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途而廢的故事
半途而廢比喻事情沒做完就停止,不能善始善終。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半途而廢的故事,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半途而廢的故事:
戰國時期,黃河岸邊有個叫樂羊子的人,他的妻子是個十分賢惠懂事理的婦女。有一次,樂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塊金子,拿回家交給他的妻子。他的妻子勸告他說:“我聽說有道德的人不喝盜泉的水,廉潔的人不接受帶有污辱性的施舍,更何況撿到別人丟失的東西使自己得利而玷污自己的名聲呢?”樂羊子聽了,慚愧萬分,便把撿到的金子放回了原處,并且外出求學訪師,以求能在學問上有所進步。
然而過了一年,樂羊子便回到了家中。妻子問:“你怎么剛剛學了一年就回來了呢?”樂羊子說:“我在外面待時間長了,非常想念你,于是就趕回來看望一下。”妻子聽后,就拿起一把剪刀走到了織布機旁,說:“這些絲綢,是把蠶繭抽成絲,再通過織布機織成,是一根絲一根絲通過長時間的積累而成寸、成尺、成匹的。現在如果把這匹絲綢剪斷,以前的勞動就會白費。你在外求學也要日積月累,要通過不斷鉆研才能提高自己的學問和修養。如果學了一半就回來,這不是與剪斷織布機上的絲線一樣會前功盡棄嗎?”
樂羊子聽了妻子的這番話,非常感動,隨即又外出繼續求學。七年之后樂羊子學成歸來,得到了魏國國君的重用,成就了一番大事業。
后來人們就用“半途而廢”來比喻某些人做事有始無終,不能堅持到底。
【漢字簡體】半途而廢
【漢語注音】bàn tú ér fèi
【英文翻譯】to give up halfway; to drop/fall by the wayside; to stop half way.
【成語注釋】路走到一半停了下來。半途,半途上;廢,停止;荒廢。指做事不能堅持到底,中途停頓,有始無終。
【感情色彩】貶義詞
【成語用法】作謂語、狀語、定語、補語
【語法結構】偏正式
【近義詞語】有始無終、淺嘗輒止、因噎廢食、一噎止餐、半途而返
【反義詞語】堅持不懈、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知難而進
相關介紹:
樂羊子妻的故事:
河南樂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嘗行路,得遺金一餅,還以與妻。妻曰:"妾聞志士不飲' 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況拾遺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慚,乃捐金于野,而遠尋師學。
一年來歸,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妻乃引刀趨機而言曰:"此織生自蠶繭,成于機杼。一絲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斷斯織也,則捐失成功,稽廢時日。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羊子感其言,復還終業,遂七年不返。
嘗有它舍雞謬入園中,姑盜殺而食之,妻對雞不餐而泣。姑怪問其故。妻曰:"自傷居貧,使食有它肉。"姑竟棄之。后盜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妻聞,操刀而出。盜人曰:"釋汝刀從我者可全,不從我者,則殺汝姑。"妻仰天而嘆,舉刀刎頸而死。盜亦不殺其姑。太守聞之,即捕殺賊盜,而賜妻縑帛,以禮葬之,號曰"貞義"。
(出自《后漢書·列女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