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名言怎么流傳下來的
作為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在他的作品中書法的融入的不少情感,往往是自己思想最真實的寫照,而王羲之的很多名言,也都通過自己的書法作品,很好的傳給了后人。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王羲之的名言怎么流傳下來的,歡迎大家閱讀。
王羲之名言
寄情山水的有感而發,人生在世的點評批判都成為能都對后世產生影響的點滴,不同時期的王羲之有不同的經歷體驗,早年王羲之更隨王曠,專心練習書法,不被周圍環境影響。
王羲之的書法影響著他的子孫后代,王氏的書法也被好好的傳承下去,武則天曾經想要王羲之的書法,據說王羲之的第九代孫子將祖先的作品做了一個合集編成《萬歲通天貼》。
王羲之的書法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書苑,他書圣的地位也出現了一個演變過程,南北朝的時候認為鐘繇、張芝二人的書法水品最高,王羲之的名氣被這二人蓋過。而宋齊的時候學術界有統一認為是王獻之的水品高于父親王羲之。
歷史上第一次學習王羲之的高潮在南朝梁,第二次在唐朝,唐太宗對于王羲之的書法可以用癡迷來形容,它不僅向天下征集王羲之的作品,還親自為王羲之傳寫贊辭,唐太宗認為王羲之的書法接近完美,認為其他書法家都沒有和他可比的可能性。
從此王羲之在書法史上的地位才被確定下來,明清時期的書法家沒有不尊敬王羲之的,雖然在清朝碑學有打破帖學的趨勢,但是王羲之書圣的地位仍舊沒有動搖。
王羲之簡介
王羲之,字逸少,出生于公元303年,安逝于公元361年(還有一作是公元321年——379年),是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王羲之原籍是瑯琊人(現今的山東臨沂),后隨朝廷越過河東,在東晉官拜右,會稽內史,所以世人也稱之為“王右軍”。
王羲之出生在西晉的一個名門望族之中,王羲之祖父王正官至尚書,其父親王曠又是淮南太守,擁護朝廷東渡之人。而王羲之的伯父王導更是厲害,是為東晉的丞相。所以王羲之在這樣的大家族中,文學修養很是注重。王羲之十二歲時,書法經自己的父親啟蒙,后來又師從女書法家為古人。不過學成后王羲之沒有僅僅滿足于此,他廣游群山,遍訪古跡,從而能夠博采眾長形成屬于自己的一套風格,使其書法達到了一種真正的高度。
王羲之的書法不同于兩漢西晉時期的質樸實用的書風,而是形成了一種細膩用筆,多變結構筆法。觀摩王羲之的書法,能夠感受到他的書風是極為精致的,將原本只重視實用的書法提拔到一個能夠欣賞的藝術境界,是書法藝術的覺醒。自王羲之之后,書法開始真正的講究技法和情趣,書法家們開始爭相發現書法的美,并且表現書法的美。
王羲之對于書法界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其子書法的造詣更不必說。之后南梁更是形成了第一次學王的高潮,到了唐朝在唐太宗的推崇下形成了第二次學王的高潮。后世的書法家無比誠服王羲之的造就,“書圣”一名在不經間廣為流傳。
看了“王羲之的名言怎么流傳下來的”還想看:
1.王羲之的經典名言
2.關于王羲之成功的名言
3.東晉王羲之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