“別忙,還有長橋的蛟呢。”
又過了一天,周處換了緊身衣,帶了弓箭刀劍跳進水里去找蛟去了。那條蛟隱藏在水深處,發現有人下水,想跳上來咬。周處早就準備好了,在蛟身上猛刺一刀。那蛟受了重傷,就往江的下游逃竄。
周處一見蛟沒有死,緊緊在后面釘住,蛟往上浮,他就往水面游;蛟往下沉,他就往水底鉆。這樣一會兒沉,一會兒浮,一直追蹤到幾十里以外。
三天三夜過去了,周處還沒有回來。大家議論紛紛,認為這下子周處和蛟一定兩敗俱傷,都死在河底里了。本來,大家以為周處能殺死猛虎、大蛟,已經不錯了;這回“三害”都死,大家喜出望外。街頭巷尾,一提起這件事,都是喜氣洋洋,互相慶賀。
沒想到到了第四天,周處竟安然無恙地回家來了。人們大為驚奇。原來大蛟受傷以后,被周處一路追擊,最后流血過多,動彈不得,終于被周處殺死。
周處回到家里,知道他離家三天后,人們以為他死去,都挺高興。這件事使他認識到,自己平時的行為被人們痛恨到什么程度了。
他痛下決心,離開家鄉到吳郡找老師學習。那時候吳郡有兩個很有名望的人,一個叫陸機,一個叫陸云。周處去找他們,陸機出門去了,只有陸云在家。
周處見到陸云,把自己決心改過的想法誠懇地向陸云談了。他說:“我后悔自己覺悟得太晚,把寶貴的時間白白浪費掉。現在想干一番事業,只怕太晚了。”
陸云勉勵他說:“別灰心,您有這樣決心,前途還大有希望呢。一個人只怕沒有堅定的志氣,不怕沒有出息。”
打那以后,周處一面跟陸機、陸云學習,刻苦讀書;一面注意自己的品德修養。他的勤奮好學的精神受到大家的稱贊。過了一年,州郡的官府都征召他出來做官。到了東吳被晉朝滅掉以后,他就成為晉朝的大臣。
看過東晉歷史故事的人還會看:
1.中國歷史哲理小故事故事大全精選
2.古代關于讀書的故事大全精選
3.中國經典歷史故事
4.歷史有名故事
5.中國歷史人物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