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驅直入的故事
“長驅直入”來形容進軍十分順利迅猛,不可阻擋。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長驅直入的故事,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長驅直入的故事:
公元219年,劉備奪取了漢中,隨即命令駐扎在荊州一帶的關羽攻打曹操部將曹仁占據的襄(xiānɡ)陽、樊(fán)城。關羽占據了有利地形,利用漢水猛漲的時機,放水淹了曹仁率領的軍隊,又將駐守在樊城的曹仁團團圍住,隨時準備攻城,并生擒曹仁。
曹操得知部將失敗的消息,就派徐晃率軍前去支援曹仁,同時派人聯合孫權夾擊關羽。關羽于是就在營寨四周挖戰壕,以抵御徐晃的進攻。而徐晃帶領軍隊越過重重障礙,直攻關羽的大本營,大敗關羽。在曹操、孫權軍隊的夾擊下,最后關羽敗走麥城,最終被孫權殺害。
徐晃使曹軍反敗為勝,因而威名大震。曹操為了嘉獎徐晃,專門寫了一封書信《勞徐晃令》,讓人帶給徐晃。信中說:“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徑入敵圍者也。”
意思是說:我帶兵打仗三十多年,也知道不少善于用兵打仗的著名軍事將領,卻還沒有遇到像你這樣遠距離不停頓地快速前進,直沖入敵人重圍而打勝仗的人。
徐晃勝利后回到曹操駐扎的地方,曹操走出七里之外去迎接他,并舉行了隆重的慶功宴會。
后來,人們就用“長驅直入”來形容進軍十分順利迅猛,不可阻擋。長驅,不停頓地策馬快跑;直入,一直往前。
長驅直入 ( cháng qū zhí rù )
解釋:驅:快跑;長驅:策馬快跑;直入:徑直進入。迅速向很遠的目的地前進。形容進軍迅猛順利。用來表示軍隊以不可阻擋之勢向前挺進,深入敵方心臟。
出處:漢·曹操《勞徐晃令》:"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直入敵圍者也。"
近義詞 勢如破竹、直搗黃龍
反義詞 步步為營、退避三舍、裹足不前
相近:《戰國策·燕策二》:"輕卒銳兵,長驅至國。"
用 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用于戰爭
相關人物介紹: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東楊(今山西洪洞東南)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本為楊奉帳下騎都尉,楊奉被曹操擊敗后轉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勛,參與官渡、赤壁、關中征伐、漢中征伐等幾次重大戰役。樊城之戰中徐晃作為曹仁的援軍擊敗關羽,因于此役中治軍嚴整而被曹操稱贊“有周亞夫之風”。曹丕稱帝后,徐晃被加為右,于公元227年病逝,謚曰壯侯。
曹魏“五子良將”之一,原跟隨楊奉,曾保護漢獻帝東行,有功。后降于曹操,跟隨曹操四處征戰,于延津率兵擊殺文丑,于官渡率兵截燒糧草,平馬超時率先渡河,守漢中時大敗蜀將陳式,多有戰功,特別是在解樊城之圍的戰斗中,徐晃率軍長驅之入,一舉擊退蜀軍,立下了大功,受到曹操的贊揚,任裨、偏、橫野、平寇等。曹丕即位稱帝后,官拜右,封逯鄉侯,后進封楊侯。擊敗劉封于上庸后,駐守陽平關,改封陽平侯,假節鉞,食邑3000,魏明帝時期,徐晃病逝。徐晃對曹氏集團忠心耿耿,曾說過:“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當以功自效,何用私譽為!”
徐晃一生儉樸,對自己約束很嚴,病死前還特別囑咐叫埋葬他時斂以時服。而且他每戰有功,但很少邀功請賞,所以在曹操的軍隊中流傳著一句話“不得晌,屬徐晃。”徐晃用兵“先為不可勝,然后戰,追奔爭利,士不暇食”(《三國志·魏書·徐晃傳》),可謂別具一格。徐晃常說:“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當以功自效,何用私譽為”(《三國志·魏書·徐晃傳》)?所以徐晃把為曹操的統一事業而戰斗當作自己效力的機會,以此為動力,鞭策著自己的行動。盡管這些認識打上了封建思想的明顯印記,然而,也顯出了他那可貴的品格。他是曹魏政權的開國元勛,也是我國古代的優秀戰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