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畫扇解民困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蘇東坡到錢塘就職時,有人告狀說別人虧欠兩萬錢不還。蘇東坡招那人詢問,他說:“我家以制扇為生,恰巧父親去世,而自今年春天以來,連著下雨,天氣又冷,做好的扇賣不出去,并非故意欠他錢。”東坡凝視他許久,說:“暫且把你做的扇拿過來,我來幫你賣。”過了一會兒扇送到,東坡取空白的夾娟扇面二十把,拿起公文用筆書寫行書.草書并在畫上畫枯木竹石,一會兒就完成了。交給那人說:“快去外面賣了還錢。”那人抱著扇流淚,剛過府門,就有人爭相用千錢購買扇,馬上就賣完了,后到的人因為沒買到,所以懊悔而去。欠債的人用賣扇得的錢還清了債務。
蘇軾
蘇東坡很有同情心。他在杭州作官時,有一次一位綾絹商人告一個制扇匠人欠他兩萬綾絹錢不還。匠人說:“前不久他父親死了,花了一筆錢。今年杭州連日陰雨,天氣寒冷,沒有人買扇子,我一時拿不出錢來還帳。”蘇軾想了半天,讓那匠人回家把扇子抱來,挑出二十把折扇,拿起公堂上的毛筆,在扇面上題字、作畫,然后命匠人快拿到外面去賣。匠人剛出衙門,扇子就被搶購一空,每把一千錢,正好夠還帳的。
四十五歲時蘇東坡在監獄被關了一百天,幸好皇帝特赦才被放出。后來他在一片雜記中說:“我從小就不喜歡殺生,可是也沒有完全斷絕過。近年來開始不殺豬羊了,可是生性喜歡吃蟹蛤,免不了有時要殺。去年得罪被關進監獄,開始以為不能脫身了,不想后來獲得幸免,于是從此不再殺一物。有時買來蟹蛤,都放進江中。雖然知道蛤在江里活不了,可也許有個萬一吧。即使活不了,也比在鍋里受煎熬要好得多。我并沒有什么別的想法,只是因為自己也經歷過了患難,和在廚房中的雞鴨沒有區別,不想再因為口腹之故,使生命受到這無窮無盡的恐懼。只是恨自己不能忘記美味,有時買死的蟹蛤來吃。”
“東坡畫扇”比喻關心百姓疾苦。
(出自何遠《春渚紀聞》和蘇軾《書南史盧度傳》)