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開國元勛羊祜簡介
羊祜是三國兩晉時期有名的戰略家和文學家。范仲淹曾評價他:“休哉羊叔子,輔晉功勛大。”可見羊祜對于晉朝政權的穩固而言有著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位三國名將。
三國羊祜簡介
羊祜生于221年,卒于278年,是三國兩晉時期的名將。他不僅有著非凡的軍事才華,而且博學能文,清正廉潔,深受百姓愛戴。
羊祜出身名門,其祖上之人都以清廉有德著稱。羊祜少年之時就以博學多才善于論辯而被世人所知。且羊祜身形修長,容貌俊美,有人稱他是“當代的顏回。”
羊祜曾多次拒絕執政者的征辟,最后還是被朝廷公車征拜。他持身正直,不阿諛不諂媚,為當時有識之士所尊崇。此后,羊祜屢建功勛,一路平步青云,步步高升。
司馬炎素來有吞吳之志,因此,羊祜奉命都督荊州之軍事,并在那里屯田興學,采取懷柔之策,對吳人開誠相待,令吳人心悅臣服。羊祜的做法,使荊州的秩序得到了穩定,也使晉軍的實力得到了加強,為伐吳做好了準備。
當然,羊祜的仕途也并不是一路平坦的,他在邊境雖素有美名,但是因此剛正不阿的性格,而在朝中得罪了許多小人。他曾多次提出自己的主張,力請伐吳,但是因朝中權臣的反對而作罷,這就成為了羊祜一生中的憾事。
278年,羊祜病逝,臨終前還獻策滅吳。羊祜的死,舉天皆哀;百姓聞之,罷市痛苦,可見羊祜之德早已深入民心。
陸抗和羊祜
羊祜是三國兩晉時期有名的戰略家和文學家,而陸抗則是三國時期的吳國名將。這兩位名將在戰場上曾多次交鋒,如果他們不是處在對立面,那么他們一定可以成為惺惺相惜的好朋友的吧。
羊祜博學多才,是兩晉時期的名將。272年,羊祜與陸抗于西陵交戰,羊祜戰敗,因此而遭到貶謫。西陵之戰后,羊祜總結了作戰的教訓,在他領教了陸抗卓越的作戰能力后,認識到滅吳之事不可操之過急。于是,他決定采取先積蓄實力,等待時機。
之后,羊祜占據荊州要地,奪得了大量的沃土。羊祜采取懷柔政策,取得了民心,使吳人來降。羊祜提倡信義,在交戰之前,會提前通知敵軍,拒絕部下偷襲的建議;在吳將進犯,將其斬殺之后,會將其厚葬,并對其親屬以禮相待。為了填充軍糧,羊祜在收割吳國邊境的稻谷之后,會以等量的物品加以償還。羊祜的種種做法,使吳國的人對他十分敬佩和尊敬,甚至會有吳將領軍而降。
羊祜的作為,陸抗都一一看在眼中,他深深地感嘆:有羊祜的德行在前,如果吳人以暴力掠奪,那么勢必會不戰而敗。正是因為陸抗有了這樣的認識,吳、晉兩國的荊州一線才能在長時間里保持和平。
而羊祜和陸抗的交戰,雙方的使者常常往來。在陸抗生病之時,羊祜還派人送藥給陸抗。當吳將懷疑藥中有詐時,陸抗卻對羊祜深信不疑,一口服下。
羊祜和陸抗都是將信義之人,如果他們不是各自敵方的將領,一定可以成為莫逆之交。
以羊祜命名的山-羊祜山
在三國兩晉時期,有一個名將名為羊祜。如今,在湖北省的襄陽市有一座山名為羊祜山,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兩者之間是否有什么聯系。
羊祜是三國兩晉時期的名將,為晉朝的強大立下了汗馬功勞。他曾奉命鎮守守襄陽,都督荊州的軍事。那時,吳國的軍隊經常侵擾邊境,使西晉的百姓怨聲載道。羊祜在襄陽鎮守了十年之久,他屯田興學、遠征近撫,對吳人也是以誠相待,使吳人對其十分敬重,甚至會有吳將感念于他的恩德而領兵歸降。羊祜的聲名遠播,百姓們都折服于他的仁德。也因為羊祜的種種做法,使得荊州的秩序也得以穩定,軍隊的實力也不斷增強,荊州一線在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立都能得到平靜。
羊祜死后,聞訊的百姓無不傷心落淚,痛哭失聲。為了紀念他的功德,百姓就把在襄陽城南的這座山命名為羊祜山。又因他在鎮守襄陽時經常登臨峴山,又在此為他建祠立碑。
人們以羊祜之名命名了一座山,千百年來,人們通過這座山、這塊碑來紀念他,把對他的崇敬和懷念之情,都訴諸于這山與碑中了。所以羊祜山又代表著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已經化為一種信仰,烙印在百姓的心中,不可磨滅。襄陽的百姓將羊祜融入了一座山中,就像是羊祜在守護著這座古城,親眼目睹這這座古城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