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詐不如拙誠的故事
巧詐不如拙誠用來表明巧妙的奸詐不如拙樸的誠實。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巧詐不如拙誠的故事,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巧詐不如拙誠的故事:
樂羊作為魏國的將領攻打中山國。當時他的兒子就在中山國內,中山國國君把他的兒子煮成人肉羹送給他。樂羊就坐在軍帳內端著肉羹喝了起來,一杯全喝完了。樂羊攻占中山國之后,魏文侯雖然獎賞了他的戰功,卻懷疑起他的心地來。
魯國國君孟孫打獵時活捉了一只小鹿,讓秦西巴帶回去,秦西巴發現一只大鹿跟在后面不停的哀號,秦西巴不忍心,就把小鹿放了,孟孫氣得將秦西巴趕走了,一年后又把他找回來當太子的老師,左右的人說:“秦西巴對您是有罪的,請他來做太子的老師,不妥當吧?”孟孫說:“秦西巴有一顆仁慈的心。他對一只鹿都生憐憫之心,請他做太子的老師,我最放心了。”
所以漢代劉向說“巧詐不如拙誠”。樂羊因為有功而被懷疑,秦巴西雖然有罪卻得到了信任,這是個仁義不仁義的問題。
【名稱】巧詐不如拙誠
【拼音】qiǎo zhà bù rú zhuō chéng
【解釋】詐:欺騙;拙:笨拙。機動靈巧而偽詐,不如笨拙而誠實。
【出處】《韓非子·說林》:"故曰:巧詐不如拙誠。樂羊以有功見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寓意】巧妙的奸詐不如拙樸的誠實。樂羊因為有功而被疑心,秦西巴以有罪而更加得到信任,原因就在于仁與不仁的差別啊。
相關人物介紹:
樂羊,生卒年不詳,魏國安邑(今山西夏縣)人,樂毅先祖,戰國時期魏國將領。樂羊初為魏相翟璜門客,后因大敗中山國而成名。
樂羊起初是魏國相國翟璜的門客。魏文侯十七年(公元前408年),中山國國君姬窟發兵進犯魏國,翟璜舉薦樂羊。但是樂羊之子樂舒是中山國的將領,而且曾殺死翟璜之子翟靖。但是翟璜深知樂羊為人,不計恩怨,力保樂羊擔任主帥出兵討伐中山國。
樂羊出兵后,由于敵強我弱,于是施行緩兵之計。消息傳來,朝中大嘩,群臣誣告樂羊通敵。此時,中山國君殺死樂舒,煮成肉羹送給樂羊。樂羊為表忠心,于是坐在軍帳內端著肉羹吃了起來,一杯全部吃完。
魏文侯對睹師贊說:"樂羊為了我的國家,竟然吃了自己兒子的肉。"睹師贊卻說:"連兒子的肉都吃,還有誰的肉他不敢吃呢!"隨后,樂羊大敗中山軍,攻占中山國。魏文侯雖然獎賞樂羊的戰功,將其封在靈壽,但卻懷疑起樂羊的心地來,認為樂羊心地殘忍,沒有父子骨肉之情。
樂羊死后,安葬在靈壽,樂羊的后代子孫就在靈壽安家落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